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02- 02- 2004  新闻报导 资料库   新栏目周末避静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如下:

-亚洲天主教徒在世界社会论坛关注贫富不均现象
-中国受「地上」及「地下」教会敬重的司铎接受教宗祝福後叁周去世
-台湾新天主教杂志出版冀成为全球华人文化讨论平台
-台湾:教宗任命台北、台南两教区新牧,郑再发主教接替荣休的狄刚总主教
-香港宗教领袖在新春贺辞中呼吁关注老人和青年
-香港汤汉主教说:合一交流使教会获益
-印度主教团要求立法强制婚前爱滋病测试
-巴基斯坦基督信仰合一祈祷周巩固完善了国内不同基督信仰团体间的关系
-韩国大丘修道院向平信徒敞开大门
-2004年二月 生活圣言:「我在这里,请派遣我 ! 」 (依6:8)


亚洲天主教徒在世界社会论坛关注贫富不均现象
【天亚社印度孟买讯】一些基督徒社工指全球化所引致的贫穷、饥饿及无家可归问题,除了透过结构性调整解决外,别无他法。
  
出席二零零四年「世界社会论坛」的天主教领袖及活跃人士对天亚社说,需要为穷人及被剥削者争取权益,维护他们的权利,使世界经济更能平衡发展。
  
约十二万名代表参与一月十六至廿一日举行的论坛,主题为「另一世界可行」。代表包括印度的「贱民」、反伊拉克战争的越南人及加勒比海的修女。
  
这个为期六天的会议汇集了各类受排斥及受压迫者以及协助他们的组织。对与会者来说「全球化」一词等於脏话。
  
出席论坛的有很多教会工作者,他们建立起联络网。天亚社与其中几位谈过。
  
孟买总教区正义和平委员会主席阿尔温.德席尔瓦(Allwyn D'Silva)神父说:「教会不能光提供应急措施,在堂区成立职业辅导处及诊所,我们必须促使结构性改变,让受压迫者受惠。」
  
他认为教会也不能 协助被全球化所害的人,最大的挑战是对抗把穷人推向末路的经济体系。
  
韩国宗教委员会秘书长及援助露宿者运动领袖丁恩一牧师认同,对抗经济系统非易事。他认为要缓和亚洲的失业及无家可归问题是教会的艰巨任务。
  
这位来自汉城的基督教长老会的牧师指出,在全球化下,很多亚洲国家的本地工业不敌跨国企业而关闭,导致大量失业。
  
他说:「除同情无家可归及失业者外,我们更要使他们振作,重新活出尊严。」
  
拉丁美洲教会协会秘书安格尔.类思.里韦拉(Angle Luis Rivera)亦相信光提供援助并不足够。他说:「各教会应至力维护贫农、原居民及没资产的工人,组织长期运动唤起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注这些人的基本权利。」
  
斯里兰卡献主会蒂萨.巴拉苏里亚(Tissa Balasuriya)神父也认为,教会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争取把土地、水源及天然资源重新分配。
  
南印度海德拉巴市的乡村重建组织行动主任姆.阿.温迪(M.A. Windey)神父认为全球化一词是脏话。
  
这位七十五岁的耶稣会士指出,全球化所带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过去五年来,印度有近六十万间中小型工厂倒闭,引致一亿叁千万工人失业。温迪神父过去卅五年一直为贫困的村民服务。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教会会议属下的经济正义计划主任罗加特.姆沙纳(Rogate Mshana)表示,这病态影响全球。全球化及私有化使亚洲、拉丁美洲及非洲的职位大量流失。这位坦桑尼亚籍的经济学家一月十七日对天亚社说,世界社会论坛使教会领袖及其他盟友更团结合作。
  
论坛在孟买近郊一破产的磨坊旧址内举行,磨坊占地十五英亩,各组织利用彩色花车、游行、音乐、舞蹈、喜剧及海报等来表达处境。另外,大会亦举办讲座、工作坊及记者会。
  
世界社会论坛接待处负责人尚蒂.帕特尔(Shanti Patel)表示,论坛希望加强大众对抗不公义的能力,在现存牺牲穷人来使少数富有国家受惠的全球化潮流下开辟另一出路。
  
