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14- 05- 2004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教宗与圣座
─教宗接见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祝望建立一个以对话及和平为基础的社会
─五月十叁日,法蒂玛圣母瞻礼,教宗遇刺受重伤二十叁周年纪念

教会与社会
─黎巴嫩天主教会即将有第叁位圣人
─印度基督信徒呼吁大选胜利者负责地执行他们受人民托付的职务

世界24小时
─印度国大 在立法选举中稳操胜局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参谋总长迈尔斯出乎意料地访问伊拉克
─在埃及的斡旋之下,以色列士兵的遗体被交还给他们的亲属
─两个朝鲜间将於5月26日举行军事层面对话

*******

教宗与圣座

教宗接见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祝望建立一个以对话及和平为基础的社会
[梵蒂冈电台讯] 西非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伉俪一行五月十叁日前来梵蒂冈拜访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教宗除了谈到一九九二年他访问过这个国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也呼求天主支援塞内加尔每一位专心致力建设一个以正义及和平为基础的社会的人。他说这样的社会尊重价值和每个人的宗教传统。

教宗表示,这样的尊重有助於国家的团结,也能维持社会的和谐并促进社会全体成员的友爱关系。教宗最後降福塞内加尔全国人民,并祝望阿卜杜拉耶·瓦德总统完美地实践他的使命。

五月十叁日,法蒂玛圣母瞻礼,教宗遇刺受重伤二十叁周年纪念
[梵蒂冈电台讯] 昨天,五月十叁日,是教会的法蒂玛圣母瞻礼,也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遇刺受重伤二十叁周年纪念日。一九一七年五月十叁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得剧烈的时候,圣母玛利亚在葡萄牙的法蒂玛显现给路济亚、方济各和雅钦达叁个小牧童,要他们转告世人多多为世界和平祈祷。前天星期叁,教宗在接见各国朝圣人士时,也谈到法蒂玛圣母的事,他邀请每个人怀着信心,不断地祈求圣母,把一切需要都托付给她照顾。借这个机会,本台特别访问了法蒂玛圣母朝圣地负责听告解圣事部门的克莱门特·多第神父,向他请教几个问题。

问:首先请多第神父谈一下法蒂玛圣母传达的是什麽讯息?
答:法蒂玛圣母传达的第一个讯息是和平的讯息。圣母在法蒂玛这 首先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呼吁和平,她要求大家祈祷,使大战早日结束。法蒂玛这 保存着一块柏林围墙,那道围墙是因为仇恨人、仇恨教会而竖立起来的,後来也被人们的信德所推倒。法蒂玛此地之所以保存这块围墙,目的在证明圣母玛利亚终於进入并克胜那似乎无法超越的无神论的铁幕。今天,世界仍然需要和平,需要祈祷。圣母曾说祈祷是唯一使我们获得和平的工具,因为和平是天主的恩赐。

问:多第神父,一九一七年五月十叁日看见圣母显现的那叁个小牧童,如今只有路济亚修女健在,您能够谈一谈她吗?
答:路济亚修女生活在加尔默洛隐修院内,她要求度隐修的生活,以便生活在与天主共融的祈祷中。他虽然已经九十七岁了,但神智仍然清醒。有一位枢机主教问她看到圣母的时候有什麽感觉?她用敏锐的眼神注视着这位枢机主教说:"枢机主教,在我们的字典 面找不到这些字"。从这 可以看出这位九十七岁的女性的敏锐活力。

问:多第神父,法蒂玛圣母瞻礼与二十叁年前,一九八一年五月十叁日教宗遇刺的事件有关,是不是?
答:事实上,从那天起,教宗更深入地了解法蒂玛圣母的讯息,可不是嘛,在那以後,教宗曾叁次来这 朝圣。为此,教宗与法蒂玛圣母的关系的确是非常深入,在他遇刺以後,这个关系当然加深了许多,因为他终於知道一支母亲的手使那颗原来要令他致命的子弹偏离了方向。一九八一年五月十叁日遇刺那天不但增长了教宗对圣母的孝敬,也使每位教友从这件奇妙的事迹看到圣母的保佑,她要使教宗即使生病,仍然继续向全世界传扬法蒂玛圣母的讯息,而且让世人看到教宗即使患病,仍然充满并非每个人都有的内在力量和生命活力。教宗虽然有他的年岁和他的病痛,仍然继续站在第一线高声宣讲真理。

教会与社会

黎巴嫩天主教会即将有第叁位圣人
(梵蒂冈电台讯)黎巴嫩天主教会即将有第叁位圣人,他就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於5月16日册封为圣人的黎巴嫩修道士尼玛图拉赫·卡萨布·阿尔哈尔迪尼。

这位修道士是19世纪时的人,他的名字"尼玛图拉赫"解释为:"天主的恩典"。他不仅是一位修道士,还从事教师、裁缝、重新装订书籍的工作。尼玛图拉赫立圣品的申请人阿济神父简略地为我们介绍了这位修道士:

答:尼玛图拉赫从来没有空 的时候。他忠实地遵守了修道人的"祈祷与工作"的规则。他有伟大的灵修,对自己和对别人也具有广阔的视野。他开办免费学校教育儿童,修理装订书籍和从外文翻译的手抄本书籍。对需要他的爱德和学识的人,他抱着传教的开放态度,他非常关注黎巴嫩社团的多姿多彩的特性,在他履行自己传教使命时,从来不区分对方是穆斯林、德鲁西或基督信徒,一视同仁地把福音传给他们。他认为,使他人获救援与努力救自己的灵魂同样重要。他的着名座右铭是:能救自己灵魂的人是有福的。

