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5-01-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東南亞通訊 這次的東南亞通訊報導的消息取自天亞社、臺北教友生活週刊、亞洲新聞通訊社: --台灣社會關懷牧函 籲請教徒來年關心社會 台灣社會關懷牧函 籲請教徒來年關心社會 台灣地區主教團發表二○○七年《社會關懷與福傳》牧函,讓教友以更具體方式活出信仰。這封以聖誕節為發表日期的牧函,於十二月十三日在主教團網站公佈。 主教團在十一月二十至廿三日舉行的秋季大會中,探討教宗本篤十六世首份通諭《天主是愛》。主教們在牧函說:「我們既然相信天主是愛----即是以對我們弟兄姐妹的關懷來報答天主對我們的愛。」 他們說,家庭是教育與服務生命的基石,其穩定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發展,人性的成熟及生命的繁茂。因此,他們提議教區和堂區成立家庭關懷小組,透過探訪,強化家庭成員的信心。教友更要特別關心並照顧單親家庭、貧窮和有問題的家庭。 與此相呼應,牧函建議堂區組成團隊,協助父母扶助兒女。它說,青少年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也是易受誘惑而墮落的時期,父母應設法騰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引導他們從死亡、消費及享樂等各種扭曲的文化中,認清他們生命的真正意義。牧函又說,堂區應成為青少年願意聚落的處所,並引導他們以旺盛的精力為教會和社會服務。 此外,主教們倡議設立老人學苑,使老年人能奉獻智慧,作青少年的生活楷模。教會機構可為照顧老人的需要而成立服務團隊,作陪伴與提供居家服務或照顧。 主教們也邀請教友關懷新移民和外地勞工,在教區、總鐸區和堂區設立接待新移民或外勞的牧靈中心和緊急處理服務基金,幫助他們盡快融入本地的社會生活。 牧函說,堂區應為這些「作客者」設安居之所,使他們有家的感覺,因為「善待新移民或外勞就是為社會打造一個秩序井然、富有生機和安和樂利的社會環境,是天國臨在的記號。」 牧函引用台灣內政部資料指出,截止今年九月,台灣共有逾卅三萬名外勞在各縣市工作。 主教團秘書長陳琨鎮神父十二月十八日向天亞社說,牧函為教友提供指引,幫助他們為來年制定活動。他指出,各教區已設立委員會,協調為有需要人士所提供的服務。 聖母聖心會韓德力神父晉鐸金慶暨七五華誕慶典 彌撒禮儀從悠揚的歌聲拉開序幕,現場有兩百多位來賓熱烈參與感恩祭,為天主所賜給我們的韓神父,以及他所領受的恩寵感謝敬拜,過程中呈現一片歡欣氣氛。 當天現場的佈置也與韓神父的講道分享息息相關,富有濃厚的中國色彩。祭臺上有一幅刻劃聖母聖心會的理念及貢獻的對聯,上聯「承先啟後、薪火相傳。」下聯「飲水思源、源遠流長。」對聯當中掛著充滿喜氣、紅底燙金的「福」字,其意在分享福音與幸福。讀經台前方,則別具意義地貼著一幅由民國初年的國務總理、後加入本篤會的陸徵祥神父所繪製的圓圖,圖中的拉丁文,代表了一段聖經經文|「天主喜愛正直,我即以正直的心,自願獻上這一切。」(編上:廿九,17)在福音證道中,韓神父特別針對陸神父所繪的這一幅圖加以闡述,他從聖母聖心會會祖南懷義來華傳教講起,提到曾有六百七十九位會士前往中國傳教,一直到今日在此地的數十位,都以如此的情懷來與各位共處,分享基督的愛。韓神父以流利的華語證道,感人肺腑,充分顯示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及奉獻。 當天與會的來賓還有:比利時駐台辦事處前代辦閔子雍先生、男女修會代表、基督活力運動代表、教會學校數位校長等等。現場來賓同心地為韓神父祝福,希望他老當益壯,為教會再服務更多歲月! 為表達感恩,韓神父和南懷仁文化協會特別選在今年及明年推出,由台灣光啟出版社出版的兩本書,分別是:《朋友之書|中國教會的今天與明天》及《永恆的中華朝聖者》。前者是教會內外及學界人士為慶祝此場合寫出的一本書,此書在慶祝會場特價供應;另一本則將在來年開春時出版,是韓神父歷年重要文章選集,對中華天主教會的過去與未來均有獨到見解,請大家拭目以待。 感恩祭在四時半結束後,大家享用聖母聖心會為來賓準備的餐點,許多韓神父的舊雨新知,趁此場合與他交談並向他道賀。韓神父還彈奏他拿手的手風琴,與眾老友歡唱,回味無窮。