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03- 05- 2004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東南亞通訊

這次的東南亞通訊報導的消息如下:

--北韓火車爆炸慘劇發生,國際明愛呼籲提供救援物資
--亞洲主教團聯盟新增司鐸及修會會士、修女事務辦公室
--中國共產黨新規定懲處涉及宗教和有違道德行為的黨員
--中國兩名疑似病例被確診,一人情況危機,為防止SARS進一步傳播擴散八百多人被隔離
--一個愛爾蘭的傳教家庭
--香港天主教徒離婚個案增加,婚姻牧民工作面對更大挑戰
--神父學者出席電影聚會 解讀《受難曲》信仰元素
--緬甸神學院邀請家長參與培育,組織支援小組
--越南南部天主教及佛教徒參選,盼市政府解決宗教及社會問題
--2004年五月生活聖言
*******

北韓火車爆炸慘劇發生,國際明愛呼籲提供救援物資
(天亞社香港訊)國際明愛呼籲各國為在北韓火車爆炸慘劇中受傷及其他受影響人士提供醫藥及災區復原的援助。

香港明愛國際合作部主任蕭惠姬(Kathi Zellweger)表示,在獲悉北韓的藥物及醫療供應品的緊急儲備短缺之後,已經作出一個緊急呼籲,要求籌募二十萬美元現金,以支持賑災及災區復原的援助工作。在四月二十二日發生的這場災難,使復原工作更受到關注。

國際明愛是一個由世界各國的地方教會管轄的一百六十二個天主教救濟、發展及社會服務組織組成的聯盟,在二百多個國家及地區都有服務。香港明愛是這個聯盟的北韓援助計劃的聯絡機構。

蕭惠姬四月廿八日向天亞社表示,香港明愛已於四月廿六日空運重達二百八十公斤的緊急需要藥物到北京,並將它們轉交予在翌日前往平壤的援助人員。她預計這些藥物會在四月廿八日送到受影響的人士。

這場慘劇發生在四月廿二日中午,當時在北韓平安北道龍川郡的火車站發生重大爆炸。龍川在平壤西北約一百六十公里。火車站所在的龍川鎮離北韓與中國接壤的邊境約二十公里。

據蕭惠姬表示,這個郡大約有居民十二萬三千二百多人,而住在鎮上的有二萬七千人。

她引述北韓官員指出,這宗爆炸是由火車轉軌意外所引起的,導致載有硝酸銨的車卡和燃油卡爆炸。

據當地政府提供的傷亡數字指出,爆炸導致一百五十四人死亡,包括七十六名兒童,更有五人失蹤;還有約一千三百人受傷,當中有三百七十人在邊境城鎮新義洲的醫院留醫。

約一千八百五十間房屋及一大批公共建築物,例如學校及辦事處,受到摧毀或破壞,佔這個城鎮四成的面積。蕭惠姬指出,龍川現時並無一間醫院或學校正在運作。

這位自一九九五年以來曾到過北韓四十五次的明愛聯絡及協調人員指出,這個國家的人民一直在掙紮求生,而食物短缺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她說,一般而言,「我在北韓到訪過的大部分醫院,都是缺乏醫療設備、供應物資及藥品。要應付如此(龍川)的一場慘劇,對醫療人員來說,將是非常困難」。

至於南韓教會方面,漢城總教區鄭鎮奭總主教也於四月廿六日呼籲漢城教友在主日彌撒中為這慘劇收取第二次奉獻。他指出,北韓政府一向不讓外人知道在國內發生的事情,但這次卻官方要求國際援助。

總教區韓國人民修和委員會的一名職員四月廿七日向天亞社表示,該委員會計劃於下周在天主教報紙的協助下籌款賑災。他說:「由於情況危急,回應北韓教會的要求,我們正把價值八萬美元的食物、衣物及重建物資盡快運送過去。」

