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25-08- 2003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新欄目週末避靜 

東南亞通訊

-大陸教會見聞
-【光啟文化事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亞洲青年重申信仰,矢志成為和平使者
-中國天主教網絡在困難中逐步發展
-教會人士認為「香港自由行」對中港教會交流助益不大
-印度修女「接納」殺害胞姊的兇手為兄弟


大陸教會見聞
誰若願意跟隨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

他們都知道跟隨耶穌已不只是背自己的十字架而已,也背著所有苦難者的十字架。他們明明知道這是上加爾瓦略山的路,還是棄絕自己,跟隨了耶穌。
她來看我,拿著幾張相片出來,一張張解釋給我聽。每一張就是一個受難的故事。聖母月他們許多教友去朝聖,一路上去都是石子路,每個人都打赤腳踩著踩著尖銳的小石子上山朝聖。相片上一個才幾歲的小女孩一樣勇敢的赤足上山走完全程。她們的堅毅受苦的精神深深感動我。這種肉體的痛是短暫的都比不上她們一輩子承受教難的痛。她是修女,十多年前他們的教堂發生教難,許多人被抓去關抓去拷打,她也是其中之一,關了幾個月放出來,至今都不能公開曝露身分。她帶我到她住的地方過夜,一個房間裡有聖體櫃,每天還是過著祈禱的生活。一時間好羨慕她,天天與耶穌作伴。

至今,修會被抄家,修女被趕回家,常常有所聞,不少人到大陸,接觸了愛國會,也會聽到這些訊息,但是又奈何呢?的確,在台灣朝聖是不需要踩石子上山的,我們何能感受到在信仰上所必須承受的痛!
     ***
在關外的一個隱密的小小地方有一個修道院,住著幾位修士和一位神父。接待我的神父特地通知他們有客從遠方來。這修道院的神父果真來看我。清瘦的身子裹著一套黑衣,清瞿白皙的臉在黑衣襯托下更顯得聖潔,散發著一股修道人超然的氣息和力量,伸手向他問候,耳邊響起的是非比尋常的溫柔親切喜樂的聲音,彷彿看見了聽見了耶穌的溫柔,也許看慣略有啤酒肚及紅光滿面、做彌撒聲如洪鐘的神父們,我竟然深深被這年輕神父這種深邃潛靜與纖柔又帶著堅定的力量與發自內心深沈的喜樂所攝住。他才三十出頭,給我感覺像老僧入定,超凡脫俗。實在完全出乎我想像之外,在受迫害磨難中的年輕神父竟然沒有一絲絲的怕懼、驚恐在臉上。他們的神修已不是從知識而來,而是活生生的生命歷程的神修。

因他讓我對他們的修道院感到好奇,於是請求他是否可以去拜訪一下。他很高興,不過要回去問房子的主人。原來他們教區的聖召很多,在關內他們被迫四處躲藏,所以只好躲到遙遠的關外,為保護聖召,他們不得不分開住在不同的地區,幾個修士和一位負責培訓的神父住在很遠的山區的農村中。在山區只有三、四個月耕種期,下雪,攝氏零下五十多度。為了怕被發現,他們幾乎都不能出門。房子是農家主人的,冬天很冷,他們也不能常常生火,怕冒煙被人發現來盤查。他們已被迫搬了幾次家,連收留他們的屋主也遭殃。所以我要去拜訪他們還是要屋主的同意。

那天晚上和神父及一些教友大家摸黑一起去很偏僻的地方去探訪窮人和病人,一教友家做彌撒。泥土路泥濘不堪,還要穿過小溪,沿著羊腸小徑,爬上小山坡,走到小村子,還要記得病友家在村中的模樣。有些教友白天去上班,只能晚上去探訪,但是沒有路燈,又不能騎車,完全用走路靠著星光和月光,回到住處都已半夜了。這位清瘦的神父也跟我們同行。一路上和他聊很投機,我分享自己的一點信仰的心路歷程,沒說上幾句話他已看穿了我的苦惱和渴望,我真的佩服他的道行,但也讓我無限的心疼,為什麼這些願意犧牲自己,為愛而付出的人,竟受到迫害,無法自由地將天主的愛帶給更多人,幫助更多人。這是誰的損失呢。
第二天大家要到更遠的堂區去看教友,要坐好幾小時的火車,和神父約好過兩天後回程路過他們的村子時去拜訪他們。於是第二天一早大家都一起去搭火車。我滿懷希望能去他們的修院。於是在火車上沒有再和這位神父多說話,沒想到隔天傳來的訊息是我不能去。理由是他們村子曾有台灣去的牧師去探訪基督教徒而導致一些村民被抓,所以他們的屋主害怕不讓我去。聽到這消息時實在讓我震驚不已。

