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31-12-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這次東南亞通訊報導的消息取自臺北教友生活週刊、香港公教報、天亞社、亞洲新聞通訊社; --移工人權國際研討會在臺灣召開討論全球化與移民 移工人權國際研討會在臺灣召開討論全球化與移民 心俱受創傷。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是否可以借鏡,學習做一個真正民主,關懷『人的權利』的國家呢?台灣天主教會在2007年全年中,曾為關懷外籍移民 / 移工的人權舉辦了四次會議,促成國際及亞洲,縱橫面的交談機會。聆聽當事人的心聲及政府有關單位的善意回應!十二月六日至八日是2007年歲末的最後一場研討會,與會者近二百人,其中年輕人、大學生參加的也不少。湯姆士總主教,梵諦岡駐聯合國長期觀察員,就教會的社會訓導談論『工作的價值』之重要,弱勢移工應有的人權保障,全球相關單位及各政府機構的誠意執行才是最好的方法,才能促進大眾利益及未來的和平。 幾位受邀請的外賓講師們,有來自聯合國勞工組織(ILD)以及國際移民組織(IOM),均以他們在全球國際間,對移民 / 移工的因應經驗提供給我們台灣的政府及民間NGOs 做參考,例如: 『國際移民之現況與未來趨勢』,『客工制度與人權』,『移民治理』,本國的講師們,其中有政府官員、學者、專家,他們對政策的擬定及評議也提出報告。實務的NGOs 更提出一些,因著不實際的勞工政策,所造成的傷害,急需修訂才是當務之急。此次國際研討會,由天主教會的有關NGOs、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菲律賓移民權益觀察組織主辦,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內政部、外交部亦積極參與,使得這次大會圓滿成功!所謂的旁觀者清,會議期間,大會特別邀請到聖嘉祿會外移中心主任巴神父,給大家做結論,他指出台灣在十五年來的移民政策中,僅關注在經濟上,卻忽略了社會及人口的變遷所需要的策略。既定的策略上無法照顧到受歧視及被剝削的勞工們,國際婚姻大量的出現,人權受到極度的忽略,仲介制度的泛濫,政府的視野只焦點在本地的問題,其實它是區域性的、甚至早已是全球性的問題了。 教會禮儀年是根據天主救恩計劃,因此應該感應在信者的經驗中,如同陽曆或陰曆自然反映在人的生活上。後者不容多去討論,至於教會曆值得信徒敏感地反應。一般而論,教會禮儀,尤其感恩祭的讀祭也在為呼應與培育不同信仰經驗而選定的。舉例而論,常年期的最終主因慶祝耶穌君王節,承認他是人類救主,他將永遠為王,甚至他是生者死者的審判者。 至於教會曆的開始即是將臨期,表示人類曾經期待他的來臨降來,現在仍期待他光榮地來臨。這是禮儀年的開始。本文題為陰曆陽曆與教會曆,基本上指天地人在不同層面上的影響。最為明顯的寒暑與氣候的層面了。但教會曆亦該反應在我們信仰生活中。舉例而論,我所正處常年期最後數周,它結束在耶穌君王節主日上,此使人注意救恩歷史的完成,耶穌基督還要光榮降來,審到生者死者。 不論陰曆或陽曆,指示大自然的生命,我們隨之調整自己的生活。然而基督信徒尚有教會曆,我們的禮儀與靈修也隨之而配合。不只我們會開始一個新的禮儀年,或許信徒可以考慮更為密切地配合禮儀年來培育自己的教友日常生活,這為習慣參與主日感恩祭者並不難,只須多一份關注即可。 作者身旁有一本聞道月曆,非常實用。我想按例會有二○○八年的月曆。它將包括陰曆、陽曆與教會曆,信友家庭或其他教會機構不可缺少。 