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30- 08- 2000   新聞報導   資料庫

聖座活動
教宗庇護九世將因非凡德行被宣佈為新真福
-教宗強調可以移植器官但不可為移植器官而複製人

國際新聞一瞥
-美國總統克林頓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就中東和平展開會談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稱促進布隆迪和平的阿魯沙協議是"半個和平協議"


******

聖座活動

教宗庇護九世將因非凡德行被宣佈為新真福
【梵蒂岡電台訊】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於9月3日宣佈的5位新真福中有兩位是他的前任教宗,他們是庇護九世和若望二十三世。
庇護九世於1792年5月13日在意大利的塞尼加利亞地方誕生,出身貴族家庭,曾在斯科洛皮會士開辦的學校學習,16歲時由於一場突發的癲癇病,被迫停學。1814來到羅馬,在羅馬公學攻讀神學和哲學,一次前往洛雷托聖母朝聖地朝聖後,宿病得以痊癒。1819年晉鐸。在從事4年的青年牧靈傳教工作後,於1823年至1825年在智利傳教。1827年以僅僅35歲的年紀被任命意大利斯波萊托的總主教,1840年被提升為樞機,1846年被選為教宗,取名庇護九世,當時他只有54歲。
庇護九世被認為是位愛好自由思想的人。事實上,他一上任,便給予犯人大赦,在施政上採取現代方式,因而深得民心,也受到自由主義者的歡迎。後來,由於他不答應意大利民族主義者向奧地利宣戰的要求,因而受到攻擊,他漫長的"苦路"也從此開始。1848年11月,教宗的國務卿羅西被刺而死,教宗逃到南部的加埃塔避難,直到1850年才返回羅馬。1870年,統一全國的意大利軍進攻羅馬,教宗自動禁錮梵蒂岡宮中,成為"梵蒂岡囚虜",直到1878年去世,終身不再走出梵蒂岡。
庇護九世在教義上的貢獻,除了於1854年12月8日隆重宣佈聖母無原罪為當信的道理外,又於1864年12月8日頒布"何等關心"通諭和"目錄"來譴責當代的謬論邪說。他所召開的第一屆梵蒂岡大公會議,裁定了教宗的絕無錯誤特權,就是:當教宗以全體教友的司牧和最高導師的名義發言,依據他至上的宗徒權力,裁定關於信德或品行的道理時,享有絕無錯誤的特權。
庇護九世於1878年2月7日去世,享年86歲,領導教會32年。
關於這位教宗的德行,我們請教了宗座宣聖部部長馬丁斯總主教:

答:教宗庇護九世在生時便享有聖德名望,尤其是他任教宗的後期,當教宗的塵世權利結束,他建設和重建教會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當時,理性主義、神學的理性主義、民族主義、國際性的共濟會、反教會主義、現代思想的繁多渴求、社會問題的爆發和馬克思的無神思想,在在都令教會痛苦不堪。在這樣的處境下,庇護九世由對基督和教會的信仰而來的愛德,在各個層面發出了光輝。

問:庇護九世教宗有那些非凡的德行呢?
答:他最特出的非凡德行是他性情的堅毅與謙和。著名的法律家耶莫羅說:"即使是抨擊他的人也不能打擊他的人品和身為神父的作為。焦貝爾蒂和法利尼也承認庇護九世是一為虔誠的神父、毫無疑慮的信徒,一切都從宗教信仰觀點來評斷。

問:請問,庇護九世的基本靈修精神何在?
答:庇護九世的基本靈修精神,首先是他對天主的完全信賴,他的滿懷炙熱的虔敬和為教會服務尤其是牧靈服務的志向,對他的聖召都有助益。他對天主的渴望也隨著時間和經驗而日益加深。他的和善、真誠、和為教會服務的奉獻精神,是他的最佳特性。他的這種單純卻深邃的靈修配合以毫不做作的自然,令 他平易近人。他個人的虔敬也因著聖體聖事而不斷增進,例如,在料理他的小聖堂上,他親力親為,每天朝拜聖體,恭敬耶穌聖心。

問:庇護九世是一位恭敬無原罪聖母的教宗……
答:確是如此,他對聖母的非常恭敬是值得強調的。1849年2月2日,他以一道通諭徵求全球主教的意見,看看裁定聖母無原罪始胎為當信道理,時機是否恰當。600封回信中,每10封便有9封贊成,於是,在1854年12月8日,在兩百位樞機和主教面前他以一個詔書宣佈了這端當信的教義。在這詔書中,庇護九世說,他從小便特別敬愛聖母。他推動以五月為敬禮聖母的月份,他的書桌上總放著一幅薩索菲拉多畫的聖母像。在恭敬聖母的同時,他也恭敬聖若瑟。1846年9月10日,他將聖若瑟主保占禮推廣到整個教會中,1870年12月8日,他又宣佈聖若瑟為普世教會的主保。

問:庇護九世的靈修精神如何影響了教會的生活呢?
答:教宗庇護九世的靈修對個人的選擇發生了有效的影響,使得神職人員能有更好的準備,更虔誠,更熱心,更重視修生的照顧。在修會的發展上、在禮儀和宗教藝術上、在基督信徒合一和向東方的開放上、在關注社會和重視教友角色上,也都顯示出這位教宗靈修的影響。

