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生命中的苦難

 

對象:成人

主旨:看生命中的苦難:孩提時代的痛苦經驗,體會上主的良善與大愛

時間:70-80分鐘

編寫:彭育申修女

會前禱

section_1.gif (1031 bytes)(8分鐘)

悲哀的感受

       教理講授人給學員看一張表情悲哀的人的相片;教理講授人問學員:「從相片上這人的表情,你能描述他當時的感受嗎?」(聆聽學員的描述)

        有時,你也讓你心中的悲哀流露出來嗎?悲傷時,你臉上會現出那些表情呢?眼目低垂?嘴巴緊閉?淚水不停地掉落?……那時,你擔心別人對你的想法嗎?在他人面前,在公共場合中,你會隱藏你的悲哀嗎?你擔心的是什麼?(聆聽學員的回答)其實許多苦難事件的發生並不是我們能掌控的;但是,有時甚或很多時候,我們會壓抑或否認或不理睬我們內心的悲哀感受。

  當你的一個家人在公共場合,如:坐在公車上或走在街道上,或在一個大夥兒聚餐的時候開始哭泣,你會有什麼反應或做什麼動作?(聆聽學員的回答)

section_2.gif (989 bytes)(30分鐘) 

讓「悲哀」說話

        在一次福傳年會中,一位與會者向年會的主講人──來自加州耶穌會的費彬神父(FR. Bob Fabing, S.J.)提出了這個問題:「有時在感恩祭中,我會突然地哭起來。我感到很窘;我不知道週圍的人對我會有什麼想法。我該怎麼辦?」神父指出我們要學習愛我們的眼淚。流淚或感受悲哀是聖的,是好的,因為聖善的耶穌也流過淚、也感受了悲哀。眼淚與悲哀的感受要向我們說話;我們要聆聽。天主會藉眼淚與悲哀的感受向我們指出真理。

        所以,當我們感到悲哀的時候,我們要讓我們的悲哀說話。許多時候,我們會認為今天這發生的事件、這個誤會、這個折磨讓我們悲傷;我們為這樁不幸或傷害號啕大哭;其實,95% 至99.9% 並不是今天這個人或這樁事讓我們悲傷,而是在孩提時代我們所經驗的一些負面的經驗讓我們感到悲哀。只是,這麼多年來,我們已把那悲哀壓抑到我們無意識的生命裡去,我們無法做正確的辨識。

 

孩提時代的痛苦遭遇

        在受孕期間,許多胎兒就已開始經驗苦難了。父母的情緒影響胎兒。胎兒有敏銳的聽覺;胎兒會因外在暴力層出不窮的環境,以及母親長期的悲傷而感到緊張與不安。孩子出生後,父母對經濟的擔憂、父母在意見上的衝突、父母對控制權的爭奪、對責任的推辭,或父母自身的軟弱與犯錯,如:輕視孩子的需求、虐待孩子、對孩子管教過度嚴厲……都會讓孩子經驗極大的痛苦與悲哀。

        孩子因年紀小,沒有能力或工具來處理這些痛苦與悲哀的遭遇。這些遭遇讓孩子感到恐懼,也讓孩子感到憤怒與悲傷。為了存活,許多孩子會壓抑、會否認這些情緒,把這些情緒埋藏到他們內那無意識的生命裡去。這些情緒並不因而消失,他們只是被深埋了起來。

當遭遇苦痛的孩子長大為成人時

  困難的是,到孩子長為成人時,這些情緒的反應常是更強烈的,並常會在不相關的人身上錯亂地、不相稱地發洩出來。費神父在福傳年會中曾說:「配偶早上醒來時,看見對方,就感到厭惡,心想:是你讓我生氣!事實是即使早上醒來時,身旁躺的是如同德蕾莎姆姆、或甘地或我們的教宗一般好的聖人……我們也仍然會有厭惡感。其實99% 我並不是因為我今天身邊的人在生氣,我主要氣的是我孩提時代那傷害了我的人。今天我身邊的人的一個小動作就能觸及我心中隱藏了多年的深痛。