這趟拜訪教友之行,還有一位他們修道院的一位執事陪著我,他們都必須小心謹慎不能透漏身分,這兒還沒有關內抓的嚴,但對男性他們還是搜查得緊。於是我在回程時他陪我坐火車,他先我下車,那位神父竟然在月台上等著火車的到來,他為了我不能去特地冒險到月台來向我致歉,隔著我座位窗子不斷跟我致歉,當時我的心很痛,緊緊握住他的手,告訴他希望以後能看到他們的修士,希望他們以後能自由出入,我會為他們不斷祈禱。最後他溫柔地告訴我:「保持信德、要有信德。」火車緩緩開動,不忍地望著他瘦弱的身子,他還要繼續為教難奮鬥,信德就在他臉上,他身上,他堅毅無比的心中。我呢,望著窗外藍天白雲,翠綠草原,我的信德在哪裡?我有維護信仰與真理的勇氣嗎?還是就此遨遊在藍天白雲下而忘了忠貞教會的這些苦難兄弟姊妹呢?

事後,一位默默協助他們修道院的教友告訴我,這位神父從小立志修道,但是從小身體就不好,他還是毅然決然入修道院,受苦受難的忠貞教會的修道院。在修道院環境差營養不夠,四處躲藏,原來不好的身體更加不好,現在更是常常咳血,也沒有足夠的錢買藥治病,只能等到有了一點錢,還有機會到城市時才能去買藥,有些藥還不容易買到。這位年輕的神父早已棄絕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信仰與真理,在遙遠的山區保護著聖召,為延續中國教會的命脈。
自由地區教會的朋友們:請繼續為受迫害的兄弟姊妹們祈禱,請多多了解他們的處境。雖然不能親自與他們一起奮戰,但是不要忘了祈禱和了解是最大的支持力量。殉道者的血是未來復興整個聖教會的活泉!

台灣鬧聖召荒,這位神父對中國教會充滿信心,也對天主充滿信賴,讓我們像他一樣:「保持信德,要有信德。」讓我們也為台灣教會及聖召不斷祈禱,保持信德。


【光啟文化事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作者:光啟文化事業經理孫世耀)
【台灣教友生活週刊】光啟文化事業附設光啟書屋座落於台北市羅斯福路與辛亥路口,緊鄰古亭耶穌聖心堂,截至二○○三年七月廿日,書屋的成立已整整二十年,而光啟文化事業的前身|光啟出版社更有著四十八年的歷史。近兩年來,全球各地日趨嚴重的社會亂象,在在凸顯出年輕一代對價值觀認知的嚴重偏頗,以及對生命意義認知的模糊與缺乏,光啟因應時代的需求,在二○○○年年底成立了生命教育工作室,加入學校生命倫理道德等多媒體教材製作的行列中,並於二○○一年年中,將光啟出版社更名為光啟文化事業,新的定位與轉變,期望讓教會文字福傳志業朝向更多元的方向邁進!

在這樣的期許下,光啟文化的出版品除了原有的神學、靈修叢書外,更積極地規劃,推出有關親職教育、宗教小說、兒童福音、文學與信仰等等書籍。希望從福音的觀點,透過基督信仰的角度,為海內外華文讀者,提供更多與人、與教育、與社會、與文化有關的書籍與多媒體產品,期盼基督的愛與溫暖,經由光啟文化的書籍,潛移默化所有讀者的心靈!

