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28-07-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主日彌撒重播

教宗與聖座
-訪問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秘書長拉約洛總主教談在羅馬舉行的國際黎巴嫩會議

教會與社會
-數百名青年人將於8月4日至6日聚集在西班牙的潘普洛納和哈維爾,慶祝聖方濟各•沙勿略誕生五百年

世界24小時
-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表示,在中東問題上不能走回頭路
-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在華盛頓美國國會發表的講話引起不少非議

*********

教宗與聖座

訪問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秘書長拉約洛總主教談在羅馬舉行的國際黎巴嫩會議
(梵蒂岡電台訊)全球16個主要國家和3個超國家組織,於7月26日在羅馬義大利外交部舉行為期一天的國際黎巴嫩會議,目的在討論如何快速解決中東戰亂、特別是以色列與黎巴嫩的戰事的問題。聖座應邀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會議,代表團由聖座國務院負責外交事務的與各國關係秘書長拉約洛總主教率領。會後,拉約洛總主教接受本梵蒂岡電臺訪問。以下是訪談內容:

:拉約洛總主教,羅馬國際黎巴嫩會議已經結束,您對中東和平的前景以及教宗和聖座要求中東立刻停火所作的努力有什麼看法?
:就如眾所周知的,聖座直接關心中東的和平問題,在很多機會上聖座都是如此表現的。昨天,聖座在美國和義大利的邀請下,也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了這項會議。由於聖座自身的本質,一般而論它都是以這樣的身份參與國際組織。

:拉約洛總主教,您對這次會議的評價如何?
:我的評價是正面積極的,因為這次會議在義大利政府的號召下,能夠如此快速的舉行,而且也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最迫切的問題上。

:拉約洛總主教,這次會議結束時,由會議的兩位主席,即美國國務卿賴斯和義大利外長達萊馬,發表了閉幕聲明。這份聲明似乎有些令人失望,您以為如何?
:當然,社會輿論的期待很高,可是為從事這件工作的人來說,他們認識時局事態,所以會議的結果是值得重視的。我願意舉出下面幾個積極的成果:第一個,世界不同地區的國家,從俄羅斯到加拿大,都聚集在一起,它們知道黎巴嫩事態的嚴重,它們也重申黎巴嫩必須重新掌握自己的完整主權,它們也都承諾給黎巴嫩提供必要的協助。第二個,與會各國要求成立一支由聯合國指揮的國際部隊,在安全問題上支援黎巴嫩正規軍。第三個,各國都承諾即刻提供人道援助給黎巴嫩人民,並保證支持黎巴嫩的重建,為此也將召開援助國會議。許多個與會國家甚至已經預先支撥相當有分量的援助,然而對黎巴嫩的巨大需要仍然顯得不足。第四個,與會國家並承諾在會議結束後,就黎巴嫩的局勢發展繼續保持聯繫。

:拉約洛總主教,什麼事情致使人們對這次會議感到失望?
:首先,這次會議沒有要求立刻停火。與會各國就這點沒有能夠取得一致的協議,因為有些國家認為呼籲立刻停火不會產生所希望的效果,它們認為比較實際的是表明自己毫不遲疑地努力要求停戰。這是會議所做的承諾,而且能夠實際地保證這個諾言。另一個發生問題的是會議只限於邀請以色列盡最大可能保持節制。這樣的邀請本身就帶有模棱兩可的味道,但對無辜的平民來說,即刻停火卻是決不含糊和不可違背的義務。

:拉約洛總主教,黎巴嫩政府對這次會議的評估如何?
:從一方面來說,黎巴嫩總理西尼奧拉有機會徹底說明黎巴嫩所處的悲哀局勢,他也提出一個立刻以及一勞永逸解決和以色列衝突的方案。從另一方面說,西尼奧拉總理也鼓勵並獲得了國際團體已經正在進行的對黎巴嫩人民的援助,以及促使結束戰爭,加強黎巴嫩政府控制全國的力量。昨天下午,西尼奧拉總理在外長薩盧格的陪同下,請求會晤聖座國務卿索達諾樞機主教和我。他表示非常重視教宗本人和聖座的努力及心意,不斷關心導致黎巴嫩陷於動盪不安的戰亂。他祈望教宗和聖座繼續在國際場合上支持黎巴嫩。他也提到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的:黎巴嫩不只是一個國家,為所有的人更是一個訊息,那就是這是一個不同的宗教團體都和睦相處的國家。這就是黎巴嫩的歷史聖召使命,這個聖召使命必須實踐。聖座將繼續採取它所擁有的一切途徑,使黎巴嫩重新成為中東的花園,就像昔日一樣。

:拉約洛總主教,您身為觀察員,您對會議、至少在間接上、有沒有影響的可能?
:觀察員並沒有發言的權利,會議也沒有要求我發言。可是我覺得聖座觀察員即使靜默地臨在會場中,與各國代表團團長同席,這也有它的意義,這是可以感覺出來的。

:拉約洛總主教,這次會議之後,聖座對中東有關的立場是什麼?
:聖座的立場仍然是立刻停止敵對。擺在眼前的問題很多,而且極為複雜。就因為這樣,無法一次面對所有的問題。雖然必須注意的是解決全面的問題,但是需要一步一步進行,先從那些可以立刻解決的事情開始。有人主張必須先製造一種條件局勢,好使停戰不會再次遭到侵犯。這種看法只是表面的實際,因為這樣的條件局勢能夠、而且必須用其他的方法來締造,但不是用殺害無辜者的方法。教宗和那些戰亂的受害者在一起,他們和戰爭毫無關係。普世教會和教宗本篤十六世一起祈禱,為使和平的日子是今天,而不是明天。教宗向天主祈禱,也呼求政治領導人。教宗和每個為子女哭泣的母親、為親人哭泣的人一同哭泣。立刻停止戰火是可能的,所以也是應該的。

