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01- 03- 2004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新欄目週末避靜 

東南亞通訊

這次的東南亞通訊報導的消息如下:

--中國基督宗教學者稱,中國教會應該與時俱進
--中國山西省新晉牧輔理主教據報不獲教會組織承認
--中國廣西省備修生運用網上聊天分享信仰
--台灣教會領袖不憂教廷在中梵關係問題上削弱對台關注
--台灣教會人員及服務反映社會老化問題
--香港國際電影節 增設「天主教文化獎」
--泰國教會為受禽流感影響的雞農提供精神及實際援助
--越南政府協助堂區為貧窮家庭掃除文盲
--2004年三月生活聖言
******

中國基督宗教學者稱,中國教會應該與時俱進
【天亞社香港訊】中國一研究基督宗教學書指出,中國教會近年的發展可以從西方基督宗教在現代史上的改革運動中得到啟發。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宗教學系何光滬教授在香港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表示,民族主義的興起助長了歐洲的宗教改革,減少了教會對社會的影響力。但是民族主義對今天的中國教會來說意義已經不大。

何光滬於二月十二日在香港中文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舉行的「反思歐洲宗教改革──兼談中國教會改革」講座上說,中國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三自」原則(自傳、自治、自養)是早在一九二零年代提出,以抗衡西方的勢力。當時中國經歷過近百年帝國主義侵略後,民族主義抬頭。

何光滬在香港的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擔任訪問教授。他說,在共產黨的鼓吹下,基督教在一九五零年發起三自愛國運動。

自從十六世紀以來,西方興起一場民族主義和鼓吹政教分離,使教會和國家的關係產生變化。

即使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2-65)也強調服務和社會公義而非統治,並批評無節制的資本主義。從這個角度看,教會接近社會主義多於資本主義。

他續說,現今在發展中國家的基督徒人數已超過西方國家,隨著中國國勢強大,教會應該與時俱進,考慮是否要繼續奉行三自原則。

過去幾百年自由主義和科學主義的冒起也促進教會的改革,使教會不得不發展新的倫理訓導、世俗化和適應新的社會轉變。但另一方面,教會也反對純科學主義,例如無性繁殖技術和墮胎。

他強調宗教並非文化,因此中國教會與其他地方的教會的關係應該是基於宗教而非文化。

雖然人要通過某種文化表達宗教精神,但宗教的目的並非要成為本地文化,因此在中國的基督宗教不必中國化、民族化或本色化。

另外,他認為目前中國天主教和基督教會各種中央、省市縣的官僚行政架構與基督教的改革精神不符,而是較接近天主教的體制。

此外,他認為普世教會的合一並不等於要消除分歧結合在同一組織之下。至於中國的天主教會目前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地下」教會和與教廷的關係,而基督教與西方的關係也是一個問題。

中國山西省新晉牧輔理主教據報不獲教會組織承認
【天亞社香港訊】政府認可的華北山西省公開教會最近祝聖了全國最年輕的輔理主教,據報該祝聖禮不獲教會組織承認。

據新晉牧的朔州教區馬存國輔理主教表示,雖然山西省天主教愛國會及教務委員會(兩會)不肯承認他的主教選舉結果,其教區主教雒雋仍於二月八日如期祝聖他為輔理主教。朔州位於山西省北部,距北京西北三百四十公里。

卅三歲的馬主教二月廿四日對天亞社說,由於省兩會並沒有呈報有關祝聖的申請,兩位原本負責襄禮的山西主教未能出席。

馬主教解釋說,教區曾多次向省兩會呈報主教任命申請,但省兩會不承認選舉結果,並多次退回教區的申請,所以沒有上報教會高層。然而由於教區已安排了祝聖日期,遂決定如期舉行禮儀。

雒主教的侄兒雒志宏神父二月十八日對天亞社說,由於禮儀在主日舉行,許多教友都參加了這個「簡單而隆重」的儀式,但教會組織並沒有派代表參加。他指出,有關祝聖禮是依普世教會的正常程序進行。

