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27- 08- 2002   新闻报导   资料库

教宗与圣座
─教宗叁钟经讲话祝望约翰内斯堡世界高峰会议找到人类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会与社会
─可行发展高峰会议在忧虑和希望中揭幕

世界24小时
-中东的局势依旧严重,新的暴力事件继续发生
-两枚炸弹25日夜间在喀布尔爆炸,幸好只造成物质损失

******

教宗与圣座

教宗叁钟经讲话祝望约翰内斯堡世界高峰会议找到人类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梵蒂冈电台讯】 联合国在南非共和国约翰内斯堡举办的世界可行发展高峰会议于八月二十六日正式揭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会议揭幕前夕,二十五日星期天中午的叁钟经祈祷活动中,就这项会议发表一篇言简意赅、很具说服力的讲话。教宗引用当天教会弥撒礼仪第二篇读经,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信第十一章的结尾说:「啊,天主的富饶、上智和知识是多麽高深! …万物都出於他,依赖他,而归於他。愿光荣归於他至於永远!阿们。」。

教宗说:「圣保禄用这段赞美的诗歌结束他写给罗马人的书信的第一部分。面对天主彰显在受造物和历史中的神妙的上智的安排,人觉得渺小无比。但在这同时,人也承认他是一个爱的讯息的接受者,这个讯息邀请他负起责任。事实上,天主要人类作大地的治理人,以便耕耘土地,保管大地。从这里产生出我们可以称呼的人类的"维护生态环境的圣召使命",这个使命今天变得空前地迫切」。

教宗的话于是进入今天特定的事件,那就是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行发展高峰会议,他说:「默想圣保禄的话,自然想到明天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揭幕的世界可行发展高峰会议。我们每个人都祝望出席会议的各国元首和政府领导人士以及其他与会人士,在注意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需要之下,能够为人类的整体发展找到有效的途径。在一个越来越彼此依赖生存的世界中,受造物的和平、正义和保护乃是大家携手努力,共同追求公益的成果」。

为期十天的约翰内斯堡高峰会议的工作就是要研判十年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高峰会议"的决议的实践成果,并找出有待实现的目标。除此之外,会议也要寻求在大自然所能忍受的消费天然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改善全球居民生活品质的途径,进而留意未来各代的人的需要。

今年五月底六月初曾在印尼巴里岛举行本次大会最後筹备会议。会中圣座在文件上强调:「可行发展的观念应该被视为人类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同时必须以承认人性尊严和维护"家庭"这个"人类生态环境"第一个结构为基础」。圣座在文件中又指出:「国际合作必须根据关怀与互助的原则,为追求公益和尊重贫穷国家的自主和自决而努力。如果能够避免经济发展伤害到贫弱者,也让在国际市场上不足轻重、生活疾苦的民族和国家得到支助,这才配得上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说的"关怀的新文化"和"关怀的全球化"」。

约翰内斯堡高峰会议前夕,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发表一份名叫"全球的挑战,全球的机会:可行发展的趋向"的报告。这份报告勾画出一个令人警惕的地球环境健康的现状,它说:「海洋的水位在增高,森林遭破坏,旱灾越来越严重,粮食生产下降,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报告又说:「每年有叁百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十亿人缺乏可以饮用的水」。这份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报告提醒约翰内斯堡与会各国元首和政府领导人,必须以果断的心来解决世界所面对的双重威胁,即贫穷的威胁和环境压力的威胁,这样才能给後代的人留下一个可以生活的世界。

教会与社会

可行发展高峰会议在忧虑和希望中揭幕
【梵蒂冈电台讯】全球注目的可行发展高峰会议,於昨天26日在忧虑和希望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揭幕。出席会议的人士有104位国家和政府首长和6万名来自189国的代表参加,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也有2千馀人。这项高峰会议除了与会人士数目庞大外,也需要面对大量的挑战。在举行里约地球高峰会议和通过有关"可行的发展"的"21议程"10年後,地球的"病历"让人一点也不乐观,这可以两点来综合,就是:地球上有12亿人生活在贫穷线以下,以及,15亿人得不到食水。因此,在这10天的会议中,与会人士要提出新的策略,来减轻污染、与沙漠扩展和破坏森林抗争,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

南非总统姆贝基在揭幕礼上致词时,勉励与会人士"努力愈合地球人富裕者和贫穷者之间的伤痕,终止根据强者生存理论的原始规则"。姆贝基总统的话似乎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前天在叁钟经活动中向群众发表的讲话的回响。当时教宗勉励大家支持顾及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的"人的全面发展"。

可行发展高峰会议将於9月4日结束,不少人对会议的成果抱怀疑和悲观态度,因为包括美国总统布什等政治代表已经表示不出席。不过,耶稣会社会服务中心的 书切尔尼神父则说,悲观在约翰内斯堡并没有占上风:

:那些生活好的人容易悲观。穷人反而必需持乐观的态度来期待些什麽,来为些什麽奋斗。因此,我们不同意这种对高峰会议的悲观看法,即使我们也看到有许多问题存在。

问:有人说,会议的最後文件将是做了许多妥协後的成果……
:这在高峰会议中是正常的。已经有一个文件,需要大家对这个文件达成一致的意见。开始时,文件中还有156段大家的意见还不一致。技术委员会已经解决了9段。这是说,在这个星期和下星期头几天中,必需使大家对147个段落意见一致。

问:和高峰会议同时期举行的全球论坛现在进行得怎样了?
:可以说这两个会议都是在26日开始。因为上星期的论坛是进行准备工作,会议是26日才真正开始。我们希望这项会议是联合国的会议,而不是光讨论贸易的世界贸易组织的会议。这便是这几天在约翰内斯堡大家所面对的,就是,希望这些协定能够代表人类生活的全部,而不仅是市场和贸易的层面。

问:教宗25日在叁钟经活动中谈到竭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教宗的话在约翰内斯堡有什麽影响?
:我认为教宗所说的正是全球论坛的精神。我们不能只发展一个层面和拯救一个层面。这是全球论坛好的一面。论坛具有很大的互相补足和对话的精神。

虽然各国领导人要於9月2日才前来约翰内斯堡参加高峰会议,昨天第一天的会议中,已经讨论了卫生和生物多样化问题,今天则要集中商讨农业问题。而地球的紧急状况也是讨论的主题之一。谈这些问题不可不谈对可行发展有影响的科学。宗座宗徒之后大学"环境科学"的加斯帕利教授说:

【科学对可行发展能有非常大的帮助,这只须从保护环境的水准上便可以得到证明。凡在保护环境上有高水准的国家,在水的循环和废物的处理上有更好成绩的国家,都是那些实行科学方法的国家。因此,美国在科学和环保上投资最多,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减少引起温室效应的废气,大家都谈了很多,其实,只须像欧洲和美国一样使用先进的科技,中国便能将排放的废气减少一半。中国排放的废气量非常高,主要因为所使用的科技非常古老。】

从约翰内斯堡传来的消息说,一位参加高峰会议的瑞士女代表露斯玛丽.贝尔晚上在旅馆她的房间中遭攻击,因而离开了约翰内斯堡返回瑞士。瑞士政府表示不会另外派人代替这位前国家环境谘议员。

世界24小时

昨天,08 月26 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世界24小时"报导的消息是:

-中东的局势依旧严重,新的暴力事件继续发生
-两枚炸弹25日夜间在喀布尔爆炸,幸好只造成物质损失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中东的局势依旧严重,昨天26日又有新的暴力事件发生。以色列军队这几天继续被指控今年4月在杰宁和拉姆安拉从事了残杀行动。尽管如此,昨天26日清晨,以色列军队完成了另一项新的行动:在图勒凯尔姆的一个巴勒斯坦活跃分子的房屋被炸毁。与此同时,从占领城市撤军,以结束恐怖主义行动作为交换条件的协议在希伯伦停止落实。本台特约记者莫塔作了以下的报导:
******
以色列国防部长否认最近协议所规定的军队撤离处在冻结状态,他表示,落实这一协议需要有耐心,因为暴力没有停止,巴勒斯坦人不保障有宁静的日子。参谋部长则表示:"恐怖主义像恶性肿瘤般地扩散。"阿拉法特的顾问坚持表示,以色列没有能力持守承诺,局势严重,容易再次引发紧张事件。一方面,以色列士兵继续在占领地区逮捕巴勒斯坦活跃分子,拆毁制造凶案凶手的住宅,在许多城市保持宵禁,巴勒斯坦人继续在加沙走廊从事游击战,向犹太人住区发射迫击炮并用反坦克工具和自动武器进攻军事设施。
******

(梵蒂冈电台讯)两枚炸弹25日夜间在喀布尔爆炸,幸好只造成物质损失。第一枚在联合国的一个住宅爆炸,第二枚在离传统的部族会议厅不远的地方爆炸。美国军队在阿富汗东南部完成了一项新行动:塔利班的5个武器仓库被找到,11人被逮捕,但并没有找到主要目标,即基地组织主要财政支持者。与此同时,本 拉登再次出现,这一次不是透过录影带,而是一封亲笔信,由设在卡塔尔的一个网络站公布。美国却对这封信的可靠性表示怀疑。本台特约记者马斯特洛利利从纽约作了以下的报导:
******
本 拉登在信中赞扬了阿富汗人为抵制 教徒的入侵做出的贡献,并且许诺美国即将被打败。本 拉登的信是在沙特阿拉伯受批评的时候出现的:根据九一一事件受害者的律师们的控告,沙特阿拉伯收买了基地组织,以致该组织不在本土制造凶案。对伊拉克所要采取的行动的争论也很激烈。布什总统说过几天将解释军事介入的理由,但是,波斯弯战争期间担任国务卿的贝克却在"纽约时报"撰文:"没有欧洲和中东盟军支持,华盛顿不能发动战争。"25日,伊拉克当局指控在该国南部"禁飞区"巡逻的英美军机在空袭中打死8名平民。五角大楼却指出,空袭行动的目标是要摧毁威胁盟军战斗机的高射炮的地点。
******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