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6-04-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主日彌撒重播

教宗巴斯卦守夜禮彌撒講道詞全文

“你們尋找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納匝肋人耶穌,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了”(谷16,6)。身穿著光華的天主的使者對在墳墓內尋找耶穌的屍體的婦女這樣說著。聖史在這神聖的夜裡也對我們說同樣的事:耶穌不是一位已經過去的人。他活著,而且活著走在我們前面;他召喚我們跟隨生活的他,使我們也找到生命的道路。

“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了”。當耶穌第一次向門徒們講論十字架和復活的時候,剛從耶穌顯聖容的山上下來的門徒們彼此詢問:從死者中復活到底是什麼意思(谷9,10)。在巴斯卦節,我們都歡欣雀躍,因為基督沒有留在墳墓裡面,他的身體沒有腐化;他屬於活人的世界,而不是死人的世界;我們歡欣雀躍,因為他就如祝聖巴斯卦復活臘禮儀所宣佈的,是元始同時也是終結,因此,他不只昨日存在,今日和永遠都存在(參見希13,8)。然而,從某方面看,復活完全不屬於我們這個世界,不是我們任何經驗所能及,因此,回到我們自身來說,我們也就延續門徒們的爭論:復活到底是什麼?復活為我們有什麼意義?為世界和歷史整體意味著什麼?一位德國神學家有一次帶著諷刺口吻說:屍體復活的奇跡如果真有其事,畢竟對我們無關緊要,因為和我們無關。事實上,如果曾有某人死了又活起來,而且僅此而已,這與我們何關?可是基督的復活不僅僅如此而已,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我們也可以使用進化論的言語來說的話,復活乃是最大的突變,是絕對根本地跳躍到另一個完全嶄新的境界,這在生命發展的長期歷史過程中是空前的:躍進到嶄新的境界,和我們有關,和整個歷史有關。

門徒們所發生的爭論應該包括下列幾個問題:那裡到底發生什麼事?這為我們、為整個世界、為我個人有什麼意義?首先,到底發生什麼事?耶穌不再在墳墓裡面。他生活在一個嶄新的生命中。怎能發生這樣的事呢?什麼力量促成這件事呢?可以肯定的是耶穌這個人決不是單獨的,也不是自我關閉的人。他和生活的天主是同一回事,他和天主完全結合得彼此形成唯一的一位。他,可以這麼說,與生命本身的那位擁抱在一起,這個擁抱不只是情緒上的,也包括並進入他的存在裡面。他的生命不只屬於他自己,而是與天主進行存在的共融,參與進入了天主的生命內,就因為如此,無法從基督身上取掉天主的生命。為了愛,基督讓自己被殺害,正因為如此,他摧毀了作為最後結局的死亡,因為在他身上最後的結局乃是生命。他和無法摧毀的生命乃是一體,這樣,生命經由死亡重新綻放火花。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再來解釋同一件事。他的死是愛的行為。在最後晚餐時,他提前了自己的死亡,把這個死亡改變為捐獻自己。他和天主在存在上的共融其實就是與天主的愛在存在上共融,這個愛是對抗死亡的真實力量,而且比死亡更強大。復活就像光的暴發、像愛的暴發一樣,解除了到那時還無法解開的“你要死,你要變化”的結。它開啟了存在和生命的新境界,在這個新境界中,物質也因為改變而進入其間,一個新的世界於是出現。

然而,這件事並非過去所發生的、對今天的我們或許無關痛癢的奇跡。它是“進化” 歷史過程中、以及走向未來新生命和新世界的普通生活歷史過程中的飛躍,這個以基督為出發點的新世界已經不斷地滲透到我們這個世界,對它進行潛移默化,也把它吸向自己。然而,這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這件事怎能與我發生實際的關係,並把我的生命吸引向它,吸引向高處呢?即刻的答復可能會令人吃驚,卻是完全真實的,那就是這個事件經由信德和聖洗來到我身上。就因為如此,聖洗聖事成了巴斯卦守夜禮的一部分,就如今夜慶典中授予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成年人開始度基督信仰生活的聖事也強調的一樣。聖洗聖事意味的正是這個,它不在談過去的事情,而在談宇宙歷史生命的飛躍進入我的生命內,它緊捉住我,為把我吸向他。聖洗聖事大不同於加入教會社團的行為,也不是接納一個人進入教會的有點過時又複雜的儀式。聖洗聖事也不只是單純的洗濯或某種淨化和美化靈魂的行為。聖洗聖事的的確確是死而復活重生,是改變為一個新生命。

