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週末避靜─ (23) 耶穌受誘

張春申神父主講

張春申 神父

耶穌受誘或如同瑪竇福音所說:「耶穌被聖神領往曠野,為受魔鬼的試探。」(四1),為初期教會的信德是非常難於接受的事情,因為他們相信他是天主子的緣故。不過受誘事蹟的傳統相當可靠,所以早已在宗徒時代的教會中,做了說明。有兩個相似的原因,在新約希伯來書中說明為甚麼耶穌受了試探:一是「他既然親自經過試探受了苦,也必能扶助受試探的人。 」(二18),另一是「因為我們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們弱點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的,只是沒有罪過。所以我們要懷著依恃之心,走近恩寵的寶座,以獲得仁慈,尋到恩寵,作即時的扶助。」(四15-16)

由此可見,聖經提出的二個理由都在加強我們對耶穌的同理心與依賴情。但是,為了根據聖依納爵的神操做避靜,我們把福音中的受誘,分為耶穌與魔鬼的對峙的兩個陣營,各有自己的首領,亦即不同的價值觀,領導人們的生活與行動。藉此,登上神操第二階段的高峰,深思熟念基督奧蹟,為的能在光明中調整自己的靈修,甚至選擇生命的路線。

福音中記載的受誘出自以色列民族逃離埃及,流落曠野故事中的三次心硬、試探與背叛的行為。簡便起見,可以根據若望宗徒的傳統稱它為:肉身的貪慾,餅是它的象征;眼目的貪欲,受人喝采是它的象征;人生的驕奢,世上權勢是它的象征。為了肉身貪欲,魔鬼引誘耶穌把石頭變餅;為了眾人喝采。第二次是引誘耶穌自聖殿上跳下;為了人間權勢,魔鬼最後引誘耶穌朝拜自己。然而耶穌在曠野中,抗拒了人世間貪欲與驕奢的魔誘。那麼他自己又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呢?什麼是他的優先呢?

如果我們從耶穌回答魔鬼的話中來判斷,無疑地他不以自己的需要、名聲和權勢為重,而把全部的注意集中在天主身上、天主的話、天主的位置、天主的光榮作為自己生活、行動與宗教的中心。甚至為了接受天主的話,自己可以忍受貧窮,即使飢餓也不妨。為了顯揚天主的位置,自己可以空虛,甚至受辱也無礙。為了尊敬天主的光榮,自己可以為奴,甚至坐監也甘願。

耶穌受誘是在公開生活之初,它已為未來的考驗指出遠景。為了宣講天主之國的來臨,他將面對考驗。面對的是軀體方面的疲勞,偶而得忍飢;面對的是精神方面的困擾,尤其法律主義的挑剔;最後,還得面對陰謀;事實上他是釘在十字架上的。但他在整個公開生活中,同樣將會經得起考驗,完成他的使命。

神操第二階段是在耶穌的光明下,認識、愛慕、跟隨他。所以聖依納爵要求做避靜的人向聖母瑪利亞,向聖子耶穌,向天主聖父,各做一個內容相似的對禱,這表似我們為此需要更多的恩寵,然而同時也存有一個理想,我們先把對禱的內容自神操手冊摘錄出來,然後清楚地說出理想。

對禱求的:第一是極度的內心貧窮;如果天主願意,達到至深的貧窮;第二是忍受譴責和污辱;第三是謙遜為能相反驕傲。基本上三個對禱都是條件性的,亦即由天主定斷。

我們可以清楚看出神操手冊提出對禱所求的,與耶穌相對魔鬼三次試探,所有的態度非常接近。耶穌拒絕變石頭為餅,甘心接受飢餓;他拒絕自聖殿頂上跳下,甘心曠野中默默無聞;他不為世上榮華富貴動搖。事實上他的公開生活最後是落得一無所有釘在十字架,而且受盡輕慢凌辱。神操手冊此時的三個對禱,為的是認識、愛慕與跟隨耶穌,亦即效法他。

由此我們清楚看出聖依納爵向做神操避靜的人提出的理想。雖然對禱所求的是條件性的,但是理想是毫無保留的。這幾乎即是聖保祿宗徒說的:「在我看來,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斐一21)「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迦一20)因此,耶穌三次受誘的奧蹟,只是指導我們勝過試探,同時又為我們提出理想,不過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價值觀。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