附設的光啟書屋長期以來都是光啟出版事業的一個門市據點,也同時提供教會聖物用品、聖歌禮品、書卡文具以及外版書籍,可以說舉凡是天主教會相關的書籍用品一應俱全!近兩年來,在所有同仁的共識與努力下,書屋的經營正達高峰,在財務與營收上也都有顯著的成果。每天營業的時間從早上一直到晚上九點,除了農曆春節外,可以說是全年無休;除此之外,經常神父、修女或朋友們一通電話,光啟書屋的工作伙伴們都會四處張羅,代為調貨滿足所需!也因此在服務的項目、時間乃至於商品的內容上,均堪稱為一個全國性的天主教書店!為外地的朋友,甚至國外回來的教友來說,光啟文化附設的這個點,更清楚地提供給弟兄姊妹們一個心靈的補給站!一個與耶穌基督相遇的地方!

非常遺憾也難以讓工作同仁接受的是,正當光啟文化一切都在穩定地進步與發展時,所處的大樓卻要進行整體性的營運規劃,大樓中所有的單位均須遷離現址,尤其在一樓的門市光啟書屋,更被要求於本年七月底做一個階段性的結束!七月中、下旬,書屋全面特價回饋老朋友,一時之間,來至南台灣的高雄、嘉義…,來至台中、新竹…,還有基隆、宜蘭等地的神父、修女、教友們蜂擁而至,每天都將書屋擠得滿滿的。「我們假日才有空,以後要去哪裡買書?」「去哪裡有這麼多的聖物可以挑選呢?」一陣一陣的錯愕、不解與慰問,而所有的工作同仁個個忘掉疲累,不考慮明天,彼此打氣加油,努力到最後一刻。即便結束也要漂漂亮亮地鞠躬,交出最後一份亮麗的成績單!一群可愛的朋友!

收拾起沮喪的心情,深信有形的結束將會是無形的開始!隨著e化的腳步,光啟網路書店順應時代潮流正在積極地規劃中,現有的光啟網站【網址:www.tec.org.tw/kc】也在陸續更新資料當中,不久的將來,希望讓光啟的朋友們「人在家中坐」,卻可以享受「書自光啟來」的方便!多年來光啟文化的讀者遍及海內外,在美加、香港等地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也曾經都是光啟的基本訂戶,後來有些朋友對神學類的書籍感到艱深難讀,陸續退出了基本訂戶的行列。在此誠摯地呼籲大家,回到光啟文化基本訂戶的懷抱!為了滿足讀者們不同的需求,現在為基本訂戶的您可以有三種不同的選擇,可以全面訂閱光啟新書;或僅訂閱神學類的新書;更可以只選擇神學類以外的新書,如靈修、人物傳記…等。看過的新書大家還可以分享給親朋好友,不但自己享受了閱讀的樂趣,同時也加入了新世紀、新福傳的行列!

光啟文化的Logo,KC除了是光啟的英文縮寫外,從圖像上您是否還體會到它深層的意涵呢?一個人手舉一盞明燈,向外傳播好消息!期許光啟文化在耶穌基督的引領下,透過文字媒體將光明普照大地!目前光啟文化事業仍在出版中的書籍多達一千種,遍布世界各地,深入華人心靈。殷切地邀請您加入光啟文化的行列,如同Logo中的啟示,大家一起散播福音的種子,共同祈求那豐碩的果實!

亞洲青年重申信仰,矢志成為和平使者
【天亞社印度班加羅爾訊】參加天主教亞洲青年節的青年承諾作「和平的工具」,並重申耶穌基督為和平的根源。

亞洲青年節八月九至十五日在印度南部班加羅爾舉行,主題為「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由亞洲主教團協會青年辦事處及其在亞洲的相關組織主辦。參加者在結語聲明承諾:「和平是所有人發自內心的渴望,和平不單是指沒有衝突。」
逾千名來自二十個亞洲國家及地區的七百一十四名青年代表,出席了亞洲青年節活動。他們在閉幕活動中,確認上主是和平的根源。

結語聲明強調:「締造和平需要與自己、別人及大自然融合。我們作為基督信徒,相信真正的和平來自耶穌基督,所以要與其他人分享。」

青年代表指出,他們見到很多為和平奮鬥的人,也從大大小小的事情得到啟發。他們亦感受到「在祈禱時獲得平安,透過分享共慶和平。這些都使他們明白雖然彼此各有不同,仍能達致和平。」

