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01- 11- 2004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来自天亚社、亚洲新闻、台湾教友生活周刊和香港公教报:

亚洲民族发展亚洲中心庆祝银禧,寻求新路向
基督的容颜在今天的中国 (作者:Sr Betty Ann Maheu)
来台服务最久-长达51年的史怀哲老师
传教节恩泽香江庆典 万众和应圣体年开幕
一位耶稣会士为中国书画创作带来灵修幅度
印度基督信仰团体领导人希望欧洲更加关注南亚地区少数民族维权问题
印度圣方济沙勿略灵柩火灾中幸存,十年一度圣髑展如期举行
越南天主教会领袖到访柬埔寨教会
韩国教会妇女研究组织要求教会加深了解现代家庭
生活圣言

亚洲民族发展亚洲中心庆祝银禧,寻求新路向
(天亚社香港讯)一个按天主教社会训导成立的非政府组织在亚洲掀起对人权的关注,现致力辨别亚洲人遇到的问题,并促进亚洲人互相帮助。

设於香港的「民族发展亚洲中心」十月十八日庆祝成立廿五周年,当日活动包括感恩祭及茶会。

董事会秘书陈铭杰对天亚社说,该中心未来有两大方向,一方面是分析亚洲民族所面对的问题和成因,唤起各界关注。他说,另一方面是让「亚洲人帮亚洲人」,这指的是在亚洲区寻找赞助者,避免长期依赖西方赞助机构。

前任董事会成员谢秀娴对天亚社说,亚洲中心成立廿五周年,开启了关注人权的「趋势」。

她说,人权问题现在既已得到普遍关注,中心应为其工作另找新的方法,因为现在「 有行动,没有分析」。

现为香港明爱地区协调主任的谢秀娴赞扬该中心成员的组合,「涵盖了男性和女性、修会会士及教友,成熟与充满活力的人。」

民族发展亚洲中心於一九七九年成立,原名民族发展中心,是一个独立机构,但获天主教会及欧洲和亚洲的合一发展组织支持。据中心介绍,它是受教宗保禄六世一九六七年颁布的《民族发展》通谕启迪而成立,与亚洲主教团协会有紧密合作。

该中心主要透过「亚洲热线」运作。「热线」於一九八零年起运作,连系主教、神父、学生、新闻工作者、社会发展工作者及人类促进分子与各自国家的人权机构合作。

「亚洲热线」协调员琳达.诺谢(Linda Noche)对天亚社说,中心的目标是协助亚洲各地的人权运动获得国际关注。她举例说,中心於二零零零年为巴基斯坦教会的正义和平委员会发出呼吁,关注巴国的分离选举制度。在该制度下,少数族裔 能投票给所属宗教的候选人,出任少数保留议席。巴国最终於二零零二年恢复联合选举制度。

二零零叁年,民族发展亚洲中心获得南韩的「池学淳正义和平奖」。池学淳基金会认为,该中心「努力不懈地为人权被侵犯的受害者工作,并为亚洲人权团体之间建立起团结网络。」

香港教区陈日君主教以英语主持十月十八日的感恩祭。他对五十名现任及前任成员、其他正义和平工作者及支持者说,对正义和民主的追求是人类天性,需要忍耐及按良心去实践。他说,「这不是梦想」,但却需要信德去完成此事工。

其後在茶会上,中心董事局主席唐乐信(Michael Donelson)赞扬陈铭杰在九十年代初该中心遇上经济困难之际,肩负重任,为中心引入「廉价劳工义务工作队」。

陈氏忆述当时亚洲中心与其他本地的非政府组织一样,面对财政困难,因为许多海外资助机构认为香港已是一个发达社会,故停止经费赞助。

为庆祝银禧,亚洲中心也准备以中、英文出版名为《你一定要思考》的书,为堂区关社活动之用,内容包括指导员笔记、反省及活动 例。

据诺谢指出,亚洲中心计划待明年「亚洲热线」廿五周年之际,检讨中心及热线的工作。


基督的容颜在今天的中国 (作者:Sr Betty Ann Maheu)
(亚洲新闻香港讯)共产党政权统治五十年来,基督的魅力丝毫没有减低,并仍然在吸引着无数中国人。人们一面谋求在历史的漫长进程中的基督容颜;一面不断在中国基督信徒的身上发掘基督的容颜。