他解釋,北韓天主教聯會於四月廿七日把援助要求傳真到委員會。

此外,教廷國務卿蘇達諾(Angelo Sodano)樞機說,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得知慘劇導致那麼多人喪生感到「極度痛心」。他表示,在發給北韓最高人民會議常委會議主席金永南的訊息中,教宗向所有受影響的人民表達深切的同情和慰問。

另一方面,蕭惠姬指出,除了這次慘劇的救災援助外,國際明愛亦呼籲各方籌募二百三十萬美元緊急現金,支持由二零零四年四月至二零零五年三月在北韓展開的人道援助工作。

她說,明愛在二月與北韓政府及聯合國一些機構討論後,同意救濟援助的活動跟以前那些資助項目相類似,主要焦點放在食物援助、衛生及農業計劃、以及一般紓緩貧困等項目上。

她表示,新的合作範疇正逐漸打開,並指出已取得某種途徑可接觸在寄宿學校有聽覺及視力障礙的兒童、以及一些電力建設計劃。

北韓的主要支持者蘇聯在一九九一年的瓦解,以及一連串包括水災及旱災等天然災害,已經使北韓二千二百萬人民沒有足夠的糧食。

亞洲主教團聯盟新增司鐸及修會會士、修女事務辦公室
(信仰社曼谷訊)為了更好地開展司鐸和度獻身生活的修會會士和修女的教育、培養與管理工作,亞洲主教團聯盟(FABC)新近增設了司鐸事務辦公室和修會會士、修女辦公室。司鐸事務辦公室負責人為印度馬杜賴總主教區總主教彼得·費爾南多蒙席。他將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拉瓦爾品第教區安冬尼·羅伯蒙席、菲律賓達特教區的本傑明·阿爾莫內達蒙席、韓國全州教區李柄浩蒙席、斯里蘭卡康提教區的約瑟夫·維持亞內·費爾南多蒙席的協助下,領導亞洲地區司鐸事務。

馬來西亞麻六甲-柔佛教區主教,耶穌會士陳志英(保羅)蒙席,將負責領導修會人員事務辦公室。其成員包括了印度古瓦哈蒂總主教區總主教,慈幼會士湯瑪斯·門南帕蘭皮蒙席、緬甸首都仰光的貌波蒙席、日本大阪的池永廖純蒙席、斯里蘭卡巴杜勒的朱利安·溫斯頓·塞巴斯蒂安·費爾南多蒙席。

司鐸事務辦公室將主要負責在亞洲地區內,開展行之有效的神職人員培養育工作,這是亞洲主教團聯盟在近年來,感到越來越迫切的問題。而負責主持度獻身生活人士工作的辦公室,將深入探討獻身生活在亞洲教會內牧靈工作中的神恩與作用。兩個辦公室都將以今年八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在韓國大丘總主教區召開的亞洲主教團聯盟第八屆全體大會主題--"邁向生命文化的家庭",為目前的工作指導方針。

中國共產黨新規定懲處涉及宗教和有違道德行為的黨員
(天亞社香港訊)中國共產黨年初公佈兩項條例,以遏止黨員貪汙及違反黨紀的情況,其中包括黨員參與宗教活動的問題。

兩項規條《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於本年初已在黨內傳閱,至二月份經國內媒體發布。

《紀律處分條例》第四十九條訂明,「組織、領導會道門或邪教組織的,對策劃者、組織者和骨幹分子,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據悉,會道門不包括整體宗教,但部分團體像「一貫道」則屬於此類。然而,一貫道在台灣等華人社會屬於宗教組織。

香港教區的聖神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林瑞琪對天亞社說,一貫道在本質上算是宗教,但中國視之為會道門。這類組織也包括經常涉及有組織罪案的黑社會。

第五十六條訂明,「組織、利用宗教活動反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煽動騷亂鬧事,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族的,對策劃者、組織和骨幹分子,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參與較少者可能會受警告或「教育」等處分。

