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4-
01- 2002 新聞報導 資料庫
聖座活動 國際新聞一瞥 ******
聖座活動 關于亞細西和平祈禱,教宗說:「前往亞細西祈禱是個懷著希望的朝聖之旅,是步武和平的先知與見證聖方濟各•亞細西的芳蹤」。教宗邀請所有天主教友在心靈上與今天二十四日在亞細西舉行的祈禱結合,同時在心中培養對其他宗教信徒的好感。他又說:「我相信亞細西這項祈禱活動除了能產生人所預想不到的精神效果之外,更能有助于引領人的心靈和決定朝著正義和寬恕這個真誠而勇敢的意向前行。果能如此的話,我們將對鞏固真正與持久的和平的基礎有所貢獻」。
關于舊約聖經'德訓篇'第三十六章的意義,這一章的標題是"求主拯救選民並賜外邦人認識天主"。'德訓篇'是一位有智慧的人收集了他有關生活智慧的反省,這本書大約成于公元前一百九十年到一百八十年之間。教宗說德訓篇這一章的內容在祈求天主介入,協助以色列人對付壓迫他們的外邦人。這一章的文字是基督信徒遭受迫害時祈禱的典範,教宗說:「聖經中的天主不是一位對邪惡不置可否、無動于衷的天主。天主的道路和我們的道路不一樣,祂的時間和計畫也和我們的不同。雖然如此,祂還是始終站在受害者這一邊,而且以暴虐者、壓迫者、手下不留情者的嚴厲審判者的姿態出現在他們面前。不過天主的介入並非要摧毀消滅他們,而是要顯示祂的威能和對愛的忠信。天主能夠在邪惡的人的心中產生衝擊作用,使他們回頭皈依。在聖經裡面,受苦者的哀嘆從來不會陷於絕望之中,而總是向著希望期待」。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前往亞細細主持和平祈禱活動
教宗在上主日的共唸三鐘經活動中曾指出,亞細細的世界和平祈禱聚會不是為了將不同的宗教結合。我們請宗座基督徒合一委員會主席卡斯珀樞機詮釋一下: 答:大公對話和宗教間對話有一個基本上的區別。大公對話是建基於對天主子耶穌基督的共同信仰和共同的聖洗上,而大公對話的目的則是追求在教會中完全合一和完全共融。至於不同宗教間的對話,是以建立友誼和互相間的了解為目的,不需要有對基督的共同信仰和共同的洗禮為基礎。不過,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聚合起來而祈禱,雖然我們不是"同聲祈禱"。每個宗教的人士在安排給他們的地方祈禱。我們不一同祈禱,正因為不願把不同的宗教混合。我們不能否認每個宗教都有不同的地方,但我們願意對別人的信念表示尊重。
1986年10月27日,各宗教的代表們也響應教宗的號召在亞細細為和平祈禱,今天,大家再次前來祈禱,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前主席埃切卡萊樞機也將參加這項活動,我們請他談談他對這個和平祈禱日的希望: 答:亞細細精神至今非常活潑,我們可以因此而希望今天的亞細細和平祈禱日能有新的甦醒。精神和意識的甦醒向來都需要的,尤其是在目前和平十分脆弱極需要宗教涉入和平進程的時刻。對一些衝突的,宗教不常常有清楚的立場。雖然如此,我依然認為所有的宗教其實都願意有和平。 那麼,祈禱對世界和平有什麼重要性?我們請杜奇樞機和大家談談: 答:今年的亞細細和平祈禱聚會是在九一一事件後進行的,因此比過去的祈禱聚會都更顯得迫切,而且因為這次所對抗對象也更清楚,就是必需對抗利用神來為衝突、暴力和戰爭辯護的行為。教宗一開始,在他訪問哈薩克和亞美尼亞時,便這樣說:"所有的信徒都必需團結起來,一同使神不再成為人的人質,人類的仇恨、狂熱和恐怖思想也不再令神的名字受褻瀆,令人的真正形象被破壞。"還有,教宗剛抵達亞美尼亞時說的一番話也令我印象深刻,他說:"只有在不同社團間互相尊重雙方關係符合公義的堅固基礎上和有強勢者的寬宏大量時,才能建造和平。""強勢者寬宏大量"這句話真是絕句!我們當然也記得教宗在和平日文告中說的:沒有正義便沒有和平,沒有寬恕便沒有正義這句話。我認為,這些都是這次亞細細和平祈禱的要點。