有人认为是次论坛乃民间组织回应一月廿一日於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经济论坛。首叁届世界经济论坛在巴西举行。民间组织曾於二零零一年召开会议回应同年於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会议。

中国受「地上」及「地下」教会敬重的司铎接受教宗祝福後叁周去世
【天亚社香港讯】华东浙江省温州教区备受「地上」及「地下」教会敬重的王益骏神父在接获教宗的祝福後不久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王神父於一月十六日去世,他在去世前约叁星期,接获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宗座遐福,祝贺他晋铎六十周年,据称他当时感动得哭起来。
  
教会消息人士对天亚社说,王神父在去世前几年才从「地下」教会转投「地上」教会,他一直受教区上下敬重。在一月二十日晚上,地上和地下教会分别为他举办了追思弥撒。
  
约七千名教友出席了公开教会在苍南县龙港天主堂的追思弥撒。王神父死前是该堂区的主任司铎。
  
消息人士又说,政府为了不让温州教区林锡黎主教主持追思弥撒,於一月十八日以「健康检查」为理由把他软禁在一间酒店,至王神父火化後翌日才获释。林主教由教宗任命,并不获政府认可,但在政府的要求下现住在公开教会的主教座堂。
  
在苍南县的地下教会林家院天主堂,近千名教友出席追思弥撒。王神父转投公开教会之前是该堂的主任司铎。
  
温州教区地下教会一位教友领袖对天亚社说:「王神父为教会做了很多事,虽然他後来到了公开教会,我们仍然尊重他。」
  
一月廿一日,地下地上教会近一万二千人出席了王神父的出殡弥撒,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又为他举行了告别仪式,王神父的遗体随即火化。
  
地上教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父说,现在林主教受到政府控制,王神父死後,地上地下教会缺乏一个双方接受的教会领袖。
  
王神父於一九一七年出生,年青时曾在毗邻的宁波教区小修院及教会学校任教,其後返回温州教区教书,之後当堂区神父。
  
他在五五年至七零年及八二年至九二年两次入狱共廿五年,他第二次是由於拒绝到杭州出席政府安排的会议被捕。
  
王神父因数十年来忠於教而备受敬重,消息人士说,在二零零零年,中国政府猛烈批评教廷祝圣一百二十位中华殉道圣人,王神父曾公开表示反对。

台湾新天主教杂志出版冀成为全球华人文化讨论平台
【天亚社台北讯】第一本在台湾一般书店出售的天主教杂志在台北发行,旨在推动全球华人讨论社会和文化等问题。
  
现正在书店发售的《人籁》杂志由耶稣会办的台北利氏学社出版。
  
杂志发行人杜乐仁(Jacques Duraud)神父一月六日向天亚社表示,希望这本新的月刊会成为「一个社会、文化和灵修论辨的工具,并促进跨文化的对话。」
  
这本中文月刊的名称《人籁》是出自中国道家学说的意象,意谓从人口中发出的声音,尤其指人提出的各种言论与知识体系。
  
同时担任利氏学社执行主任的杜乐仁神父表示,《人籁》是台湾第一本文化论辨杂志,目标读者是全球华人,因此内容包括本地和全球关注的议题。
  
他说,创办这份杂志的念头源自总编辑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神父。魏明德神父亦是利氏学社的学术主任,他完成了有关中国四川省少数民族彝族的民间故事和风俗研究,学社最初为了把他的研究资料整理出版而起了办这杂志的念头。
  
两位神父调查过市场对文化杂志的需求,发现台湾很少出版这类涵盖社会、文化和灵修的杂志。
  
杜乐仁神父说,新杂志能让年青人表达他们对社会时事的意见与对当代社会的观察。他说《人籁》的对象是高中以上的学生以及对文化议题有兴趣的读者。
  
杂志每期都有一个主题,并会以文化角度看政治。杜乐仁神父说,这与主流传媒以哗众取宠的手法处理政治议题截然不同。
  
他说:「我们在台湾已听到太多的政治辩论,我们需要的是以文化角度来讨论这些议题。」他续说,杂志已与台湾最大的连锁书店「金石堂」签定协议,在台湾各地举办研讨会,让各地读者可以讨论当地的文化。
  