我們如何能夠瞭解這件聖事呢?我想如果我們看一下聖保祿在《迦拉達書》中致贈給我們的精神小傳中的最後一部分,便可以更容易地瞭解在聖洗聖事中所發生的事。這封書信用這段自傳核心的幾句話說:“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迦2,20)。我生活,但已不再是我。我本身,這個作為人的基本身份面貌,也就是保祿這個人,已經被改變了。他還存在,同時也不復存在了。他走過這個“不”,而且繼續留在這個“不”裡面:我,但不再是我。保祿這些話不在描寫那可能已經賜給他的某種神秘經驗,而這樣的經驗從歷史觀點看或許也會令我們感到興趣。不,這句話乃是發生在聖洗聖事中的事的表白。我的這個我已被取掉,換上一個新的更大的主體。於是,我的我又重新存在,但已經被改變,已經受到啟蒙開發,藉著進入另一個人裡面而獲得新的存在空間和開放。保祿以另一種觀點再次給我們解釋同一件事,他在《迦拉達書》第三章談到“恩許”時,說恩許只承諾給一個人而已,這個人就是基督。只有他承受整個的“恩許”。如果是這樣,我們將怎樣?保祿回答說:你們在基督內已成為一個(迦3,28)。不是單單一件事,而是一個,唯一的一個,一個唯一的新主體。這個從我們孤立的我解脫,這個處在新的主體中,乃是處在天主的遼闊無垠中,是被拉到如今已經脫離“你要死,你要變化”的生命裡面。復活的巨大爆發把我們緊帶到聖洗聖事中,為的是要吸引我們。於是,我們在今世的苦難折磨中被帶到一個新的生命境界,而且多少已經進入其間。領受聖洗,做基督信徒的意義就在於此:把自己的生命當作繼續不斷進入這個敞開的空間來生活。這就是巴斯卦守夜的喜樂。復活並沒有過去,復活追上了我們,緊捉住著我們。我們也緊緊抱住復活,即抱住復活的上主,我們知道他牢牢地抓住我們,即使我們手頭無力的時候他也不放。我們緊緊抱住他的手,這樣,我們彼此也緊拉著手,成為一個唯一的主體,而不只是一件東西而已。我,但不再是我:這就是建立在聖洗聖事上的基督信仰生活的公式,一個在時間內復活的公式。我,但不再是我:如果我們這樣生活,我們就能改變世界。這是與種種暴力的邏輯對立的公式,是對抗腐敗和汲汲營求權勢財物的方案。

“我生活,你們也要生活”,耶穌在聖若望福音中向他的門徒們、也就是向我們如是說。我們要藉著與他在存在上共融而生活,要藉著連接於生命本身的他而生活。這我們並沒有、也不是永恆的生命和有福的不朽,但藉著一種關係,一種與基督在存在上的共融而獲得這一切。他是唯一的真理,是愛,所以是永恆的,也是天主本身。僅靠靈魂本身的不朽並不能賦予永生意義,也不能使生命成為真正的生命。生命因著被天主所愛而來,天主就是生命;我們的生命來自與天主生活,來自與天主一起愛。我,但不再是我:這是十字架的路,這條路與自我關閉的生活相遇後,便為他打開了走向真正和持久的喜悅的道路。

這樣,在充滿喜悅之下,我們就能夠和教會在歡欣踴躍中一起高唱:“願天使的歌詠團歡唱…願大地喜悅”。復活是一件宇宙的大事,它涵蓋高天和大地,使兩者彼此結合。我們也在歡欣雀躍中宣報:“基督,你的聖子…從死者中復活,願他安祥的光普照世人,世世代代為王”。阿們!

(梵蒂岡電臺華語部譯)

教宗與聖座
-教宗主持復活主日和復活節前夕隆重禮儀
-耶穌的十字架反映了今日世界人類的苦難,但“苦路”也帶給人安慰且是憐憫和得救之路

*********

教宗與聖座

教宗主持復活主日和復活節前夕隆重禮儀
(梵蒂岡電臺訊)今天,全球慶祝耶穌復活節,教宗本篤十六世今天在羅馬時間,上午10點半,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了隆重的復活節彌撒,慶祝救主基督復活。彌撒結束時,教宗並在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陽臺降幅羅馬居民和全世界的人。
復活節前夕,教宗於晚上10點鐘,在聖伯多祿大殿中主持了守夜禮,本華語節目為聽眾們作了實況廣播。
請注意,本節目分別在17日和18日的節目中播放教宗主持的復活主日彌撒和復活節前夕守夜禮的重要段落,請留意收聽。