他們關注以軍事行動作為解決政治或經濟問題的方法,而國家社群互不信任也會引發軍事競賽。

青年表示,戰爭導致大量難民逃離家園,亦助長恐怖主義、原教旨主義及壓制宗教自由。他們稱,亞洲正出現政治與經濟甚不穩定局面。

他們又說,貧窮阻礙了亞洲的和平進程。亞洲確有一些赤貧地區,全球一體化更使不平等情況惡化,導致人民流徙,以及房屋、糧食、就業及醫療資源不足。另外,物質主義及個人主義亦腐蝕文化及傳統價值觀,影響生活尊嚴。

來自多國的青年代表組成委員會負責起草聲明,指這些問題已侵害了上主的子女。它稱,熱愛和平的亞洲年青深信可衝破分離、壓制及疏離的障礙,擴闊視野,擁抱各兄弟姐妹。

他們把自己交付給上主的慈愛,並承諾實行正義、仁慈、謙遜,在亞洲及世界實現和平,透過寬恕來治癒戰爭及暴力所造成的傷害,彼此攜手致力成為和平的工具。

他們表示會以建設社會、尊重差異及互補不足來締造和平,誓言繼續在社群及全球促進有相同信念的人、機構及組織的合作,傳揚和平互愛的文化。

來自印尼的起草委員塔瑪拉.索科塔(TamaraSoukotta)對天亞社說,所有亞洲青年代表「各自組合,透過小組分享及祈禱等小事情在自己社區推動和平。」
來自斯里蘭卡的委員儒利雅.帕里斯(JudyParis)表示,國內持續廿年的種族鬥爭使她的童年受到很大困擾,所以她想締造和平。其他亞洲地區的代表也分享了自己國家類似的情況,他們普遍都感受到前路茫茫然及身處暴力的環境。


中國天主教網絡在困難中逐步發展
【天亞社香港訊】中國大陸隨著互聯網普及,天主教網站也逐漸發展起來,不過仍面對教會支援及政府監控等問題。

中國的互聯網使用者已增長至六千八百萬人,是繼美國之後,全球使用互聯網人口第二大國。

在這股潮流中,中國天主教會網站近年亦有所增加,其中發展比較穩定的教區網站包括有北京、上海、遼寧、天津、太原及昆明教區,其他網站則多由堂區、團體及個人開設,像《上智網站》等。

由設於河北省會石家莊的信德編輯室開設、報道全國教會新聞的《信德網絡版》自九九年開始運作至今已錄得逾四十七萬次點擊。

新近推出的網站包括為協助教友自創網站的《宗教素材庫》及由幾個留言板合併成的《天父家園》。

然而,部分天主教網站也會消失於無形,它們大多數由個人及團體設立,譬如貴州教區網站,當地的龍誠忠神父早前向天亞社解釋,由於缺乏人手管理網站,他們約在二零零零年把網站關閉。

一位名叫若瑟的教友版主對天亞社說,不少網站主要是因為沒有教會支持而結束。他以自己創作的網站為例,因缺乏教友甚至堂區神父支持及提供訊息,最終要結束。

若瑟觀察到一些教友創作教會網站是為了展示電腦專長,另一些人則純粹是一時衝動,但因為這些網站的版主很多時因工作或課業繁忙,沒時間而很快要關閉網站。

有中國教會觀察家指出,近年許多網站供應商開始向用戶收費,使不少小型的個人網頁結束。

化名保祿的版主則反映另一問題。他對天亞社說,他從不會在家裡上網,祇會到網吧上網,原因是他雖然沒有歸屬地下或公開教會,但他擔心政府監視網絡。
一名公開教會的主教對天亞社說,互聯網在九十年代後期普遍後,國家安全局的官員曾警告他不要在網上公開教會的消息,但如今人民自由度大了,上網亦相對容易,政府亦難以有效控制。

若瑟則不認為政府控制很大,且網站登記也不太繁複,祇要租用網上空間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網頁。

保祿說,隨著教會網站在中國持續發展,政府認可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也應成立互聯網福傳委員會。

他說,這是教宗在普世傳播節所作的呼籲。他指的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為去年五月十二日普世傳播節發表的文告《網際網路乃宣講福音的新場所》。