问:请您告诉我们一件新圣人生前有意义的事好吗?
答:在1845年屠杀基督信徒的时期中,他作为会中的总谘议,展开了卓越的爱德工作。他关注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孤儿院,协助他们,教育他们,为他们祈祷。他的工作和灵修都集中在对主基督和他的母亲的无限的爱上。在他的小室的门上挂着一幅圣母圣像,人们称这幅圣像为"哈尔迪尼的圣母"

问:您可以谈谈这位新圣人的圣德吗?
答:哈尔迪尼的圣德是他?信望爱叁德和勇义智节四枢德淋漓至尽的发挥。他是一位圣神的人,他极力使自己成为他人所需要的爱德。他不断祈祷,长时间在圣体前默想,每天念玫瑰经,睡得少,工作的多。对他来说,圣德不是一个理论,而是要每天、每时每刻实际践行的德性。

问:新圣人给今天的黎巴嫩带来什麽资讯?
答:尼玛图拉赫带来的是一个爱、和平、与希望的资讯。他同胞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生活在圣周中的历史。为了克胜绝望,他们必须走希望的道路。他的封圣实际上是写给饱受痛苦的黎巴嫩、需要和平的黎巴嫩人以及整个受蹂躏的中东的一封公开信。

印度基督信徒呼吁大选胜利者负责地执行他们受人民托付的职务
(梵蒂冈电台讯)印度大选的开票接近尾声,根据开出的票数,反对党国大 获得胜利。在印度传教35年的米兰外方传教会会士托利亚尼神父认为,印度天主教会人士对这个结果会感到满意,他解释说,目前的执政党没有办法控制促使它掌权的印度教极端派,也无法熄灭近年来的反基督信徒的行动。托利亚尼神父说,教会一直关注目前社会结构中最痛苦的一群,因此,祝愿获胜的国大党能为这些人谋福利。

在结束投票後,印度全国基督信徒合一论坛的主席,德里的总主教孔切萨奥呼吁政界人士负责地执行他们受人民托付的职务。论坛对进行投票期间发生的暴力事件和一些地区有人丧生的事,表示悲痛。基督信徒的领导人士指出,人民信赖他们所选出的代表,希望他们能够组成一个以印度宪法精神来执行政务的政府。论坛也重申,印度的基督信仰教会要致力於促进民主和缔造不同族群间和平相处的工作,为全国谋求福祉。

世界24小时

昨天05月13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世界24小时"报导的消息是:

─印度国大 在立法选举中稳操胜局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参谋总长迈尔斯出乎意料地访问伊拉克
─在埃及的斡旋之下,以色列士兵的遗体被交还给他们的亲属
─两个朝鲜间将於5月26日举行军事层面对话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印度从4月20日至5月10日的立法选举最後得出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在计算选票近尾声的时候,在野的国民大会党名列前茅,以145个议席战胜人民党的119席。在传统上与国大党结盟的左翼小党也取得进展。瓦杰帕伊的印度教的民族分子们承认选举失败,政府领导人应在昨天13日辞职。索尼娅·甘地的政党在发表的最初声明中,提出完全支持与巴基斯坦的对话,解决使这两个邻国分离的持续十几年的敌对状态。尽管点票结果尚待最终宣布,卡拉姆总统可能授权国大党组内阁。对谁任未来总理的问题却出现众多疑问,国大党的几个联盟可能对原籍是外国人的索尼娅·甘地的候选资格投否决票。

(梵蒂冈电台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参谋总长迈尔斯出乎意料地到伊拉克访问。他们於昨天13日上午抵达巴格达的国际机场,访问活动是在安全措施极严密的状况下展开的。关於抵达的地点和经历的时间都极为保密。伊拉克继续发生暴力,昨天上午,什叶派激进领导人萨德尔的武装分子和美国军队在卡尔巴拉圣城进行了战斗。据当地消息说,战斗是在主要的什叶派清真寺进行的。

(梵蒂冈电台讯)在埃及的斡旋之下,几天前在加沙被哈马斯运动的巴勒斯坦人杀死的以色列士兵的遗体交还给他们的亲属。在此之前,这几个士兵的遗体被拖在街道上有如巴勒斯坦人的战利品的镜头令全世界毛骨悚然。昨天13日又是个不得安宁的日子,以色列在加沙走廊的拉法赫城的两次空袭致使12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0几人受伤。这一切都是在以色列士兵进入拉法赫寻找被地雷炸死的他们的5个夥伴的遗体所引起的。当地消息又说,前天12日夜晚,从以色列的直升机上发射了两枚火箭炮,击中拉法赫的难民区,7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那 离5名以色列士兵被炸死的地点不远。军方消息说,火箭炮射向一夥正在埋地雷的人。另有5名巴勒斯坦人昨天上午被至少一枚从直升机射来的火箭炮打死。

(梵蒂冈电台讯)两个朝鲜间将於5月26日举行军事层面的对话,目的在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情势。南北双方间的流血冲突於1953年结束之後,军人面对面举行会谈,尚属首次。南韩官方消息来源前天12日证实了上述消息。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