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6-04-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介紹初世紀教會大神學家奧力振 教宗在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一開始便提到幾個星期以來,在默想教會古代的偉大人物中,這次要談的是當時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埃及亞歷山大的奧力振(Origene alessandrino)。這位大神學家是教會基督信仰思想發展的決定性人物,他承繼了教宗上星期介紹的亞歷山大的聖克萊孟的衣缽,並以革新的方式把老師的精神遺產投向未來,讓基督信仰思想義無反顧的發展前進。他的學生和他的傳記作者,著名的凱撒勒雅的歐塞比(Eusebio di Cesarea)寫說:“奧力振實在是一位真正的老師,他不只是一位傑出的神學家,也是一位他所傳遞的教義的見證典範。他教導人必須言行一致。正因為如此,在天主恩寵的幫助下,有很多人效法他”(hist. Eccl.6,3,7)。 教宗說:“奧力振一生不斷渴望殉道。他十七歲時,羅馬皇帝塞蒂米奧•塞維羅在位第十年,亞歷山大城發生教難,他的老師克萊孟避難凱撒勒雅,他的父親被投入獄。渴望殉道的他卻無法如願以償。於是寫信給父親,請他不要失落為信仰作證的最崇高機會。奧力振的父親終於被斬首。他覺得自己有義務繼承父親的榜樣”。 教宗繼續說:“四十年後,有一次奧力振在凱撒勒雅講道說:‘如果我不品行端正,不光榮我的家族的高貴,也就是我父親的殉道和他為基督作證所享的榮耀,則擁有一位殉道的父親為我有什麼用’。在另一次講道中,奧力振又說:‘如果天主准許我用我的血洗淨我,為基督而死,以便接受第二次聖洗,則我當然樂意離開這個世界。那些堪當這些事的人實在有福’。奧力振那不可遏阻的殉道渴望機會終於來到,即使不完全如此。公元二五零年,羅馬皇帝德喬迫害教會,奧力振被捕,遭受酷刑。由於酷刑所受的傷害,不幾年後去世”。 前面提到奧力振對教會神學的重大影響。這個影響到底是什麼呢?教宗說:“主要的是建立解釋聖經的神學。對他來說,從事神學研究工作就是解釋、瞭解聖經;或者可以說,奧力振的神學就是神學與解經學的完美交融。事實上,奧力振的學說就是不斷地邀請人從字面研讀聖經進入聖經的精神裡面,以便在認識天主上有所長進”。 奧力振著作之豐富,堪稱公元最初三個世紀之最,大聖師聖熱羅尼莫在他的第三十三封書信中列出奧力振著作的書名共三百二十冊,講道三百一十篇。只可惜其中大部分都已經失傳,即使如此,所留傳下來的作品也使他在初世紀偉大作家中首屈一指。他的著作涉及的範圍極為廣泛,包括解經學、信理學、哲學、護教學、神修學和神秘學等等。 從奧力振有關聖經的著作,可以看出他研讀聖經的三個特徵,教宗說:“第一個特徵是要真正知道聖經在寫些什麼,並瞭解聖經到底要傳達什麼訊息。第二個特徵是奧力振有系統地研讀聖經,一節一節地研讀,並加以批註。這些批註和他在亞歷山大和凱撒勒雅兩地教授神學時所說的如出一轍。第三個特徵是奧力振即使在晉鐸之前,也花很多時間宣講聖經,內容深入淺出,適合在座不同性質的聽眾”。 教宗強調:“奧力振在講道時,經常利用機會提醒聽眾注意聖經不同層面的意義。瞭解這些意義可以幫助人信德的成長。而聖經的意義有三層:首先是文字上的意義,這個意義掩蓋著乍看不出來的內在深度;其次是倫理道德上的教導,告訴我們度聖經所揭示的生活到底應該作甚麼;最後是精神上的意義,也就是說整部聖經所要揭櫫的就是耶穌基督。是天主聖神在幫助我們瞭解基督學的內涵”。教宗說他在他的新著《納匝肋的耶穌》這本書內多少談到這一點。 教宗也表示:為奧力振來說,聖經無所謂新舊約之分,如果一個人真正認識梅瑟法律的精神的話,他不會把梅瑟的法律當作舊約看。梅瑟的法律之所以成為舊約,那是因為有人故意從字面上去解讀。如果我們從精神和福音的角度去看梅瑟的法律,則舊約永遠是新的。新舊約兩部聖經為我們可以說始終是新約,因為聖經不受時間限制,它的內容歷久彌新。至於為那些罪人和不尊重愛德條約的人來說,即使是新約福音,也會變得衰老。 最後,教宗勉勵每個人汲取這位偉大的新的導師的教導,牢記天主的話總不會過時,總不會枯竭,這是教會始終保持青春的緣由。 聖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召集關於氣候改變的研討會:馬蒂諾樞機接受本台訪問 答:首先,需要說明,不是所有的科學界對這個災難發出呼喊。