杂志创刊号的主题是「危机」,探讨流行病、经济衰退、外交冲突和个人失意等问题,亦包括一篇分析韩国电视剧在台湾受欢迎的文章,以及华人哲学家沈清松的访问。
  
除了探讨如城市规划等社会事件外,一个名为「心灵地图」的专栏会探讨灵修和有关佛教等其他宗教的议题。
  
杂志也会翻译来自世界各地耶稣会学报的文章,特别是其创於一八五六年的姊妹杂志法文《文评》期刊的撰文。历史最悠久的利氏学社设在巴黎,而最新的在澳门,在美国叁藩市亦有分社。
  
杜乐仁神父说这些翻译文章能使《人籁》有国际和跨文化的内涵。
  
《人籁》拟定每期发行一万本,在台湾的书店发售,海外读者亦可透过台北利氏学社的网站订阅。
  
杜乐仁神父说日後会邀请中国大陆的作家投稿,最初则会邀请住在大陆的台湾作家撰文分析他们对当地生活的观察。
  
他观察到台湾人对中国大陆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他说:「他们感到与大陆人民有着相同的文化,但同时又感到与他们有点不同。」

台湾:教宗任命台北、台南两教区新牧,郑再发主教接替荣休的狄刚总主教
【天亚社台北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一月廿四日农历年初叁,任命台南教区郑再发主教为新一任台北总主教。
  
教宗同时接受台北总教区狄刚总主教的退休申请。狄总主教在去年五月年满七十五岁,他於二零零二年中向教宗申请退休。原高雄教区林吉男辅理主教获委任为台南教区主教。教会法要求主教在年满七十五岁时提出退休申请。
  
设於台北的教廷驻华大使馆代办安博思(Ambrose Madtha)蒙席一月廿六日向天亚社表示,他希望两位主教「继续一直以来杰出的工作和强调教区的传教工作。」他又说,就职典礼的日子还未拟定,但据教会法要求,就职礼必须在任命後两个月内举行。
  
六十岁的林主教一月廿六日向天亚社表示:「我乐意接受这任命。不管是在高雄教区或台南教区,也是为同一教会服务。」
  
林主教一九七叁年在罗马由教宗保禄六世祝圣为司铎,翌年回台湾高雄教区服务。他在一九七七年被委任为台湾地区主教团副秘书长,一九八一年被委任为高雄教区秘书长。
  
已故高雄教区郑天祥总主教在一九八八年委任他为教区副主教。郑天祥总主教於一九九零年八月去世後,当时仍是神父的林主教成为教区署理,直至翌年六月当时尚未擢升枢机的单国玺主教出任高雄教区首牧。
  
教宗於一九九二年委任林主教为高雄教区辅理主教。林主教在花莲出生,是台湾天主教史中第二位在台湾出生的主教。首位为土生土长的主教是已故的嘉义教区林天助主教。
  
林吉男主教预料他的就职礼会在郑再发主教的就职礼之後举行。他形容新的任命是台湾教会的大事。他说会在农历新年假期後与台南教会人士会面商讨教区来年的计划。
  
郑再发主教生於一九叁二年,在台湾海峡彼岸福建省厦门出生。他在一九五七年晋铎,一九九零年被委任为台南教区主教。
  
安博思蒙席说,他未有听闻教宗会为高雄教区任命新的助理主教或辅理主教,以扶助已年届八十岁的单枢机。黄兆明主教原是高雄教区另一名辅理主教,他在二零零二年二月被委任为花莲教区主教。
  
台南教区八十岁的副主教孙静潜蒙席向天亚社表示,郑再发总主教在一月廿四日告诉他新的任命。孙神父说,台北是地方很大,台南 是一个很小的教区,希望郑总主教会习惯新的工作。
  
