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猶太歷史中的主要人物及大事

公元前1800年

希伯來─猶太歷史約於此時開始。那時有一位名叫亞巴郎,後來改名為亞巴辣罕的男子,他經歷了一次深刻的宗教經驗。當時人民信奉多神教,而他卻體驗到慈愛的唯一天主。亞巴郎的天主召叫他與天主建立一種特殊的關係,就是與天主訂立盟約。在此盟約中,天主許下要照顧亞巴郎及他的後代子孫。

亞巴郎和他的妻子撒辣,在年紀很大的時候才生了依撒格。依撒格和他的妻子生雅各伯。雅各伯後來也跟亞巴郎一樣有了新名字,叫做以色列,他一共生了十二個兒子。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就是從雅各伯的十二個兒子繁衍而來的。

雅各伯最小的兒子叫若瑟。他的幾個哥哥把他賣到埃及為奴。後來若瑟在埃及 飛黃騰達,居於高位,而且寬宏大量、不念舊惡地把父親和哥哥都接到埃及來生活。以色列人──即以色列的子孫──就在埃及興旺 起來,成為一個大民族。

  雅各伯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去世。以色列人的天主──就是耶穌的天父,在福音中經常被稱為「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指的就是猶太歷史中的這一段重要時期。這幾位「聖祖」的故事都記載在創世紀,也就是聖經的第一部書中。

公元前1500年

以色列民族在埃及的好景並沒有持續多久。以色列人在仁慈的法郎統治下,生活了約一百五十年以後,就遭到殘暴的領袖統治。他們把以色列人當做奴隸,叫他們從事非常辛苦的工作,例如製作磚塊以及做建築工人。以色列人一向是個自由的民族,這時在埃及人的奴役下,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因此他們夢想重獲自由。但是他們的夢想過了好幾百年以後才得實現。

公元前1250年

得到天主的召叫,把以色列人從奴役中解放出來,而重獲自由的人,就是梅瑟。關於他的事蹟,記載在出谷紀,也就是聖經的第二部書中。以色列人的天主首先向梅瑟啟示祂的名字,雅威,意即「我是自有者」、「我是永存者」或「我是使萬物生存者」。

  換句話說,與其說雅威是一個名字,到不如說這是一個名詞,表示天主的性質。希伯來人以及後來的猶太人,都認為用一個名字來稱呼天主是大不敬。因此他們在經書中遇到「雅威」這兩個字時,都略去不讀,而以「上主」來代替。

梅瑟帶領以色列人離開了埃及,也脫離了奴隸生活,這個事蹟叫做「出谷」或「出埃及」。在以色列人逃離埃及,並在沙漠中找尋「預許的福地」時,發生了許多奇妙的事情。以色列人在沙漠中最重要的一個經歷,就是天主在西乃山上頒發十誡 給梅瑟。我們所稱的「西乃山盟約」,有一部分指的就是這事,這是天主與以色列子民訂立的盟約。

  我們提到過,在希伯來歷史中,天主先與亞巴郎、後來又與其他人訂立個人 的盟約,現在天主把盟約 擴大到整個以色列民族。根據經書的記載,天主答應做他們的天主,而他們「會成為祂的子民」。這使得以色列人民有了一種認同感,生命有了意義,也有了目標。

  一直到今天,猶太人仍然十分看重這盟約。我們只有在了解了天主與祂子民的盟約後,才能了解猶太人,進而了解耶穌,最後了解我們自己身為教會──與天主訂立盟約的人民,以及身為基督徒的意義。天主與梅瑟的盟約訂於公元前1250年左右。

梅瑟死後,以列色人越過約旦河,進入了「預許的福地」,即位於地中海東邊的客納罕,也就是如今稱為「聖地」的地方。有兩百年的時間,他們在英勇的戰士──民長 的領導下,與各方敵人作戰。這些民長的故事,都記載在「民長紀」中。然而到了公元前1050年左右,以色列人遇到了勁敵──培肋舍特人。以色列人若想生存,必須團結起來,接受一個領袖的領導。在情勢緊急之下,他們選出了第一個國王,撒烏耳。

公元前1000年

撒烏耳是一位戰士,卻不適合做君王。雖然他驍勇善戰,個性卻十分軟弱。他很嫉妒一個名叫達味的年輕人,後者因為有幾次帶領人民戰勝了培肋舍特人,而贏得了民心。這時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已分裂成兩大國,北邊 的十個支派仍叫做以色列,南方 的兩個支派則叫做猶大。分隔南北兩國的,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城市耶路撒冷。

撒烏耳死後,南國猶大承認達味為王,北國則承認另外一位領袖,後來那人被殺害,所有的支派都投奔達味。達味 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年方卅七歲時,統一了以色列,並領導以色列人打敗培肋舍特人。

