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如下: --中国教友认为配偶同是天主教徒非常重要 中国教友认为配偶同是天主教徒非常重要 中国温家宝总理在义大利 只谈投资,不问人权 义大利里米尼工业家协会国际出口事务负责人米卡来·帕尔梅嘉尼女士向亚洲新闻通讯社表示:"从实效性和企业界人士的角度来讲,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积极的;前景似乎是良好的。"她介绍说,仅在昨天,就举行了550次中意两国工商企业界人士的会晤活动。今天,又先後进行了250场此类会晤。"共计八百次,当然,肯定不会都有结果,但是,绝大部分会取得成效的"。 义大利政客们的首要任务是刺激投资,中意双向投资--义大利企业家前往中国投资;中国企业家前来义大利投资。义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讲话中表示:"如果我是一名年轻的企业家,将首选中国。"并补充说,"我们也有令中国企业感兴趣的市场"。"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国,为此,义大利将中国视为新的战略夥伴"。此外,义大利产业活动部副部长阿道尔夫·乌尔索表示,"义大利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应超越纯粹的市场合作,而注重产品制造业的投资。义大利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太少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要少得多"。 只有义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提到了人权问题:"我希望中国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民主国家和法治国家,使人权能够象在今天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得到承认。" 米卡来·帕尔梅嘉尼女士表示:"人们都没有注意到这一青蜓点水似的提法。我觉得,这段话与当时的场合和投资专案的内容都没有任何关系。……总之,我认为,贝卢斯科尼的这段话让人懂得了,对於义大利和欧盟来说,人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信号,我认为不是无的放矢的。" 按照中国总理的说法,中国希望"持久和稳定"的发展。"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内涵是: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的合作"。接着,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即使现在经济增长较快,比过去要发达了,但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要达到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至少五十年的时间。……"中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国内大的市场和充沛的劳动力,以及丰富的人民储蓄"。 在谈到"人"的方面时,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的孩子们喜欢米兰和尤文图斯足球队的队衣,因为他们从电视上可以经常看到义大利甲级联赛。"我们的城市 到处可见义大利的比萨饼店,我的孙子就非常喜欢比萨饼"。 中国的强势与欧洲的弱势 在义大利、在欧洲和每一个角落,中国人到处受到了厚待。人们纷纷巴结中国,希望能够得到四千亿美元的大蛋糕中的一角儿。中国人因此而惊异,但同时又为这一变化感到不安。目前的情景与过去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过去,西方人始终将中国视为赤手等待西方慈善基金的援助,和富裕的西方国家投资的贫困国家。 这一新的经济状况也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在强劲的极端主义严重 滥的今天,中国是亚洲中部和东南亚地区唯一稳定的地区。而菲律宾、印尼,最近又加上泰国,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暴力气焰十分嚣张。至於棘手的台湾问题,近一年来的立场发生了变化。陈水扁领导的台湾岛,试图打破目前的状态积极推行宪法改革,正式宣布独立於中国大陆。为此,美国极力安抚台湾保持平静;不要在地区内制造混乱。