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0-09-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牧靈訪問德國巴伐利亞 教宗抵達慕尼黑 經過一小時又三刻鐘的飛行,教宗的座機終於降落在慕尼黑弗朗茨•約瑟夫•斯特勞斯國際機場,那時慕尼黑的總主教座堂高大的鐘樓開始敲響了大鐘,報告教宗的抵達。由於機場空曠,所以這刮著不小的風。三點半教宗走出飛機,德國總統科勒伉儷、總理默克爾女士、巴伐利亞邦主席施托伊貝爾伉儷和其他數千人都在場歡迎。 教宗此行的標語格言是“誰相信,決不會孤獨”。教宗在慕尼黑機場接受國賓禮的歡迎,一切行禮如儀。德國總統科勒在致歡迎詞時,引用保祿六世教宗的話指出:和平的新名詞是發展,也就是全世界各國各民族一起發展,使人人共用地球的財富。科勒總統也引用本篤十六世教宗的《天主是愛》通諭,指出當宗教被其他事物利用時,就顯示人間有些事情已經不對勁。科勒總統歡迎教宗回到故鄉、回到巴伐利亞、回到德國訪問。 教宗在致謝詞時,先向總統、總理和邦主席以及有關各界致謝,他說:“此時此刻我心中記起了昔日在慕尼黑和雷根斯堡的種種回憶,這些記憶中的人和事都對我的生命留下深刻的影響。我知道我所領受的是那麼地多,所以在此我願意向每位有助於我人格的培育的人士表達我由衷的謝忱。可是我也以伯多祿繼承人的身份來到此地,為了重新肯定並堅固羅馬聖座和我們祖國教會之間的密切關係”。 教宗說:“這些關係有數世紀的歷史,受到堅決服膺基督信仰的滋養,巴伐利亞地區對這樣的服膺尤其引以為榮,此地著名的建築物、古跡、巍峨的主教座堂、偉大美麗的雕像和藝術傑作、文學創作、文藝活動、以及許許多多個人和團體的事件,都反映出我所心愛的這個地方歷代人民對基督信仰的虔誠。巴伐利亞和聖座的關係雖然曾有過緊張的時候,但彼此始終都充滿著尊敬的心情。在歷史關鍵時刻,巴伐利亞人民總是肯定他們對伯多祿宗座的忠誠和對天主教信仰的堅決擁護。聳立在慕尼黑市中心瑪利亞廣場中的瑪利亞石柱就是最好的證明”。 教宗在機場向眼前歡迎的人士和整個德國人民說:“今天的社會與過去的不一樣。然而我想我們每個人都一致希望新一代的人仍然忠於我們的精神資產,這些資產雖然歷經歷史危機的考驗,仍然屹立不搖。訪問我出生的地方,也意味著我要鼓勵巴伐利亞作為德國的一部分,屬於德國高低起伏的歷史,它有充分的理由以自己所繼承的過去的遺產為榮。我所祝望的是我的巴伐利亞鄉親和德國同胞們,都積極地參與把基督信仰的基本價值傳遞給明天的子孫的任務”。 教宗抵達慕尼黑第一天的活動,大都屬於官方性質,除了在機場接受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教會當局的歡迎外,便是在慕尼黑最著名的聖母瑪利亞廣場和市民會面,這是教宗昔日擔任這裡的總主教時所熟悉的地方。然後是到巴伐利亞舊王宮禮帽拜會德國總統科勒伉儷,並在同一個王宮接見德國總理默克爾女士和巴伐利亞邦主席施托伊貝爾伉儷。這天晚上教宗就在慕尼黑總主教公署休息過夜。有關慕尼黑等待教宗來臨的心情狀況,本台特派員從當地為各位寫了下麵的報導: 慕尼黑等候教宗本篤十六世回來 ******** 答:這項訪問會是個信仰的慶祝。我們願意人們聽到什麼是教會:與教宗的共融,但與教宗共融的背後有與基督的共融。我們在雷姆舉行大禮彌撒的時候,願意舉起近期才修復的恩格豪森十字架。正是在修復這個十字架的機會上,發現這十字架代表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苦像,追溯到公元890-900年:它見證了在我國的信仰,這個信仰養育了我國1千多年,我們願意讓它彰顯出來。我認為教宗的來訪該當使我們的信德力量受到檢驗,我們祝願所有來同我們參加彌撒的人都使信德得到鞏固。 問:教宗的來訪提供機會來面對德國教會的薄弱嗎? 問:該當做什麼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