有相當一部分科學家沒有用不好的眼光看待氣候改變的現象,甚至他們說了這是經年累月經常發生的現象之後,又說有時這些改變甚至對農業和發展有利。當然,我們本著更大的謹慎精神看待這件事。 問:這麼說,聖座擔心這些氣候改變嗎? 問:這也是因為氣候改變能對社會-政治的平衡造成後果嗎? 問:馬蒂諾樞機主教,歸根結底,能夠做些什麼,同時也要考慮到維護社會正義的需要… 我們一起能為世界的和平與和諧做出貢獻:普帕爾樞機發表賀函祝賀佛教徒的衛塞節 教會與社會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主教為抗貧窮發出呼籲 世界24小時 昨天4月25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報導的內容是: --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的葬禮在東正教聖堂舉行,普京和國際政界人士皆前往參禮 請聽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的葬禮已經於昨天4月25日在莫斯科東正教的主教座堂基督救主堂中隆重舉行,出席葬禮的人士包括俄羅斯和國際重要人物以及成千上萬的民眾。據估計,至少有2萬人在前一天晚間向葉利欽的遺體致最後敬禮。有關的情形請聽本台特約記者祖科尼從莫斯科發來的報導: ******** 葉利欽執政時期對俄羅斯的天主教會有什麼影響嗎?我們請問了俄羅斯天主教莫斯科的署理主教孔德魯謝維茲總主教: 答:葉利欽是共產主義垮臺後的第一位總統,他為了推動民主的理想而不遺餘力。我們非常感謝他對宗教的態度,因為在他執政的時期中,天主教享有了宗教自由。他將因傳揚民主而留名青史。 問:葉利欽的葬禮是宗教禮儀舉行的,這是俄羅斯改變的標誌嗎? (梵蒂岡電臺訊)伊拉克的暴力攻擊事件無止無休,昨天25日在首都巴格達南部地區發生的3宗暴力事件中,至少有10人死亡,離巴格達60公里處的自殺式攻擊事件中則有4名警員被殺害。此外,1名英國軍人在巴索拉地區的遊擊隊埋伏中死亡。在這種動盪不安的局勢下,大量伊拉克人民流亡避難。據聯合國的一個有關報告說,在2006年的什葉派與遜尼派衝突增加後,又有70萬伊拉克人拋棄了家園流難他鄉。在這之前,伊拉克的難民人數已經高達1百20萬人。 (梵蒂岡電臺訊)巴勒斯坦人權力機構主席阿布•馬贊繼續在義大利訪問,他曾與義大利一些政黨的領導人士會晤。馬贊主席24日上午拜訪教宗本篤十六世和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後,又會晤了義大利部長會議主席普羅迪。普羅迪向他表示了對以色列與哈馬斯中斷停火協議的憂慮。馬贊主席則保證這是一個例外事件,不會持續長久。巴勒斯坦人總理哈尼耶已經要求恢復停火。 (梵蒂岡電臺訊)義大利昨天慶祝重獲自由62周年。昨天上午,總統納波利塔諾和政府要員一同在羅馬市中心威尼斯廣場上的無名英雄紀念祠舉行紀念儀式。納波利塔諾總統在所發表的訊息中說,不應將4月25日僅當作對歷史的回憶,而應該以之作為一同建設更美好未來的起點。這包括了履行義大利在國際上的承諾以及解決國內的各項問題。 (梵蒂岡電臺訊)伊朗有關該國核子問題的主要談判人拉里賈尼抵達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他要與歐盟的對外政策負責人索拉納會晤,兩人並要一同與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和外長居爾舉行晤談。談話的中心是:在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對伊朗實行制裁而引起對立形勢後,重新連接起對話的線路。安理會因為伊朗不肯明示它的核子發展而決定對這個國家實行制裁。美國國務院重申,絕不妥協,伊朗必須停止提煉濃縮鈾。美國總統布什在接受電視訪問時透露,國務卿賴斯在5月3到4日在埃及參加有關伊拉克的會議時,可能與伊朗代表進行晤談。 (梵蒂岡電臺訊)美國和朝鮮外交人員此刻也正在紐約舉行緊急會談,商討如何消除實行平壤解除核子武器的阻礙。今年2月13日,討論朝鮮問題的六國在北京簽署了一個以關閉核子設備交換能源與經濟援助的協定。朝鮮至今沒有履行協定,朝鮮要求先將該國在澳門一家銀行被凍結的存款解凍,它才履行協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