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29-05-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主日彌撒重播

教宗第二次國外牧靈訪問
首次波蘭行
2006年5月25-28日

教宗與聖座
-教宗本篤十六世牧靈訪問波蘭:在克拉科夫的布沃涅大公園會晤波蘭青年;為一百五十萬人舉行彌撒;赴奧斯維茨和比肯腦兩集中營憑弔納粹鐵蹄下的亡魂;告別波蘭
-教宗在布沃涅公園與波蘭青年聚會勉勵他們以基督為基石建造自己的生命
-教宗本篤十六世訪問奧斯維茲集中營的意義

*********

教宗與聖座

教宗本篤十六世牧靈訪問波蘭:在克拉科夫的布沃涅大公園會晤波蘭青年;為一百五十萬人舉行彌撒;赴奧斯維茨和比肯腦兩集中營憑弔納粹鐵蹄下的亡魂;告別波蘭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本篤十六世第一次牧靈訪問波蘭的行程已在昨天5月28日晚間結束。他這次訪問的時日,與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每次回國訪問的時間比起來,雖然不長,只有4日,卻也非常緊湊。以他79歲高齡來說,這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但教宗始終神采奕奕,在熱鬧歡呼的場景中保持安祥、寧靜,面帶笑容。

教宗在克拉科夫布沃涅大公園為150多萬人舉行慶祝耶穌升天瞻禮的彌撒聖祭

5月28日是教宗訪問波蘭最後的一天,這天上午他在前一夜會晤青年的同一個地方,也就是克拉科夫城的布沃涅公園大廣場空地,為150多萬人舉行慶祝耶穌升天瞻禮的彌撒聖祭。下午,他到克拉科夫南部60公里遠的奧斯維茨和比肯腦兩個納粹集中營,憑弔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集中營的數百萬無辜犧牲者,並發表一篇很重要的講話。之後,便搭機返回羅馬。

克拉科夫郊外的布沃涅公園,在四周濃密樹林的圍繞中有個非常廣闊的草坪空地,足可以容納兩百萬人。過去1979年、1983年、1987年、1997年和2002年,先教宗回到祖國牧靈訪問時,都在這個空廣的理想場地為百萬以上的人舉行彌撒聖祭,向他們發表激勵心靈的話。28日清晨這裡還下著大雨,許多青年在這裡熬雨過夜,等待天明後參與教宗的彌撒,向他告別。到了教宗舉行彌撒時,雖然天空還佈滿著濃厚的烏雲,卻一直保持良好的天氣。人人都穿著夾克或大衣,天氣相當陰冷。為了維護場地的安全和秩序,波蘭政府當局沒有派用直升機在空中環繞監視,而以大型的熱空氣氣球取代,以免給下面的場地望彌撒的群眾製造噪音。

彌撒祭台的架設很寬敞但不高,後面壁上都是一片白色和紫紅色的花朵,非常美麗。演奏聖樂的管弦樂團及合唱團至少有兩百多人以上,他們帶領著全場信友高唱許多優美動人的聖歌,充分顯示波蘭人民的宗教熱忱。坐在第一排的是波蘭總統卡欽斯基伉儷,總理和政軍要員,在他們後面還有許多大學教授團,各界代表和難以計數的神父和修女。

教宗在彌撒中向他們發表一篇文情並茂的講道,他向人山人海的波蘭國內外信友闡述了耶穌升天的兩個意義和信德的兩個層面。彌撒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記載耶穌升天時,宗徒們驚訝地看到兩個穿白衣服的人對他們說:“加里肋亞人,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教宗說這個問題的答復包括了人生的真理和命運。問題的答復觸及兩個與態度有關的事實:一個是地上的事實,另一個是天上的事實。

關於地上的事實是“你們為什麼站在地上?”。教宗說:“我們站在地上,因為天主把我們安置在這裡,作為他所創造的萬物中的極致。天主賜給人作為他的子女的尊嚴,使人永遠不死。然而我們知道人類墮落了,妄用了天主賜給的自由,回拒天主的囑咐,使自己陷入遭受邪惡、罪惡、痛苦和死亡侵襲的地步。可是我們知道天主並不甘於人類的處境,他直接介入人類的歷史,這個歷史就變為救恩史。…在地上,我們經驗了現世旅途的辛苦,但我們也知道這個旅途早晚有抵達盡頭的一天。然而我們不禁要問:難道人生到此便告結束了嗎?”。