  耶路撒冷於是成為「達味城」,達味夢想在那兒建造一座壯麗的聖殿,以保存放有十誡的約櫃。因此耶路撒冷不但是政治中心,也成為宗教中心。直到今天,人們仍然認為達味是最偉大的以色列國王。

達味在去世前,指定他的兒子撒羅滿 為繼承人。撒羅滿在位四十年,建立了許多功績,其中之一就是在耶路撒冷建造達味夢想中的雄偉聖殿。為了建造聖殿,他必須向人民課重稅,於是人民怨聲載道。撒羅滿還建造異教徒的聖壇,並且崇拜偶像。在撒羅滿死後,繼任的國王都無法使國家統一。北方的十個支派 再度分裂,成為以色列國。

這段時期的國王大多軟弱無能,國家也四分五裂,此時興起了幾位偉大的先知。先知是神的代言人,召叫人們重新回到與天主訂立盟約的關係中。但是北國以色列 仍然衰弱不振,到了公元前 721年,終於被亞述人 所亡。南國猶大 也出了幾位偉大的先知。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依撒意亞先知,他在希伯來經書中說過一些最著名的預言。

  依撒意亞曾把皇家比做被砍下的樹,只剩下樹幹,這樹幹代表以達味父親葉瑟為首的家族。但是依撒意亞說,從這樹幹上會生出一枝幼芽,一根嫩枝;那是達味王的後裔,這位後裔既有權力、又很善良,他會帶來和平(依十一1-9)。 當然,凡是基督徒都能在「達味的後裔」耶穌身上,認出他就是依撒意亞先知所指的那一位。

公元前600年

公元前 598年,耶路撒冷被巴比倫 征服,幾位重要的領袖都被擄往巴比倫。這時南國已經滅亡,正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另外有一位先知,耶肋米亞,給巴比倫的俘虜寫了許多預言,請求他們在那兒定居,並向他們保證,總有一天,天主會帶領他們回到家鄉。

  而這時耶路撒冷的情況愈來愈糟,到了公元前 587年,耶路撒冷陷落,幾千名俘虜遭放逐。這就是流亡時期,即被擄至巴比倫的時期,也是猶太歷史中最痛苦的一段時期。但是即使在被俘的情況下,有些人還是深深感受到天主的臨在。

公元前 539年,巴比倫被波斯人 征服,波斯領袖准許流亡在外的猶太人返回祖國,並准許他們有信仰自由。這件事曾由另一位先知做過預言,但我們一直不知道這位先知的名字。他的作品附加在依撒意亞先知書中,因此我們也稱這位先知為第二依撒意亞。

  他寫過一些最美的篇章,包括我們所熟知的「上主僕人」的詩歌(依42:1-13,49:1-13,50:4-9,52:1-3-53:1-2)。在這些篇章中,他提到天主的一位僕人,有一天這僕人要藉著自己的受苦和死亡,而不是藉著武力,來拯救他的人民。讀到這些章節,我們基督徒會立刻 想起耶穌。但是在公元前第六世紀時,對那些流亡在外的人來說,這番話卻令他們如墮五里霧中。他們認為只有作戰才能得到勝利。故意藉著受苦而得到勝利?這根本是無稽之談。

公元前537年,第一批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並在公元前515年完成重建聖殿的工程。這時猶太民族已不能算是在一個國王領導之下的國家,而是一個宗教性的團體,由新的領袖──大司祭 領導。因為他們是猶大國的遺民,因此被稱為猶太人。在猶太人中逐漸出現兩種主要的領袖,一是司祭,負責在聖殿裡的祭獻工作;另一是經師,負責教導梅瑟的法律。

公元前350年

從公元前323年至142年,巴勒斯坦,或我們現在所稱的「聖地」,是由希臘人 統治。那時希臘人由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君王,亞歷山大大帝 所領導。他征服了地中海地區的所有國家,向東遠達印度。在他死後,他所征服的土地被幾位重要的將領分據。

巴勒斯坦分別為兩位將軍所佔據,其中一位以以色列北部 的敘利亞 為王朝的中心;另一位將軍則以巴勒斯坦西南部 的埃及 為中心。以色列位於這兩大勢力中心之間,不可避免地成為兩大勢力爭奪的對象。

  約有一百年之久,埃及人 的影響力很大,也因為兩地有一段距離,以色列得以保有相當獨立的地位。到了公元前 200年左右,好景就不再了,因為北方的敘利亞也想控制以色列。敘利亞需要一大筆錢來對付從西邊而來的羅馬敵人,因此他們向猶太人征收重稅。於是希臘人和猶太人之間從此不再相安無事。

