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05-
2004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如下:
--北韩火车爆炸惨剧发生,国际明爱呼吁提供救援物资
--亚洲主教团联盟新增司铎及修会会士、修女事务办公室
--中国共产党新规定惩处涉及宗教和有违道德行为的党员
--中国两名疑似病例被确诊,一人情况危机,为防止SARS进一步传播扩散八百多人被隔离
--一个爱尔兰的传教家庭
--香港天主教徒离婚个案增加,婚姻牧民工作面对更大挑战
--神父学者出席电影聚会 解读《受难曲》信仰元素
--缅甸神学院邀请家长参与培育,组织支援小组
--越南南部天主教及佛教徒参选,盼市政府解决宗教及社会问题
--2004年五月生活圣言
*******
北韩火车爆炸惨剧发生,国际明爱呼吁提供救援物资
(天亚社香港讯)国际明爱呼吁各国为在北韩火车爆炸惨剧中受伤及其他受影响人士提供医药及灾区复原的援助。
香港明爱国际合作部主任萧惠姬(Kathi Zellweger)表示,在获悉北韩的药物及医疗供应品的紧急储备短缺之後,已经作出一个紧急呼吁,要求筹募二十万美元现金,以支持赈灾及灾区复原的援助工作。在四月二十二日发生的这场灾难,使复原工作更受到关注。
国际明爱是一个由世界各国的地方教会管辖的一百六十二个天主教救济、发展及社会服务组织组成的联盟,在二百多个国家及地区都有服务。香港明爱是这个联盟的北韩援助计划的联络机构。
萧惠姬四月廿八日向天亚社表示,香港明爱已於四月廿六日空运重达二百八十公斤的紧急需要药物到北京,并将它们转交予在翌日前往平壤的援助人员。她预计这些药物会在四月廿八日送到受影响的人士。
这场惨剧发生在四月廿二日中午,当时在北韩平安北道龙川郡的火车站发生重大爆炸。龙川在平壤西北约一百六十公里。火车站所在的龙川镇离北韩与中国接壤的边境约二十公里。
据萧惠姬表示,这个郡大约有居民十二万叁千二百多人,而住在镇上的有二万七千人。
她引述北韩官员指出,这宗爆炸是由火车转轨意外所引起的,导致载有硝酸铵的车卡和燃油卡爆炸。
据当地政府提供的伤亡数字指出,爆炸导致一百五十四人死亡,包括七十六名儿童,更有五人失踪;还有约一千叁百人受伤,当中有叁百七十人在边境城镇新义洲的医院留医。
约一千八百五十间房屋及一大批公共建 物,例如学校及办事处,受到摧毁或破坏,占这个城镇四成的面积。萧惠姬指出,龙川现时并无一间医院或学校正在运作。
这位自一九九五年以来曾到过北韩四十五次的明爱联络及协调人员指出,这个国家的人民一直在挣扎求生,而食物短缺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她说,一般而言,「我在北韩到访过的大部分医院,都是缺乏医疗设备、供应物资及药品。要应付如此(龙川)的一场惨剧,对医疗人员来说,将是非常困难」。
至於南韩教会方面,汉城总教区郑镇 总主教也於四月廿六日呼吁汉城教友在主日弥撒中为这惨剧收取第二次奉献。他指出,北韩政府一向不让外人知道在国内发生的事情,但这次却官方要求国际援助。
总教区韩国人民修和委员会的一名职员四月廿七日向天亚社表示,该委员会计划於下周在天主教报纸的协助下筹款赈灾。他说:「由於情况危急,回应北韩教会的要求,我们正把价值八万美元的食物、衣物及重建物资尽快运送过去。」
他解释,北韩天主教联会於四月廿七日把援助要求传真到委员会。
此外,教廷国务卿苏达诺(Angelo Sodano)枢机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得知惨剧导致那麽多人丧生感到「极度痛心」。他表示,在发给北韩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议主席金永南的讯息中,教宗向所有受影响的人民表达深切的同情和慰问。
另一方面,萧惠姬指出,除了这次惨剧的救灾援助外,国际明爱亦呼吁各方筹募二百叁十万美元紧急现金,支持由二零零四年四月至二零零五年叁月在北韩展开的人道援助工作。
她说,明爱在二月与北韩政府及联合国一些机构讨论後,同意救济援助的活动跟以前那些资助项目相类似,主要焦点放在食物援助、卫生及农业计划、以及一般纾缓贫困等项目上。
她表示,新的合作 畴正逐渐打开,并指出已取得某种途径可接触在寄宿学校有听觉及视力障碍的儿童、以及一些电力建设计划。
北韩的主要支持者苏联在一九九一年的瓦解,以及一连串包括水灾及旱灾等天然灾害,已经使北韩二千二百万人民没有足够的粮食。
亚洲主教团联盟新增司铎及修会会士、修女事务办公室