亞細細等候教宗和各宗教代表前往為世界和平祈禱 【亞細細世界和平祈禱日的前一天,這裡的氣候溫暖,晴朗,是一個好預兆。這個中古小城又將成為世界性的重要城市,成為向人宣揚和平的地方。許多不同信仰的人要以不同的語言為求和平而祈禱,他們要公開地維護宗教在人的良知和國際的共識上擔任的角色,也要致力於使宗教成為民族與民族間和好的工具。這正是2002年亞細細和平祈禱聚會的訊息。 下層的廣場是舉行兩項重要活動的地方,人們正在為講壇進行最後的修飾。這講壇很大,呈外文字母"V"字形,有如一雙伸開作擁抱狀的手。廣場設了2500個座位,接待參加祈禱聚會的人士。前來採訪新聞的1200位記者已經抵步受到方濟各會士們的熱忱接待。 24日的祈禱活動主要有三項,從11點開始,先由各大宗教的代表宣讀和平見證,12點半左右,各宗教團體在方濟各會院附近為他們安排的地方分別祈禱。下午3點半,舉行第三項也是最後一項活動,大家又回到廣場,教宗和其他宗教的代表們一同在講壇上以超過十種語言宣發對締造和平的承諾。 教宗在返回羅馬前並將在聖女加辣會院和聖方濟各小兄弟會會院作短暫的私人探訪。】 國際新聞一瞥 昨天,01 月23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一瞥"報導的消息是: -國際社會一致譴責了22日在耶路撒冷發生的恐怖行動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歐洲外交事務負責人索拉納對以色列-巴勒斯坦間衝突的進展表示深切擔憂。他將於今天24日上午在斯特拉斯堡機場與以色列總理佩雷斯會晤。昨天23日,索拉納向記者們表示,中東的局勢極為嚴重。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一致譴責了22日在耶路撒冷發生的恐怖行動,當時,一名巴勒斯坦人向城中心街道上的人群開了火,打傷40幾名以色列人,其中兩名婦女已死在醫院。此外,另一起巴勒斯坦人的自殺式行動被粉碎,他被哨卡截住。本台特約記者莫塔從耶路撒冷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阿富汗新任總理卡扎伊抵達中國,請求北京在阿富汗的重建方面有更多的投入。與此同時,白宮22日重申,相信本˙拉登還活著,早晚被找到。美國總統布什也強調,捕捉拉登並不是對抗國際恐怖主義戰爭的中心目標。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洛利利從紐約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阿富汗在禁止非伊斯蘭教舉行禮儀的9年後,將恢復第一台天主教的彌撒禮儀。這台彌撒將於星期天下午在義大利駐喀布爾使館的花園舉行,由進駐阿富汗軍隊的義大利軍隊的隨軍司鐸伊萬˙萊伊主祭。彌撒向所有人開放:多國部隊的軍人和在喀布爾的西方人士。 (梵蒂岡電台訊)印度當局在加爾各達美國文化中心遭恐怖分子襲擊,5人死亡,15人受傷的事件之後,大舉進行逮捕行動。印度警方認為這個事件和9月11日在美國發生的襲擊事件之間有聯系。新德里仍然指責巴基斯坦秘密警察參與了這個行動。前天22日在也門的薩阿達美國商務代表亨森下榻的旅館附近,一枚炸彈爆炸,沒有造成傷亡。美國駐薩那的使館也因受到恐怖分子的威脅,從本月13日起關閉。本台特約記者卡肖利作了以下的報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