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23- 02- 2004  新闻报导 资料库   新栏目周末避静 

东南亚通讯

冰天雪地中传福音困难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如下:

--贫穷的亚洲教会肩负起支撑《亚洲真理电台》http://www.tianzhu.org的挑战
--中国内蒙古严寒天气持续使牧灵工作添上不少困难
--向抗癞斗士致敬
--澳门黎鸿升主教访港 观摩教区运作教友培育
--澳门新天主教学报探讨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越南青年踏着鲍思高神父的足迹,回应善度爱与服务生活的召叫
--泰国枢机与政府官员讨论教会与国家在共同关注问题上合作
--四旬期注意饮食健康 心灵皈依与大自然修和
******

贫穷的亚洲教会肩负起支撑《亚洲真理电台》http://www.tianzhu.org的挑战
(天亚社马尼拉讯)随着外界对《亚洲真理电台》减少资助,菲律宾及缅甸的教会主动协助支持这个由亚洲主教团协会拥有的电台。

该电台的制作部设於毗邻马尼拉的奎松城,以两个短波发射机向全亚洲广播。

电台总经理、圣言会嘉禄.拉里奥萨(Carlos Lariosa)神父於二月十日向天亚社说,他们共制作十七种语言的节目,每种语言节目的制作费用逾二百万披索(叁万五千八百美元),这费用还未包括广播的开支。

「真理电台基金会」於二零零零年向菲律宾证券及交易局注册,成为一个支援组织。

基金会的协调人苏撒.拉韦拉(Susan Ravela)解释,最初成立基金会是为支持电台针对海外劳工而设的菲律宾语节目,现时基金会承诺对电台提供「专业、伦理、灵性及财政上的支援」。

拉韦拉在二月五日向天亚社说, 於现时菲国经济不景,早前基金会所发出的募捐信及最近举办的抽奖都「起不了实际作用」,因此他们决定搁置国内的募捐运动。。

基金会除了向主教募捐外,从二零零零年起亦向菲国的商界领袖及在香港、新加坡、泰国及中亚负责牧养菲律宾劳工的特派司铎发出募捐信。在去年底的抽奖活动也筹得一些款项。

菲国北部吕宋廿二个教区中约六成及九成八堂区以实际捐献作回应;可是马尼拉二百七十五间私校中, 有四分之一学校有捐款。

负责监察该电台运作的亚洲主教团协会社会传播部执行秘书、圣言会方济-若瑟.艾勒斯(Franz-Josef Eilers)神父说,基金会「仅够资助」菲律宾语节目的日常开支。

他在一月宣布一项缅甸主教的支援行动。

他探访仰光後发表新闻稿称,缅甸主教团为表示「支持、感谢以及向亚洲服务的天主教电台表现团结」,特别将该国於世界传播日所收到的捐献拨给该电台的缅甸语节目。他同时称从未有其他主教团如此支持电台。

《亚洲真理电台》以缅甸官方克伦及克钦语广播,另一部族语的广播也使中国、印度和缅甸一些少数民族受惠。

据艾勒斯神父说,很多教区也会将每年从教廷万民福音传播部所收到的资助中拨一部分给《亚洲真理电台》,但相对於德国每年的「巨额捐款」 是少数。

德国的捐款有来自德国主教团,他们从一九六零年开始资助《亚洲真理电台》,即东南亚的主教们於马尼拉开会决议为亚洲国家成立一间电台暨资讯中心之後两年。

可是,在九零年代末,德国的赞助者宣布会逐步减少资助,他们要求亚洲主教团协会负担多些电台的营运开支,并慢慢自给自足。

亚洲主教团协会在数次会议後,决定在各自国家成立节目委员会,加强对电台的支援及在教会内筹款,尤其是方言节目。《亚洲真理电台》现时已有印度、斯里兰卡及巴基斯坦的节目委员会。缅甸的主教亦已决定成立节目委员会。

按联合国发展计划编制的《二零零叁年人类贫穷指数》报告,菲律宾排名第八十五位,而缅甸排名一百卅一位。

自一九六七年,天主教会於每年五月底或六月初庆祝世界传播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今年五月廿叁日的世界传播日的讯息主题为「传媒对家庭既是危险,也是财富」。