(信仰社曼谷讯)为了更好地开展司铎和度献身生活的修会会士和修女的教育、培养与管理工作,亚洲主教团联盟(FABC)新近增设了司铎事务办公室和修会会士、修女办公室。司铎事务办公室负责人为印度马杜赖总主教区总主教彼得·费尔南多蒙席。他将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教区安冬尼·罗伯蒙席、菲律宾达特教区的本杰明·阿尔莫内达蒙席、韩国全州教区李柄浩蒙席、斯里兰卡康提教区的约瑟夫·维持亚内·费尔南多蒙席的协助下,领导亚洲地区司铎事务。
马来西亚麻六甲-柔佛教区主教,耶稣会士陈志英(保罗)蒙席,将负责领导修会人员事务办公室。其成员包括了印度古瓦哈蒂总主教区总主教,慈幼会士汤玛斯·门南帕兰皮蒙席、缅甸首都仰光的貌波蒙席、日本大阪的池永廖纯蒙席、斯里兰卡巴杜勒的朱利安·温斯顿·塞巴斯蒂安·费尔南多蒙席。
司铎事务办公室将主要负责在亚洲地区内,开展行之有效的神职人员培养育工作,这是亚洲主教团联盟在近年来,感到越来越迫切的问题。而负责主持度献身生活人士工作的办公室,将深入探讨献身生活在亚洲教会内牧灵工作中的神恩与作用。两个办公室都将以今年八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在韩国大丘总主教区召开的亚洲主教团联盟第八届全体大会主题--"迈向生命文化的家庭",为目前的工作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新规定惩处涉及宗教和有违道德行为的党员
(天亚社香港讯)中国共产党年初公布两项条例,以遏止党员贪污及违反党纪的情况,其中包括党员参与宗教活动的问题。
两项规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於本年初已在党内传阅,至二月份经国内媒体发布。
《纪律处分条例》第四十九条订明,「组织、领导会道门或邪教组织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据悉,会道门不包括整体宗教,但部分团体像「一贯道」则属於此类。然而,一贯道在台湾等华人社会属於宗教组织。
香港教区的圣神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林瑞琪对天亚社说,一贯道在本质上算是宗教,但中国视之为会道门。这类组织也包括经常涉及有组织罪案的黑社会。
第五十六条订明,「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煽动骚乱闹事,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族的,对策划者、组织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参与较少者可能会受警告或「教育」等处分。
第一百六十四条则指出,「搞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生产、工作、社会生活秩序的」,或会接受加重处分。
林氏指出,共产党在规章中已标明无神论立场,所以其成员组织若利用宗教活动反对党的方向、目标及政策均被视为违反此一信条。
据中国官方《新华社》指出,两套条例展示党决心扫除贪污,而引入从下而上及同级监督的机制,亦是迈向民主进步的重要一步。
《新华社》的英文报道称,《党内监督条例》及《纪律处分条例》建处分机制,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及廉洁自律规定,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作出处分。
报道称,那些包养情人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及参与不德道活动的党员将受到警告至开除党籍等不同程度的严重处分。
林瑞琪二月廿六日对天亚社说,禁止党员参加宗教的规定原本已存在,但以前是基於党员自律,而现在条例出台,是因为党纪「太乱」,需要建立行政机制来执行。
林氏说,党员秘密地信奉宗教,包括被定性为邪教的「法轮功」的事,时有所闻。
一位公开教会的主教对天亚社说:「现在要找到真正的无神论者,已是万中无一。」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主教认为,去年十月国家广播机构公布宣扬无神论的指引不是冲着宗教而来,而是因为太多党员信奉了宗教。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去年十月十七日向全国各级政府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出十点通知,促请他们制作宣传无神论和批判偏离思想的节目。该指引亦命令共产党员确保要相信正统马克思主义,以及不流於迷信。