猶太人對於希臘人的統治,反應不一。有錢人以及司祭 階級,由於損失最大,因此很想與希臘人和睦相處。但其他人,尤其是信仰虔誠的猶太人,很嫌惡敘利亞的希臘領袖,而且認為任何妥協都是背叛猶太人的信仰。這兩種反應,在福音裡充分地表現了出來,尤其是在撒杜塞人及法利塞人身上更是表露無遺。

敘利亞的希臘人統治猶太人,終於使某些猶太人忍無可忍。在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顛覆成功的事件中,地位卑微的猶太人起來反抗,征服了有勢力的壓迫者!過去被希臘人褻瀆的聖殿,在公元前 164年重新獻給上主。猶太人至今仍每年慶祝奉獻節,以紀念這事。

  到了公元前 142年,以色列人民獲得自由獨立,約持續了一世紀之久。接下來的兩千年,猶太民族一直不再享有獨立自主,直到近代以色列復國運動成功,才又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公元前142-63年

在福音中出現的各個猶太教派,就是在此獨立時期成形。我們已經說過,不同的團體對希臘的統治各有不同的反應。現在猶太人對自己的猶太領袖也同樣有反應不一的情形。在這期間,有三個基本的團體形成,其中兩個在福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 司祭 階級再一次與統治勢力合作,他們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撒杜塞人。
  2. 有些猶太人強烈反對他們自己領袖的軟弱,因此從猶太人社會中完全退出,以遵守嚴格的宗教傳統,他們就是厄色尼派。雖然福音中從未直接提到他們,但耶穌可能也知道他們,甚至很可能受到他們深刻的宗教信仰及習俗的影響。
  3. 另一個團體,則想要在撒杜塞人的妥協及厄色尼派的完全退出之間,找尋一個中間的立場,他們就是法利塞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群人,在福音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法利塞人在宗教信仰上不願妥協,因此在高階層的宗教及政治勢力中失去了一些影響力。但是他們深受普通人民的尊敬,在普通人當中也很有影響力。

這段時期,也有許多複雜的地區性衝突,在福音中可以看到的有撒瑪黎雅、加里肋亞和猶太等地區。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猶太人獨立的約一百年間,猶太人的社會分成許多互相對立的黨派,幾乎要釀成內戰。最後撒杜塞人和法利塞人向羅馬求助,以解決他們的衝突。羅馬正耐心地等待這個機會,一等猶太人提出要求,他們立即提供許多「幫助」,超過猶太人所要求的。在公元前63年,也就是耶穌誕生前六十年,羅馬人佔領了以色列,並完全取得控制權。

公元前50年至耶穌誕生

羅馬人當時所以能建立一個如此有勢力的帝國,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治理人民的方式非常高明。例如,當他們打敗一個國家,取得對該國的控制權時,他們會從被征服的人民中,謹慎地挑選領袖。這樣的做法可以穩定整個帝國。

  公元前37年,羅馬人從巴勒斯坦南部一個叫做依杜默亞的地方,挑選了一名猶太人來治理以色列。這人叫做黑落德,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大黑落德,他一直治理到公元前4年。 耶穌就是在黑落德治理期間誕生的。

大黑落德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但在政治上卻非常精明而「成就」卓然。他死後,羅馬人讓黑落德的三個兒子繼承權力,他們也都繼承了大黑落德的殘暴,卻沒有一個有父親的政治頭腦。就因為他們的領導能力太差,在耶穌死後約四十年,有些猶太人 大規模地起義,反抗羅馬人 佔領。

  這次起義使得耶路撒冷及聖殿完全被毀,連猶太文化也都被消滅了。黑落德的兒子及他們的領導作風,形成了福音中許多故事的背景:

  1. 黑落德的一個兒子斐理伯,統治巴勒斯坦最東北的地區,他也是三兄弟中較有效率、英明的領袖。
  2. 黑落德安提帕(往往簡稱為安提帕,以免與他的父親大黑落德混淆)則治理加里肋亞以及約旦河東的培勒雅。安提帕就是在耶穌時代治理加里肋亞,並被耶穌稱為「狐狸」(路13:31-33)的那一位。
  3. 大黑落德的第三個兒子阿爾赫勞則治理最重要的地區──猶太、撒瑪黎雅和依杜默雅。不幸的是,他也是三兄弟中最差勁的一位。由於他無能,羅馬人後來不得不除去他的職位,另外找一位總督來代替他。到了耶穌開始公開傳教時,這個職位已經先後換了五個人。第五位總督是在公元26年即位的,那時正好是耶穌公開傳教的前一年。這人就是班雀比拉多。

由上所述,可知猶太人的歷史是多麼複雜。由於這段歷史所引起的一切社會性和區域性的黨派及衝突,都在耶穌的一生以及他的傳教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

(黃美基譯 台北總教區教理推廣組印行)


回到頁首


教理推廣組

聯絡資訊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