在这个充满暴力、贫穷,以及各式各样问题的世界上,能听到一件好消息常能帮助我们对人生重怀希望。初期教会的基督徒也有相同的体会。他们所听到的好消息,改变了世界,也改写了人类历史。这好消息就是:天主之子耶稣基督从死者中复活,并居住在我们当中。这就是新约中最重要的讯息。直到今日,这仍然是最大的好消息。 新约是什麽?
新约共有廿七部书,是在公元五五年至一百年之间,用希腊文写成的。新约共分为四大类:四部福音;宗徒大事录,记载初期教会的大事;书信集,写给各个基督徒教会的书信;以及默示录,一部极具象徵性的书。新约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耶稣的生活、死亡及复活,并记载耶稣的门徒所组成的初期教会,他们的使命就是向天下万民宣讲并传扬耶稣救恩的好消息。
新约与旧约的关系
新约与旧约的传统及信仰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许诺」与「实现」的关系。旧约讲的是天主的预许及人类对救恩的盼望;新约则指出这预许就在复活的救主耶稣基督身上实现。
在许多方面,新约的根源都在旧约内,而且与旧约有类似的主题,如相信唯一的天主;天主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也是生命的本源;救恩的奥迹;天主及他选民间的盟约;宽恕、希望及爱。在历史上,新约与旧约也有关联。新约中的主要人物如洗者若翰、玛利亚、若瑟、十二门徒、保禄等,都出身於旧约的背景;他们都是犹太人,信仰并服从在旧约中所宣讲的天主。此外在新约中有二五七处提到了旧约,指明天主的许诺已经实现了。
新约是如何形成的
新约的形成经过与旧约相似。新约是在大约六十年的时间中逐渐写成的。耶稣的事迹以及他带来的讯息,早在福音写成之前就以口传的形式存在了。新约的作者并不曾打算以传记或新闻报导的方式来记载耶稣的言行;他们的用意是要从信仰的观点来解释有关耶稣的事迹。
新约的形成经历了叁个基本阶段:桝从耶稣最初的言行,桞到初期教会的头宣讲,桟最後才是实际的写作。现在将这叁个阶段简单地加以叙述。
第一阶段:历史上的耶稣
「历史上的耶稣」是神学家使用的一个名词,用来指纳匝肋人耶稣,当他在世时,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认识。新约就是从历史上的耶稣开始的;新约记载了耶稣生活中的大事,和耶稣的教导及所行的奇迹。
第二阶段:宣讲基督
在耶稣死亡和复活,以及圣神降临之後,门徒明白了耶稣确实是天主子、是天主预许的默西亚。门徒开始忠实地宣讲耶稣、分享他们的经验。门徒以向信众讲道的形式将耶稣的好消息传授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口传福音或称口头传授。门徒传授的主要目的不是在宣讲有关耶稣的生活史,例如以传记方式描写耶稣一生说了或做了些什麽;门徒要宣讲信仰的基督,宣讲复活的基督确实临在於教会中。
门徒们曾亲眼见到耶稣的复活。对门徒来说,宣讲信仰的基督,是要宣讲耶稣已完成的在世生活、宣讲耶稣是默西亚、是天主子。四位圣史为我们写下了这好消息。1
第叁阶段:新约的写作
新约的作者对於记录过去的历史并不感兴趣,他们有兴趣的是诠释耶稣的主要事迹,以及他的所言所行,激发读者以信仰作回应、远离罪恶、接受洗礼,并以耶稣基督的好消息为生活的典 。新约作者以自身的领悟及独特的见解,删除了不必要的细节、保留了耶稣讯息的中心部份,使耶稣的讯息能适合读者的需要,并证明旧约中的预言,已应验在耶稣身上。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说明为何会有新约的写作。当时门徒相信耶稣的许诺:「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人中,就有些人在未尝到死味以前,必要看见人子来到自己的国内」(玛十六28)。他们相信末日已经临近了。因此他们感觉时间已很急迫,必须尽快出去宣扬耶稣所给他们的救恩讯息。这是门徒最念念不忘的一点;因此他们都不愿花时间写下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细节。但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耶稣并没有如他们所期待的回来。而且亲眼目击耶稣在世生活的人也陆续地去世,新皈依的人需要有人教导。那时,与门徒眼见耶稣事迹完全相反的教导,即异端,也开始出现了。这些因素指出,以文字将口头传授记载下来的必要性,因为这样才能将宣讲的内容正确地保存下来。