该位主教说:「他们心灵空虚。宗教是人心所向。许多共产党员并不真的反对宗教, 是他们身在其位。他们入党是为了升迁及饭碗,所以不敢透露自己内心所需。」
他说:「许多共产党员对我们说,他们尊重我们,但不能做甚麽。」
其他人也就此议题对天亚社表示意见。西北一位不透露姓名的党员说,她秘密地受洗加入天主教,一旦给党发现她的信仰才会退党。
华北山西省一位计程车司机说,他每年都受一位党官员雇用,负责接送他到当地一座佛教着名寺院静修。
西北一位元神父也表示,他知道部分共产党官员会偷偷到佛、道教寺庙寻求神明指引,尤其当他们遇到困难之时。
中国两名疑似病例被确诊,一人情况危机,为防止SARS进一步传播扩散八百多人被隔离
(信仰社北京讯)正在中国首都北京接受检查和治疗的两名SARS疑似患者,被证实感染了SARS病毒。其中一人的情况危机,目前正在抢救中。
据官方消息来源报导,目前,全中国共有八百多人被隔离,仅首都北京就有七百多人。其他七十多人集中在本次SARS疫情的重灾区安徽省。
四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专家、病毒专家、控制感染和实验室生化安全问题专家等先後抵达北京,将与中国当局一道共同研究和制定制止SARS病毒蔓延的措施。四月二十九日,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言人再次强调,中国的新SARS病例,"并没有构成对公共健康的威胁"。
第一例SARS患者安徽省的研究生宋某,曾经在北京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实验室工作过,并接触了SARS病毒。在被发现感染SARS後,她曾经先後多次乘火车往返於安徽省合肥市与北京之间。
四月二十九日发现新病例,是一名四十九岁的医生,她在健宫医院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曾经与北京的首例SARS病人李某同住一室。
鉴於五一国际劳动节黄金旅游周即将来临,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将利用假期到全国各地和国外旅游,中国政府当局正在加紧实施各种安全措施,保障人民健康。据新华社报导,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邀请市民们对政府控制SARS的能力充满信心。
一个爱尔兰的传教家庭
(台湾教友生活周刊讯)戴先生与戴太太出生爱尔兰,十几年前在梵蒂冈接受教宗派遣後,随即来台共组家庭开创新生活,他们相信在天主的照管下一切将是最美好的。来台後加入新慕道团,成为正式团员。
戴先生夫妇共育有叁男四女,个个活泼可爱,对於孩子的教育,他们以入境随俗的观念,教导孩子接受台湾的国民义务教育,就读於附近的国民中小学,不仅夫妇俩学习中文,也鼓励孩子一同学习,全家人都会讲一口流利的国语。
由於住家毗邻仁爱会修女院,与修女们往来频繁,修女们面对这麽多孩子的家庭,有时也主动表示关怀,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戴家夫妇除了感谢之外,更是全心信靠上主,安贫乐道。
下文是由戴太太口述,女儿戴慈慧Carmel Deasy书写而成。
我和我的丈夫结婚约一年多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新慕道团。
新慕道团是一个在天主教会兴起的吸引力,为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结果之一,那已经是十九年前了,而如今我真的觉得这是天主的工作, 的旨意,在我们的生活中经过这个信德的磨练,我们看到了:天主教会的教导及智慧是对於我们的这个时代以及任何时代,是有根据及有效的,是真实的而并不是「过期」或「不现实」的。尤其身为父母身分时,天主教会的教导才真的是美好的,更可以说对所有人类都是美好的。