網上福傳學校畢業禮 信徒學成實踐福傳工作 畢業禮十二月十六日假銅鑼灣的聖保祿學校舉行,七十二位畢業學員當中,二十多位香港及內地學員到場參禮,他們透過互聯網視像會議,跟其他地區的畢業生和學校成員見面。 致辭時,該校校監恩保德神父鼓勵學員以現代媒體去傳揚福音。他坦言最初不太接受互聯網,後來卻感受對互聯網團體的凝聚力。 「在互聯網中,你可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人,與他們共同建立一個尋找基督、並成為他信徒的團體。」宗座外方傳教會會士恩保德神父說:「本年畢業學員數目甚具象徵意義,昔日耶穌亦派遣了七十二位門徒。」 席間,來自多個地區的學校成員和學生,先後透過互聯網和長途電話分享感受。稍後恩保德神父頒發電子證書,身在加拿大的Dominic Chow領受證書,並代表畢業生發言,他感到導師和同窗在學習和信仰上的照顧和關懷。 逾越之音網上福傳學校為各地信徒舉辦兩年制福傳免費課程,學員於首個學年研習信理,第二學年進行福傳實習計劃。該校於二○○五年開辦,採用華語及英語教學,學員在義務導師指導下,在網上留言版跟其他同學交流。學校由義工負責運作,目前有近一千名學員,他們來自香港、澳門、中國內地、台灣、美國、加拿大、義大利、英國及秘魯等多個地區。 校長李碧旋致辭稱,福傳學校著重分享,透過互聯網聯繫各地學生。她表示,學校二○○六年七月起透過互聯網視像會議舉行「早會」,讓學校跟學生溝通。她說,學校課程為循環制,讓信徒隨時透過互聯網報讀。 學員接過畢業證書後,陳志明副主教主持派遣禮,讓學員繼續在生活中傳揚福傳。 該校英文平臺資深導師許綺瑩從美國回港祝賀畢業生。信徒許綺瑩退休往美國居住前,在本地公教學校擔任宗教科主任,她對本報說:「在互聯網上擔任導師期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學生,是一位向家人福傳的母親,原來她更是我已往的學生,讓我見證她接受培育到福傳的經歷。」 學校嘉許多位在福傳習實表現出色的學生,六位獲榮譽銜、十九位獲優異銜,其中聖家堂信徒譚惠儀獲榮譽銜,她在典禮後對本報說,她跟部份學員成立小組,為本地教會中學生製作泰澤祈禱歌集光鍱:「小組成員自去年九月起,八個月內接觸過六萬餘青少年。我本身服務了十間學校。」 另一畢業生李婉儀透過在堂區擔任慕道班陪談員,作為上述課程的福傳實習,她說這份經驗鼓勵她不斷接受培育。 恩保德神父在典禮後透露,福傳學校計劃在二○○八年十月成立「網上慕道班」,由學校班底和畢業生,向未領洗的人士教授道理:「互聯網方便學員隨時學習,我們亦已連絡了幾位堂區神父,研究於日後跟進學生信仰成長。」 南韓天主教會:戰勝唯物主義,重新找回家庭的團結合一 韓國主教團家庭牧靈委員會主席,釜山主教黃徹洙蒙席在十二月三十日聖家節前發表了有關家庭的講話。在講話中,主教這樣說:"我們應該努力重建家庭的團結合一,為了能達到這一目的,內部對話很有必要:如果人們願意面對和戰勝那些威脅家庭的邪惡,我們需要先從建樹家庭的合一著手。 我們需要盡一切的努力來聖化家庭,就像耶穌基督借著他的家庭生活所教導我們的那樣。基督給我們證實了他的生活看上去好像是很普通,但實際上卻非常神聖,家庭是人生存的核心。面對嚴重的家庭挑戰,比如墮胎,離婚,低出生率,我們需要重新揀起這個訊息,並將之實踐在自己的生活中。基督徒的家庭應該保持警惕,敢於向唯物主義和相對主意提出挑戰"。 最後主教結束說:"新的一年即將到來,讓我們重新去發現寬恕和合一的重要,同時也對我們在社會上的角色有一個清楚的意識,把天主所期望的那種真正的合一生活出來。這樣好使我們的家庭能擁有圓滿的愛"。 韓國宗教領袖促請候任總統李明博致力國家統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