基督在当今中国

不久前,我与两名德国“援助受难中的教会”组织成员,前往中国西北部。所到之处,我们都得以发现了基督的容颜 在奔波在崎岖山路上传播福音的年轻司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基督的容颜。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海外的捐赠。

我在修女的身上、在那些在医院 为穷人和孤儿院 的孩子们工作的青年和老人的身上看到了基督的容颜。

我们在那些在破旧的修道院 读书的修道生的身上看到了基督的容颜;我们在踊跃参与弥撒圣祭的人群中看到了基督的容颜。

返程後,我不断回忆起了这些在中国的基督容颜。在此,我愿意与大家分享其中的两位。

银川教区主教刘晴山蒙席

银川教区主教刘晴山蒙席,在我们见到他时已是九十二岁高龄。一九四二年,日本侵略中国期间晋铎。一九五一年被捕,并在劳改营 度过了十九年的时光。他的任务是养猪。一九七O年,重新获得自由後,刘神父回到家乡,当一名普通农民。

他不能重返被迫离开了二十年的圣堂。文革期间,圣堂建 已经被毁坏了。一九五一年在这 工作的二十五位司铎中,只有除刘神父以外的一人获得了自由。

一九七九年,政府决定重新开放圣堂。一九八叁年,刘神父离开了农场,登上了通往银川的旅程。满怀着能够重新恢复铎职的希望。一九八四年,政府拨出一块土地给刘神父建堂,但是没有一分资金。一九八七年,圣堂建成了,一九九叁年,刘晴山蒙席被官方教会祝圣为主教。但,在接受祝圣前,他们向刘蒙席保证已经获得了圣座的批准。在他小房间 的那张大写字台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张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照片。

独一无二的人

刘主教的样子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戴眼镜,一幅总是笑口常开的慈祥模样。听力、记忆力都没有问题。他的服饰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主教装束。

这位九十二岁高龄的主教,是主教座堂和其他十座圣堂和十叁所小堂口的负责人,其中许多是在山区。十叁名司铎和十八位玛利亚会的修女,做主教福传工作的助手。当我们去找他时,我们看到了伴随着主教和司铎、修女一起走遍了银川各地的十六座面包车。

刘晴山蒙席是不折不扣的充满智慧的基督的容颜;是孜孜不倦地呵护着羊群的善牧。

兰州教区主教韩“老师”

另一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甘肃省兰州教区主教韩“老师”。政府尚未决定是否接受韩志海为合法主教。为此,人们都叫他韩老师。

他与我们一同走访了教区各地,还带我参观了他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山村。他的家人看上去经济并不宽裕,但是,他们很幸福。韩老师说:“我的家庭历来不富裕,现在,他们感到已经有了足够的东西了,别无他求了。”这些人才是贫困基督的容颜。

十年来,作为耶稣的门徒,他离家在外。年仅叁十九岁的韩志海主教却有着超出其年龄的智慧。他为直爽、淳 。身为地下教会的成员,他又是一位十分勇敢的人。

和解的人

去年,韩志海主教致函全中国官方和地下教会的全体主教,要求和解。他写到:“我们不能忽略主基督「愿众人合而为一」的祈祷。我身为主教,是兰州教区的牧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召唤主教弟兄们,让我们中国教会免於这种模糊不清的分裂状态。教宗时常提起这个愿望,例如在利玛窦神父来华四百周年庆的场合,鼓励我们重建合一,使我们了解,从前教会档中不鼓励官方及非官方教友一起参加圣祭,已不再适用於今日信友,信友参加圣祭就是因为圣祭能促成合一。我们得承认,中国教会已出现新的情况,这也要求我们采取新的行动。为此,我建议主教、神父弟兄们,不论你们是官方或非官方教会团体,请做出更具体的行动,迈向中国教会的合一。”