教宗在为总结一九九八年的亚洲主教会议的宗座劝谕《教会在亚洲》中,提醒亚洲的主教团及教区应透过「适当的语言节目、人事及财政支援」来提高《亚洲真理电台》的素质。

在亚洲很多低发展国家,尤其是在电子媒介被政府控制的国家,短波收音机仍是不少人获取新闻及资讯的的途径。


中国内蒙古严寒天气持续使牧灵工作添上不少困难
(天亚社香港讯)华北内蒙古的冬天往往使那里的神父在从事散居偏远地区的教友的牧灵工作时更添困难。

内蒙古的严寒由每年十二月到翌年二月,气温有时会降到近摄氏零下叁十度,但当地一地下教会的神父最近对天亚社说:「无论天气怎样恶劣,也阻不了我们探访教友。」

他估计,教区的神父七成工作时间和开支都花在交通上。教区占地十叁万平方公里,约有一万二千名汉族和蒙古族教友,但 有几位神父,每次到教友家施行圣事要花上最少几小时甚至一两天的路程。有时一条村或一个市镇有数百名教友,也有的 有一、两户。

这位神父说,很多时在严寒的天气下,骑几小时摩托车後,下车时因体温过低,需要教友掺扶,待血液流通,身体慢慢暖和起来才能行动。

在冰天雪地骑摩托车也是十分危险。他说:「有时实在太倦,在摩托车偶有不慎或打瞌睡便会发生意外,再加上天气冷,我们差不多每个神父的腿都有毛病。」

由於教区没有能力买多辆汽车,神父们 能以摩托车代步。有一次他在荒野中摩托车坏了,要徒步走了几小时才找到援手。

最不巧的是冬天往往是神父们最忙的季节。

这位神父说:「可能不少年老患病的教友难敌寒冬,临终傅油和殡葬礼仪特别多。」他还记得最近有一次叁天内举行了五次殡葬礼。

不过他说:「虽然教友散居各地,但他们十分团结,想到这一点,即使我们在路上如何辛苦也会感到安慰。」

以往没手提电话和摩托车时,遇到教友需要临终傅油或有紧急需要时,便要分头各处找神父。

这位神父说:「以往我们每天可能 做一件急事,但现在有了手提电话,交通又方便了,工作量增加了六倍。」

九零年代初在内蒙工作的公开教会李稣光神父表示,他在严冬骑摩托车探访教友时,车辆经常在雪地上失控。

目前在江西省南昌教区工作的李神父说:「我穿上厚厚的衣服,不能活动自如,活像一个机械人。」

政府认可的内蒙古西部巴盟教区郭正基主教对天亚社说,当地的神父早已习惯在恶劣的气候进行牧灵工作,若路途不远,有些神父甚至要骑自行车,不少神父的腿也冻坏了。

但他说:「虽然气候恶劣,但作为神父也要举行弥撒,为教友施行圣事。」

内蒙古中部的包头教区陈海神父对天亚社说,他教区大部分神父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时下车後还要步行一段路。

他说:「若到山区情况更差,即使刮大风下大雪,我们也要做牧灵工作。」

不过他补充,有时雪下得特别大,道路也封了,便实在没办法,唯有折返。


向抗癞斗士致敬
(台湾教友生活周刊讯)二○○四年二月十五日这一天,在乐生疗养院叁四○多名麻疯院民的生命中缔造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由中华民国元首,即现任的陈水扁总统,於当日上午十点十分前来访视,第一次有廿五位抗癞超过六十年的院民接受致敬。第一次为了麻疯病患的权利与尊严向台湾社会与全世界发出公开宣言。

此次活动是由行政院卫生署乐生疗养院与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等单位合办,除了主要邀请麻疯病患参加外,其他来宾来自各行各业;有叁个提供乐生疗养院不同服务的宗教团体;佛教栖莲精舍、圣望基督长老教会,以及天主教团体由谷寒松神父、丁德贞修女、蔡爱美修女等代表参加;这叁个团体携手陪伴乐生院民走过七十四年岁月,不仅给予这些抗癞院民们精神上的扶持,更帮助他们提升生活品质以及对未来怀抱希望。部份地方及省级政府代表们也参与活动,其中卫生署长陈建仁先生并致词表达关怀与支持。

与会赞助人士点燃象徵希望的蜡烛并送给每人一朵太阳花,意味着迎向更光明的未来。乐生的历史将朝着与社会整合的方向继续迈进。为病患们所建设的新家也将邻近马路,有别於过去(约七十四年前)的隔离与孤寂。附近的居民亦将可在此享受到医疗服务。一份由黄龙德院长所宣读的要求尊严与权利的乐生宣言充分表达了院民渴望社会公道与公平对待的心声。