雒神父也說,新任主教忠於他的信仰,亦熱心工作,故得到年輕和年老神父的一致支持,選他為主教。

馬主教承認在祝聖禮後面對政府很大的壓力,多個部門的官員與教區的神父開會。

據雒神父說,雒主教於二零零二年三月已委任當時的馬神父為副主教,教區事務全權由他負責。經過一年多的磨練,新任主教充分顯示他帶領教區八千教友的能力。

雒神父相信馬主教是目前國內最年輕的主教,他指出,根據教會法律,馬主教將於卅五歲後才會就職助理主教。

九六年晉鐸的馬主教表示希望為年老神父開設一所養老院,為教友開辦教理學習班,並協助農民教友種植玉米、土豆等商品農作物。

中國廣西省備修生運用網上聊天分享信仰
【天亞社中國南寧訊】中國西南一間備修院的修生利用餘暇上網,向年輕網友分享信仰。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省會南寧的備修院唸書的蘇善強說,他在周末與其他修生獲准外出時,會以正在大陸流行的QQ即時網絡通訊向網友分享天主教知識。

他最近向天亞社說,有些網友詢問他有關天主教的道理,以及最鄰近天主教堂的位置。

來自廣西梧州備修生、十八歲的蘇善強憶述,一名廣東省的網友向他表示對天主教感興趣,並想到當地的教堂參與彌撒。

另一名備修生徐福賜說,有時他會與三、四名同學在周末到網吧。他說:「年輕人的大陸十分流行QQ,這對傳教很有用。」

來自貴港十七歲的徐福賜說,有些網友表示與他在QQ聊天後,有到教堂參與彌撒。

中文網絡通訊系統QQ為用戶提供各種不同個人電腦溝通模式,包括聊天、電郵、傳呼機或手提電話短訊服務,其中以即時通訊服務最受歡迎。

同是來自貴港的二十歲備修生黃劍德說,有些網友對天主教感好奇,並問他為何會想當神父。他向天亞社說:「他們有些可能不會聽我說,但我至少能讓他們對教會有更多認識。」

這幾位備修生均認為,雖然他們可能不會跟網友碰面,但可以透過上網向年青人介紹簡單教理和一些彌撒程序。

然而來自柳州的盧遠貴說,他在網上傳教作用不大,他覺得寄信給網友更能詳細介紹教會的道理。

他們都同意,網絡通訊系統能不受地域限制向人介紹教會。

蘇善強說,他在領洗前喜歡到遊戲中心和網吧玩網上電腦遊戲,直到深夜。

蘇善強與其他三名來自老教友家庭的修生不同,他家人不是教友,對他選擇過司鐸生活感到不高興。他表示非常珍惜能在備修院唸書的機會。為了說服父母天主教信仰對他好,他在進備修院前決定戒掉晚上外出的壞習慣。

在備修院教書的南寧教區譚燕全助理主教二月十九日向天亞社說,由於現時國內很少有關宗教的網站,他預料網上介紹天主教的效果並不顯著,但他欣賞備修生想到透過各種方法讓人認識天主。

他又說,不擔心備修生會沉迷網上聊天,因為他們每星期六需要在晚上十時返回備修院。

台灣教會領袖不憂教廷在中梵關係問題上削弱對台關注
【天亞社台北訊】新任台北總教區鄭再發總主教相信,北京和梵蒂岡建交並不會削弱教廷對台灣教會和教友的關注。

他於二月十日向天亞社說,即使有一天教廷與大陸政府建交,也不會與台灣中斷聯繫。他說:「在梵蒂岡眼中,在信仰上祇有一個中國。」

鄭總主教在一月廿四日獲教宗委任為台北總主教,他將在三月十三日就職。他表示,教廷透過不同渠道幫助中國大陸超過一千五百萬名教友,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亦關心照顧台灣三十萬天主教徒。

他形容:「教廷照顧姐姐,亦關心妹妹。」他預料如果梵蒂岡在北京設大使館,亦會繼續派一位代表在台灣。

鄭總主教認為,中梵建交重要的障礙在於主教任命,假使中國政府在這問題上能夠讓步,梵蒂岡會加快和北京建交。

他談到教廷任命主教的權力說:「教宗任命主教是教會的傳統,梵蒂岡關心的是信仰和教會傳統,不是政治。如果大陸官員堅持主教任命是國家內部的事情,那從信仰和教會傳統來看,這不也是梵蒂岡的內部事情嗎?」

