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05-07-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介紹第四世紀教父,隱修生活的導師聖巴西略 教宗說:“今天我們要紀念教會的偉大教父之一聖巴西略,他是拜占庭禮儀經本所推崇的教會名人。聖巴西略是第四世紀的偉大主教,他生活的聖德、訓導的傑出、理論和實際才華的兩全,都備受東方和西方教會的景仰和推崇”。 聖巴西略年輕時在希臘雅典和君士坦丁堡接受良師的教育,但他不滿足於世俗的成就,發現自己浪費很多生命在虛榮上,於是受到耶穌基督的吸引,醉心于他的福音,決心獻身于隱修生活,專務祈禱,默想聖經和教父們的著作,並從事愛德的工作。聖人先晉升司鐸,後來於西元三七零年晉升為卡帕多西亞,也就是今日土耳其凱薩勒亞教區的主教。 教宗指出:“聖巴西略藉著講道和著作從事密集的牧靈、神學和文學工作。憑著明智的平衡能力,他知道把服務人靈的工作和在獨居中祈禱默想的生活結合在一起。聖人借助個人的經驗,促成建立許多獻身於天主的基督信徒友愛團體,而且自己經常去巡視他們。他以自己的言語和許多仍然保存至今的著作,勉勵這些獻身事主的人度完善的生活。不少古代隱修生活規律的制定者都從聖巴西略的著作汲取靈感,其中包括聖本篤,他視聖巴西略為自己的老師”。 教宗指出:“事實上,聖巴西略創立了一種非常特殊的隱修生活;這種生活不但不自外於地方教會團體,反而向它敞開大門。這些團體的隱修士們是地方教會的一分子,他們是引導地方教會生活的核心人物,不但在信仰上,而且在實際跟隨耶穌基督上,尤其在愛德工作上,都領先于地方信友。這些隱修士開辦學校和醫院,專為貧困的人士服務,顯示出完整的基督信仰生活”。 教宗進一步強調:“身為一個廣大地區的主教,聖巴西略不但經常關懷信友們的物質生活狀況,而且也勇敢地檢舉和揭發社會的邪惡現象;他努力幫助窮人和遭社會排拒的人,同時為了減輕人民的痛苦,尤其逢到天災的時刻,經常向執政人士請願。聖人不斷守護著教會的自由,他為了維護真正宣認信仰的權力,甚至與強權者抗衡。聖人也透過建立窮人收容所,來為天主的愛作有效的見證。這些窮人收容所幾乎可以說是現代醫療機構的來源”。 最後,教宗提到:“這位卡帕多西亞的偉人為了愛基督和基督的福音,也致力重整教會內部的分裂,他激勵所有的信友皈依基督和基督的福音,因為這是促使人合一的力量,對這個力量每位信友都必須服從”。 教會與社會 群眾在羅馬舉行示威,抗議迫害中東基督信徒的行為 “阿拉姆發起的這個活動非常好,即使它會帶來一些危險。比如,這活動會被看作完全是對伊斯蘭的批評,我認為,應該批評的是現時的某一種伊斯蘭思想。30多年來,或者更久的時間,我們在伊斯蘭世界是生活在不容忍和倒退的階段中。我們應該批評的是各種形式的不容忍情況。在中東,就是基督信徒和弱小者所受到的各種形式的不容忍情況。說倒退,因為這裡所散播的思想越來越要把伊斯蘭的理想模式加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這是一個不能接受的不容忍的形式,我們應該對這方面認識清楚,這樣的伊斯蘭是不可接納的。另一個危險是這個示威行動被政治化了,有人把這個行動看成是所謂的西方對伊斯蘭的’十字軍東征’,令人被誤導至文明衝突的概念。但這次示威行動所反對的,也包括了不容忍態度和極端伊斯蘭,但有被人利用為支持西方或美國或以色列的示威活動。這種想法絕對應該擯棄,這也因為令伊斯蘭狂熱現象越來越劇烈的因素之一,正是某些西方國家和以色列數十年來所持的態度。” 1400個基督信徒家庭離開巴格達的多拉區 黎巴嫩基督信徒呼喊:“不要忘記我們!” 世界24小時 昨天7月4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關於阿富汗的國際會議在羅馬結束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正義問題、平民受害的恐懼、北約的行動、聯合國的協調:這是昨天4日在羅馬結束的關於阿富汗國際會議的幾個熱點。來自不同國家的20個代表團出席了會議。此外,還確定國際社會撥款3億6千萬美元用於在阿富汗重建一個議會制國家。會議中,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和外交部長達萊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發表了言論。本台記者作了以下的報導: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針對阿富汗人民的事件做出保障:“我將盡力為這個國家的益處增加我的外交角色。”然後他又對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和他的領導班子表示讚賞,稱這個班子具有“活力”。阿富汗總統則承諾他的政府將支持在阿富汗各領域的改革的努力,尤其在司法方面,繼續同恐怖主義戰鬥。與會的各國代表異口同聲呼籲要停止平民喪亡的事件。 卡爾扎伊說:“平民喪亡是需要盡最大努力解決的最大的迫切問題。”潘基文秘書長予以呼應,他稱平民喪亡是“無法接受”的行為。會上也呼籲維護婦女。北約立即做出反駁,北約秘書長謝弗爾說:“聯合國從未有意殺害平民”。他保障對最近在阿富汗發生的慘案進行調查,同時強調巴基斯坦和伊朗更多地參與喀布爾政府的重建的重要性。國際社會把阿富汗的重建作為最終目標,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強調:“在阿富汗,今天北約的信譽處在危急中,聯合國有效地陪伴重建進程的能力處在危急中。只考慮軍事戰略,為我們的成功並不夠。在阿富汗的衝突不能,也不應該只從對恐怖主義的全面戰爭的眼光來看。只有在平民和經濟方面集中努力,進行持久的協調,保護人的權利,才能為我們在這個挑戰中獲勝打下基礎。” (梵蒂岡電臺訊)在巴基斯坦東北部瓦濟里斯坦部族地區,一個自殺式攻擊分子駕著一輛汽車沖向政府軍的車隊。5名軍人和一名兒童喪生。此外,在伊斯蘭堡的局勢也很緊張,人們擔心激進派的學生和警察部隊發生新的衝突。兩天以來佔據伊斯蘭堡紅清真寺可蘭經學校的600多名學生屈從了政府下達的最後通牒。但局勢仍沒有恢復正常,昨天4日上午,學生同警方的衝突導致至少19人死亡。巴基斯坦的天主教主教們譴責了暴力行動,要求政府果斷地介入。巴基斯坦主教團主席,拉合爾的總主教薩爾達尼亞向本台表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