最後还有北朝鲜--中国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当美国正在不断陷入越来越暴力、开支巨大和复杂的伊拉克战争时,北京却将平壤理顺,进度虽然看似缓慢,但却脚踏实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没有中国的努力,美国的手 会又多一个烫山芋,一个有能力颠覆韩国和日本的问题,而且毫无出路可言。 这一新的经济局面使中国变得异常的强大。由此,国际舆论被迫忽略了香港问题,也就是二OO七年的直选和二OO八年的普选问题。而过去,此类情况一定会激起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各种国际舆论的抗议之声迭起。可今天,这块石子抛出後,仅仅激起了几点浪花而已。这就是今天中国的力量;温家宝明天抵达义大利後,将以世界强国之一的形象出现,有能力吸收外籍投资、对全球经济施加影响。 而欧洲,缺乏一个全面应对中国的战略和政治方案。不仅整个古老的欧洲大陆不具备此类政策,而且,在各欧洲国家中同样不存在。在美国,这一政治策略正在成熟起来。这是一个非常详细的,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现状的方方面面,并直接涉及到其国内政治的全面的方案。在义大利,包括了许多不同政治体制之间关系的复杂问题,例如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关系,都简单化了。而中国在经济领域中构成的挑战则要求我们目前的生产体制,进行深刻的反省。但是,这是义大利的问题,而不是中国的问题。 同样,在人权问题上,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抽象的人权问题,那麽我们就会陷入一潭泥泞不堪的沼泽地,无法自拔--中国方面逮捕叁个人,你提出抗议,他们可能释放两个人,但是,却是为了以後再抓进四个。在人权问题上,完全是同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再要求释放被捕人士了。而是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根本没有认真地理清头绪,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就如同我们只与一些坏首领进行接触,却没有深入到另外一种具有其本身规则的文明中去的道理一样。
台湾天主教耕莘医院欢庆创办35年 耕莘医院表示,为欢庆叁十五周年暨新建医疗大楼启用,在院方所精心规划『蜕变耕莘、永爱诚心』之各项健康筛检及讲座等庆祝活动,分别为五月八日母亲节的前夕,於新建医疗大楼举办『慈母心、耕莘情』康乃馨送爱活动、及『歌声颂母爱』活动,另於五月十日至十五日举办『美丽99、健康久久』母亲节健检及婴儿爬行比赛暨健康筛检等系列活动,在健康讲座方面,「远离忧郁症-压力管理指南」、「抚平岁月的痕迹」、「绝对放轻松-谈按摩及芳疗」等讲座,欢迎大家踊跃参予。 展望未来,耕莘医院除秉持创院宗旨「显扬耶稣基督爱人如己,博爱济世精神」,凝聚全院的资源,更以「全队」的力量提供病患「全人」、「全程」、「全家」的高品质服务外,耕莘将与您走的更近,让您感觉医院不再是白色冰冷的建 ,也不再只是看病打针的地方,院方期许用最大的力量作为健康的守护者,希望您一同参与并给予支持与鼓励。希望藉由新建医疗大楼的落成启用,让『爱主爱人、尊重生命、医疗传爱、健康促进』的愿景逐一实现。 香港陈日君主教六年来首次踏足大陆 香港圣神研究中心研究员谈陈日君主教访问中国大陆
请问陈日君主教此行对香港与中国之间关系具有哪些意义? 此行充分展示了香港社会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直接联系到最近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对基本法的解释以及北京所明确排除的二OO七年和二OO八年民主发展。北京试图通过此行,来缓解其决定在香港产生的反响。中国担心香港领土内的稳定受到影响,以及再度发生类似去年七月一日的大规模游行示威。今年,将会有一场支援民主进程的示威。而且,陈主教已经表示了他本人对此的支持。中国决定之後,香港人的情绪非常激动,丧失了信心。
此行标志着希望,开辟了哪些前景呢? 目前作出评论还为时尚早。但是,我们正拭目以待。我的观点是否定的。这只是降低中国决定所造成的损失的一个步骤。几天前,北京允许其代表同民主派人士见了面,这是六年来从未有过的。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带来具体的结果。总之,此举意味着新一代领导人希望保持开放的交流渠道。目前来说,北京受江泽民的影响还很深;交流的渠道仍然封闭着。
是否可以将此行诠释为与梵蒂冈之间关系的缓和? 不能,此行涉及更多的是陈日君主教在香港人中的作用。我不认为中梵关系之间会出现什麽新闻。我的一些同事认为,此行倒是应该与温家宝的欧洲之行联系起来。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陈主教接到邀请已经有几个星期了。事实上,陈牧被视为香港的良知。为此,邀请他是一种避免招致港人广泛不满的方式。
