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6-08-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主日彌撒重播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聖母升天瞻禮教宗岡道爾夫堡本堂獻祭,勉勵信友效法聖母的信德,並在三鐘經祈禱講話中再次為中東等地的和平祈禱 教宗說:“瑪利亞是萬世萬代的人中最有福的,因為她相信了天主的話,因為她生活在天主內,因為她與天主契合。瑪利亞在地上以她的身心為天主準備了居所,她為天上敞開了大地的門。這一切就是聖母升天教義的內容”。教宗強調:“為能居住在天主內並因此找到真正的幸福,第一個和最主要的行動就是相信天主。這就是對天主的信德,這位天主在耶穌基督身上顯示出來,並在聖經上使我們聽到他的聲音”。 教宗解釋說:“所謂相信,並不是在其他意見中再加上一個意見。如果天主不存在,則生命是空虛的,前途也是空虛的。如果天主存在,則一切都改變了,生命就是光,我們的前途也是光,我們知道該如何生活。瑪利亞除了具備這種攸關永生的信德的基本行動外,她還敬畏天主,就如她在贊主頌中所說的:‘他的仁慈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賜與敬畏他的人’”。 教宗於是談到敬畏天主的內涵說:“敬畏天主就是那種我們應該有的責任感,對託付在我們生命中的那部分世界負起責任,好好的管理世界和歷史的這部分,這部分就是我們自己,以便正確地締造世界,為和平與善的得勝服務”。 15日聖母升天瞻禮這天中午,教宗也出現在夏宮陽臺上,帶領數千名聚集在那裡的各國信友頌念三鐘經,並向他們發表談話說:“教會傳統把歷史最悠久也最吸引人的有關聖母的瞻禮節慶之一,聖母升天瞻禮,安排在暑期中心。就如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坐在天主聖父的右邊,同樣,聖母瑪利亞在結束現世生命時,也被接升天。今天的禮儀提醒我們這個安慰人的信德真理。今日彌撒第一篇讀經默示錄說:‘那時,天上出現了一個大異兆:有一個女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默12,1)。教父們看出這位婦女就是瑪利亞。現世歷史旅途中的基督信徒從瑪利亞的凱旋中,看到他們所期待的事情的實現和希望的確實標記”。 最後,教宗再次談到中東的局勢說:“我願意再次把人類為世界遭受暴力折磨的地方的憂慮託付給和平之后。我們的心靈與這個時刻聚集在黎巴嫩哈麗莎聖母朝聖地聖堂的兄弟姐妹們契合在一起,他們正在參與我的特使埃切卡萊樞機主教所主持的彌撒聖祭,這位特使帶著我的安慰和具體的關懷給戰亂的所有受害者,並為和平的意向祈禱。此時此刻,我們也和聖地聖堂的牧人和信友共融在一起,他們在納匝肋聖母領報聖殿裡,環繞在聖座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代表,安東尼奧•佛朗科總主教四周,為同樣的意向祈禱”。 除了黎巴嫩和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外,教宗也想到斯里蘭卡和伊拉克的戰亂局勢,他祈求聖母為所有的人求得彼此諒解與修好的心願。 教會與社會 教宗特使埃切卡萊樞機強調:心靈中沒有和平便不會有持久的和平協議 埃切卡萊樞機說:“基督不僅賜給我們和平,他就是我們的和平。”他告訴在場參禮的人士,他以教宗的和平信使的身份來到黎巴嫩,分擔受戰爭蹂躪的當地人民的痛苦、焦慮,也和他們一同懷著希望。他引用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話說,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為令任何一方人民流血的行為作辯護。樞機主教提到這場戰爭的犧牲者中,有30%為未滿12歲的兒童。因此,他特別向作母親的人和大量的黎巴嫩難民致意。 樞機指出,必須尋找導致這邪惡戰爭的根源,才能有補救的可能。追求真正的和平途徑,靈性比政治性更為重要。因此,任何由簽訂協議所得到的和平,如果不配合以心靈的和平,則無法持久。因為只有天主能夠軟化人的鐵石心腸,尤其是在暴力滲入人的日常生活,令人因恐懼而變得像野獸一樣時。埃切卡萊樞機警告說;任何宗教都不可把神拉到自己一邊來攻擊他人,所有的宗教都受召祈求慈悲憐憫的神。在世界上充滿仇恨的氣氛中,埃切卡萊樞機強調只有寬恕能夠帶領人走向修和。只有當人能夠寬恕他人,世界上才能有充滿喜樂的和平。 埃切卡萊樞機也談到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的衝突,他說,如果不令這兩個民族都擁有真理與公義,世界便不會有持久的和平。樞機於是也為其他戰爭中的受害者祈禱。他也提到21年前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派遣他探望受另一個戰爭折磨的黎巴嫩人民,當時,他曾以“黎巴嫩永不會死亡!”來安慰勉勵他們。 參加亞西西國際和平聚會的青年呼籲各國政府協助他們締造和平 世界24小時 昨天8月15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在黎巴嫩南部的停火狀況似乎保持下來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在黎巴嫩南部的停火狀況似乎保持下來,儘管還有零星的暴力發生:昨天15日上午,兩名平民死于炸彈爆炸,這兩枚炸彈是兩天前以色列飛機投在黎巴嫩南部的。14日夜間,真主党遊擊隊向以色列士兵佔據的掩體發射了幾枚迫擊炮,幸好未造成傷亡。前天14日,6名什葉派戰鬥分子在與以色列士兵的個別衝突中死亡。雖然如此,當地的局勢還算平靜。本台記者作了以下的報導: 在政治方面,美國總統布什稱聯合國的停火議案是向中東的和平邁出“重要的一步”。貝魯特政府最終接受了聯合國的這項議案,並且進一步闡明,黎巴嫩各組成部隊都接納了議案。真主党領導人宣佈了什葉派遊擊隊的勝利,在黎巴嫩和伊朗舉行了慶祝,但他否認了下個階段將是他的戰鬥者們解除武裝。在另一個陣線,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在國會面前承擔了戰爭的一切責任。他解釋說,以色列無意為同真主党遊擊隊在黎巴嫩的衝突而請求原諒,在這起戰爭中沒有任何“不成比例”的反應。奧爾默特說:“我們的戰爭和對抗恐怖主義的戰爭不是昨天才開始的,也不在不久的將來結束。” (梵蒂岡電臺訊)桑美颱風在中國造成近300人死亡。“新華社”報導了這個消息,並說根據最新的臨時統計,死亡的人295個,失散的人94個。桑美颱風是中國50年來最強烈的一次。 (梵蒂岡電臺訊)印度昨天15日慶祝獨立59周年,但是,在華盛頓警告可能有伊斯蘭分子的進攻之後,慶祝活動中加強了安全措施,數千名警察駐守在首都。印度總理辛格向全國發表的講話中提到了1947年從英國獨立出來。總理也向巴基斯坦強調了最大努力制止恐怖主義的要求。 (梵蒂岡電臺訊)古巴電視臺首次播放了菲德爾•卡斯特羅作完腸部手術後恢復時期的錄影片段。錄影片中有古巴國家元首同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的會晤。卡斯特羅看上去臉色蒼白和疲倦,卻微笑著同查韋斯和他的弟弟勞爾談話。勞爾暫時行使總統的權力。古巴共產黨的“格拉瑪”報前天14日已經刊登了這項會晤的幾張照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