孙神父说,台南教区的教友人数为一万六千人,但上教堂的热心教友却少於一千。他希望林主教会以「更开放」的方式传教,特别是要吸引儿童。他说:「 有很少教友上教堂,最多人的堂区有二百人,有些甚至少於二十人。」
  
台北总教区有八万二千名教友;台南的则有一万六千人。

香港宗教领袖在新春贺辞中呼吁关注老人和青年
【天亚社香港讯】香港六宗教领袖在一年一度的农历新春贺辞中,表达关注青年的教育及老人问题。另一方面,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也向「东方伟大的人民」祝贺新年。
  
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在甲申年前夕发表新春贺辞。座谈会由佛教、天主教、孔教、回教、基督教和道教领袖於一九七八年成立。
  
新春贺辞由天主教香港教区陈日君主教及其他五位宗教领袖签署。今年的贺辞说:「当前青年人教育质素明显下降,每见所学未能致用」,他们敦促教育当局极须力求改进,致力提高品德培训。
  
六宗教均有在香港办学。据香港二零零四年《天主教手册》的资料,至零叁年八月卅一日,天主教有叁百零一十七间教育机构,共廿六万叁千六百四十五名学生就读。
  
贺辞说,若年青人懂得「重视社会责任、婚姻责任,自能减少问题家庭,更免青年失去教养而产生社会多方面的影响。」
  
教区宗教联络委员会主席周景勋神父於一月二十日对天亚社说,各宗教领袖十分关注时下不少年青人对人生的不健康态度。
  
香港学生的自杀问题日益严重,据一些调查显示,叁分之一的学生曾想过自杀,过去两年有廿七名学生自杀死亡。
  
另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失学失业青年。政府在一月十九日发表的就业统计显示,去年第四季有一万八千八百名十五至十九岁的青年失业,失业率为百分之廿七点叁,比整体失业率七点叁高很多。
  
贺辞也关注到「社会人口迅速老化」及在政府财政紧绌下安老服务的质素。它说:「若需削减资助各项社会福利,亦要不忘维持良好服务质素,希望有关当局研求良策,使困乏者得以安之。」
  
贺辞又期望传媒对社会负责任,否则「精神污染更对社会民风之破坏力实无可估计。」
  
教宗於一月十八日农历新年前也特别向「东方伟大的人民,特别是中国人、越南人和韩国人」表达他的「亲切关怀」,并祝愿他们「平安繁荣」。


香港汤汉主教说:合一交流使教会获益
【香港公教报讯】天主教的汤汉主教在一个研讨合一运动的教会论坛中指出,合一交流能使有关的教会团体有所得益;与会的信义宗和东正教领袖亦肯定基督徒合一的使命。

为庆祝香港基督教协进会成立五十周年,该会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即基督徒庆祝「合一祈祷周」(十八日至廿五日)前夕,举办「廿一世纪的合一运动:挑战与机遇」研讨会,吸引了近百名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信徒出席。
在研讨会的「教会论坛」中担任讲员的天主教香港教区汤汉辅理主教引述教廷成员称,在合一工作上「过度宽容或过度保守的态度」,都有违合一运动的精神;他指面对基督宗教对伦理事宜的分歧,「真诚的合一交流肯定能使各有关教会团体得益」。

汤主教称,在回应同性恋一事上,「由於近半世纪的合一接触,天主教近期对同性恋者的关注和态度亦有了很大的进步」;至於按立女司铎的问题,汤主教指天主教不赞同祝圣女司铎的同时,却「由於近数十年的合一交谈……因看到基督教弟兄对女性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做得非常出色,因而作出自我反省,以致今天天主教会对女性的尊重及给予女性在教会内的服务机会大大提高」。

反过来说,汤主教指天主教徒在当信的教义及伦理问题上绝对服从罗马教宗,是因为教宗是整个教会团结合一的标志及维系基础;他提出「基督宗教其他团体亦可透过合一交谈,思考一下如何能有效维系教会内部的团结合一,而不致在多元化的时代中堕向寡头主义或无领导状况」。