第一百六十四條則指出,「搞封建迷信活動,擾亂生產、工作、社會生活秩序的」,或會接受加重處分。

林氏指出,共產黨在規章中已標明無神論立場,所以其成員組織若利用宗教活動反對黨的方向、目標及政策均被視為違反此一信條。

據中國官方《新華社》指出,兩套條例展示黨決心掃除貪汙,而引入從下而上及同級監督的機制,亦是邁向民主進步的重要一步。

《新華社》的英文報道稱,《黨內監督條例》及《紀律處分條例》建處分機制,對違反組織、人事紀律及廉潔自律規定,貪汙賄賂,失職、瀆職以及侵犯他人權利的行為作出處分。

報道稱,那些包養情人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的行為,及參與不德道活動的黨員將受到警告至開除黨籍等不同程度的嚴重處分。

林瑞琪二月廿六日對天亞社說,禁止黨員參加宗教的規定原本已存在,但以前是基於黨員自律,而現在條例出臺,是因為黨紀「太亂」,需要建立行政機制來執行。

林氏說,黨員秘密地信奉宗教,包括被定性為邪教的「法輪功」的事,時有所聞。

一位公開教會的主教對天亞社說:「現在要找到真正的無神論者,已是萬中無一。」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主教認為,去年十月國家廣播機構公佈宣揚無神論的指引不是衝著宗教而來,而是因為太多黨員信奉了宗教。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去年十月十七日向全國各級政府廣播電台、電視台發出十點通知,促請他們製作宣傳無神論和批判偏離思想的節目。該指引亦命令共產黨員確保要相信正統馬克思主義,以及不流於迷信。

該位主教說:「他們心靈空虛。宗教是人心所向。許多共產黨員並不真的反對宗教,祇是他們身在其位。他們入黨是為了升遷及飯碗,所以不敢透露自己內心所需。」

他說:「許多共產黨員對我們說,他們尊重我們,但不能做甚麼。」

其他人也就此議題對天亞社表示意見。西北一位不透露姓名的黨員說,她秘密地受洗加入天主教,一旦給黨發現她的信仰才會退黨。

華北山西省一位計程車司機說,他每年都受一位黨官員僱用,負責接送他到當地一座佛教著名寺院靜修。

西北一位元神父也表示,他知道部分共產黨官員會偷偷到佛、道教寺廟尋求神明指引,尤其當他們遇到困難之時。

中國兩名疑似病例被確診,一人情況危機,為防止SARS進一步傳播擴散八百多人被隔離
(信仰社北京訊)正在中國首都北京接受檢查和治療的兩名SARS疑似患者,被證實感染了SARS病毒。其中一人的情況危機,目前正在搶救中。

據官方消息來源報導,目前,全中國共有八百多人被隔離,僅首都北京就有七百多人。其他七十多人集中在本次SARS疫情的重災區安徽省。

四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世界衛生組織的流行病專家、病毒專家、控制感染和實驗室生化安全問題專家等先後抵達北京,將與中國當局一道共同研究和制定制止SARS病毒蔓延的措施。四月二十九日,世界衛生組織新聞發言人再次強調,中國的新SARS病例,"並沒有構成對公共健康的威脅"。

第一例SARS患者安徽省的研究生宋某,曾經在北京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實驗室工作過,並接觸了SARS病毒。在被發現感染SARS後,她曾經先後多次乘火車往返於安徽省合肥市與北京之間。

四月二十九日發現新病例,是一名四十九歲的醫生,她在健宮醫院住院接受治療期間,曾經與北京的首例SARS病人李某同住一室。

鑒於五一國際勞動節黃金旅遊周即將來臨,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人將利用假期到全國各地和國外旅遊,中國政府當局正在加緊實施各種安全措施,保障人民健康。據新華社報導,北京市衛生局負責人,邀請市民們對政府控制SARS的能力充滿信心。

