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梵蒂冈电台
发射台报讯天使铜像
|
194 反对梵蒂冈的台湾立场
尊敬的施神父您好:
这是一篇出自自称基督教地上教会成员的文章.当然,他的文章在中国有一定市场.可能是许多人搞不清到底梵蒂冈是怎麽回事吧.不过他却提到希望天主教的朋友批评指正。所以您给他指正一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原文如下:
关於梵蒂冈
我反对梵蒂冈的台湾立场是怎样来的,我的逻辑和思想立足点是:
1、反对"政教合一",主张"政教分离"。我这两天在本版与朋友们的讨论,这个观点已经阐述了。宗教只有把其还原为宗教,才会"得其位也"。政治不应该随便以某种名义介入宗教。反之,宗教也不应随便扯上政治。天主教的梵蒂冈,还保留了千百年来的传统,它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同时又是世界天主教信奉的唯一中心,这两个角色在现代社会,是不可能完全协调好的。梵蒂冈对中国台湾的问题上就显露了这种不合理。
|
当然,说到这个问题,我还要表明一点,我不是天主教徒,其中的好坏,我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谈,而且是很个人的观点。并且也并不代表梵蒂冈的管治就必然是本质上是错的。因为一种宗教的存在形式的合理性如何,只有在具体的历史境遇中才得以解答,既然千百万天主教徒都拥护和相信,我当然尊重他们的选择,好象我尊重无神论者的信仰选择一样。但是,我认为这种选择有着於现代社会中难於完善的"模式运作"上的缺陷。
2、宗教不应有着国家外交的形式。这是我第二个观点。宗教是人的信仰自然的体现,它的任何形式只应围绕宗教的巩固、发展和深化来进行即可,形式也一定要顺乎人意和时代,善於变代和更新,於传教和团结信徒有利。而国家的存在是完全的另一种模式,国家是历史地由最终由政治确定的疆域,国家的管治和运作,完全异於宗教。其中的表现就是外交。外交的本质并不是人类的真正和平,而是在国际空间中为本国的生存和发展争取最有利的位置和最大的空间、最好的环境资源,所谓"弱国无外交"一句充分说明了外交的本质,"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所有的关系都建立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期内的实际利益的利害之上。只不过,国家机器总会把自己的真实意图中那些卑劣的部分掩盖起来罢了。於是,外交,特别是现当代的多极世界格局,它总是无终极原则而言的,朝叁暮四的"?君子"。这於宗教实在是不适合的东西。梵蒂冈虽然是宗教中心,但它又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外交使得他们在这两者之间常有失态,台湾问题也是突出表现。还有"封圣"事件,梵蒂冈在一个月内出现两种态度,不能不说暴露了一个世界最大的宗教组织在确定自己的立场时因为政教合一而带来的尴尬,外交上的近视使得他们出丑了。
3、宗教应该要有信仰上的自由运动。从基督教的原理看,只有天主和基督才是最终的王,其他人称为王,都是会受到质疑的,教宗的权力过大了,大到可以宣布某人和某组织不是信主的,这就很有危险了。而且,信仰的自由与提升会因为过於严谨的统一得过於细致和苛刻的规 ,而使信仰时时处於自我的压抑中,自然的合乎人性的举动,都有可能被视为越轨的。我举一个例子,在我未信主之前,曾经到本地的天主教堂,与两位老神职人员谈了一个上午,最後我想要一本《圣经》,买也好,但他们说,《圣经》只给信徒阅读,教外之人不能带出教堂,这让我登时失望了,後来到了基督教堂,他们是无偿赠阅!这件事虽然是很小的事,但也可以窥见这两个支派的某种不同的气质。对於天主教而言,我认为其信众,作为无数集体的、作为无数个人的信仰者的智慧和才能,发挥得是有限。例如,在台湾问题上,一些天主教徒就不敢站出来指正梵蒂冈的错误。
中国自立教区祝圣主教,这于梵蒂冈传统是个极大的挑战,但是我认为与圣经原则和基督教精神并没有违背。这不是问题的本质。所谓教宗不祝圣即无效云云,纯粹是天主教的传统观念,在圣经上并没有找到公认有力的依据。但是这种相信是弊多利少,使得天主教与世界的关系,在许多方面反不及新教的贴近。
当然,我承认,就道德的境界而言,天主教徒普遍比新教徒要高些(这是两者之间的相比,并不是说新教徒在社会上属於低的),他们更严格地要求自我的生活和行为。这是一点很可贵之处。
我对天主教的了解有限,就我所知,他们一般也甚少与新教徒来往。以上所言不一定正确,请朋友们批评指正。尤其希望天主教的朋友批评指正。
|
上面那篇文章的作者是基督教地上教会成员。在文章中,他说明他所以反对梵蒂冈的台湾立场的叁点理由。那就是:一、他主张"政教分离",二、他不赞成采用国家外交的形式来推进宗教,叁、他认为,信仰是自由的,不宜受权力的限制。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文章,内容颇有可取之处。在我们天主教会内也有人提出过类似的意见。我个人对作者所表示的立场持以下叁点补充看法。
一、作者说的对。梵蒂冈"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同时又是世界天主教信奉的唯一中心"。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梵蒂冈是一个小小的城国,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和作用可言。活动在在国际上活动的梵蒂冈,不是"梵蒂冈城国",而是作为"世界天主教信奉的唯一中心"的"教廷"或"圣座"。它不是一个国家,根本谈不上政教的分离不分离。在今日,控诉:"教廷"的"政教不分离"是犯"时代错误"的毛病。
二、具体说来,所谓采用国家外交形式来推进宗教,是指"教廷使节"。这原是欧洲历史和文化的产物。美国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後才与教廷互遣使节。当然这自有其所以如此的理由。为了同样的理由,今日亚洲和非洲的多数国家也已相继与教廷缔结外交的关系。如果,有朝一日,"中梵建交"成功,
这能说是一桩违背宗教原则的事情吗?但是,有利必有弊。假使,当初梵蒂冈没有派遣"教廷公使",而只派遣"宗座代表"去台北,那麽今日也便不会有所谓台湾问题了。
叁、"信仰是自由的,不宜受权力的限制。"这句话只表达部分的真理。因为,对我们基督信徒说来,信仰不只是我们人的自主行为,而且更是天主赐给我们的恩宠。它是一种"神恩"。依照圣保禄宗徒的教训,一切"神恩"都应该为"基督妙身"的全体服务,所以,必须有教会当局的承认和肯定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