教會與社會

數百名青年人將於8月4日至6日聚集在西班牙的潘普洛納和哈維爾,慶祝聖方濟各•沙勿略誕生五百年
(梵蒂岡電臺訊)數百名青年人將於8月4日至6日聚集在西班牙的潘普洛納和哈維爾,慶祝聖方濟各•沙勿略誕生五百年。潘普洛納和圖德拉教區的大學生青年牧靈和推動聖召代表團響應教宗本篤十六世去年夏天邀請聚集在科隆參加世界青年日的青年們以聖人為榜樣的號召,提議舉行全國集會,紀念這位傳教聖人。教宗邀請青年人效法聖人,說聖人才是社會的真正革命者和更新者。參加這次集會的青年們來自堂區、各運動團體、公學和學院。為了確保這項活動獲得最佳狀態和成功,250名義工將貢獻他們的力量。8月4日是2006年哈維爾全國聖體大會開幕的日子,這一天,青年們將參觀潘普洛納的議會大廈,那裡是這項集會的總部。潘普洛納的總主教和圖德拉的主教塞巴斯蒂安將在城中的主教座堂與青年們會面,之後在亞瑪古基公園舉行音樂守夜禮,有幾位音樂家將出席。8月5日將反省幾個主題:信仰和科學的對話、情感和性的教育、基督信仰是歐洲的新機遇和運用新的傳播工具。這項集會將於8月6日閉幕,將在哈維爾舉行盛大感恩祭並“交付十字架”。

世界24小時

昨天7月27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表示,在中東問題上不能走回頭路
-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在華盛頓美國國會發表的講話引起不少非議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大家共同努力使黎巴嫩恢復和平,在整個中東建立穩定的氣氛。前天26日在義大利羅馬召開的國際黎巴嫩會議在結束時達成了這個意向。15國的外交部長、聯合國、歐洲聯盟和世界銀行做出的決定都在會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一一闡述了。本台記者拉維拉作了以下的報導:
******
26日在義大利外交部聚集的國際社會很是擔憂,但是意向明確,即用各種途徑在黎巴嫩和整個中東實現和平這一純粹的目標。義大利外長達萊馬、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美國國務卿賴斯和黎巴嫩總理西尼奧拉在記者招待會上陳述了為立即停火做出的祝望所根據的各點,目的是讓人道援助經由這些管道抵達80萬難民的手里,他們為了躲避每日的暴力,痛苦地走上了逃難之路。當然,在羅馬並未做出具體的事情,衝突中的主角:以色列、敘利亞和伊朗也不在,世人公認敘利亞和伊朗是什葉派真主党民兵的幕後操縱者。科菲•安南強烈要求大馬士革和德黑蘭也加入和平進程。

聯合國秘書長說,在中東問題上不能走回頭路:需要使黎巴嫩和以色列都有安全保障,在整個中東地區開展整體的和平進程。

賴斯國務卿強調,為國際社會來說,有一個民主的黎巴嫩的必要性不能遲緩。賴斯強調的另一個首要工作就是派遣國際調停隊伍到衝突地區,由聯合國領導,肩負促進和平及負責人道工作的雙重任務。無論如何,各項創舉的基礎都是要達成停火狀況:此時,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義大利外交部長達萊馬說:“問題是用呼籲來換得停火,這樣考慮今天是否實際。我要強調的是,大家共同和立即努力的願望,以最高的迫切性得到停火。為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向真主党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施加壓力,另一方面,對以色列政府,我們要再次提出尊重生命和平民的基礎設施的要求。”
******

(梵蒂岡電臺訊)對薩達姆•侯賽因和其他7個他的合作者的最後一次審判定於10月16日,他們被指控指使了1982年的杜傑勒的屠殺,當時有148個什葉派平民被殺。被告有被判死刑的可能。此外,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前天在華盛頓美國國會發表的講話引起不少非議。民主黨的參眾議員針對在黎巴嫩的嚴重局勢,責備馬利基沒有譴責真主党遊擊隊。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羅利利從紐約作了以下的報導:
******
民族團結政府的領導人是個什葉派教徒,他譴責了以色列的行動,要求立即停火。他這樣做站在了伊朗的一邊,而不是美國這邊,令人覺得伊朗精神領導人在他的國家的影響比美國的影響更大。馬利基26日在國會的講話中盡力消除這些疑慮,說:“我知道你們中的一些人對伊拉克加入反恐戰爭有懷疑。但這是真正的伊斯蘭和恐怖主義之間的戰鬥。真正的伊斯蘭視一個人的自由和權利為他的基石,恐怖主義則穿著假宗教的外衣。”馬利基的話卻未能阻止在野的民主黨的一些國會議員對他的抵制,他們責怪布什總統任由伊拉克受伊朗的影響。根據美國政府的理論,反薩達姆的戰爭是為了在中東的心臟建立民主,用一批有能力的改革人士,成為整個地區的模範。在黎巴嫩的危機剛一爆發,巴格達新政府的領導人卻選擇了反以色列,同真主党站在一起的陣營,儘管它的外交部長後來改變了立場。與此同時,伊拉克暴力增加,迫使布什增加在巴格達的美軍士兵。可是,現在五角大樓正是冒著同什葉派宗教領導人薩德爾的武裝發生摩擦的風險。
******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