论坛上,香港信义会副监督戴浩辉牧师强调跨宗派合作的重要性,指出此举有助消弭教会团体间的藩篱,他又提出互相承认牧职、发展跨宗派神学院,以及互享神学训练资源的建议,以回应基督徒合一。

戴牧师又指出,在道德层面上,同性恋问题造成分裂危机多於合一机遇。他指,他认识一些居於北美的华人信义宗教徒,反对当地教会有意祝福同性配偶,更扬言不惜退出教会组织。他指出,有关问题替合一带来挑战,但他亦重申基督徒当致力合一。

另一讲者、东正教聂基道都主教呼吁各教会团体消弭争论,并强调各宗派是基督宗教不可分割的部份。他又庆幸有机会在天主教的圣神修院担任教席,体现了合一精神。

聂基道表示,基督宗教源於近东地区,但因着後来的发展使人以为教会是西方的产物;东正教的出现正好提供了东方的信仰形式,包括在神学及礼仪方面,让外界明白基督信仰是无分东西的。对於寻求合一的共识,他指出教会间须在对话上坚持互相尊重的基础。

基督教协进会由本地多个基督新教教会团体(包括圣公会和信义宗等)和东正教会组成,天主教不是该会成员,但彼此有合作关系。

印度主教团要求立法强制婚前爱滋病测试
【天亚社印度德里久尔讯】印度天主教主教团一致同意要求订立联邦政府法例,强制婚前爱滋病毒测试。
  
印度天主教一百四十九个教区的主教在两年一度的全体大会上,讨论爱滋病带来的威胁,并声言已好准备要求在教堂举行婚礼的人士进行强制爱滋病毒血液测试。
  
主教团发言人若瑟.巴布(Joseph Babu)神父在一月十四日会议最後一天向天亚社说:「主教团决定要求印度联邦政府向国会提出立法,强制婚前爱滋病毒测试。」
  
这位圣言会士指出,教会所推行的强制性测试计划需要联邦法律为後盾。他解释道,虽然教会已授权堂区要求所有婚前的男女出示爱滋病毒测试阴性报告证书,但是如果没有法律支持,将会面临很多难题。
  
按联邦卫生部的资料,全国成年人口当中,四百五十八万人感染了爱滋病,即约占千分之八。国家爱滋病控制组织估计,在二零零二年内,新增的爱滋病毒感染个案有六十万个,即平均每天有一千六百个新案例。
  
主教团会议在南部喀拉拉邦的德里久尔召开,为期一周。若瑟神父称,出席的主教均表示十分关注国内爱滋病的问题,希望天主教徒於婚前公开身体状况,包括有没有感染爱滋病毒,以免传染伴侣,藉此遏止病毒扩散,也利於建立快乐家庭,为社会强大的基础。
  
他解释,主教团处理爱滋病事宜,是基於不少神职人员及教会医疗人员向主教团寻求有关指引。
  
设於喀拉拉邦的一个地区天主教司铎议会,去年把婚前验血的建议提交予该邦主教议会,他们欢迎主教团的决议。
  
司铎议会领导人方济各.克里佩里(Francis Karippery)神父表示,两年前有一对夫妇染上爱滋病双双死亡,有关事件突显问题的严重性。他称:「假如该对夫妇在婚前接受爱滋病毒测试的话,原先没染病的一方便不用枉死了。」
  
主教团健康使徒职务委员会向主教团提交一份报告,讲述教会在国内对抗爱滋病的工作,全国共有四千七百四十五所医院及诊所协助爱滋病人。此外,专为爱滋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及保健中心亦有四十所。


巴基斯坦基督信仰合一祈祷周巩固完善了国内不同基督信仰团体间的关系
【信仰社拉合尔讯】巴基斯坦基督信仰教会团体度过了一个内容充实,教友踊跃参与的基督信仰合一祈祷周(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在?期一周的时间 ,在巴基斯坦天主教会主教团基督信仰合一与宗教对话委员会的精心准备和大力支持下,各地方基层信仰团体分别举行了各种祈祷聚会、友好交流等活动。委员会秘书弗朗西斯·纳迪姆神父向本社记者介绍说:"全国各地的基督信仰合一祈祷周,在基督信徒们具有建设性的参与下,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同时,纳迪姆神父还表示,"领袖们肩负着创造和谐气氛的主要责任,因?他们是普通信徒们效仿的榜样"。