韩主教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写下了这封不同寻常的信。这位主教是基督的容颜。因为,如同基督临终前在晚餐厅 的祈祷,“愿众人合而为一” (若17,11)。基督“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经常听到教宗给我们的鼓励。中国的教友遵循主基督「愿众人合而为一」(若17,11)的教导,积极推动和好及重建与中国教会的合一”。

来台服务最久-长达51年的史怀哲老师
(台湾教友生活周刊)九十二岁的新竹新埔内思高工西班牙籍的桑朗度神父,来台服务长达五十一年,在新竹新埔天主堂就像是活天主,曾为镇民提供免费的医疗资源,又设有幼稚园和内思高工,为地方作育人才,当地居民津津乐道,是台湾最资深的史怀哲老师。

桑朗度院长神父出身显赫世家,父亲是西班牙海军总司令,母亲是市长女儿。民国二十一年,桑神父十八岁时正值西班牙内战,不得已离开西班牙,於是转往比利时继续修道进修,获哲学学位与文学学位。民国二十七年奉派中国游学传教,当时耶稣会领有许多教区,西班牙籍神职人员负责安徽的芜湖及安庆两教区(加拿大籍负责苏州及徐州、美国籍负责扬州、法国籍负责河北献县及上海…。)那时即有内思高工之前身,桑神父先在安徽芜湖内思职校教授英文,其後受到共产党的政治迫害,中国沦陷,民国四十二年,桑神父无奈的辗转来台,而芜湖这一组人来到新埔,另外一组到竹东。最初来到新竹新埔这个地方,在约五十年前,当时英语虽已是国际公认语言,可是在新埔本地的学习环境及情况很差,桑神父虽是受耶稣会之奉派传教,但为了可以顺利传播福音,与新埔居民沟通,所以才想让新埔的居民接触英语。刚开始成立一个英语学习班,居民们能够免费的学习英语,也让英语在新埔这个地方慢慢的萌芽,期间也接受新埔国中校长之邀,到该校教授英文课程两年。後来,居民接受度愈来愈高,陈校长、杨医师等地方上的热心人士也都纷纷建议,不如将中国之创校经验移转至新埔,造福更多乡 ,於是开始筹划内思职校在台复校的可能性。先在新埔的茶工厂(今新埔天主堂的旧址)开始上课,二年後,教育局建议将其改为工业补习学校,在登记、立案过程中非常感谢德国(Miserior)善会组织襄助。终於在各方奔走下,内思高工就此在台复校成立,桑神父并担任第一任、第四任之院长,从草创到初成可谓荜路蓝缕,其艰辛不难想见。後来因为专注於整体教育方面的事宜,慢慢的对於英语教育也忽略了,这也是目前想继续努力的方向。

桑神父认为英语渐渐受各界重视中,城乡差距的问题很值得正视。在偏远地区,即使学生想用心去学,师资也是重要考量之一环,因为师资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若师资缺乏,那推动的情况自然不佳,其次需投入时间,让生活与英语相结合,学习起来自然贴切,有时强迫去学,得到的效果反而不佳。

桑神父来台五十馀年,为新埔、竹东一带当地英语教育、社会地方服务奉献不遗馀力,他有智慧、涵养高、亲和力强,受他教化的人不计其数,但是他始终谦逊有加,这种长者的风 ,是何等之情操,也希望这样的精神能够影响带动更多有心致力於英语教育的人替社会大众服务贡献。

我能够来台湾兴办学校(新埔内思高工),培育出很多的杰出学生,使其能在社会每个角落工作感到很安慰,金车教育基金会重视人文教育非常好,希望你们能结合更多企业家来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社会有很多乱象,更希望从事教育工作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有重建道德、心灵平安的使命,让这个社会更平安、更祥和。