一個愛爾蘭的傳教家庭
(臺灣教友生活週刊訊)戴先生與戴太太出生愛爾蘭,十幾年前在梵蒂岡接受教宗派遣後,隨即來台共組家庭開創新生活,他們相信在天主的照管下一切將是最美好的。來台後加入新慕道團,成為正式團員。

戴先生夫婦共育有三男四女,個個活潑可愛,對於孩子的教育,他們以入境隨俗的觀念,教導孩子接受台灣的國民義務教育,就讀於附近的國民中小學,不僅夫婦倆學習中文,也鼓勵孩子一同學習,全家人都會講一口流利的國語。

由於住家毗鄰仁愛會修女院,與修女們往來頻繁,修女們面對這麼多孩子的家庭,有時也主動表示關懷,給予生活上的幫助,戴家夫婦除了感謝之外,更是全心信靠上主,安貧樂道。

下文是由戴太太口述,女兒戴慈慧Carmel Deasy書寫而成。

我和我的丈夫結婚約一年多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新慕道團。

新慕道團是一個在天主教會興起的吸引力,為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結果之一,那已經是十九年前了,而如今我真的覺得這是天主的工作,衪的旨意,在我們的生活中經過這個信德的磨練,我們看到了:天主教會的教導及智慧是對於我們的這個時代以及任何時代,是有根據及有效的,是真實的而並不是「過期」或「不現實」的。尤其身為父母身分時,天主教會的教導才真的是美好的,更可以說對所有人類都是美好的。

對我們來說,一個理性的道理是|若是天主是主,若是衪真的存在,那衪不就會幫我們建立一個家庭嗎?而衪,真的實現了這事!我們有七個孩子,年齡從四到十七歲。我們也經驗過了六次的流產,我們也覺得那六個孩子的生命和現在與我們在一起的這些小孩的生命一樣可貴。所以,經過了十二次的懷孕(一次雙生),而我們天主教家庭中的九個人生活在一起,我該說什麼?我說,天主是好的,衪是非常美好的,衪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降福了我們,而我不想改變衪給我們的生活的任何地方,那並不是說,在我們家生活不瘋狂;想像一個不停的中型颱風,就差不多!我們在台灣當傳教家庭八年了,但我最多的時間是看著鍋子、水桶及洗衣機!而我,很快樂!當然,痛苦有出現過,而還會出現……在這些時候,我們感到天主與我們最近。

我們常會不自覺地開始和別人談起我們的家庭,和他們分享;在一個大家庭中,對於每一個成員都有一種獨特的喜悅。看見一個十七歲的孩子幫助他的四歲小弟弟穿衣服,或是看見一個年紀很小的小孩被大孩子們安慰,真的很美好。每天在我們的家裡都有上千次的互動(包含爭吵),而這些很重要,它讓我們成為一個家庭。

無論時間上的壓力,我們在星期天一起祈禱,在一個家庭禮儀中;透過歌詠、福音、分享及禱告。祈禱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部份。

若望福音裡,耶穌說:你們如果固守我的話,就確是我的門徒,也會認識真理,而真理必會使你們獲得自由。(若:八,32)

香港天主教徒離婚個案增加,婚姻牧民工作面對更大挑戰
(天亞社香港訊)一個為司鐸、修女及其他教會工作者舉辦,有關婚姻牧民的研討會上,有建議要為香港不斷增加的離婚天主教徒提供更多輔導及牧民服務。

香港教區秘書長李亮神父在四月十九日的研討會中表示,教區雖然沒有官方的離婚教友統計數字,但據教區法庭處理「婚姻無效」的申請個案,在過去廿二年上升六倍,由一九八一年的十宗增加至二零零三年的六十六宗。

他指出,本地離婚的「趨勢」改變公眾對婚姻的概念。他說:「許多人認為同居或者離婚不是甚麼一回事。」他又說,婦女外出工作、同性戀婚姻及中港跨境婚姻挑戰了傳統的家庭觀念。