保祿說,該委員會可組織國內多個由個人、堂區、團體及教區管理的教會網站,使他們不用像現在一樣互相競爭及重覆資訊,否則最後祇會形成惡性循環。

他指出,從不同的留言版及聊天室可見到熟悉的名字或化名,估計多個網站的經常訪客約在三十至八十人之間比基督教的規模小,後者通常有一、二百人參與。

對於教會網站的發展,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劉柏年八月七日對天亞社說,愛國會曾考慮成立委員會統籌教會內的互聯網通訊,以及為愛國會成立網站,但礙於缺乏人手而擱置。

對於教區建立網站,他建議個別教區應先考慮牧靈需要及本身條件。
據政府資助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統計顯示,直至六月卅日,中國互聯網使用者在今年上半年增加八百九十萬人。在九七年十一月,全國互聯網使用者不過六十二萬人。

今年上半年,以中國域名開設的網站也從卅七萬增至四十七萬,增長達百分之廿七點五。年齡層也不繼擴大,但仍以十八至卅歲的使用者佔多數,達百分之五十六。在九八年,此年齡層使用者佔整體人數的百分之九十一。

教會人士認為「香港自由行」對中港教會交流助益不大
【天亞社香港訊】中國大陸的教會人士歡迎政府放寬公民以個人名義到香港旅遊,但認為政策對強化中港教會交流助益有限。

自七月廿八日起,廣東省東莞、佛山、江門及中山四個城市的居民可以個人名義到香港旅遊七天。以往即使在香港回歸後,他們祇可持商務簽證、參加旅行團或以探親名義來香港。

中港旅遊業普遍歡迎新政策,但一些大陸教會人士八月中旬對天亞社表示,有關政策對中港教會交流助益有限。

江門教區梁建森神父說,新政策使大陸人訪港更容易,但他不知道教會交流能否因此而有所增加。他說,更多教友可以自由到香港,但若以神父、修女身分或組織朝聖團來港,相信仍必須像以前一樣通知有關當局,以往大陸的神父、修女需先得到宗教事務局批准才能出國。

自九月一日,新旅遊政策亦適用於上海、北京及廣東省會廣州、以及深圳和珠海兩個經濟特區。

上海教區李方圓神父說,此政策能促進滬港人民的溝通。個別教友到香港不成問題,但神父仍難自由地出境,需要向政府當局申請。

深圳的胡慶華神父指出,當地教會原於今年組織朝聖團到香港,卻因非典型肺炎在三至六月中爆發,而延至明年。他相信這類團體宗教旅遊仍會依以往的手續辦理,不受惠於新政策。

深圳商人兼教友領袖彭錦程說,到香港的商務簽証一向都很容易取得,故許多深圳教友已曾到訪香港。但若他們想以教會團體名義到香港,雙方教會必須加強溝通。

預計新旅遊政策於明年五月將擴大至整個廣東省。廣東汕頭教區黃炳章神父說,他相信若教友想組織朝聖團到香港,需事先向宗教局申請。黃神父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在香港,聖神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林瑞琪亦持相同觀點。他指出,大陸神父來香港沒有大問題,新政策是便利了不想浪費時間但又想來港的人,但與宗教有關的團體旅遊需要預早數月申請。

林瑞琪認為,若政策放寬至國內其他省市,長遠能促進宗教交流,到底減少限制總是好事。

聖神研究中心是香港教區為促進香港教友認識中國教會而設立的機構,曾接待訪港的大陸教會人士及到國內教會訪問。

另一個有安排大陸神父修女到香港交流的教會機構,天主教教研中心主任徐錦堯神父說:「宗教交流肯定會增加。」但他說,暫時沒計劃組織國內團體到香港,會順其自然。

他亦指出,大陸教友在香港多數會探訪堂區及組織。

在新政策下,首四個城市每天各可容許二千人到港。申請個人遊的國內公民可先向當地政府的出入境管理局申請三個月內兩次長達七天的旅遊簽證。簽證在十五天內簽發。

在政策實施的首三天,共三萬六千人獲發簽證。直至八月十三日,四市已有逾八千人到香港。

印度修女「接納」殺害胞姊的兇手為兄弟
【天亞社印度博帕爾訊】一如去年,方濟嘉勒會塞爾米.保祿(SelmyPaul)修女前往監獄,探望一名印度教徒殺人犯,在他腕上繫了一條線,象徵她接受他為弟弟,但那竟是殺害她胞姊的兇手。