教宗於是進入《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的另一個事實,就是望著天的事實。他說:“當時宗徒們目送著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又復活的主耶穌被提上升。我們不知道宗徒們當時是否意識到,在他們眼前正展現著人生現世旅途抵達終點時,為他們敞開的另一個極為美好和無限的前景。也許他們只有在五旬節受到聖神光照之後才明白。但對我們來說,兩千年前的那個事實非常容易瞭解:我們雖然留在現世,但要注視著天上,要把我們的心思注意力轉向難以言喻的天主奧跡那裡,人類在受造之初便朝向那裡前行,那裡有我們生命的整個意義”。

教宗在告別克拉科夫、告別波蘭之前,再次向先教宗的同胞們提到此行的主題意向,“你們應屹立在信德上”。他說:“信德是非常個人的人性行為,它在兩個層次上表現出來:首先,信仰意味著接受我們的智力無法徹底瞭解的真理。我們必須接受天主對他自己、對我們自身、以及我們身邊一切事實的啟示,包括那些肉眼見不到、難以言喻和無法想像的事物。這種接受啟示真理的行為擴大了我們的知識視野,讓我們能夠抵達隱藏著生命的奧跡裡面。當然,承認人的理性有限並不是容易的事。可正是在這裡展示了信德的第二個層次,那就是信賴一個人,這個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基督。我們所相信的內容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我們所相信的人更為重要。…相信天主意味著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信託給他;相信天主意味著因著天主聖神,與我們的創造者及救贖主建立極為個人的關係,並使這個關係成為我們整個一生的基礎”。

教宗在講道中告訴在場的包括來自烏克蘭、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等鄰近國家無數朝聖信友的150多萬信眾,在他就職第二年開頭之際來波蘭和克拉科夫訪問,是出於內心的需要,為步武先教宗的芳蹤,來這裡朝聖。他要呼吸先教宗的祖國的空氣,他要看看先教宗誕生和成長的地方,這個地方使他終於能夠孜孜不倦地承擔為普世教會服務的使命。他要認識先教宗的同胞的信德,並相信波蘭人民仍然屹立在這樣的信德上。

教宗告訴他們:卡洛•沃伊提瓦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克拉科夫,也是他的克拉科夫。這個地方、乃至波蘭,都因著先教宗而成為為基督信仰作證的特別地方,並讓全世界倍感親切可愛。教宗用先教宗在1979年第一次回祖國牧靈訪問時所說的話勉勵他們說:“在我回羅馬之前,我願勉勵你們務必堅強,在信德的力量上堅強,在望德的力量上堅強,在愛德的力量上堅強!你們要和歐洲、乃至全世界各民族分享信德的寶藏!我請你們屹立在信德上,屹立在望德上,也屹立在愛德上!”。

教宗在布沃涅公園與波蘭青年聚會勉勵他們以基督為基石建造自己的生命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訪問波蘭第三天五月27日的最後一項活動,是在布沃涅公園與青年舉行聚會。在這個活動中,教宗並將“慈悲火焰”交給青年。

聚會活動於7點左右開始,在齊維茲樞機致歡迎詞後,數名青年做了生活見證。教宗的講道直接進入了在場數千名青年的心中,他談了他們的對幸福的渴望,也邀請他們不要害怕期望一個完滿、幸福、成功的生活。教宗說,害怕失敗的心理,有時甚至會令最美好的理想停頓不前。他又補充說,要實現這個渴望,就應該像福音中說的,在磐石上建房屋,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建在唯一永不倒塌的基礎上,這基礎就是基督。教宗於是告訴青年們如何與基督一起將自己的生命建造在基督身上。他說:“與基督一起把生命建在基督身上,是指把生命建在叫做十字架的愛上。就是和比我們自己更認識我們的那一位一起建造我們的生命。他對我們說:‘你在我眼中是寶貴的,是貴重的,我愛慕你。’”