鄭總主教說,自一九九九年初北京和梵蒂岡建交的傳言在台灣引起熱烈的討論後,他一直安慰台灣教友接受這個可能出現的最終結果。

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零年期間,有傳言台灣和梵蒂岡的關係會降級,引致一些台灣教友致信教宗要求教廷不要放棄台灣。但鄭總主教表示,愈來愈多台灣教友願意接受北京和梵蒂岡建交的現實。

高雄教區單國璽樞機認為台灣教會一直朝著與中國大陸教會「內部和好」的方向努力。他一月八日向天亞社說,自教宗在一九八四年要求台灣教會作為「橋樑教會」以來,台灣教會一直都有這樣做。

然而,身為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的單樞機表示,兩岸天主教會的關係「不應超越政治」,他呼籲雙方繼續交談,並促請北京解除專制政權和尊重人權和宗教自由。

他指出,待兩地生活程度接近才能討論平等和民主,但他指出北京和梵蒂岡建交的問題在於北京的態度。

由聖母聖心會和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合辦的台北南懷仁文化協會的潘玉玲說,台灣教友應該對大陸、梵蒂岡和台灣的關係有遠大眼光。她向天亞社說:「大陸教會受的苦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

天主教徒、台灣國立大學歷史系教授古偉瀛向天亞社說,如果中梵建交,雖然有些台灣教友可能會感到「無奈和被拋棄」,但有許多教友會以「超越的眼光接受這個事實」。

祖籍福建省廈門的鄭總主教說,從他回鄉探親所見,廈門的天主教徒都非常團結和支持教會,使政府對他們控制不大。

天主教徒台灣立法院委員江綺雯指出:「北京把梵蒂岡看成一個國家或國際機構而不是一個信仰體制,故此會向大陸教會施加控制。」

另一方面,在香港作基督宗教研究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宗教學系教授何光滬二月十二日在香港向天亞社說,北京應從以文化、宗教和社會的角度來看與梵蒂岡的關係,而不是祇局限在政治層面上。

台灣教會人員及服務反映社會老化問題
【天亞社台北訊】人口老化在台灣日趨嚴重,社會及教會也同受影響。

按聯合國定義,若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百分之七以上,該社會便是老年化社會。據台灣內政部統計,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台灣二千二百萬總人口的百分之九點二。

台北總教區剛退休的狄剛總主教說,不僅社會上有老年化現象,教會也出現這情況。狄總主教根據教會法規定於七十五歲辭呈主教職務,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接納,於一月廿四日宣布退休。

狄總主教在退休前對天亞社說,教會探討神職人員老化的問題不應等同探討社會問題。他表示,教宗啟發了他,看此問題的重點不是年歲的大小,而是內在的精神價值。

他說,有年青神職人員肯定是好事情,但有時候年老的神父比年青的「做更多,他們靠的是熱誠,與天主接近」。

此外,新竹教區劉獻堂主教也依教會法,於去年十二月屆七十五歲時提出辭呈,但暫時未獲通知。

花蓮教區已退休的錢志純主教於去年十一月主教團全體大會上,辭退所有委員會的職務。據台北總教區出版的《教友生活周刊》報道,在該次主教團會議上,教廷駐台北代辦安博思(Ambrose Madtha)蒙席也特別提出神職人員老化及缺乏聖召的問題。

嘉義教區秘書長浦英雄神父二月十三日指出,其教區卅一位教區神父當中,逾半年逾六十五。至於修會會士,由於他們「來了又走」,所以較難統計他們的年齡。

據靈醫會指出,他們在台灣的十四位會士,十人年逾六十。而聖母聖心會的十三位會士中,四人年逾六十五。

另一方面,台北市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李雄估計,台灣獨居長者佔老人人口百分之十七,其中獨居的原住民老人問題更為嚴重,因為年青一代大多都移居城市工作及唸書。