传教节恩泽香江庆典 万众和应圣体年开幕
(香港公教报讯)传教节庆典「恩泽香江」感恩祭十月廿四日假红 香港体育馆举行,逾一万信徒透过共融圣事见证「圣体年」开始。

教区传教节庆典由陈日君主教主礼,主题与普世教会圣体年(二○○四至二○○五)的开始有关,是「圣体赋予福传力量,福传始於家庭」。

感恩祭下午叁时开始,各堂区信众下午二时许已入座;不少家庭更带同婴孩幼儿参礼,感受礼仪气氛。

庆典随着主礼、司铎及信徒高举教会旗帜进场开始,首篇读经由一位菲律宾家庭 工诵读 教区礼仪委员会主席罗国辉神父称,远赴香港的她们是传教的象徵。

福音前欢呼,菲律宾团体献上舞蹈,观众以《上主!我在这里》一曲和应,欢呼之声响彻红馆。

分享环节中,十月廿二日晋铎的林胜文神父说,普世基督徒「领受同一个个饼和杯爵,合而为一」,与复活的基督相遇;公教乐队「基石」成员杨式达分享为天主创作音乐的经历,谈到信仰给他的支持更感触落泪。

陈日君主教在讲道时说:「圣体年是个好机会,让我们在心中寻回传教的基础 圣体圣事,它是信德的奥迹。」他指出,基督在最後晚餐建立圣体圣事,表现教会的合一,见证在每个主日弥撒中;圣体圣事并从教会这「同心圈」,藉着传教散播。「拉丁文的『弥撒礼成』有更深层意义,意谓『走出去』,把基督的喜乐带给所有人。」

稍後由伤健人士奉献饼酒,主礼与数十位司铎同把饼酒祝圣,参礼者在共融的庆典中领受基督圣体。

庆典结束前,陈主教手持圣体皓光步出红馆外的小祭台,面向维港主持朝拜圣体及圣体降福,参礼者站满面向海港的平台。仪式先由青少年、长者及外籍人士,为家庭及香港祈福。紧接主教高举圣体降福香港,全体信众仰瞻圣体。随後陈主教恭送圣体返回教区,离开时沿途的参礼者向圣体下跪及鞠躬。

参礼的信徒黄仕谋於庆典後对本报说:「踏入圣体年给我特别的感觉,当中增添了一份来自圣体的平安与希望。」刚於复活节领洗的沙田圣本笃堂信徒陈小姐称,女儿担任了「福传使者」,邀请她成为基督徒,她说:「透过领受圣体,感受到基督进入身心。」

一位耶稣会士为中国书画创作带来灵修幅度
(天亚社香港讯)一位驻台湾的法籍传教士在中国艺术方面开拓了灵修幅度,期望华人也能体验这启迪。

耶稣会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神父九月叁日至十月四日在香港展出他的书法及水墨画作品。他对天亚社表示,期望华人基督徒能利用传统艺术表达他们的灵修。

现年四十四岁的魏神父说,艺术能启发人作灵性反省。他九二年抵达台湾,四年後成为台北利氏学社主任,以耶稣会利玛窦神父的精神促进华人与其他民族的知识交流。

曾在台湾、中国大陆、法国及美国举行艺术展览的魏神父也是《人籁》杂志的总编辑,该刊以月刊形式讨论文化、灵修及社会议题。他去年参与设计台北北投一家新圣堂後,希望能创作更多基督徒艺术。

然而,他并不热衷将自己的作品划分为中式或西式。他解释说:「从一种模式进入另一模式构成一种释放的经验。更确切地说,这是两种文化和表达模式在同一作品中的融合,表达深层的内在一致性。」

他在香港展出的大部分作品明显有别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使用色彩丰富的水彩。

魏神父对中国艺术的欣赏,可追溯至他一九八七年首次到中国旅游,看到一幅字画,写着取自《孙子兵法》的「风」、「林」、「火」、「山」四个字,从此印象难忘。他忆述,他从那四个字的简单笔划,生动有力的笔法中看到丰富意象,他立时对自己说:「我也是书法家。」

返回法国後,他开始学习书法,他对中国艺术的兴趣更延伸到绘画,且受四川师 大学李金远教授的影响深远。

这位艺术家神父说,李教授教晓他「内观」,即从专注观察中看透物件自然型态的实际深度。这需要心眼并用,由心引导纸上的手,使眼睛更能捕捉到生活片段中的生命精华。他说,李教授也引领他发展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这种新观察法为他的灵修世界带来启迪。