教宗指出,這是將自己的生命建造在向受傷的人心下跪的那一位身上,耶穌對我們說:“我不定你的罪,去吧,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將生命建在耶穌身上,是以耶穌的意願為自己一切意願、期望、理想、雄心、計畫的基礎。教宗親切地對他稱為“可愛的朋友、我的朋友”的青年們說:“你們不要害怕依靠基督!”只有祂能夠“給予人生活的水泉,來令每一個心靈都不再渴。”而且,基督常常與我們在一起,不論在幸運的時刻或是在惡劣的處境中。

教宗接著說,在磐石上建房屋也意味著把自己的生命建立在一個被人拒絕的人身上。伯多祿對他的教友形容基督為被人所擯棄,但為天主所精選、所尊重的活石。但天主舉揚耶穌這不可否認的事實卻沒有隱藏邪惡的奧秘,由於邪惡,人竟然將愛他至死的那一位擯棄。教宗指出,今天,人們繼續拒絕耶穌。他這樣說:“耶穌多次被人忽視,被人稱為是過去而不是今天或將來的王,祂被放置在儲藏室中和那些不能公開高聲談論的問題和人物一起。”教宗請青年們“因在基督身上建造自己的生命而受人輕視時,不要頹喪”,因為“堅強的信德必須經過考驗”,我們對耶穌基督的信德必須常常與缺乏信德的人相對照才能夠堅固不搖。

教宗接著說:“在磐石上建造自己的生命,也意味著在伯多祿身上與伯多祿一起建造生命。主耶穌曾對伯多祿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絕不能戰勝它。’如果作為磐石、寶貴的活石的基督稱祂的宗徒為磐石,這是說祂願意伯多祿以及整個教會是唯一救主耶穌基督的有形可見的記號。”

教宗於是向青年們說:“你們不要害怕在教會中並與教會一起建立你們的生命!你們要以對伯多祿和對託付給他的教會的愛自豪。不要受那些與基督和教會對立的人所迷惑。”“沒有一位伯多祿會與你們對立,相反的,每一位伯多祿都竭力以心靈以雙手來協助你們在基督上和基督一起建造你們的生命。”

隨後,教宗將慈悲火焰交給了青年們,要他們把天主的慈悲之愛傳揚到全世界。這時,整個聚會場亮起了一朵朵的小火光。慈悲火焰的歷史於2002年8月17日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奉獻瓦蓋弗尼基慈悲天主朝聖堂時開始,2003年12月16日,先教宗在他寓所的小聖堂中祝聖了一個火炬,將之稱為“慈悲的火焰”,點燃了波蘭和其他國家的聖堂與教會社團中其他的蠟燭。

27日晚上,教宗又一次在克拉科夫總主教公署的窗前出現,向窗外許許多多的青年致意,他們大聲呼喚:“教宗本篤,我們愛您,請留下和我們一起!”

教宗本篤十六世訪問奧斯維茲集中營的意義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波蘭使徒之旅的最後一站是前往奧斯維茲-比肯腦德國納粹集中營憑弔,向數百萬無辜的亡靈致悲哀的敬意。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79年6月首次回國訪問時也曾來到這裡,在柯爾貝神父的死牢中祈禱。奧斯維茲集中營被公認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屠殺的地方,成了全番祭、滅族屠殺和恐怖以及當代歐洲文明和文化跌落的象徵。

德國納粹的軍隊於1939年9月1日開進波蘭,17天后,蘇聯軍隊也進入這個國家,將之瓜分。納粹當局在所佔領的地區,將波蘭城市奧斯維辛改名為“奧斯維茲”並在它的附近建立了集中營。這座集中營從1940年6月14日開始啟用,直到1945年1月27日為止,包括3個部分:奧斯維茲一號,那裡曾是破爛廢棄的波蘭棚屋;比肯腦營,也稱為奧斯維茲二號和在德國工廠和農莊附近建的40幾個輔助營地。納粹黨人正是在這個地方屠殺了上百萬歐洲猶太人、15萬波蘭人,其中不少是國家的精英,還有2萬3千名吉普賽人、1萬5千名蘇聯戰俘和幾萬名其他國家的國民在這裡遭納粹屠殺。在奧斯維茲的殉道者中就有波蘭司鐸柯爾貝和原籍猶太人的加爾莫羅修會的修女埃迪特•施泰因。