然而,獨居原住民老人問題正好讓天主教徒見證信仰。

高雄教區教友領袖王超群對天亞社說,高雄教區的教友於一九九八年在南端屏東縣牡丹鄉開始傳教,傳道員每周到訪,除了努力建立天主教團體,也照顧兩名臥床的獨居老人。

王超群說:「由於兩名老人又髒又臭,村民都不願意接近。即使負責派送食物的人也祇把食物放在門口。我們的教友傳道員每次到來都會給他們餵食和沐浴。」

他說:「教友願意承擔這種沒人願意做的服務的精神吸引了村民進教。」自牡丹鄉開教至今,已有六十八名村民入教。

再者,台北總教區耕莘醫院在台北市開辦的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亦於今年初啟用。

據教會二零零零年的統計,台灣有將近卅萬教友,神職人員約六百人。雖然沒有神職人員的年齡統計,但估計近半已逾六十五歲。


香港國際電影節增設「天主教文化獎」
(香港公教報訊)本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將設立「天主教文化獎」,表彰發揚積極人性價值的影片。

國際公教廣播影視協會(SIGNIS,下稱「協會」)的香港分會成為本年第二十八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合作夥伴,協辦新加設的「天主教文化獎」(SIGNIS Award),目的是鼓勵電影工作者發揚積極的人性價值。

本身是教區視聽中心職員的獎項事宜統籌人王慧慈二月十八日告訴本報,「天主教文化獎」是協會首個在亞洲地區電影節頒發的天主教國際獎項。

據悉,設立文化獎的契機,始於國際公教廣播影視協會去年十一月在本港舉行的東亞區事務會議。

王慧慈說,香港國際電影節總監戚家基早前應協會邀請,出席觀賞東亞地區製作的天主教影音節目,協會代表向他提出在香港電影節中設立天主教獎項,一如協會在世界多個國際影展頒發同類獎項般,雙方遂展開合作。國際公教廣播影視協會主席馬龍神父(Peter Malone)更於去年除夕來港期間,與電影節的代表會面(圖),商議獎項的細節。其後,協會選定「天主教文化獎」為中文名稱。

至於遴選程序,大會從參展電影當中篩選十多部,再由協會派出的三位評審員選出一部得獎電影。評審標準中,特別留意影片在人性、社會及靈性價值等各方面的體現和表達。評審團成員分別是馬龍神父、協會台灣分會主席王念慈,以及協會香港分會主席、本身是教區視聽中心總監的容若愚博士。

結果公布及頒獎典禮將於三月中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得獎影片的導演會獲得獎座及證書,以示嘉許。

國際公教廣播影視協會的總部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其香港分會的目標是推動及研究電影文化、推廣優良影音節目、培訓影視製作專業人材,以及出席國際性及亞洲地區會議,與同業交流經驗。

香港國際電影節由藝術發展局主辦,四月六日至廿一日舉行,期間頒發的獎項還包括國際影評人聯盟獎、火鳥大獎、亞洲數碼錄像獎及人道紀錄片獎。

泰國教會為受禽流感影響的雞農提供精神及實際援助
(天亞社曼谷訊)泰國天主教會探訪受禽流感所累的雞農,為他們舉行彌撒及祈禱會,還協助他們尋求賠償。

禽流感在全國七十六個省分中的四十多個省爆發,高度傳染性的病毒引致禽鳥死亡,影響當地家禽業。

據傳媒報道,直至二月廿三日泰國共有廿一人懷疑受感染,其中證實八人死於禽流感。他們據報都曾接觸過染病禽鳥或受禽鳥糞便污染的地方。

直至二月廿日,當局已銷毀約三千萬雞隻,以防止病毒散播。

鑑於疫情嚴重,曼谷總教區為不論是天主教及佛教雞農提供精神及實際支援。

總教區社會發展中心的康七.育南(Khanchit Yunan)二月廿三日對天亞社說,中心職員自去年十二月開始探訪曼谷以西佛統府約一百五十名雞農。該省最少二百萬隻雞死於禽流感或被銷毀。