对我们来说,一个理性的道理是|若是天主是主,若是 真的存在,那 不就会帮我们建立一个家庭吗?而 ,真的实现了这事!我们有七个孩子,年龄从四到十七岁。我们也经验过了六次的流产,我们也觉得那六个孩子的生命和现在与我们在一起的这些小孩的生命一样可贵。所以,经过了十二次的怀孕(一次双生),而我们天主教家庭中的九个人生活在一起,我该说什麽?我说,天主是好的, 是非常美好的, 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降福了我们,而我不想改变 给我们的生活的任何地方,那并不是说,在我们家生活不疯狂;想像一个不停的中型台风,就差不多!我们在台湾当传教家庭八年了,但我最多的时间是看着锅子、水桶及洗衣机!而我,很快乐!当然,痛苦有出现过,而还会出现……在这些时候,我们感到天主与我们最近。
我们常会不自觉地开始和别人谈起我们的家庭,和他们分享;在一个大家庭中,对於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种独特的喜悦。看见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帮助他的四岁小弟弟穿衣服,或是看见一个年纪很小的小孩被大孩子们安慰,真的很美好。每天在我们的家里都有上千次的互动(包含争吵),而这些很重要,它让我们成为一个家庭。
无论时间上的压力,我们在星期天一起祈祷,在一个家庭礼仪中;透过歌咏、福音、分享及祷告。祈祷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部份。
若望福音里,耶稣说:你们如果固守我的话,就确是我的门徒,也会认识真理,而真理必会使你们获得自由。(若:八,32)
香港天主教徒离婚个案增加,婚姻牧民工作面对更大挑战
(天亚社香港讯)一个为司铎、修女及其他教会工作者举办,有关婚姻牧民的研讨会上,有建议要为香港不断增加的离婚天主教徒提供更多辅导及牧民服务。
香港教区秘书长李亮神父在四月十九日的研讨会中表示,教区虽然没有官方的离婚教友统计数字,但据教区法庭处理「婚姻无效」的申请个案,在过去廿二年上升六倍,由一九八一年的十宗增加至二零零叁年的六十六宗。
他指出,本地离婚的「趋势」改变公众对婚姻的概念。他说:「许多人认为同居或者离婚不是甚麽一回事。」他又说,妇女外出工作、同性恋婚姻及中港跨境婚姻挑战了传统的家庭观念。
跨境婚姻的丈夫常常要在周末或假期回大陆探望他们的家人,而大陆来港的妻子对适应香港的生活方式亦感到压力。
李神父说,失业和家庭暴力等问题,亦使很多香港人对婚姻「终身承诺」抱怀疑态度,使许多年青人不敢结婚。
他指出,二零零零年至二零零一年举行的「教区会议」中强调婚姻和家庭的重要,他建议牧民服务应伸延至离婚人士,而婚前及婚後辅导和培育亦需要增加。他说:「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对离婚教友的传统观念,并向他们解释教会不会歧视他们。」
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总干事何文康四月廿叁日向天亚社表示,很多离婚教友感到羞愧或被教会离弃。他说,如果为离婚人士提供的牧民服务,能够以铎区而不是堂区层面,将能让离婚教友有更大空间从这痛苦中恢复过来。
二零零二年至二零零叁年期间,辅导会为七百一十叁对夫妇提供婚姻调解服务,其中大约两成是教友。这项服务的对像是面对婚姻危机或已离婚人士。
李神父指出,有时堂区工作人员,包括堂区秘书或接待员、传道员、甚至堂区神父,对教会一些做法的误解,令离婚人士不敢走近教会。他说,由於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许多堂区工作者都断然拒绝离婚人士领受圣体等圣事或参加慕道班的要求。
他列举了叁个「常见」会令牧民工作者疑惑的处境:教友是否可以与离婚者结婚;离婚人士的婴儿或婴儿出生後父母离异能否领洗;以及离婚人士能否参与慕道班和领洗。他建议,应为堂区工作者提供更多训练,使他们知道如何接待及鼓励离婚教友或人士参与教会活动。
他向天亚社表示,离婚教友在获得教会的批准後仍能领受圣体等圣事,但他承认很多教友并不知道这点。
美国芝加哥总教区家庭牧民主任埃尔西.拉特克(Elsie Radtke)和资深社会工作者卢德.多纳休(Ruth Donahue)被邀请在研讨会中分享了她们如何克服离婚困境,以及为离婚人士提供牧民服务的经验。
她们都表示,离婚人士一般要大约五年才能从痛苦中康复过来,处理婚姻牧民的神父、修女或其他牧民工作者亦需要为他们的家人提供长期辅导和支援。
他们又说,当处理分居夫妇的个案时,牧民工作者必须关注使他们复合的可能。
耶稣会会士狄恒(Alfred Deignan)神父向天亚社表示,一名他两年前为他主持婚礼的教友最近致电他,表示他的妻子有外遇,婚姻濒临破裂。