    一個人生命中最苦的遭遇,就是他在孩提時代經驗不到父母的愛;或有時候他經驗了父母的愛,但也有時候,他遭受了來自父母的傷害或虐待。

一輩子找尋孩提時代沒得到的愛

  可悲的是,今天已是成人的他會一輩子不斷地到處尋找那他在孩提時代該得到,但沒有得到的愛,可是他永遠找不到;連耶穌、連天主今天也無法償還給他他那失去的愛;因為那愛是他在母胎內、在他一歲時、兩歲時、三歲時、六歲時、十二歲時……應該由他的父母或養護人得到的愛。那在母胎內的時光、一歲的時光、兩歲、六歲、十二歲的時光不可能再回轉了。那死去的愛永遠也不能再回生了。

   今天,當悲傷時我們可知道我們是在為什麼悲傷嗎?不知道!只是,我們很容易受傷、很容易失望。我們期盼別人給我我父母沒有給我的了解、聆聽、鼓勵、溫柔、幫助、讚賞、愛。當別人沒有這麼地做時,我們感到悲哀、我們流淚、我們生氣、我們害怕、我們失去信心……。今天,99.9% 的問題不是在於我的配偶、我的同仁、我的上司、這個公車司機、這位本堂神父……99.9% 的問題是在於我小時曾受過傷;我還沒有去面對或正視那傷害。

     面對小時所受的傷害與苦難是不容易的事;三個條件能幫助我們:(1)成熟的人格、(2)天主的恩寵,與(3)極大的勇氣。今天世界上95% 的人是這麼地生活:我們不知我們小時候所失去的愛已死去了、且永遠再也找不回來了;我們會在食物上找、在性愛內找、在物質的擁有上找、在工作的成就上找、在菸、酒、藥物上找,但我們永遠不能得到滿足,也永遠找不回那愛。

正視孩提時代的痛苦經驗

      我唯一可做的,就是在越來越成熟的年齡中信靠天主的恩寵,勇敢地正視他小時候所經歷的傷害;承認那些傷害的存在,並告訴自己:能感受這些傷害所造成的悲哀是好的。我是好的!試著用肢體動作向想像中傷害了我的人表達我的憤怒、我的厭惡;在想像中,也看見耶穌用鞭子鞭打那傷害了我的人,看見耶穌因我的無辜向那些傷害我的人發怒。

     如果我不這麼地做,我會像是捧著一大包東西的人,我把那大包東西抱在我眼前;這大包東西擋住了我的視野,我容易跌跤,而且許多時候,我會跌得很慘,可能還會賠命。我如果能面對我小時所受的傷害,我就好似把那大包東西由眼前往下放到了腰間、把它抱在胸前;我能看清我的去路,我不會跌倒或受傷。

     耶穌榮進耶京時,祂的心情是極其沈重的。祂的內心感受了極大的悲傷。可是,耶穌週圍的群眾都在那兒跳舞、歌唱、喧嘩、擾攘。當我們正視我們生命中的苦難,我們孩提時代所遭遇的傷害時,我們會感到悲哀;可是,我們週圍的人,甚或我們的配偶、我們的家人、朋友卻仍繼續地「唱歌」、「跳舞」;他們看似快樂,但他們的「快樂」多是空虛的、是不真實的。我們不要藐視他們;我們要同情他們。

天主是善,為什麼惡存在?

    今天,許多人問:「天主是善,世上為什麼會有惡?」費神父的回答是:這問題的答案要在福音中,那「蕩子的比喻」裡找著(路15:11-32)。比喻中的父親是善的;他愛他的孩子。給孩子自由是愛。父母若限制孩子,不給孩子自由,孩子就不能真正地過他的生活。可是福音中這被愛的孩子濫用了他的自由、做了惡:不顧父親,取走家產,離家去到遠方、荒淫度日、耗費他的資財。這位善良的父親卻仍每天癡癡地等候著他犯錯孩子的歸回。當那天終於盼到孩子的歸回時,父親跑上前去擁抱他、親吻他、寬恕他、為他穿上上等的袍子、戴上戒指、穿上鞋子、把肥牛犢宰了,為兒子的回歸擺設筵席。

  天主是善,在祂的聖善中,祂給人自由。擁有自由是人類肖似天主最卓越的記號。人濫用自由,惡因而污染了世界。但天主的愛、天主的善遠遠超過世人的惡、世界的惡;因此,我們要把目光放在天主的善上。