跨境婚姻的丈夫常常要在週末或假期回大陸探望他們的家人,而大陸來港的妻子對適應香港的生活方式亦感到壓力。

李神父說,失業和家庭暴力等問題,亦使很多香港人對婚姻「終身承諾」抱懷疑態度,使許多年青人不敢結婚。

他指出,二零零零年至二零零一年舉行的「教區會議」中強調婚姻和家庭的重要,他建議牧民服務應伸延至離婚人士,而婚前及婚後輔導和培育亦需要增加。他說:「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對離婚教友的傳統觀念,並向他們解釋教會不會歧視他們。」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總幹事何文康四月廿三日向天亞社表示,很多離婚教友感到羞愧或被教會離棄。他說,如果為離婚人士提供的牧民服務,能夠以鐸區而不是堂區層面,將能讓離婚教友有更大空間從這痛苦中恢復過來。

二零零二年至二零零三年期間,輔導會為七百一十三對夫婦提供婚姻調解服務,其中大約兩成是教友。這項服務的對像是面對婚姻危機或已離婚人士。

李神父指出,有時堂區工作人員,包括堂區秘書或接待員、傳道員、甚至堂區神父,對教會一些做法的誤解,令離婚人士不敢走近教會。他說,由於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許多堂區工作者都斷然拒絕離婚人士領受聖體等聖事或參加慕道班的要求。

他列舉了三個「常見」會令牧民工作者疑惑的處境:教友是否可以與離婚者結婚;離婚人士的嬰兒或嬰兒出生後父母離異能否領洗;以及離婚人士能否參與慕道班和領洗。他建議,應為堂區工作者提供更多訓練,使他們知道如何接待及鼓勵離婚教友或人士參與教會活動。

他向天亞社表示,離婚教友在獲得教會的批准後仍能領受聖體等聖事,但他承認很多教友並不知道這點。

美國芝加哥總教區家庭牧民主任埃爾西.拉特克(Elsie Radtke)和資深社會工作者盧德.多納休(Ruth Donahue)被邀請在研討會中分享了她們如何克服離婚困境,以及為離婚人士提供牧民服務的經驗。

她們都表示,離婚人士一般要大約五年才能從痛苦中康復過來,處理婚姻牧民的神父、修女或其他牧民工作者亦需要為他們的家人提供長期輔導和支援。

他們又說,當處理分居夫婦的個案時,牧民工作者必須關注使他們復合的可能。

耶穌會會士狄恆(Alfred Deignan)神父向天亞社表示,一名他兩年前為他主持婚禮的教友最近致電他,表示他的妻子有外遇,婚姻瀕臨破裂。

狄神父表示這類教友的牧民需要很複雜,他同意香港沒有足夠為離婚人士的輔導服務和支持,並認為婚姻問題正日趨嚴重。

這位耶穌會士觀察到,有些離婚教友可能感到罪疚而與教會疏離。他又說,離婚個案看來,在一方教友與另一方非教友的混合婚姻中較常出現,同屬教友的夫婦在婚姻問題上傾向較為寬容和較願意修好。

來自美國密歇根州的華裔教友邱文慧在研討會後向天亞社表示,她對兩名兒子均離婚感到傷心,她認為他們離婚的導火線是由於工作忙碌與妻子欠缺溝通,她為孫兒感到心痛。她說:「我祇能向他們表示我的關心和愛護。」

多納休指出,對離婚人士的牧民輔導要顧及其子女,因為他們可能缺乏安全感、感到內疚,甚或抑鬱和有自殺傾向。

在過去二十年,香港的離婚個案大幅上升。據政府統計,法庭於二零零三年批准了一萬三千八百二十九宗離婚申請,而一九九三年和一九八三年,分別祇有七千四百五十四宗和二千七百五十宗。