教宗強調可以移植器官但不可為移植器官而複製人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昨天8月29日在向4000位器官移植專家發表談話時強調:移植器官是可以的,它是科學為人服務所做的偉大征服,為得到器官來進行移植而複製人則不可行,因為違反了人的尊嚴和價值。
教宗是特別乘車從岡道爾夫堡別墅返回羅馬,在新羅馬的會議大廈,向這幾天在這裡舉行第18屆器官移植協會國際大會的與會人士發表演講的。教宗根據教會的社會訓導而說:"器官移植是科學為服務人類作出的偉大征服,今天有不少人因著器官移植手術而能夠倖存。移植的醫學是到達醫學為人類生命服務的首要目的的寶貴工具。"
教宗強調,在這方面,也是以是否能在尊重人的尊嚴下維護和促進人的整體益處,作為衡量的標準。因此,任何買賣人的器官的交易都是道德上不能接受的。教宗指出,在捐贈器官的情形下,必需有捐贈人或他的親人的同意,必需謹慎地確實捐贈器官的人已經死亡。等候器官移植的病人排列的先後應依照公平的規則,不可有歧視。教宗在這裡盛讚捐贈器官的人士道德的偉大和舉動的高貴。因為這是真正的愛的行動,因為不僅是捐出了屬於自己的,更是將自己的一部分捐了出來。
談到將動物器官移植到人身上的問題時,教宗提到先教宗庇護十二世所說的原則,就是,只要不影響人的心理和遺傳,移植動物器官是可以的。
教宗一方面祝望科學發展能找到替換器官移植的新方式,一方面再度強調,必需避開任何不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的路線。他在提到為獲得器官而複製人的計畫和企圖時指出,由於這種方式會操縱和摧毀人的胚胎,在道德上是不能接受的,即使目的是好的。
教宗告訴在場的移植專家們,科學讓人可以隱約看到其他不需複製人也不需取出人類胚胎細胞的治療途徑,他說,應朝這條路進行研究。最後教宗強調,在這方面,哲學和神學可作出貢獻,定出更完善的評斷和保障人的身份得到保護。他祝望在社會、政治和教育上的負責人士更致力於推動大家,尤其是年輕人有一個奉獻和關懷的文化。

國際新聞一瞥

昨天,08 月29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一瞥"報導的消息是:

-美國總統克林頓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就中東和平展開會談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稱促進布隆迪和平的阿魯沙協議是"半個和平協議"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總統克林頓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昨天29日上午在開羅舉行了一個半小時的會談,商討中東和平的未來。這項會談試圖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間艱困的和平進程盡一臂之力。克林頓與穆巴拉克的會談正值上個月的戴維營高峰會議失敗和下個月九月13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要宣佈建國的關鍵時刻。本台特約記者莫塔作了以下的報導:
******
克林頓和穆巴拉克為各方立場的接近交換了意見和看法。埃及外交部長穆薩認為,有新的希望將在今後幾天出現。美國調停人羅斯認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應當返回到談判桌前。他說,很難按照時間表,即在九月13日之前達致協議,不過,日期並不重要,所需要的是將可能變為現實,這才是最大的困難。會談之前,美國總統作了幾項聲明,稱讚埃及在和平進程上所擔任的主要角色和穆巴拉克的親自領導。他說,促進加快步伐的時間有限。與此同時,在爭論較大的耶路撒冷問題上又出現新的困難。在摩洛哥的阿加迪爾召開的伊斯蘭會議組織的耶路撒冷委員會會議排除了對巴勒斯坦擁有東耶路撒冷完全主權的任何限制,那裡是猶太教、基督信仰宗教和伊斯蘭的聖所所在地。該項會議甚至要求將耶路撒冷從以色列人的手中解放出來。它要求美國不要將自己的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並強調巴勒斯坦難民返回的權利。值得一提的是,聖地基督信仰教會: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教的代表首次應邀出席了耶路撒冷委員會的會議。在這項會議的結束聲明中也提到聖座與巴解組織於去年二月簽署的協議,根據這項協議,任何方面都不能單方面修改耶路撒冷的地位。但是,結束文件未提到巴勒斯坦人已經接受的原則,即聖城三大一神教的聖所應該實行特別法律。
******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總統克林頓前天28日在坦桑尼亞的阿魯沙出席了促進布隆迪和平協議的簽字儀式,這項協議旨在終止以種族為背景的長年內戰。該國胡圖族與圖希族自九三年以來的衝突中,已有20多萬人死亡。不過,19個談判代表團中,只有13個在協議上簽了字,協調談判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稱所達致的是"半個和平協議"。本台特約記者阿爾巴內塞作了以下的報導:
******
促進布隆迪和平的協議受到了"破壞"。這是談判調停人,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作出的嚴肅評斷。他的願望是讓第一項草案得到通過。阿魯沙的協議雖然也得到布隆迪總統布遙亞的接納,事實上只是原件的一個大綱。臨時總統的角色與形象仍是懸而未決的問題。這位臨時總統的任務是領導國家走完30個月的過度時期,在這個時期結束的時候舉行大選。布隆迪政府要求這個角色由政府內的人員擔任。其他尚未解決的問題是確定選舉制度,使胡圖族和圖希族共同分享權力。
******

 

notizie e aggiornamenti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