他表示,政府宣布會賠償雞隻被銷毀的雞農前,一些面臨破產的雞農曾想過自殺。

他說,他與兩名職員定期探訪雞農,幫助他們申報損失及組織合作社處理政府剛頒布的養飼家禽法例事宜。該省農民要求農業部協助他們復原、賠償及安排延期償還私人貸款。

中心職員慰問和鼓勵雞農。康七說,有些雞農的父母眼見子女蒙受巨大損失而病倒。

曼谷以北七十公里的大城府聖德蘭堂素托斯.巴曼蓬(Suthos Pramualprom)神父對天亞社說,堂區教友大多是雞農,有些飼養雞隻數以萬計。該府部分成為疫區,可幸堂區教友的雞隻很少受感染。

他說:「自從去年十二月初傳出雞隻死亡消息,雞農教友要求我們舉行彌撒、唸玫瑰經請聖母、聖德蘭及真福尼各老汶格德.格班龍(Bunkerd Kitbamrung)協助。」

堂區祇有少數教友的雞隻死亡,後來佛教雞農亦要求素托斯神父為他們舉行彌撒,堂區印製了一篇祈禱文。

曼谷西北面九十公里的素攀府聖母聖衣堂德乍.阿蓬叻(Deja Arphonrat)神父對天亞社說,他在講道、堂區學校及定期探訪教友時提高教友防範禽流感的意識。教堂附近部分已成為疫區,禽流感已導致該區有兩人死亡。神父說,一名家在疫區的教友已銷毀一百隻雞。

泰國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秘書威猜.菩他瓦(Vichai Phokthavi)神父說,禽流感應有助教友看到時代徵兆,過去,人們視天災為歸向天主的訊號。數以百萬計的雞隻被殺,很多被密封及活埋,「這是否大自然對人類的抗戰?我們是否大自然的敵人?」

越南政府協助堂區為貧窮家庭掃除文盲
(天亞社越南海陽訊)越南政府與當地教會於北部地區合資幫助貧困漁村的天主教徒識字。

東舍分堂委員會主席陶文虔(Dao Van Ngoan)向天亞社說:「我們很高興有六十六名村民參加了於副堂區首次舉辦的消除文盲讀寫課程,他們年齡介乎七至五十歲,大多數為教友。」

五十四歲的陶文虔說,現時東舍有一千二百名天主教徒,其中祇有二十人有小學程度,沒有人接受過中學或大專教育。

他稱,村民沒有受過教育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靠捕魚或從河床採沙維生,生活在船上和在河流附近活動,無法上學。