狄神父表示这类教友的牧民需要很复杂,他同意香港没有足够为离婚人士的辅导服务和支持,并认为婚姻问题正日趋严重。
这位耶稣会士观察到,有些离婚教友可能感到罪疚而与教会疏离。他又说,离婚个案看来,在一方教友与另一方非教友的混合婚姻中较常出现,同属教友的夫妇在婚姻问题上倾向较为宽容和较愿意修好。
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华裔教友邱文慧在研讨会後向天亚社表示,她对两名儿子均离婚感到伤心,她认为他们离婚的导火线是由於工作忙碌与妻子欠缺沟通,她为孙儿感到心痛。她说:「我 能向他们表示我的关心和爱护。」
多纳休指出,对离婚人士的牧民辅导要顾及其子女,因为他们可能缺乏安全感、感到内疚,甚或抑郁和有自杀倾向。
在过去二十年,香港的离婚个案大幅上升。据政府统计,法庭於二零零叁年批准了一万叁千八百二十九宗离婚申请,而一九九叁年和一九八叁年,分别 有七千四百五十四宗和二千七百五十宗。
神父学者出席电影聚会 解读《受难曲》信仰元素
(香港公教报讯)一个《受难曲》电影分享会上,有神长指出,观众为基督受难与圣死而感动,亦不能忽略宗教角度了解复活的意义。
分享会由「天行者使团」、「香港基督徒学会」、「香港基督徒学生运动」联合举办,四月十七日晚假彩虹天主教中学举行,吸引近百人出席。
讲者之一,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校长蔡惠民神父从神学角度分析耶稣牺牲的原因。「对於此影片感矛盾:第一个感觉血腥,但同时深受感动,为耶稣被钉十字架得到反思。」他指出,信徒要了解耶稣受难的意义,不可只着眼於苦难的悲惨。
蔡神父称,基督的死是为世人赎罪,同时把天国实现於人间。「(救赎)不能孤立地从苦难去分析,还要了解耶稣的生平。」他指耶稣在生命中着力把天国临现,例如在安息日治病、宽恕罪妇,而关顾弱小的天国信息正与拒绝去爱的势力相冲突,为他带来一个十字架。他指出,基督在苦难中仍坚持对爱的忠信,让世人与天主的关系得到修和。
他又指,苦难终结的重点是基督复活,因此对片中在复活上着墨不多感到可惜。对於复活的意义,他补充:「人拒绝天主有多深,复活与救赎效果就有多深。」
大屿山圣母神乐院院长李达修神父从灵修角度出发,指出《受难曲》亦可作为灵修工具,观众亦可把对影片的感动,作为对认识耶稣基督的一份邀请。
他说:「家传户晓的故事仍有这麽多观众,基督徒非基督徒都去观赏,是否反映灵修工具之缺乏?」李神父认为,该影片不等於四部福音的「电影版」,也不能苛求演绎完全符合实况,事实上,这影片具备了灵修用途。
谈及灵修方法,他指灵修采用默观方式,在脑海中重组圣经片段,引起一份情,从内在进入与基督相遇的经验。「圣像、具喻意的故事都可以成为灵修工具,当中亦包含了作者的灵修观。」
李神父指出,描写受难过程中,该片亦加插了基督与圣母的母子亲情、建立圣体圣事的事件,有助观众了解耶稣一生。「该手法能前後呼应,带出启示的最高峰-死而复活。」
出席的讲者还有本身是基督新教徒的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杰伟。
缅甸神学院邀请家长参与培育,组织支援小组
(天亚社缅甸曼德勒讯)缅甸中部曼德勒总教区的圣多玛斯中级神学院,日前邀请神学生、他们的父母及培育导师一起寻求方法改善修生的培训。
这个於叁月份举行的研讨会上,亦成立了一个持续使徒团体。曼德勒市位於首都仰光以北六百公里。
这所中级修院或总修院前期学院的院长吞敏(Htun Myint)神父解释,天主教家庭在培育神职人员中的角色。他说:「我们 能够提供培育过程的外在因素,我们要依赖父母为儿子做好准备。」
他邀请各人讨论家庭可以如何帮助培育神职人员,以及如何协助神学院运作。神学院共有八十八名修生,年龄介乎十七至廿四岁,都是来自曼德勒总教区和附近哈卡教区。
与会的四十八名家长就着如何帮助儿子发展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神职人员发言。
修生亦分享意见,讨论他们想要成为哪一类神职人员和「需要做甚麽去达成目标?」他们刚刚完成了一个融合心理学和灵修的退省兼自我了解的课程。
敏神父促请家长不要给予儿子非必要的压力,以及尊重他们的自由。若他们的儿子选择离开修院,不再追求圣召,家长要体谅他们。
支援小组「修生家长及监护人使徒会」本着两个宗旨成立,其一是让家长可以跟培训人员一起,培育成熟且能够评估及谨慎选择圣召的神学生。
另一目的让家长为神学生的日常生活筹募经费,并且要求神学生的家庭每两、叁个月一起为修生祈祷,以及积极参与堂区生活,向希望加入修院的年轻人提供协助。