有关耶稣的好消息,也就是耶稣在世的生活以及他的教导,是由「那些自始亲眼见过耶稣,并为真道服役的人所传播开并着手编成了记述」(路一2)。为了便於记忆及口头传授,作者利用节奏、押韵、重复字及连接字,把原先各自不相干的故事及传授集合起来;即使在各个教会宣讲福音时,宣讲人也会把其内容重新加以编排。2
除了前面提到的宣讲外,初期教会的礼仪、歌曲、诗歌、信条和要理讲授也都是新约写作的材料来源。
新约简介
「福音」就是喜讯、好消息。是指耶稣基督带给人类的救恩喜讯。虽然喜讯只有一个,在新约中却有四个版本。这四部福音的写作是在公元六五年至一百年间。圣经学者大致都同意,马谷福音是最早写成的福音;其次依序为玛窦、路加及若望福音。这几部福音忠实地记载了耶稣的生活、教导、奇迹,和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与复活,以及天主将圣神倾注在信他者的心中。
宗徒大事录则说明耶稣的好消息是如何传布到全世界。宗徒大事录的写作目的不是为了要成为一部完整的初期教会史,而是要叙述教会初期所发生的一些特殊事件。宗徒大事录的作者与路加福音的作者为同一人,是於公元八○年左右写成的。本书的第一部分是以首任教宗圣伯多禄为重心。第二部份的重点则是放在圣保禄和同伴的福传工作上。在耶路撒冷大公会议(第十五章),是宗徒大事录这本书的高潮。这是教会领袖的一次聚会,也是初期教会的转捩点。在这次会议以後,基督信仰开始转移方向,门徒不再以耶路撒冷为宣讲中心,宣讲内容也不再拘泥於犹太人严格的法律。门徒开始去到罗马及其他地方宣讲并教导复活耶稣的喜讯。新约作者强调这是天主圣神,也就是复活的耶稣派遣给门徒的同一圣神,在领导着教会。
接下来的是书信。在新约的廿七部书中,有廿一部是书信。这是写给初期教会及基督徒的信函,教导基本的信仰和正当的道德行为。作者在书信中也常加上实用的建议,以加强信仰,并驳斥异端。
新约的最後一部书是默示录,是在多米仙皇帝统治之下的宗教迫害时期写成的。当时许多基督徒因为不敬拜皇帝而遭处决。本书的目的是在鼓励基督徒保持忠信。正如耶稣战胜他所面对的邪恶势力,基督徒的受苦也会得到回报,能享受永远的生命及幸福。书中象徵性的神视以及意像性的语言,必须从前述的历史背景来了解。书中所述不是为用作预言未来或揭示世界末日的工具。默示录的作者是谁,我们不能十分肯定。但一般圣经学者不认为是圣史若望或若望书信的作者所写。默示录是於公元九五年左右写作完成。
注
- Rausch, Thomas, The Roots of the Catholic Tradition, Collegeville: Liturgical Press)
1986, p. 58.
- ibid., p 72
- Brown, Raymond (editor) The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68.
- Ekstrom, Reynolds and Rosemary, Concise Catholic Dictionary for Parents and Religion
Teachers, Mystic:Twenty-Third Publications, 1982.
- Fujita, Neil, Introducing the Bible, New York:Paulist Press, 1981.
- Pennock,Michael, The New Testament:The Good News of Jesus, Notre Dame:Ave Maria Press,
1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