很多家庭在岸上沒有房屋,通常育有五至十一個小孩,收入亦僅夠餬口。

一九一四年成立的東舍分堂,隸屬海防教區內最大和最古老的格察堂區,位於河內以東四十公里。

當地政府代表和堂區教友領袖於二月二日出席為期三個月的讀寫課程的開學禮,典禮於東舍教堂旁邊佔地一百七十五平方米新落成的大樓內舉行。

格察堂區議會主席阮春易(Nguyen Xuan Dich)向天亞社說,當堂區剛建成耗資十億盾(六千五百六十美元)的堂區學習中心後,當地政府便向堂區提出合作計劃。

他說,政府支付教師的薪金,並且為學生提供書本、筆記本和文具,由於學生每星期上課七天,晚上會在課室留宿,故此堂區亦要求政府向每位學生發放每天一萬盾的膳食費。

阮春易稱:「這個課程總共花費六千萬盾,這次教會和政府的合作十分成功,若單靠任何一方都不能成事。」

課程開始之前,堂區和政府的代表探訪每家每戶,挑選學生參加課程,適齡入學的小童和婦女均獲得優先考慮。

陶文虔說,副堂區十年前已經向政府申請建校,但政府一直沒有回應。他說,三十年以來,這區一直沒有學校落成,他希望學習中心可以幫助漁村內的天主教徒識字。

十二歲的陶氏文(Dao Thi Van)因為要隨父母出海捕魚,無法上學。她對天亞社說:「我很開心可以參加識字班,我希望將來可以當教師。」

十五歲的陶文越(Dao Van Khoi)說,希望畢業後可以懂得簽名、讀聖經、書本和報紙,並且在岸上找份工作。

阮春易認為,要是政府繼續資助這個計劃,他有信心未來數年文盲的人數將大幅下降,他說,現時中心最大的困難是缺乏宿位及其他設施給那些晚上下課後未能返回船上的學生。

六十歲的格察堂區主任司鐸阮振興(Nguyen Chan Hung)神父向天亞社說,課程完結後將會揀選一些學生接受訓練,成為傳道員。

他說,東舍分堂現時每周舉行一次彌撒,過去祇能每年舉行一次彌撒。

2004年三月生活聖言

「你們不必追念古代的事,也不必回憶過去的事!看哪!我要行一件新事!」(依43:18-19)
  在巴比倫充軍期間,以色列子民仍然緬懷著他們光輝的過去,回憶天主怎樣以祂的大能把他們的祖先從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來。他們因而不禁這樣想:天主再不會派遣另一位梅瑟來,也不會再次施行以往的奇蹟,我們將永遠流落異鄉。

可是,公元前五三九年,波斯王居魯士卻釋放了以色列選民,讓他們回到天主所預許的福地。這事蹟比他們祖先出離埃及的經過更令人驚嘆。

天主從不會重複自己所做的事!但為了愛我們,祂所做的卻超乎我們的想像,而且比祂以往的工程更為偉大。因此,祂藉著依撒意亞先知的口向我們發出這個宣告:

「你們不必追念古代的事,也不必回憶過去的事!看哪!我要行一件新事!」
依撒意亞先知在他書卷的末端宣告了一個比過去更光明的未來:上主要創造新天新地。祂所要做的事是如此偉大,以致「先前的不再被記憶,不再被關心。」(依 65:17)

保祿宗徒也以依撒意亞的話為依據,向我們宣告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天主介入了人類的歷史中。祂透過耶穌的死亡和復活使人類完全更新過來;在祂的聖子內,人類成了新的受造物,並得到了新的生命(參閱格後5:17)。默示錄也指出,天主宣佈了祂將在人類歷史的終結時,重新創造整個宇宙,為此祂說:「看,我已更新了一切。」(默21:5)

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貫通了整部聖經,並在今天仍然向我們重複地說:
「你們不必追念古代的事,也不必回憶過去的事!看哪!我要行一件新事!」

我們就是那「新的事物」,是天主所生的「新受造物」。當我們透過聖言及各種恩賜領受上主時,祂便藉著聖子耶穌來更新我們的生命及行動。這時,耶穌便親身在我們內生活及工作;是祂把我們在家庭、學校及工作環境裡的人際關係更新過來;是祂透過我們使社交、文化、娛樂、醫療、經濟、政治等範疇獲得再生。換句話說,是祂把我們所致力發展的每種活動都更新過來。

讓我們再不要緬懷過去的美好事物,也不要為自己曾犯的錯誤而哭泣,因為我們堅信天主會繼續工作,去成就「新的事物」。

天主時常不斷賜給我們重新開始的機會。祂免除了我們過去的包袱,解除了我們的束縛,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簡樸、輕鬆、純潔和清新。讓我們也好像保祿宗徒那樣忘盡過往的一切,自由地奔向基督,並朝著滿全的生命和喜樂奔馳。(參閱斐3:13-14)

「你們不必追念古代的事,也不必回憶過去的事! 看哪! 我要行一件新事!」
我們該如何把這句聖言生活出來呢?讓我們每天都嘗試以愛去完成天主在每一刻中所要求我們去做的事,包括讀書、工作、照顧孩子、祈禱、玩耍等,並在每一刻中摒棄一切不屬於天主旨意的思想與事物。這樣會幫助我們開放自己,去接納祂在我們心內及周遭施行的化工,去領受祂在每刻中給我們準備的特殊恩寵。

假如我們能夠以這種態度去生活,把每個行動都獻給天主,並明確地告訴祂:「這是為你而做的」,那麼,住在我們心內的耶穌,將會在我們身上完成那永垂不朽的工程。

盧嘉勒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