使徒会选出主席、秘书长、司库及五名区域代表组成行政会,由成员及修院捐献所得的开办基金,总额约一百美元。
家长在讨论会上反应良好。钦美敏(Khin Htwe Myint)向天亚社说:「今次研讨会清楚解释神职人员对天主教会的意义,如果修生之前不甚了解他们的圣召,他们现在定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另一位母亲补充,今次讨论让家长与他们的儿子「自由表达」他们的问题和疑虑。她说:「现在我们清楚明白我们在培育和支持儿子圣召上的角色。」
越南南部天主教及佛教徒参选,盼市政府解决宗教及社会问题
(天亚社越南胡志明市讯)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参选各级人民议会席位的天主教及佛教徒候选人期望能市民争取福利。
四月廿五日进行投票的胡志明市人民议会选举共有九十五个议席,角逐的一百五十叁位候选人中,包括两名神父、叁名僧侣及四十六名妇女。议员任期为二零零四至零九年。越南全国各地正举行选举,有些地区早於四月十八日进行投票。
当地教会消息人士指出,胡志明市各级议会中,有多名神父、修会会士及教友成为候选人,佛教僧侣候选者亦至少有一百五十人。
参选的神父及会士把政纲刊登於二月廿日至四月廿二日各期的天主教周报《公教与民族》内;佛教候选人亦把政纲刊登於叁月廿五至四月十五日的佛教周报《觉悟》内。
市议会候选人、圣神堂区杜光志(Do Quang Chi)神父表示,他会致力创造就业机会、在新经济区兴建宗教设施及化解教友与其他人之间的误解,以改善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准。他亦会游说政府发还被充公的天主教学校及土地。
这位五十七岁的神父自一九七五年已在本地机构及所属地区的议会工作。他说,参与这些活动增加他对福音的兴趣及亲切感,若有更多教友参与各级议会,将能改善社会,并为教友与其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古芝区的六十六岁候选人阮文气(Nguyen Van Khi)神父表示,政府对贫穷家庭的援助不足,作为教友代表,他关注政府与各宗教的关系,以及政府是否尊重各宗教的利益。
他解释,虽然现今政府与宗教人士能互相信任和睦共处,政府仍应向宗教机构发出土地拥有证及加快审议建兴宗教设施的批文。
很多教友选民致函《公教与民族》周报,表示会支持教友候选人,因为相信他们会帮助政府,解决与宗教有关的问题。
热爱十字架修会陈氏善(Tran Thi Lanh)修女说,参与议会工作的修女会更了解社会问题,更能表达修会及女性的期望。
佛教候选人改善民生的政纲包括保健及家庭计划教育、杜绝迷信、对抗环境污染、预防罪恶、供应电力及改善道路,以及要求政府准许其他省份的僧侣到该市短暂居留。
候选人善性(Thien Tanh)法师说,他会要求寺院成立爱滋病患者中心、为贫穷家庭、孤儿及残障儿童兴建「爱心房屋」,以及为清贫学生成立奖学金。
面对候选人的承诺,范忠修(Pham Trung Thu)神父提醒说:「候选人必需履行对选民所作的承诺,否则不应作任何承诺。」
政府消息称,全国共有四十八万四千一百八十九名候选人,竞逐六十四个省、市的各级行政议席。议会负责制定决策,并选出执行小组成员落实政策。
2004 年五月生活圣言
「如果你们爱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 (若十四:15)
耶稣在离世回归父家之前的最後晚餐中,切愿以爱把他的朋友与自己连结一起,使他们彼此团结共融,因为爱就是最牢固和持久的联系。耶稣以最大的爱情,「爱他们到底」
(若十叁:1),并为他们而「舍掉性命」 (若十五:13)。为此,他也要求门徒以同样的爱去回应他的爱。
耶稣所要求的爱并非单纯是一种情感,而是按照他的诫命所描述的那样去实行他的旨意,尤其在爱我们的兄弟姊妹,以及实践互爱的诫命方面。为耶稣来说,这端真理是这麽重要,以致他在对门徒的最後教训中,叁次强烈地重复了这番话:「接受我的命令而遵守的,便是爱我的人」
(若十四:21);「谁爱我,必遵守我的话」 (若十四:23);「那不爱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话」 (若十四:24) 。
「如果你们爱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
为什麽我们一定要遵守他的诫命呢?