耶穌的十字架反映了今日世界人類的苦難,但“苦路”也帶給人安慰且是憐憫和得救之路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於4月14日聖週五晚間,在羅馬著名古跡鬥獸場主持了他上任後首次的聖週五公開拜苦路禮儀。42個國家的62家電視臺將整個禮儀過程作了實況廣播。禮儀在數千名信眾虔誠的參與下進行,氣氛非常感人。拜苦路的第一處和第十四處都由教宗親自舉十字架,其他各處則由不同國家的信友輪流舉著進行。大家在祈禱、讀經和教宗梵蒂岡城的代理克馬斯特里總主教撰寫的默想陪伴下,一同紀念了主耶穌所走的苦路,也和主耶穌一同走了苦路,默想了今日人類的一系列困難,如貧窮、悲慘境遇、天災人禍…………。
今年的苦路默想尤其注重思想罪的沉重,罪對人類的傷害。誠如在默想耶穌第一次跌倒時所說的:耶穌因十字架的沉重而跌倒,令我們想到罪的沉重,罪將人貶低,將人摧毀…………
人類失去了罪的意識,任由邪惡猖獗,任由虛假的自由推崇任性、惡習、自私,並以之為對文明的征服。因此,需要祈求天主打開我們的眼睛,令我們的悔過能再次潔淨我們的靈魂。於是,默想中舉出了今日人類一系列令人焦慮絕望的苦難。關於家庭,大家默想了侵犯家庭的行為令天主受的痛苦:“人企圖改變天主所想的和所要的人生命的法則來再造一個人類。”但是,人應該打開眼目,重新看到家庭的美好。

拜苦路禮儀中所讀的福音雖然說的是將近兩千年前的事,我們今天也應該從中汲取教訓。應該將人引領到愛中。在一個被分裂為富裕地區和貧窮地區的世界中,應該學會度友愛的生活,使整個地球成為一個大家庭,所有的人都能從中獲得滋養受到保護。

第十處的默想主題是人的身體。今天,人的身體常常成了買賣之物,人依然沒有瞭解他在扼殺愛,不明白沒有純潔的身體是不能生活也不能生育生命。人便是這樣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但祂並沒有以氣力來戰勝世人的殘酷,祂沒有從十字架上下來,否則便是贊同氣力,而是以愛作為唯一能改變世界的力量。因此,人們對耶穌為什麼死在十字架上的疑問有了答案,那就是:愛。因此,從耶穌的死亡湧出了掃祿的新生命、聖奧斯丁的皈依、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的愛德、若望保祿二世的勇氣…………。而這些也正是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帶領信友們拜苦路後不用講稿發表的即時講話的一個重點。他指出十字架反映了今日人類的一切困難,但“苦路”也為人帶來安慰,苦路是憐憫之路,獲救之路。教宗這樣說:
********
可愛的弟兄姐妹,
我們陪伴了耶穌走“苦路”。我們在這裡,在鬥獸場這條殉道者走的路上陪伴了祂。許許多多的人在這裡為耶穌而受苦,為主而獻出生命,主也在這裡為許許多多的人再度受痛苦。

這樣,我們瞭解到“苦路”不是過去的事,也不是一個特定地方的事。主耶穌的十字架涵蓋了整個世界;祂的“苦路”穿過所有的大洲,透過所有的時間。對“苦路”我們不能只作旁觀者。我們也同樣被捲入其中。因此,我們要尋找自己的位置:我們在哪里?

在“苦路”中不能有中立。比拉多這抱懷疑態度的知識份子企圖持中立的立場,企圖置身事外;也正因為這樣,他採取了違反公義的立場,為了自己的仕途而隨波逐流。

我們要尋找自己的位置。

從十字架這面鏡子,我們看到今天人類的所有苦難。我們從基督的十字架,看到被遺棄、受強暴的兒童的苦難;看到家庭受到的威脅;看到世界因富人對門前拉匝祿視如不見的傲慢和大量窮人受饑渴痛苦的悲慘而一分為二。

但我們也看到令人安慰的“各處”。我們看見聖母,她的慈愛令她至死忠貞,甚至死後也不移。我們看到那勇敢的婦人,她站立在主的面前,毫不畏懼地表現出她對這位受苦者的關懷。我們看到基勒乃人西滿,一個非洲人,他和耶穌一同背負十字架。

最後,我們通過令人安慰的“各處”看到,正如苦難沒有終結,安慰也不會完結。我們看到保祿如何從“十字架的路”找到他的信德熱情,並點燃了他的愛的光。我們看到聖奧斯丁如何找到他的路,也看到亞西西的聖方濟各、聖味增爵•德•保利、聖馬西米利亞諾•柯爾貝、加爾各答的德肋撒修女如何找到他們的路。因此,我們也受邀尋找我們的位置,和這些偉大、勇敢的聖人們一起尋找與基督同走並為基督而走的路,就是:善良、真理的路,為了愛的勇敢的路。

我們明白了“苦路”不僅僅是世界上陰暗、悲傷的事物的匯集,也不是最終沒有效用的道德觀。不是無法改變任何狀況的抗議?喊。“苦路”是一條憐憫的路,是給邪惡設限的憐憫之路,這是我們從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那裡學到的。那是一條憐憫之路,因此是一條獲救之路。就這樣,我們受邀走這條憐憫之路,與耶穌一同來限制邪惡。

我們祈求主協助我們,使我們受到祂的憐憫感染。我們祈求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憐憫之母,使我們也成為憐憫的人,對世界的得救、對受造物的得救有所貢獻;使我們成為天主的人。
********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