所有参与活动人士对院民及各合办单位均持以愉悦与感谢之意。对於未来,天主教的谷寒松神父怀着一个美丽的梦想,在今年夏天,他希望能结合叁个宗教团体的领导人来举行一场宗教活动,藉着许多默默地为荣耀天主而陪伴麻疯院民走过七十四年岁月的义工们所做的奉献来印证天主的存在,这位天主即是我们忠诚与力量的来源。同时也要开始具体计画来为麻疯病友们成立「乐生安养基金」。


澳门黎鸿升主教访港 观摩教区运作教友培育
(香港公教报讯)澳门教区主教黎鸿升联同该教区五名神长,二月十二日来港会晤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就两教区的运作和教友培育工作彼此交流。

黎主教与澳门教区锺志坚副主教、总务长刘哲明神父、主教座堂主任司铎刘炎新神父、教区传播中心罗玉成神父,和教区社会服务中心副主任谢明浩神父一行六人,十二日早上先往西湾河李宏基中心,与教友总会指导司铎教友培育办事处主任骆铿祥神父,交流教友培育工作的心得。

中午时分,黎主教一行人前往坚道教区中心,由陈日君主教接待。会晤中,陈主教简介了教区会议的成果;总务长康建璋神父介绍了教区的人事和财务运作;汤主教介绍了教区的传播和菲籍人士牧民工作;陈副主教介绍了终身执事计划和总铎区的运作;秘书长李亮神父简介了教区的文书运作和档案工作。随後,黎主教等神长参观了教区视听中心和教区建 及发展委员会。

陈志明副主教十叁日称,香港教区就着关顾神长的工作,会与澳门教区有进一步的交流,例如欢迎澳门方面参加香港教区的「司铎、执事、修女、修士」聚会减压工作坊;本年香港教区的司铎周年退省会在澳门由黎主教主持;明年的香港教区的司铎学习营,亦欢迎澳门有关神长参加。陈志明说:「这次交流很有意思,彼此能够分享资源。」(植)


澳门新天主教学报探讨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天亚社澳门讯)澳门一个由耶稣会办的学术研究中心出版一本新学报,旨在探讨影响全球华人的议题。

由澳门利氏学社出版的《神州交流》双语季刊是自去年十二月以来在华语社会推出的第二本同类杂志。

负责该杂志的耶稣会赵仪文(Yves Camus)神父向天亚社表示,学社在澳门举办过几次学术研讨会後,决定推出这本杂志。他说:「我们觉得现在已经适合推出一本学术及跨文化的期刊,作为中国内外青年学者交流的媒介。」

赵仪文神父指出,中国在二零零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见证了中国和世界各地交流逐渐增加,这些交流「并非单独是在商业方面,而许多时这些交流缺乏资讯本身可以促成的沟通。」

他解释,透过这本简体中文和英文的双语杂志,学社希望在这些交流上作一些贡献,以及把当代中国思想带到华语世界和国际社会。他续说,这本杂志以季刊形式出版,对编辑部和读者都会份量得宜。

赵神父说,不排除与台湾的《人籁》杂志合作的可能性。在十二月由台北利氏学社推出的《人籁》声称为「台湾第一本文化辩论杂志,目标为全球华人」。他说,任何形式的计划也有可能,包括交换文章刊登。

《神州交流》第一期在一月十四日推出,内有澳门利氏学社邀请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中国大陆及外国学者、艺术家和朋友所撰写的文章。它包括四个部分:社论、五篇有关文化及宗教的文章、专题文章和书评。

当中包括由杂志总编辑苏鼎德(Eric Sautede)撰写关於去年沙士爆发与香港的公共政策的文章。

另一篇由北京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朝教授撰写的文章,探讨中国公民道德。据苏鼎德说,这篇文章曾在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在澳门举办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中发表。

香港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校长蔡惠民神父为中国大陆哲学学者张庆熊的《基督教神学 畴》作书评。

他二月十二日向天亚社说,《神州交流》有别於一般讨论教会形式和建制的杂志,以文化角度探讨信仰,他又指出,这本杂志专门以大陆学者为对象。

未来四期的主题已定为「文学与社会」、「文化、艺术与社会」、「中国人:人口问题」及「文化、法律与社会秩序:中国与西方传统」。

全球的读者可以以一年六十美元邮购订阅这本杂志。赵仪文神父说,这本杂志在教外书店亦有售。

澳门利氏学社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成立,正好是澳门由葡萄牙回归中国政权前十天,学社成立目的是提倡中西文化交流。葡国统治澳门超过四百年。