不要把目光停留在人的惡上,要注視天主的善

    福音中有關耶穌,天主子,的記述都向世人指出雖然惡存在,但是我們要把目光放在天主的善上,不要只去看惡,只讓自己的注意停留在世人的作惡上。

     就拿谷12:13-17「納稅的問題」來舉例:在他們的邪惡中,那些要陷害耶穌的司祭長、經師和長老派了法利塞人和黑落德黨人來問耶穌說:可不可以給凱撒納丁稅?耶穌雖然識破他們的虛偽,但是耶穌並沒有停留在他們的作惡上;耶穌帶領「惡人」進入天主的善。耶穌回答說:「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在福音中還有許許多多其他類似的例子:憐憫淫婦(若8:1-11)、稅吏匝凱(路19:1-10)、亡羊的比喻(路15:1-7)……

      國外有一所孤兒院,每年聖誕節的夜晚,那孤兒院的院長都發給所有的孤兒一個禮物。今年院長發給大家的是每人一個橘子。孤兒們都很興奮;因為許多孤兒只在故事書上看過橘子的圖片,卻向來沒有吃過橘子。所以當孤兒們排著隊伍來到院長前,每個孩子都很慎重地用雙手接受他們的橘子。所有的孤兒都得到了橘子,只有一個孤兒沒有。當那孤兒來到院長前並捧出雙手時,院長拒絕了他。院長說:「你不乖;沒你的禮物!」那天晚上,當寢室的燈火熄滅後,你可以隱約地看到一個孩子的身體在黑暗寂靜中抽搐,你也可以聽到輕微的哭泣聲。對!是那沒有得到橘子的孩子!不久,他發現有一隻手向他伸來。是另一個孤兒正把一個剝好了的橘子遞給他。當這哭泣的孤兒接過那橘子時,他發現那橘子是由九片組成的。原來,那寢室的其他九個孤兒,每人都把自己橘子的一片送給了他。這九個孤兒的愛心反映天主的愛。人世間有惡,但天主的善大於世間的惡。

在苦痛中,我們深感天主的大愛

  所以,生命中的苦難,尤其是我們在孩提時代所經歷的苦難,雖然為我們帶來悲傷,不過當正視這些痛苦的經驗時、這些「惡」時,我們會深深地體驗上主的大愛與良善。是祂在苦難中保全了我們。每一個苦痛更襯托出天主對我們每一個人無止盡的愛。

  今天,當強烈的情緒:如悲哀、憤怒、恐懼升起時,我們要停下來,與耶穌一起看清目前的這樁發生的事、這個人不可能為我帶來這麼大的情緒反應。讓我們與耶穌一起看這樁發生的事、這個人的動作、言行,看這一切是否提醒了我我小時候的傷害;把那傷害找出來,與耶穌一起正視那傷害;承認那傷害為我帶來了苦痛。這樣,我不會把3000磅的憤怒傾倒在今天這個只該得到我0.5磅怒火的人的身上。

     有一次,我搭乘計程車,當那位司機知道我是基督徒時,他述說了他身為佛教徒的一個見解:「還是你們的神比較好!十字架上的耶穌了解你們的苦痛。我痛苦時,我不會去找我的彌勒佛!」

 

section_3.gif (948 bytes)(10分鐘)

    教理講授人發下「情緒單」,請學員花時間思考、作答。

 

section_4.gif (1031 bytes)(5分鐘)

    教理講授人邀請學員用片刻安靜的時間與耶穌一起開始正視這些孩提時代的傷害,並於回家後,在今後的日子中,繼續與耶穌看這些傷害,讓耶穌安慰我。教理講授人請學員聆聽聖歌:我的翼蔭下。天主親近心靈破碎的人。在我們生命的苦痛與黑暗中祂總是以祂無止境的愛保全我們。

   

section_5.gif (1065 bytes)(10分鐘)

     教理講授人邀請一位學員讀若10:1-18,並做總結說:耶穌以自己生命的犧牲為我們帶來豐富的生命。在我們的苦難中,我們更能看清上主的大愛。讓我們一起唱「主,治癒我們」,作為今天聚會的結束禱。

 

  

情 緒 單

我 □經常感到悲哀

  □有時會感到悲哀

  □很少會感覺悲哀

在孩提時代,讓我感到恐懼、悲哀與憤怒的事件:


回到頁首


教理推廣組

聯絡資訊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