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2-
06- 2002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教宗與聖座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與君士坦丁堡東正教領袖巴爾多祿茂一世聯合簽署"威尼斯聲明",維護亞德里亞海生態環境 一個星期以前,由君士坦丁堡東正教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所發起的一項為期一週的海上巡迴討論會,租用了一艘郵輪,從希臘西北端的科孚港起錨,途經介於意大利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之間的亞德里亞海沿岸各國的港口城市,阿爾巴尼亞的都拉斯,黑山的科托爾,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的內烏姆,克羅的亞的斯帕拉托,斯洛文尼亞的科佩爾,意大利的拉韋納和終點站威尼斯。六天航行期間,與會的宗教、科學與生態環境界的專家學者就環境危機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與反省,設法找出挽救之道,並培養生態環境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意識。 六月十日,這艘海上研討會郵輪航抵終點站,亞德里亞海北端的意大利威尼斯港。當天傍晚六點三十分,發起這項運動的君士坦丁堡東正教領袖,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在舉世聞名的威尼斯聖馬爾谷廣場古代的共和國執政官宮殿,透過電視聯播,與羅馬梵蒂岡宗座大樓內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聯合簽署"威尼斯聲明"。當時代表教宗在威尼斯的是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祕書長讓•路易•托朗總主教。 這項聲明的內容是:人類蒙召與造物主天主合作,為實踐天主創造宇宙的神聖目的。當前的社會與環境危機是人類自從犯了原罪以後,繼續不斷違背天主託付給他們要作受造物明智的保存者的使命的結果。近來逐漸高升的生態環境意識值得鼓勵,因為是經由人的合作,天主才能重建世界原始的和諧。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是天主的計畫中的一部分,進而在行為上、在消費和生產的思想上、來個徹底地改頭換面。我們必須重新培養謙遜的精神,認識自己的有限,也知道人是一切受造物的中心。相信我們必須留給下一代的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這是很重要的事。然而,這一切的基礎還在于不斷地向造物主天主祈禱,求祂光照整個人類維護一切受造之物。 教宗與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聯合簽署的聲明有六個要點:第一點,多為世界明日的主人翁'兒童'著想;第二點,研究以自然法為本的價值;第三點,以有建設性的方式來使用科學與技術;在我們短暫的生命中,對受造物佔有的觀念要有所節制,我們不是萬物的主人,我們只應該為人類共同的遺產服務;第五點,貧窮國家和富有國家都應該互相合作,按照自己的可能性,對改善世界的環境負起責任;最後一點,第六點,要始終促進對話,因為對話是避免在環境問題上產生爭端的唯一道路。 教會與社會 開發中國家要求在糧食安全等問題上參加意見 【前天6月10日通過的會議聲明,強調了目前的每年減少8百萬營養不良者的步伐,無法達到在2015年內將飢餓的人數減少一半的目標。因此,糧農組織會議的與會人士一致認為,必需加速實行消除飢餓的計劃。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們則在會上要求得到聆聽、得以在有關糧食安全等與他們有直接關係的問題上表達他們的意見。 昨天11日,全天的會議都由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表發言,其中又以非洲國家的代表為主。那裡的農業仍然在起步階段。這些國家的代表們展示了他們國內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各方面的困難處境,有些國家雖然有發展的可能,卻因為恐怖主義問題或內戰而無法進行,例如在菲律賓、印尼和哥倫比亞的情況。那些剛走出戰爭踏上艱辛的正常化路程的國家,處境也不容易,例如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90年代的戰爭所留下的痕跡仍然對恢復正常生活和糧食供應發生影響:耕種的土地由於佈署地雷而大為減少,森林被摧毀,水受到污染,農業和蓄牧業也發生嚴重危機。 