越南青年踏着鲍思高神父的足迹,回应善度爱与服务生活的召叫
(信仰社河内讯)越南青年们被鲍思高神父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四百叁十多名青年在鲍思高 神父神恩的激励下,正在准备加入到越南慈幼会的行列中来。鲍思高神父其极其会士们展示出的善良、服务、喜乐和对基督的挚爱,正在不断赢得世界各国青年的心。越南也不例外,尽管这 的天主教会团体经历了各种困难,目前仍处在艰难的境地之中,但是,慈幼会的圣召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日前,慈幼会总会圣召培养教育事务负责人法兰西斯科·切雷达神父,在对亚洲国家越南、斯里兰卡进行了牧灵工作访问後,在慈幼会刊物上撰文,兴奋而感慨地介绍了此行中令人欣慰的观感。

切雷达神父同正在接受圣召培养教育的越南青年见了面;并同负责教育工作的园丁们进行了交流。其间,他在蓬桥见到了去年正式加入初学的38名青年、在巴同见到了24名初学生、在大叻又同38名完成了初学的修士见了面、宣培与34名神学系的学生畅谈。此外,大叻和西贡还有叁百多名年龄在十七至二十叁岁之间的望会生。切?达神父注意到,青年们对鲍思高神父的景仰和爱戴,特别是他的传教精神。同时,切雷达神父还走访了为少数民族堂区服务的同会会士。

慈幼会总会圣召培养教育事务负责人表示,开展这些青年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青年们不是在一时冲动的趋势下作出这一选择的,而是名副其实的传教圣召。并且,他们的传教热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熄灭。他们渴望踏着鲍思高神父的足迹,回应善度爱与服务生活的召叫。同时,切雷达神父看到许多青年是非常自由和快乐地作出这一选择的。为此,使人们对他们能够在未来坚定地追随圣召的道路充满了信心。

在前往越南之前,切雷达神父曾经先行对斯里兰卡进行牧灵工作访问。并在那 同初学生和望会生们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他参观了坎迪和恩贡伯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亲眼目睹了同会兄弟们为促进当地人民的和解;以及为性旅游的受害青年身心康复所作出的贡献。


泰国枢机与政府官员讨论教会与国家在共同关注问题上合作
(天亚社曼谷讯)泰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向政府负责宗教事务的最高官员保证,教会会跟政府合作,对抗贫穷和解决青年问题。

泰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曼谷总教区米猜.格汶春(Michai Kitbunchu)枢机最近与新任宗教事务署总长比差.干提耶(Pricha Kanthiya)会晤。

在文化部辖下的宗教事务署负责基督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及锡克教事务,而佛教事务则由另一个办事处负责。据政府的统计,泰国人九成半是佛教徒。

比差说,政府的政策是要促进各个宗教的信徒彼此了解,和谐共处,因此他计划今年举行多项跨宗教活动,让国民认识不同的宗教。

此外,其部门将动员各宗教协助政府推动消除贫穷、对抗贪污和解决青年问题的运动。比差说,希望各宗教能够找到宗教可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米猜枢机表示,宗教能够协助寻找社会问题的根源,因为每种宗教都肩负着道德训导及培养信徒灵性的角色。他说,天主教会长久以来在泰国服务,尤其是帮助穷人及病人,主教团属下多个办事处及不少修会成员亦参与社会工作,教会已准备好与政府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枢机在一月廿日的九十分钟会晤中指出:「 於今日世界所走的路,社会有一种呼声,要求人与人之间要有分享及同情的精神。今日世界需要人们彼此衷心分享。」

他说,现今世代充斥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和自我主义,这一切都是自私的和贫穷的源头,自私的人会不顾公义,导致不诚实和贪污的出现。

他说:「物质贫穷是一个问题,但精神贫穷也同样严重,人内心缺乏仁爱和慷慨。」

他续说,青年及社会出现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家庭观念,例如一些夫妇不再重视婚姻的终身承诺,国内每年有数以十万计堕胎「暴行」。

米猜枢机说,他已经要求天主教学校制定一套牧民计划,让神父或修女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他向比差建议,公立学校也应该有类似计划,让佛教僧侣为学生作道德培育。