因为我们是按照他的「肖像」而造成的,所以我们有如站在他面前的一个「你」,有能力和他建立一份直接和个别的关系。这种关系包含着对彼此之间的认识、爱情、友谊和共融。
我能否成为「我」,就在於我如何积极「回应」天主为我所预备的爱情计划。
这份和天主的关系对人来说是必要的。这份关系如果能够得以建立、加以巩固和不断提升的话,那麽人就越能实现他/她的真正人格。
让我们以亚巴郎为例子。每当天主要求他去做一件事,即使看似绝对荒谬,例如:天主要求他离开自己的祖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或要求他牺牲自己的独生子,亚巴郎仍然坚信上主,立刻依从,这样,一个他意想不到的未来就在他面前开展。
为梅瑟也是一样。在西乃山上,上主透过颁布十诫向梅瑟揭示了他的旨意,上主的子民就是透过遵从十诫而诞生的。
对耶稣亦是如此。他依从天父的旨意达到完美的程度,他说:「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你的意愿成就吧」 (路二十二:42) 。
跟随耶稣意味着要以最佳的方式去承行天父的旨意,就如同耶稣教导我们的一样,率先去承行主旨。
耶稣留给我们的诫命帮助我们依照天主子女的本质而生活。天主是爱,因此,这些诫命并不是一个随意加诸我们身上的负担或一种人为的结构,更不是使人感到疏离的命令。它们也不像主人给仆人发出的命令。相反的,它们是上主爱情的表达,是他关心我们每个人生活的表现。
「如果你们爱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
我们如何能实践这句生活圣言呢?
让我们尝试专心去聆听耶稣在福音中给予我们的诫命,并让天主圣神整天提醒我们耶稣所说过的话。举例来说,耶稣不但劝诫我们不要杀人,他还教导我们要避免对我们的兄弟姊妹生气。我们不但不可通奸,也不该贪恋他人的妻子。「若有人掌击你的右颊,你把另一面也转给他。」
(玛五:39) 「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 (玛五:44) 。
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把耶稣称为「他的」诫命,就是那总结所有其他诫命的命令:「互爱」,在生活上实践出来。「爱就是法律的满全」(罗十叁:10),它是一条「更高超的道路」(格前十二:31),一条我们被召叫去跟随的道路。
达维豪神父(Fr. Dario Porta)非常了解这一点。他来自意大利的帕尔马(Parma),於一九九六年的圣周四去世。即使在担任铎职的初期,他跟上主已经有一份亲密的关系,他越来越清楚了解到他需要在每个近人的身上认出耶稣,此後他便热衷於实践福音的仁爱精神。为了忠於这方面的努力,达维豪神父还不断加强对近人的关注,不惜把自己的计划搁置一旁。有一天,他甚至在日记上这样写:「现在我才明白,到头来我们希望做到的唯一的事就是爱了弟兄。」(注)
每天晚上我们也可以像达维豪神父那样问自己:「今天我爱了每一位弟兄吗?」
卢嘉勒
(注) 「见证无偿的爱」 (Testimone dell'Amore gratuito),第叁十叁页。达维豪神父着,Piero Viola编,一九九六年於帕尔马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