一百多位新教牧师、天主教会司铎,以及国内不同基督信仰团体的传教员和信徒等,参加了在费萨拉巴德主教座堂举行的以合一?主旨的祈祷活动。教区基督信仰合一委员会主任保罗·阿夫塔巴神父向本社介绍说:"祈祷有助於人们去创造相互理解、合一与爱的气氛。"

费萨拉巴德主教约瑟夫·考茨蒙席强调指出:"我们需要彼此相互展示合一的良好愿望。"新教团体的领导人也表示,"此类活动是天主的?福,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和一切力量,在社会中积极促进天国的实现、促进和平与合一的实现"。

一月二十叁日,在拉合尔省的圣方济各主教座堂,举行了隆重的基督信仰合一礼仪。道明会副省会长扎菲尔·伊克巴尔神父?二百多名在场的各基督信仰团体教友和修会会士们,主持了合一弥撒圣祭和祈祷活动。扎菲尔神父在向人们解释"在不同中求合一"的概念;以及"合一与一律"之间的差异时表示:"如同人们在贸易和劳动等领域中组成的不同社团和组织,旨在谋求共同&#标一样,基督信仰合一的道路意味着将我们的力量集中起来,从而实现我们最终的伟大目标--合一。"

扎菲尔神父还强调:"如同圣方济各放弃他的衣服一样,我们也应该放弃彼此存在的偏见。"

新教牧师穆斯塔齐·马西赫在祈祷中表示,"愿基督信徒能够充满天主圣神,使我们能够在一个伊斯兰国家中所遭遇的艰难条件下,认清善与光"。许多基督信仰团体的领袖们,都对基督信仰??Z?合一祈祷活动表示满意。

出席了上述活动的天主教会司铎伊内亚特·贝纳德神父,向本社记者介绍说,自二OO一年九月十一日以来,巴基斯坦的基督信仰合一及宗教对话活动明显加强了。大家都增强了对基督信仰合一的迫切性的认识。

韩国大丘修道院向平信徒敞开大门
【信仰社大丘讯】 通过新高科技手段,使平信徒也可以接触、认识和深化神学知识。抱定这一目标,韩国大丘修道院正式开办了平信徒神学系。使教区的在职人员、自由职业者,可以通过电脑远端函授教育,获得神学学士,甚至硕士学位。平信徒神学系将於二月正式开始,从叁月开始教学课程。

大丘总主教区总主教?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提倡。去年,总主教区曾经组织了有八百多名平信徒参加的神学基础知识讲座,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更加激发了总主教和教区的意愿。现在,教区又充分运用先进的传媒技术手段,通过远端函授教育课程,平信徒们不仅可以上课,还可以在网上参加入学考试。

总主教强调指出,要让平信徒们也能够学习高等神学课程,这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并非理论上的说教,而是应该加以实践。通过各种可行的方式,使他们能够调节好自己的时间、工作和家庭生活;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表。这是韩国首次推行类似的神学教育计划,旨在教育培养传教员;使他们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中开展福传。因?在_述领域中,神职人员和修会会士的机会相对较少,就需要平信徒大显身手,见证基督信仰了。

二零零四年二月:生活圣言

「我在这里,请派遣我 ! 」 (依6:8)

公元前八世纪,以色列民族正处於生死存亡的关头。希伯来人传统称为「雅威」的上主,正需要一位先知,以他的名向全体人民讲话,宣布「厄玛奴耳」(意即「天主与我们同在」)将会来拯救他们。於是,上主以他君王的威能向正在圣殿中祈祷的依撒意亚先知显现。