年近四十歲保祿修女在八月十三日名為「保護繩結」的印度教兄弟姊妹節中,在薩曼達爾.辛格(SamandarSingh)的手腕繫上一條銀線。在這個節日,印度教婦女會為自己的兄弟進行這儀式,以期得到他們的保護和祝福。

薩曼達爾在九五年謀殺保祿修女的姊姊拉尼.瑪利亞(RaniMaria),被判在中部中央邦印多爾監獄接受終身監禁。瑪利亞也是方濟嘉勒會修女,一九八零年加入修會,並且啟發妹妹追隨聖召。

終年四十歲的瑪利亞修女在乘搭一輛巴士從中央邦一村落前往印多爾市途中被薩曼達爾亂刀刺下。她跳出巴士外,但薩曼達爾尾隨刺了她五十多下,甚至在她倒臥路旁仍沒有住手。

那些年來,瑪利亞修女一直為當地沒有土地的低下層居民服務。據報不滿她的服務的高級種姓地主聘用薩曼達爾謀殺她。在兇案發生一年之後,法院判處他終身監禁。

現年卅三歲的薩曼達爾稱呼保祿修女為姊姊;保祿修女也稱他為弟弟。

在印多爾市郊一所學校任教的保祿修女八月十七日向天亞社說:「當我觸摸到姊姊傷痕累累的身體的那一刻,我已寬恕了薩曼達爾。默想十字架苦難使我更加堅強,最終接納他為弟弟。」

她說,她在克服痛苦之後,想與薩曼達爾會面,但是她不知道如何啟齒。有人建議她最好在兄弟姊妹節作出這種行動,因此她決定在去年的節日跟殺害她姊姊的兇手見面。

來自窮苦家庭、小學未畢業的薩曼達爾向天亞社表示,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他解釋說,他是受到一些印度教徒原教旨主義者的誤導,以為他所殺害的人使印度教徒改信基督宗教而且迫皈依者褻瀆印度教聖書《世尊歌》。

他憶述「塞爾米姊姊」第一次與他會面時,心中感到難以言喻的喜樂。當他邊展示今年手腕所繫的線邊說:「我不知道用甚麼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當一個姊妹繫線時,會使人有這種超凡的感受。」

保祿修女表示,她一家七口已把薩曼達爾視為親人:「雖然姊姊的死是我們不可彌補的損失,但家裡卻多了薩曼達爾。」

在今年初,保祿修女陪同母親及一名兄弟走了二千公里,前往印多爾跟薩曼達爾見面,表示一家人已經寬恕了他。她七十二歲的媽媽親吻薩曼達爾曾經沾滿親生女兒鮮血的手。修女說:「目睹這一切是我無法忘懷的經驗。」

保祿修女記起去年替薩曼達爾繫線時,他不禁飲泣起來。她說:「今年他看來比較開心,俯伏在我面前,熱切地歡迎我。」

薩曼達爾說,他無法回報修女的愛和寬恕,感到難過。按照傳統,兄弟會在兄弟姊妹節向姊妹致送禮物。但他說:「我是一名罪犯,沒有甚麼可以給她。況且我一生都拖欠他們,還可以給她甚麼呢?」

保祿修女說,她跟薩曼達爾見面之後,他寫了一封令人感動的信給她,要求她家人的寬恕。自此之後,他「變成另一個人」。

薩曼達爾說,一旦獲釋出獄,他希望服務社會。他每天都看著被他殺害的人的照片,請求「她寬恕我」。他說:「現在才知道我罪大惡極,因為我取去一個為窮人服務的天使的生命。」

保祿修女的寬恕贏得讚賞,包括印多爾教區喬治.阿納蒂爾(GeorgeAnathil)主教。他說,修女堅守教會寬恕和解的原則,選擇了很好的時機表達,因為兄弟姊妹節代表著姊弟的情誼。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