陈主教曾经表示对中国大陆的访问"不会令其退缩"。那麽,香港的天主教徒呢? 天主教徒是与主教站在一起的。两天前,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及其英文版《Sunday Examiner》都将头版换成了黑体,以示对北京封锁香港民主进程的"哀悼"。本周,陈主教与亲北京的徐锦饶神父之间关於中国宗教自由问题的争论十分激烈。全教区都与主教站在一起,尽管主教的表达方式非常直率。在取缔二十叁条的斗争之後,陈主教的声望增加了。
香港民主进程的哪些方面令中国感到害怕? 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北京存在着权利斗争。两派都要推行各自的路线,为此对香港实施的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在二十叁条上,中国退後了一步;而在民主问题上,则迈进了一步。由此而反应出了江泽民一派的强硬路线,以及胡锦涛和温家宝的对话性态度。 第二点是,中国担心香港民主进程的飞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不稳定。而中国领导人的行动纲领是,"为了完成经济改革保持稳定"。事实上,中国需要的是更大程度上的政治稳定,给予人民更多的声音。 香港社会人士讨论安乐死 业界呼吁以关怀对待 从事善终服务和生死教育的社会服务组织「赆明会」、其中心主任陈浩泉四月廿二日接受访问,分享他在善终服务的亲身经验。他说:「曾有病人因生活太苦闷和发病痛楚,暗示叫我替他拔喉管,了结生命。」 陈氏批评医疗资源不断削减,令非危急病人的生活质素不受重视。「病人要过人性化的生活,需要人关怀,而非每天只被人翻来翻去的非人化生活。」他认为除了药物治疗,让病人多与外界接触同样重要,有助病人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传媒报导一名住院卅四岁的瘫痪病人阿斌,早前向立法会议员发出电子邮件,要求他们重新审视安乐死的法例;事件随即唤起社会关注严重病患者的支援问题,以及安乐死一事。斌仔及後得到社会人士的关怀,并表示会继续活下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院牧灵工作者四月廿叁日称,工作上接触一名颈部以下全身瘫痪的病人,指病人很需要别人关怀。「由过往支配身体,到发生意外後被身体支配,让他觉得很无奈,担心成为家人的负累。他害怕孤独,长时间开着收音机;他希望有人为他翻书,以扩阔自己与外界的接触……」这位牧灵工作者希望大众投入义工行列,为病人提供心灵上的支援。 对於传媒报导阿斌的新闻後,有调查显示不少市民支持立法执行安乐死。香港生命伦理学会会长区结成医生四月廿叁日指出,不少地方都对安乐死理解不足,表态时感性多於理性考虑,以致基於同情病者下,支持立例。「很多人以为安乐死等於终止无效治疗,但其实那属『预前指引』。」所谓预前指引,是让病人在神志清醒时,预先决定自己将来神志不清时,安排接受甚麽护理或治疗。 区结成表示,亚洲地区如新加坡及台湾,已为预前指引立法,而本港法律改革委员会,预计在本年内就预前指引发表谘询文件。对於社会讨论应否为安乐死立法,区医生强调尊重生命是医者的天职,指安乐死有违医学道德伦理。「医生的责任是帮助病人,而非协助他们自杀。」区结成形容聆听病人的心声,是关怀病人的起点。 按照每年例行的惯例,圣座代表团在访问期间同地方天主教会的代表和越南当局成员举行了会晤。圣座代表团成员由圣座对各国关系部副部长皮埃特罗·巴罗林蒙席、圣座大使馆顾问路易士·马利亚诺·蒙特马耶蒙席、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办公室主任阮文凤蒙席组成。 代表团同河内宗教事务办公室官员在积极的气氛中进行了交谈,就天主教会在越南国内的生活、活动等交换了意见和看法。此外,圣座官员还会见了越南政府外交部副部长,深入探讨了越南与圣座之间的双边关系问题,充分肯定了迄今为止双方向着关系正常化共同迈出的步伐。 主教们介绍了越南天主教会的情况,向圣座代表团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具有活力的,由5,500,000名教友组成的,在各种困难和阻力下,仍然坚定不移地恪守真正信仰的天主教会团体。同时,越南天主教会的圣召也在近年中得到了蓬勃发展。 圣座代表团还对春禄教区和邦美蜀教区进行了牧灵访问,并在充满了教会共融的气氛中举行了隆重的弥撒圣祭。春禄教区的天主教徒总人数达一百多万;而位於越南中部的邦美蜀教区,是以山地居民为主的地区,在当地的少数民族团体中有许多基督信徒。 整个访问行程中,始终洋溢着欢乐气氛和与教宗完全共融的精神。代表团所到教区,都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人们翘首盼望圣座代表的到来。越南天主教徒们将此时此刻视为教宗对越南天主教会团体的深切关怀和爱护;同时,越南地方教会团体也要求代表团向若望·保禄二世表达他们对教宗的深厚感情、听命和绝对的忠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