在伟大尊威的上主面前,依撒意亚先知深深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罪咎,遂说:「我是个唇舌不洁的人!」(依6:5)但是一位天使却拿着钳子,从祭坛上取了一块火炭,洁净了他的唇。因此,这位被上主完全更新过来的依撒意亚一听到上主询问:「我将派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依6:8),便立即回应说:「我在这里,请派遣我 ! 」

先知向上主毛遂自荐,是否有点狂妄自大呢?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采取主动的那位并不是先知,而是上主,先知只是对这个召唤作出回应而已。

「我在这里,请派遣我 ! 」

就如上主怎样召唤了依撒意亚先知,同样在整个救恩史中,他仍然继续召唤不同世代的男女,并把特殊的使命托付给他们。上主以慈爱的目光凝视他们,因为在他的眼中,没有人是无足轻重的。有时我们或会以为自己的生命是没有价值或毫无意义,然而,藉着上主对我们的召唤,我们的生命将完全获得更新和救赎,因为他邀请我们参与一个他为全人类和世上万物所定下的爱情计划。

正如上主曾向依撒意亚、玛利亚和伯多禄发言一样,每当他向我们说:「我将派遣谁?」的时候,即表示他对我们具有信心,并邀请我们成为他的合作者。藉着跟随依撒意亚、玛利亚和众多圣人圣女说「我愿意」,我们可把自己完全交给上主,任从他差遣。

上主每天都帮助我们了解他的圣意。藉着向他的圣意说「我愿意」,我们每一个行动,即使看似微不足道,也会变得有价值及极为重要,因为它有助於天国的来临及普世手足之情的实现。

为我们来说,当我们向天主说「我愿意」时,也不算是狂妄自大,因为天主永远是采取主动的一方。他率先爱了我们,我们的「愿意」只是回应他对我们的爱。对,我们要感谢他的召唤,因为我们已准备好去实现他的每个意愿,为他工作,并重复地向他说:

「我在这里,请派遣我 ! 」
我们也许认为自己担当不起那托付给我们的任务。我们或会觉得自己既无才干也无能力去完成使命。
假如依撒意亚还停留在思索自己能否担当大任,或能力是否足够的话,他就只会继续不断说:「我是个唇舌不洁的人!」而玛利亚也会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天主的母亲,因为她所领受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宣告。还有伯多禄宗徒,他被耶稣召唤时,也即时回答:「主,请你离开我!因为我是个罪人。」( 路5:8)

当天主召唤我们时,他也会赐给我们力量去完成那托付给我们的任务,「因为在天主前没有不能的事。」 ( 路1:37) 依撒意亚的嘴唇得到洁净,使他能以天主的名宣讲。玛利亚充满圣神和「至高者的能力」 (路1:35) 。伯多禄因着耶稣的祷告,在他作为「磐石」的使命中,坚立不移。(参阅路22:32)

每次我们说「我愿意」时,我们都会领受一切所需的恩宠,去履行他的圣意。

「我在这里,请派遣我 ! 」
在我们微不足道的经历中,我们也体验过这一点。一九四叁年,当我们开始这个生活经验时,我们明白到天主无限地爱着我们,并感到有一股力量催逼着我们去向每个人传达这个伟大的讯息:「天主无限地爱着你,天主无限地爱着我们。」

几个月後,在基督君王节的礼仪中,我们深深被当天的经文所感动:「你向我请求,我必将万民赐你作产业,我必将八极赐你作领地。」(咏2:8)我们把这句话看作为建设合一及普世手足之情的呼吁。
当时,我们围绕着祭台跪下来,也许是圣神的推动所致,我们对耶稣说:「?知道怎样去实现合一。看,我们都在这里。如果?愿意的话,请使用我们吧!」这就等如我们向他说:「我在这里,请派遣我」。当时,我们才是一个小团体,只有七、八位女青年,但我们已向耶稣作出了回应。

六十年来,透过普世博爱运动成千上万成员的生活见证,这个灵修精神迄今已传播到一百八十二个国家了。这个经验印证了一点,那就是:如果天主发现人们准备好回应他的邀请,他将会在他们身上成就伟大的事。
                              卢嘉勒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