神父學者出席電影聚會 解讀《受難曲》信仰元素
(香港公教報訊)一個《受難曲》電影分享會上,有神長指出,觀眾為基督受難與聖死而感動,亦不能忽略宗教角度瞭解復活的意義。

分享會由「天行者使團」、「香港基督徒學會」、「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聯合舉辦,四月十七日晚假彩虹天主教中學舉行,吸引近百人出席。

講者之一,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校長蔡惠民神父從神學角度分析耶穌犧牲的原因。「對於此影片感矛盾:第一個感覺血腥,但同時深受感動,為耶穌被釘十字架得到反思。」他指出,信徒要瞭解耶穌受難的意義,不可只著眼於苦難的悲慘。

蔡神父稱,基督的死是為世人贖罪,同時把天國實現於人間。「(救贖)不能孤立地從苦難去分析,還要瞭解耶穌的生平。」他指耶穌在生命中著力把天國臨現,例如在安息日治病、寬恕罪婦,而關顧弱小的天國信息正與拒絕去愛的勢力相衝突,為他帶來一個十字架。他指出,基督在苦難中仍堅持對愛的忠信,讓世人與天主的關係得到修和。

他又指,苦難終結的重點是基督復活,因此對片中在復活上著墨不多感到可惜。對於復活的意義,他補充:「人拒絕天主有多深,復活與救贖效果就有多深。」

大嶼山聖母神樂院院長李達修神父從靈修角度出發,指出《受難曲》亦可作為靈修工具,觀眾亦可把對影片的感動,作為對認識耶穌基督的一份邀請。

他說:「家傳戶曉的故事仍有這麼多觀眾,基督徒非基督徒都去觀賞,是否反映靈修工具之缺乏﹖」李神父認為,該影片不等於四部福音的「電影版」,也不能苛求演繹完全符合實況,事實上,這影片具備了靈修用途。

談及靈修方法,他指靈修採用默觀方式,在腦海中重組聖經片段,引起一份情,從內在進入與基督相遇的經驗。「聖像、具喻意的故事都可以成為靈修工具,當中亦包含了作者的靈修觀。」

李神父指出,描寫受難過程中,該片亦加插了基督與聖母的母子親情、建立聖體聖事的事件,有助觀眾瞭解耶穌一生。「該手法能前後呼應,帶出啟示的最高峰-死而復活。」

出席的講者還有本身是基督新教徒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馬傑偉。

緬甸神學院邀請家長參與培育,組織支援小組
(天亞社緬甸曼德勒訊)緬甸中部曼德勒總教區的聖多瑪斯中級神學院,日前邀請神學生、他們的父母及培育導師一起尋求方法改善修生的培訓。

這個於三月份舉行的研討會上,亦成立了一個持續使徒團體。曼德勒市位於首都仰光以北六百公里。

這所中級修院或總修院前期學院的院長吞敏(Htun Myint)神父解釋,天主教家庭在培育神職人員中的角色。他說:「我們祇能夠提供培育過程的外在因素,我們要依賴父母為兒子做好準備。」