會場並有聖母聖心會的近況簡介,以及韓德力神父從年輕到現在的照片展覽,照片中不少人物也在現場,來賓指指點點,從中追憶似水年華,一旦找到自己或認識的友人時,立即傳來陣陣笑聲。在歡樂共融中,眾人同慶這個值得喜樂及感恩的日子。韓神父在此機會,特別向多年來關心並支持他的人致意,並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棉蘭老島省政府感謝天主教會積極致力於棉蘭老島宗教對話活動 棉蘭老島副省長克堸足鴞V首府三寶顏總主教區總主教莫萊利斯蒙遞交了省政府多位官員簽名的正式感謝信。感謝教會領導人“的牧靈以及其積極致力於團體之間和解的努力”。 日前,在莫萊利斯蒙席為總主教區服務十一年後即將離任之際,省政府公開表達了謝意。羅穆洛•瓦萊斯蒙席,將接替莫萊利斯總主教擔任三寶顏總主教區第五任總主教。 省政府議員,穆斯林信徒埃丁表示,“讚賞主教在牧靈工作中所展示的巨大力量,他始終積極致力於宗教對話活動”。埃丁還強調,“這一努力的結果是有目共睹的,現在,基督信徒和穆斯林共同慶祝耶誕節和齋月”。 儘管地方宗教團體作出了種種對話的努力,但是,伊斯蘭獨立勢力遊擊隊和政府軍的衝突仍在繼續。事實上,四十年來始終處在衝突狀態下的棉蘭老島,目前都在等待著一名在最近的衝突中喪生者的屍檢報告。據馬尼拉軍方消息來源報導,死者可能是與基地組織有牽連的阿布薩耶夫遊擊隊領導人詹亞拉尼。 一旦DNA檢查結果證實是詹亞拉尼,那麼,幾乎可以肯定,伊斯蘭武裝力量一定會採取暴力報復行動。 印尼學生棄穿傳統服 寧願入讀天主教學校 在二○○六至○七學年,聖鮑思高中學共有二百九十三名伊斯蘭教學生,比去年二百八十七名,及前年二百六十六名增多。三個學年的學生總數,分別為九百卅八、九百廿五及九百五十一。 在雅加達西北八百八十公里西蘇門答臘省首府巴東,市長巴哈爾(F. Bahar)於○四至○五年度,規定公立中小學的伊斯蘭教學生,必須穿著伊斯蘭服裝。在新規定下,伊斯蘭教女學生必須戴上頭巾覆蓋耳朵、頸項及頭髮,祇能露出面部。男學生則要穿著長袖襯衣及長褲。 現就讀於聖鮑思高中學的埃爾薩(M. M. Elza)向天亞社說,新規定強迫她每天穿著伊斯蘭服裝上學。她說:「如果可以選擇,我寧可不穿。」 巴哈爾要求基督宗教學校的伊斯蘭教學生,遵從於公立學校實施的規例,然而大部分天主教學校對那些穿著普通校服的伊斯蘭教學生,沒有採取任何處分。 管理教區學校的普拉亞格巴東基金會主席薩諾神父(Florianus Sarno)說:「天主教學校要求學生穿著國家規定的校服。」國家規定男生於平日穿著白色襯衫,女生整年均要穿著白色上衣及裙子。 據神父指出,天主教學校沒有收過來自市長或市教育局有關服裝的警告。他表示,在多元社會,根據學生的宗教背境來指定服飾,實在難以維持共融。 「凡信賴上主,以上主作依靠的人,是可祝福的。」(耶17:7) 這是最明智的生活方式:就是把我們的生命托付於賜予我們生命的「那一位」的手中。無論發生甚?事情,我們都可以毫不考慮地信靠祂,因為祂就是愛,祂切願把一切最好的賜給我們。 「凡信賴上主,以上主作依靠的人,是可祝福的。」 當我們身處逆境,或瀕臨絕望之際,例如患上不治之症、無力還清債務、生命危在旦夕時,我們總會投靠上主,沒有別的出路。我們都知道為人不可能的,為天主是可能的。既然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參閱瑪19:26),那麼,我們為何不在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投靠祂? 「凡信賴上主,以上主作依靠的人,是可祝福的。」 盧嘉勒用了一個特殊的方式來形容這份密切的關係:我們要好像『兩位合作夥伴那樣合拍』。 「凡信賴上主,以上主作依靠的人,是可祝福的。」 多年來足不出戶的麗娜,跟我們分享了這個故事:「我接到一位與我年紀相若的老太太打來的電話,一直以來都是我把生活聖言的單張寄給她的。她告訴我她的兄弟快要死了,使她不知如何是好。當時正值假期,要找人去照顧她的兄弟並非容易,況且過去幾年他已無家可歸,淪為街頭流浪漢。對於這位朋友的痛苦,我感同身受,同時也像她一樣,感到無能為力。我的住所離她這麼遠,又困在輪椅上,我可以為她做甚麼呢?我原希望最低限度也可以說幾句安慰的話,卻不知道說些甚麼,就連這一點點的事情我也做不到!最後我只告訴她我很掛念她,還會為她祈禱。 查迪(Fabio Ciardi)及 1 節錄自盧嘉勒的書“Yes Yes, No No”,一九七七年於倫敦由〈新城〉出版社出版,第113-114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