波蘭解放後,國會批准保留集中營的地點,在那裡建一座占地191畝的“奧斯維茲-比肯腦國立博物館”。1979年,在波蘭的要求下,這座集中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人類遺產”的名單中。博物館自設立至今共接待了3千萬名訪客,在2000年設立的奧斯維茲國際委員會的任務是保持活躍的記憶,由奧斯維茲過去的囚犯,前波蘭外交部長巴托謝夫斯基領導。

聖座新聞室主任納瓦羅27日向新聞界人士談了將訪問奧斯維茲這項活動列入教宗這次在波蘭旅行的行程,強調了本篤十六世強烈希望在他首次進行的國際旅行中到這個納粹殘酷屠殺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祈禱。那麼,看到一個德國籍教宗到奧斯維茲,對親自經歷了這場流亡悲劇的人意味著什麼呢?曾同全家人一起被流放的菲亞尼奧先生接受本台訪問說:

:教宗到奧斯維茲的訪問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並不只是歷史性的。之所以如此,我也盡力去瞭解他對這次參觀會有什麼反應。說到底,對他也是一次重新聯繫的機會,意思是說在這個集中營3年的時間裡歷史被毀壞。大家都知道所發生的事情:數百萬人、無辜者遭屠殺。這次訪問是同那個過去重新建立關係,很難用言語來表達。基督的代表在那塊沾濕了數百萬人鮮血的土地上行走這件事使我有很深的感覺,這個感覺很強烈。

:本篤十六世是個德國人,這為他的訪問有特別的意義嗎?
:這為我格外強烈。強烈的是,因為他將德國帶到奧斯維茲。是一次歷史結合,不只是人,而是一個大民族,這個民族不幸曾經歷了罪惡行為、犯罪的悲慘時期。教宗是個德國人,我認為這很重要,即使我認為在這種環境中國籍在許多因素中是個次要因素。無論如何,在這個情況中使一個強烈事件,一個獨特悲劇變得富饒。

:您第一次重返那塊地方的時候有何感覺呢?
:我在1962年首次重返奧斯維茲,我得說當我跨進那個遭詛咒的大門時,我真的不知所措:一種感覺難以形容。

:人們常不確切地說集中營。奧斯維茲是怎樣的一個地方,為什麼稱奧斯維茲-比肯腦集中營呢?
:關於它的定義,奧斯維茲地區事實上包括三大營地:奧斯維茲一號、奧斯維茲二號,它就是奧斯維茲比肯腦,然後就是第三個營地,即莫諾維茲。奧斯維茲-比肯腦有確切的功能:它真是一個深淵,吞下了整個世界。那個奧斯維茲二號和它的四個焚屍爐,90%的屠殺都是在那裡完成的。那裡計畫得很周密,對火車進入營地也作了研究,好加快時間進行。


“不是聽眾來信 ”

梵蒂岡電台
發射台報訊天使銅像

234 羅馬報紙的解釋


  我住宿的耶穌會會院每天收到四份日報:《共和國報》,《晚郵報》,《新聞報》和《信使報》。我慣常不看《共和國報》,只從其他三份中選擇一份來讀。 3月26日是一個例外。那天,我照常不看《共和國報》,但同時翻閱了其他三份報紙。 這是因為,前一天,梵蒂岡電台意語新聞報導曾發表聖座與各國關係秘書長拉約洛總主教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的談話,其中提及了中梵建交時機的成熟。 我知道,對這樣的消息,羅馬報界必定會有反應,所以就想在我熟悉的那三份報紙上查考一下,探出一個究竟。結果沒有使我失望。