這些較小的國家一致要求全球化不可將它們排除在外。全球化應該由工業發達的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同進行,不可實行只打擊地方上小產業的經濟壓制的措施,不要關閉產品的市場,相反地,應該促進貨物的自由交易。總之,它們要求更多的參與。大家希望它們的要求也得到那些沒有出席的重要國家的聆聽。】 同時在羅馬進行的非政府機構的論壇批評糧農組織高峰會議中所達成的初步聲明和建議。來自92個國家的600多位非政府機構代表一致認為必需改革聯合國,尤其是糧農組織的結構,使這個組織不再只受各國政府的意願的支配,以能夠在對抗飢餓和貧窮上收到具體的成果。 津巴布韋天主教會的援助飢民工作受到威脅 巴基斯坦的主教們請教友踴躍參加選舉投票活動 非洲1千3百萬孤兒是愛滋病的受害者 今天,全世界80%的愛滋病帶病毒者是在非洲,然而,對抗這個病的工具卻非常貧乏。因此,這幾天,這些教會在擬定包括牧靈方面的計劃,來為消除這第三千年代的新貧窮作出更大的貢獻。 昨天,06 月11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一名企圖使用放射性炸彈攻擊華盛頓的恐怖分子被逮捕後,美國進入最高警戒狀態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前天10日在莫斯科宣佈,一名企圖使用高放射性能量的"骯髒炸彈"攻擊華盛頓的恐怖分子被逮捕。消息傳出後,美國進入最高警戒狀態。該名恐怖分子於上月5月8日在芝加哥飛機場被扣留,他持的是美國護照,在改信伊斯蘭教之前,名叫約瑟夫˙帕迪利亞,現在的名字是阿卜杜拉˙阿爾˙穆賈希爾。他在4年前離開美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兩國生活,並在那裡加入了阿蓋達組織,接受使用"骯髒炸彈"的訓練。據本台特約記者馬菲亞發自華盛頓的報導,抓獲這名恐怖分子的消息公佈後,美國公共輿論有兩個反應,其一,對情報機構的工作懷有信心,這些情報人員神通廣大,能夠識別參與恐怖進攻陰謀的人。其二,美國人也對對抗恐怖主義行動採取的法律所經受的考驗和美國自身民主所付出的可能代價,發出疑問。事實上,被逮捕的青年是美國公民,他只能接受一般法庭的審判。而按照美國法律,對參與恐怖活動的敵人可以在不受控告的情況下判他罪行,無限制地被關在監獄裡,無須將他帶到法官面前。 (梵蒂岡電台訊)阿富汗國民議會在爭論和不定的氣氛下,昨天11日在喀布爾開幕。這項會議上將任命新政府,新政府將領導國家直到2004年的大選。會議開幕前不久,許多代表威脅不參加會議,對前國王沙阿不參加國家元首競選的宣佈表示抗議。沙阿的決定是在美國政府的催促下做出的,引起他的支持者們的抗議。這位前國王出席了國民議會會議,表示全面支持卡扎伊為未來過度政府的總統。 (梵蒂岡電台訊)印度和巴基斯坦間的關係在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即將抵達該地區的兩天前出現了緩和的標記。新德里政府昨天11日上午決定,將威脅到卡拉奇港口的戰艦撤回。在此之前,印度也宣佈,對巴基斯坦民航飛機重新開放自己的領空。此外,根據印度外交部的消息,將任命駐伊斯蘭堡的大使。上任外交代表在一月份被召回,當時印度國會大廈遭恐怖進攻,印度方面指控受到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游擊隊從事了這項襲擊行動。儘管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這些進展,克什米爾地區的局勢繼續緊張,印巴軍隊繼續在這塊爭端地區對峙。印度宣佈,在東南邊境兩名平民死於巴基斯坦的轟炸。伊斯蘭堡也說有6人被印度方面的炮火擊中。 (梵蒂岡電台訊)沙龍和布什在華盛頓會晤的第二天,中東的暴力活動並未減弱。在希伯倫,一枚炸彈爆炸造成3名年輕學生受傷。當時,這枚遙控炸彈爆炸時,一伙學生正在向公共汽車的方向走去。受傷的孩子們大約只有15歲,他們被送進耶路撒冷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其中一人的傷勢很嚴重。一名巴勒斯坦人也在10日夜間在基蘇菲姆關口被以色列軍人打死,而約旦河西岸城市圖勒凱爾姆在昨天11日早晨宣佈實行宵禁。據當地的消息來源說,以色列軍隊10日夜間在白冷城一帶實行了報復行動,拉姆安拉城也一直被占領,以色列士兵昨天上午逮捕了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一位部長的兒子。本台特約記者莫塔作了以下的報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