他邀請各人討論家庭可以如何幫助培育神職人員,以及如何協助神學院運作。神學院共有八十八名修生,年齡介乎十七至廿四歲,都是來自曼德勒總教區和附近哈卡教區。

與會的四十八名家長就著如何幫助兒子發展成為他們心目中的神職人員發言。

修生亦分享意見,討論他們想要成為哪一類神職人員和「需要做甚麼去達成目標?」他們剛剛完成了一個融合心理學和靈修的退省兼自我瞭解的課程。

敏神父促請家長不要給予兒子非必要的壓力,以及尊重他們的自由。若他們的兒子選擇離開修院,不再追求聖召,家長要體諒他們。

支援小組「修生家長及監護人使徒會」本著兩個宗旨成立,其一是讓家長可以跟培訓人員一起,培育成熟且能夠評估及謹慎選擇聖召的神學生。

另一目的讓家長為神學生的日常生活籌募經費,並且要求神學生的家庭每兩、三個月一起為修生祈禱,以及積極參與堂區生活,向希望加入修院的年輕人提供協助。

使徒會選出主席、秘書長、司庫及五名區域代表組成行政會,由成員及修院捐獻所得的開辦基金,總額約一百美元。

家長在討論會上反應良好。欽美敏(Khin Htwe Myint)向天亞社說:「今次研討會清楚解釋神職人員對天主教會的意義,如果修生之前不甚瞭解他們的聖召,他們現在定能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另一位母親補充,今次討論讓家長與他們的兒子「自由表達」他們的問題和疑慮。她說:「現在我們清楚明白我們在培育和支持兒子聖召上的角色。」

越南南部天主教及佛教徒參選,盼市政府解決宗教及社會問題
(天亞社越南胡志明市訊)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參選各級人民議會席位的天主教及佛教徒候選人期望能市民爭取福利。

四月廿五日進行投票的胡志明市人民議會選舉共有九十五個議席,角逐的一百五十三位候選人中,包括兩名神父、三名僧侶及四十六名婦女。議員任期為二零零四至零九年。越南全國各地正舉行選舉,有些地區早於四月十八日進行投票。

當地教會消息人士指出,胡志明市各級議會中,有多名神父、修會會士及教友成為候選人,佛教僧侶候選者亦至少有一百五十人。

參選的神父及會士把政綱刊登於二月廿日至四月廿二日各期的天主教周報《公教與民族》內;佛教候選人亦把政綱刊登於三月廿五至四月十五日的佛教周報《覺悟》內。

市議會候選人、聖神堂區杜光志(Do Quang Chi)神父表示,他會致力創造就業機會、在新經濟區興建宗教設施及化解教友與其他人之間的誤解,以改善普羅大眾的生活水準。他亦會遊說政府發還被充公的天主教學校及土地。

這位五十七歲的神父自一九七五年已在本地機構及所屬地區的議會工作。他說,參與這些活動增加他對福音的興趣及親切感,若有更多教友參與各級議會,將能改善社會,並為教友與其他人建立更好的關係。

古芝區的六十六歲候選人阮文氣(Nguyen Van Khi)神父表示,政府對貧窮家庭的援助不足,作為教友代表,他關注政府與各宗教的關係,以及政府是否尊重各宗教的利益。

他解釋,雖然現今政府與宗教人士能互相信任和睦共處,政府仍應向宗教機構發出土地擁有證及加快審議建興宗教設施的批文。

很多教友選民致函《公教與民族》周報,表示會支持教友候選人,因為相信他們會幫助政府,解決與宗教有關的問題。

熱愛十字架修會陳氏善(Tran Thi Lanh)修女說,參與議會工作的修女會更瞭解社會問題,更能表達修會及女性的期望。

佛教候選人改善民生的政綱包括保健及家庭計劃教育、杜絕迷信、對抗環境污染、預防罪惡、供應電力及改善道路,以及要求政府准許其他省份的僧侶到該市短暫居留。

候選人善性(Thien Tanh)法師說,他會要求寺院成立愛滋病患者中心、為貧窮家庭、孤兒及殘障兒童興建「愛心房屋」,以及為清貧學生成立獎學金。

面對候選人的承諾,范忠修(Pham Trung Thu)神父提醒說:「候選人必需履行對選民所作的承諾,否則不應作任何承諾。」

政府消息稱,全國共有四十八萬四千一百八十九名候選人,競逐六十四個省、市的各級行政議席。議會負責制定決策,並選出執行小組成員落實政策。

2004 年五月生活聖言

「如果你們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 (若十四:15)

耶穌在離世回歸父家之前的最後晚餐中,切願以愛把祂的朋友與自己連結一起,使他們彼此團結共融,因為愛就是最牢固和持久的聯繫。耶穌以最大的愛情,「愛他們到底」 (若十三:1),並為他們而「捨掉性命」 (若十五:13)。為此,祂也要求門徒以同樣的愛去回應祂的愛。