枢机指出,天主教会一直不分宗教或种族地为照顾有需要的人,开办教育,致力解决贫穷及毒品问题,许多传教士更毕生在泰国为此奉献。

宗教事务署除了提倡宗教间的和谐外,还要确保宗教团体的教义及行为不会为社会带来问题,并资助政府认可的宗教场所的维修费用。

在这个部门注册的基督徒团体有天主教会、泰国基督教会、泰国福音团契、海外传教理事会(浸信会)及复临安息日会。

据二零零四年的天主教手册,泰国有廿九万名教友,而全国六千二百万人口当中,基督徒约占四十四万人。


四旬期注意饮食健康 心灵皈依与大自然修和
(香港公教报讯)为与信徒善度四旬期,两个天主教团体推行简 饮食的活动,藉此推广克己精神,让信徒与大自然修和。

「齐家运动」本年举办「生命贵於食物--四旬期家家守斋大行动」,鼓励家庭在四旬期内(二月廿五日圣灰礼仪至四月八日圣周四)节制饮食,净化身心。

「齐家运动」成员赖煜清说,守斋的意义不单只是茹素,而是本着信仰克己、节制,吃适当及适量的食物。活动主题引用福音「生命贵於食物」(路十二23),带出「人是为生存而食,不是为食而生存」的道理。

他二月九日向本报指出,现代人的生活过分着重物质,饮食亦不健康。「香港人吃得太多,质与量失去平衡,不懂选择健康食物。」他表示,一般人太多机会吃喝、购物,好应尝试回归简 生活,吃得清淡健康。

齐家运动:生命贵於食物

参与守斋行动的家庭成员,可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健康情况,选择简 的饮食行动,包括只吃叁餐,只饮清水,不吃肉;或只吃一餐饱,其馀两餐半饱,只饮清水,不吃肉。参加者会获得一本纪录守斋情况的「生命存摺」,完成後把存摺的回条寄到培育办事处。

赖煜清补充,参与守斋行动期间,家庭成员要互相支持及鼓励。他说:「小朋友有时会馋嘴,家长可鼓励他们节制,例如少喝汽水,让他们锻 意志。」齐家运动建议家庭以主日为「奖励日」,奖励达到守斋目标的成员,例如一起到郊外远足、给对方一个拥抱、互相亲吻等。

不约而同地,信仰探讨中心也在四旬期内举办一系列的工作坊,分享健康饮食之道。

该中心执行秘书孔庆玲二月十一日告诉本报,四旬期提供一个修和的机会,重建人与人、社会以及大自然的关系,藉着留意身边的事物,「以醒觉的心,聆听天主在万物中的声音」。她说,素食带给人平静,「提供空间细想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留意与身边的人和社会的关系」,再深思四旬期的 中意义。

信仰探讨中心 四旬期健康饮食

孔氏认为,改变饮食习惯,使身、心、灵叁方面都得到皈依,学会更爱惜大自然。「香港人进食经常过量,透过素食可以清理身体,让感觉更清新。」她指出,追求味觉刺激妨碍个人灵感,因此,四旬期茹素、吃清淡食物,可以让身心更平静,容易与天主沟通。

对近期接二连叁爆发疫症,赖煜清认为:「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现象为人带来反省的机会。」他说,部份农户为增加禽畜产量,采用不适当饲养方法,如使用人工饲料、无视挤逼的饲养环境,有机会引发病毒。

赖氏指出,生产背後往往源於巨大需求,违背节制的精神。「人永远有物质上的欲望,应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取得平衡。」他表示,过克己、节制的生活,欲求不高,精神自然丰盛。

谈及素食经验,茹素十五年的孔庆玲说,素食是养生之道外,还为她带来身心的改变:「身体上,人变得轻快、开朗,肠胃更佳;心灵上,随着生活态度的改变,爱惜大自然,彼此关系更密切。」

她指出,人自私自利,罔顾大自然生态:「杀家禽未必能解决禽流感蔓延。只会令它们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做法亦不人道;部份养牛的饲料竟混杂了肉类;一些鱼商为了在运送途中令鱼群安静,更 食安眠药。」她说,人须与大自然修和,重建关系。

「牛被屠宰时,身体会因惊慌和哀伤而产生毒素,吃了对人体有害。」她说,吃荤对身体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她补充,每个人都有权选择饮食方式,茹素却对身心灵确有好处。

依天主教会传统,四旬期是信徒的忏罪期,透过忏罪和克己实践皈依,其间信徒宜作特别善工(例如每天参与弥撒、朝拜圣体或拜苦路);圣灰瞻礼日(二月廿五日)信徒当守大小斋:十四岁以上的守小斋(放弃取用热血动物的肉类食品),十八岁以上但未达六十岁的信徒守大斋(守斋日饱餐一顿,早上晚间可进少量食物,其馀时间只可取用流质饮品,不能进食)。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