  在《信使報》上有兩篇有關的文章,都是奧拉齊奧、彼得羅西洛撰寫的。在第一篇文章裡作者解釋拉約洛總主教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所講的話。文章標題提示一連串積極的訊息:拉約洛總主教肯定與中國有非官方的接觸:“時機已經成熟,我們希望看到開放”,教宗快將訪問北京,梵蒂岡希望在2008年北京舉行世界運動會之前會有“轉變”。 文章中又有兩句話被摘錄,特地說明:“中國政府不能忽視時代的訊號”以及“關鍵是在聖座能否任命主教”。

  奧拉齊奧、彼得羅西洛的第二篇文章探索拉約洛總主教講話的背景。文章敘述:陳日君主教被擢升為樞機,有人以為他素與北京對抗,聖座此舉應有挑釁的意味。陳主教立刻聲明,教宗任為他為樞機沒有任何政治企圖,完全是為中國教會的好處。跟隨他的觀禮團也帶著五星國旗,來到羅馬聖伯多祿廣場,甚至進入梵蒂岡宗座大廈,強調他們主教的愛國。文章的標題則指出,“真正的未知數是黨的內部權力爭鬥”,又說:“聖座任期最久的國務卿索達諾樞機是主張解凍的主要人物。接觸從八十年代已經開始。”

  《晚郵報》刊登兩篇有關的文章。路易吉、阿卡托利撰寫第一篇文章。兩行標題說出文章的內容要點:“中國和梵蒂岡,解凍的信號,時機已經成熟”,“如果被邀請,拉青格可能在世界運動會以前去北京”。法彼奧、卡瓦萊拉撰寫第二篇文章。標題是:“2008年前的新關係,正在進行秘密外交”。在這篇文章裡,作者敘述中梵的對話,涉及上海主教以及北京有意請陳日君樞機,把這兩件事視作雙方對話的策略。

  《新聞報》刊登三篇有關的文章和一篇訪問記錄。其中一篇文章由路易吉、阿卡托利撰寫,內容與他在《晚郵報》發表的那篇相同。另一篇的作者是馬爾科、托薩蒂。他提出“梵蒂岡和中國試圖解凍,初次非官方接觸”的大標題。在大標題的上面寫著:“香港主教接受樞機任命引起爭論以後的緩和講話”,下面寫著:“拉約洛總主教說,有積極的轉變,雖然仍有人在從中作梗”。第三篇由弗蘭切斯科、西希撰寫的文章也有一個大標題:“但是北京怕懼波蘭的重演”,上面的引言是“政府謹慎,新樞機幾年來為香港的民主化賣力”。下面的注腳是“陳樞機能夠起沃蒂瓦教宗在東歐起國的作用”。此外,又有一篇賈科莫、加萊亞齊訪問阿戈斯蒂諾、焦萬諾利的記錄。阿戈斯蒂諾、焦萬諾利是米蘭天主教大學歷史系教授。近年來他在和聖埃希迪奧團體一起致力於改善中梵關係。這篇訪問記錄的標題是:“焦萬諾利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信號?羅馬對官方教徒的開放。”

  以上是3月26日我翻閱羅馬幾份報紙的初步收穫。後來我仔細閱讀那幾份報紙的內容,作出了以下的結論。

  教廷外交部長拉約洛總主教接受香港媒體採訪,發表講話,聲明教宗任命陳日君主教為樞機的真實意義:教宗無意與中國作對,相反他願意向中國親善。

  拉約洛總主教承認聖座與中國有非官方的接觸,但是所謂接觸是指雙方交換意見,並不意味著達到了協商的地步,而且其內容主要是關於在中國國內的天主教會,關鍵是在任命主教的問題上。

  至於說中梵建交的時機已經成熟以及教宗快去中國訪問,那是表示一種期望。我以為不必在這樣的問題上,枉費心思,大作文章。

  倒是與聖埃希迪奧團體一起致力於促進中梵關係的焦萬諾利教授說得好:目前最重要的信號是什麼呢?是聖座對我們國內公開教會的開放!

   注:請在上面聽眾來信節目欄上察看本節目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