耶穌所要求的愛並非單純是一種情感,而是按照祂的誡命所描述的那樣去實行祂的旨意,尤其在愛我們的兄弟姊妹,以及實踐互愛的誡命方面。為耶穌來說,這端真理是這麼重要,以致祂在對門徒的最後教訓中,三次強烈地重複了這番話:「接受我的命令而遵守的,便是愛我的人」 (若十四:21);「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 (若十四:23);「那不愛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話」 (若十四:24) 。

「如果你們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遵守祂的誡命呢?

因為我們是按照祂的「肖像」而造成的,所以我們有如站在祂面前的一個「你」,有能力和祂建立一份直接和個別的關係。這種關係包含著對彼此之間的認識、愛情、友誼和共融。

我能否成為「我」,就在於我如何積極「回應」天主為我所預備的愛情計劃。

這份和天主的關係對人來說是必要的。這份關係如果能夠得以建立、加以鞏固和不斷提升的話,那麼人就越能實現他/她的真正人格。

讓我們以亞巴郎為例子。每當天主要求他去做一件事,即使看似絕對荒謬,例如:天主要求他離開自己的祖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或要求他犧牲自己的獨生子,亞巴郎仍然堅信上主,立刻依從,這樣,一個他意想不到的未來就在他面前開展。

為梅瑟也是一樣。在西乃山上,上主透過頒布十誡向梅瑟揭示了祂的旨意,上主的子民就是透過遵從十誡而誕生的。

對耶穌亦是如此。祂依從天父的旨意達到完美的程度,祂說:「不要隨我的意願,惟照你的意願成就吧」 (路二十二:42) 。

跟隨耶穌意味著要以最佳的方式去承行天父的旨意,就如同耶穌教導我們的一樣,率先去承行主旨。

耶穌留給我們的誡命幫助我們依照天主子女的本質而生活。天主是愛,因此,這些誡命並不是一個隨意加諸我們身上的負擔或一種人為的結構,更不是使人感到疏離的命令。它們也不像主人給僕人發出的命令。相反的,它們是上主愛情的表達,是祂關心我們每個人生活的表現。

「如果你們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

我們如何能實踐這句生活聖言呢?

讓我們嘗試專心去聆聽耶穌在福音中給予我們的誡命,並讓天主聖神整天提醒我們耶穌所說過的話。舉例來說,耶穌不但勸誡我們不要殺人,祂還教導我們要避免對我們的兄弟姊妹生氣。我們不但不可通姦,也不該貪戀他人的妻子。「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 (瑪五:39) 「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 (瑪五:44) 。

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把耶穌稱為「祂的」誡命,就是那總結所有其他誡命的命令:「互愛」,在生活上實踐出來。「愛就是法律的滿全」(羅十三:10),它是一條「更高超的道路」(格前十二:31),一條我們被召叫去跟隨的道路。

達維豪神父(Fr. Dario Porta)非常了解這一點。他來自意大利的帕爾馬(Parma),於一九九六年的聖週四去世。即使在擔任鐸職的初期,他跟上主已經有一份親密的關係,他越來越清楚了解到他需要在每個近人的身上認出耶穌,此後他便熱衷於實踐福音的仁愛精神。為了忠於這方面的努力,達維豪神父還不斷加強對近人的關注,不惜把自己的計劃擱置一旁。有一天,他甚至在日記上這樣寫:「現在我才明白,到頭來我們希望做到的唯一的事就是愛了弟兄。」(註)

每天晚上我們也可以像達維豪神父那樣問自己:「今天我愛了每一位弟兄嗎?」

盧嘉勒

(註) 「見證無償的愛」 (Testimone dell'Amore gratuito),第三十三頁。達維豪神父著,Piero Viola編,一九九六年於帕爾馬出版。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