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08- 09- 2002   新闻报导   资料库

教宗与圣座
─教宗接见英国新任大使,强调彻底打击恐怖暴力行动的方法是铲除不正义

教会与社会
─美国国会举行特别会议纪念九一一事件的牺牲者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呼吁国际社会以粮食协助津巴布韦人民

世界24小时
-美国总统布什为攻打伊拉克进行宣传战
-伊拉克与约旦进行对话,加强两国关系
-阿富汗当局指基地组织和前塔利班军人参与刺杀总统事件
-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乌干达总统签署了重要协议

******

教宗与圣座

教宗接见英国新任大使,强调彻底打击恐怖暴力行动的方法是铲除不正义
【梵蒂冈电台讯】 英国驻圣座新任大使凯思琳.弗朗西斯.科尔文女士九月七日在岗道尔夫堡夏宫向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呈递到任国书。这几天,世界不少地方正在纪念去年九月十一日美国纽约和华盛顿遭到恐怖暴力组织可怕袭击的事件,教宗藉着这个时机向英国新任大使表示:去年九月十一日恐怖暴力组织的袭击,提醒我们刚开始的新千年代面对着一些重大的挑战,因此每个人都必须维护人类不可遭侵犯的权利。

今天世界的局势令人不敢乐观,教宗趁着接见英国新任大使的机会,重申世界需要全球性的关怀的文化,这个文化以互相尊重和彼此为追求公益而合作为基础。关于当今的国际局势,教宗称它充满着仇恨、孤立和互不信任,而恐怖暴力活动更使暴力加上暴力,成为恶性循环,危害未来各代的人类。

为了面对全球遭受的可怕的新威胁,教宗呼吁国际团体采取新的政治、外交和经济行动,以便消除严重的不正义和排拒他人他国的丑恶现象,这样的现象至今仍然压迫这世界上大多数的人。教宗指出:人权遭践踏和不正义现象成为家常便饭的地区,更是恐怖暴力份子的温床。但是教宗说不能因为世界存在着不公平和暴力,便认为恐怖暴力行动为理所当然。然而也不能忽略促使处在无望中的青年陷入暴力和仇恨的诱惑之中,渴望不惜代价藉此来报复的各种原因。

最近又声闻恐怖暴力组织正在跃跃欲试,而且已经在某些国家地区连续发动不同规模的暴力活动,这些活动更刺激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积极准备另一次以声讨恐怖暴力组织为名的战争。因此,教宗向英国新任大使致词时,又谈到今年元月二十四日世界各主要宗教领袖应他邀请,聚集意大利亚细西为和平祈祷作证的意义。他说那是为人类大家庭的团结合一毫不含糊地共同作证的机会,也是重申各宗教信徒有义务彼此合作,缔造和平的未来的时刻。教宗强调:实现全球关怀的文化乃是人类最大的伦理道德目标,这项挑战对西方工业化国家尤其有关,因为基督信仰的原则和价值早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的社会基本结构,即使这些价值现今已经被当代过分的个人主义所怀疑,而这种唯物的思想是会腐蚀、甚至颠覆社会生活的根本的。

教宗因此当着英国新任大使面前,呼吁全球所有的基督信徒努力维护家庭的权利和婚姻的体制,因为人类社会是深深根植在家庭中的。教宗并针对英国社会的状况,呼吁尊重生命,反对堕胎的合法化,反对生产人类胚胎作为科学研究和复制人之用,因为人不能被合法地当作物品来操纵玩弄。

教会与社会

美国国会举行特别会议纪念九一一事件的牺牲者
【梵蒂冈电台讯】在九一一事件周年纪念日即将来到的时刻,美国纪念事件中牺牲者的宗教和非宗教活动正不断增加。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在两个多世纪後,首次一同举行会议,表示政府对纽约这个遭暴力攻击最严重的城市的关怀。300馀位参议员和众议员,汇集在被暴力分子摧毁的"双子塔"原来所在地,现称为"零地点"附近的曼哈顿的"联邦大堂"。副总统切尼在会议中说,这项会议除了纪念所有的无辜牺牲者外,也为赞扬美国人民在攻击事件後所表现的特性和勇气。参议院民主党的领导人达施勒则说,纽约是牺牲最大的地方,他相信这里也更需要修和。
6日当天,美国总统布什也邀请了20馀位各宗教的领导人士到华盛顿白宫,一同进行一小时的祈祷和反思。事後,华盛顿的天主教总主教麦卡里克枢机说,总统愿意从信仰来纪念九一一事件的一周年。
这几天,美国天主教会正在进行九日敬礼,透过祈祷和反思来纪念事件中的受害者。除了天主教的堂区、学校、教友团体的成员外,主教们也邀请了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的信徒参加。
去年9月11日暴力分子攻击纽约双子塔和华盛顿五角大厦这个事件在美国人的生活中造成了什麽影响?在华盛顿的本台特约记者马非亚说:

********
九一一事件一年後,可以从美国的内政看到这个事件造成的影响:一方面,各政党和政界人士,从国会议员到州长、市长,一致支持总统和他所选择的观念,就是,对抗恐怖主义为美国存亡的关键。另一方面,经济、社会政策、对外政策的民主争辩再度令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分歧,而舆论界也恢复对这些课题的关注。此外,九一一事件造成的情势也令美国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面貌。一是保护自己不受他人欺凌的美国,它紧密团结;另一个是等待自己内部的前途的美国,它希望恢复竞争的自由,这也因为不到两个月後,将举行国会议员大选。
今天,这两种面貌能够共同存在,但很难相信这个情况能够持久,因为这样,所有的紧张情绪都会发 在内部问题上,而会触及总统的权力。目前,总统在对抗恐怖主义上拥有大权。
这两个面貌不同的美国迟早要合为一个,只有到那时,九一一事件造成的创伤才能痊愈。
********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呼吁国际社会以粮食协助津巴布韦人民
【梵蒂冈电台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总干事摩利斯请求国际社会继续以粮食协助津巴布韦的六百万人。这个国家的恶劣情况因为爱滋病的漫延而更加严重。根据统计,津巴布韦国内每星期有2500人受害於爱滋病。
这位联合国 书长派往东南非的特使摩利斯於6日探访了津巴布韦宾杜拉城的政府医院,许多营养不良的儿童每天前来这个医院接受治疗。摩利斯特使指出,如果政府目前推行的计划无效,不久,将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患营养不良症。
津巴布韦一度是东南非的粮仓,今天却要面对玉米歉收的困境。一些人道机构指政府没收白人农庄的政策不当,政府则说是旱灾造成了歉收。

世界24小时

昨天,09 月07 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世界24小时"报导的消息是:

-美国总统布什为攻打伊拉克进行宣传战
-伊拉克与约旦进行对话,加强两国关系
-阿富汗当局指基地组织和前塔利班军人参与刺杀总统事件
-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乌干达总统签署了重要协议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美国和伊拉克的战争之风越刮越紧,布什总统同中国、俄罗斯和法国领导人通过电话接触,请求国际支持对萨达姆 侯赛因采取行动。本台特约记者马斯特洛利利从纽约作了以下的报导:
******
我们要共同合作,使世界更加平安,白宫表示,这是布什总统6号给俄罗斯、中国和法国领导人在电话谈话中发出的呼吁,他的这几个电话是寻求国际支持攻打伊拉克的运动的开始。布什没有讨论"自由行动"的细节,这些会在下星期向联合国提出,不过,他请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接见他派出的讲解威胁的实 的代表们。根据最新的消息,在这些威胁中也包括重整核武器,因此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希拉克和普京对此表示疑惑,他们劝勉寻求政治解决途径。

7号,布什总统继续他的宣传运动,在戴维营招待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布莱尔已经表示愿意为解决危机付出昂贵的代价,他承诺,如果开始战斗,他将与美国人并肩作战。
*****

(梵蒂冈电台讯)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昨天7日说,对联合国检查人员返回巴格达表示乐观。刚好在昨天上午从伊拉克传出了祝贺俄罗斯和德国的立场的消息,这两个国家在前一天对新的军事行动表示怀疑。伊拉克文化和贸易部长开始与约旦政府进行巡回对话,在美国的威胁增长的时刻加强两国关系。在伊拉克的战争的远景使安曼的局势变得复杂,安曼在能源需要方面完全依靠巴格达,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则依赖美国的协助。

(梵蒂冈电台讯)我们再来看对抗恐怖主义战争的第一线阿富汗的局势。20多人被拘捕,他们被指控参与了5日的刺杀行动。这两项凶案除了造成30几人死亡之外,使国家重新陷入混乱中。卡扎伊总统在南部坎大哈城经历一起有惊无险的凶案後,已经返回喀布尔。阿富汗当局肯定是塔利班的一名军人制造了这起刺杀事件。本台特约记者帕斯库奇作了以下的报导:
******
阿富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将卡扎伊总统遇刺和几个小时前在喀布尔的爆炸案杀死几十人的凶案责任指向本 拉登的基地组织。他说,毫无疑问,这些事件与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馀党有关。他们散发传单,宣布要将这类行动进行到底。

阿富汗的一名官员7号宣布,与行刺卡扎伊事件有关的18人被逮捕。坎大哈州长的发言人说,逮捕的人中包括一名军队指挥,他是州长总指挥部的安全负责人,就在那里发生了行刺事件,一名保镳丧失了性命,州长自己受了伤。
******

(梵蒂冈电台讯)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乌干达总统6日夜间签署了重要协议。这项协议为停止这两个非洲中部国家的敌对,打下了基础。对此,联合国安理会表示满意。本台特约记者阿尔巴内塞作了以下的报导:
******
刚果总统卡比拉和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6号晚上在安哥拉的罗安达签署了政治、外交和边境安全关系正常化的协议。两位国家元首签署协议时,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也在场。

卡比拉对罗安达政府的调停表示欣赏,穆塞韦尼提醒到,坎帕拉政府已经打算撤出驻守在前扎伊尔的大部分军队,并且进一步说,在刚果的军事行动已经到了最後阶段。
******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