魏神父说:「心灵的分割彷似瞎眼,使我们无法分辨自然世界及超自然现象的灵性流动和成长。我开始感觉到宇宙的流动和心灵的合一,是同一实体的两个幅度,这为《圣经》对人类心灵的融合注入新意义。」

这次展览名为「森林中的半盲人」,正好反映他的追寻。在他二十馀幅作品中,名为「在构思之前」的作品以视觉表达这种追寻。该作品绘画一个人在月光照耀下在黑暗的森林中游荡,他面前有一棵树,一只鸟儿在头上飞过。

魏神父说,画中人凭这些东西走出森林,这可以是听觉、视觉或触觉的经验;但无论找到那条路,他仍在森林中一直追寻。展览於光华新闻文化中心举行。

印度基督信仰团体领导人希望欧洲更加关注南亚地区少数民族维权问题
亚洲新闻新德里讯)(印度基督信徒对《欧盟宪法草案》的签署寄予了厚望;并期待新欧洲在最大程度上关注保护少数派民族与宗教团体的权益问题、以及促进文明社会发展问题。“全印天主教联盟”主席约翰.达雅尔除向欧洲表示祝贺外,同时批评了欧洲目前对保护少数派宗教信仰团体权益问题的冷漠态度。

达雅尔表示:“如同全世界的所有公民一样,我们印度天主教徒也向刚刚签署了《欧盟宪法草案》的欧洲各国表示祝贺,希望从此开启一个欧洲大陆合一与民主的新时代;不要在重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重复的错误 纳粹主义、犹太教集中营、黑塞哥维那。”

这位印度人权活跃人士向亚洲新闻通讯社指出:“我们希望今天的事件将掀开团结互助与平等的时代,特别是对各国的难民以及各个种族的难民给予关怀和平等待遇。”“但是,我们的喜悦因某些问题,特别是後-基督信仰时代,或者现代欧洲中的一些遭遇而感到遗憾。我深为欧洲各国和公众舆论对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缅甸、不丹和斯里兰卡等国基督信徒的不幸遭遇所表现出的沈默感到遗憾”。达雅尔指责欧洲对南亚许多国家中施行的“反基督信徒法律置若罔闻”。“我们衷心希望新欧洲充分认识到关注南亚地区发展与文明社会成长的重要性。在这一地区中,宗教自由和人性尊严应该成为法律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印度圣方济沙勿略灵柩火灾中幸存,十年一度圣髑展如期举行
(天亚社印度老果阿讯)印度西部果阿邦良善耶稣大殿最近失火,十八世纪的圣方济沙勿略灵柩及一批工艺品幸得保存。

火警於十月廿一日早上发生,焚毁了教堂附属的部分建 物。果阿总教区原定於十一月在该处举行十年一度的圣人圣髑展,教堂人员表示,被烧毁建 物本於月中进行装修工程。

大殿主任司铎沙维豪.巴雷托(Savio Barretto)神父说,圣人灵柩最先从火场搬出,还有卅多个十字架、雕像、圣物盒及其他宗教工艺品。

这幢建 物是耶稣会一五八六年兴建,也是存放圣沙勿略灵柩和其他珍贵古董的教会博物馆。圣人遗体自一七四四年完好地存放了数个世纪,直至一九五叁年才腐坏。耶稣会现把遗骨封存於一个银盒,成为圣髑。火灾烧毁了房顶、二楼及一楼教堂办事处部分地方。

巴雷托神父对天亚社说,消防员都小心翼翼地把工艺品及灵柩搬到安全地方,但有五幅圣人画像、一些陶制及木制雕像则遭毁坏。

西班牙潘普洛纳总教区首牧是圣人出生地沙勿略城堡的院长。他於一九七六年要求运回灵柩,虽获果阿总主教同意,却遭印度考古部门反对。根据印度法律,要运送历史文物到别国必须国家当局批准。

火灾的成因仍在调查中,但果阿警方已排除蓄意破坏的可能。

由亲印度教的印度人民党领导的邦政府下令调查事件起因,报告预料於十月底完成。

首席部长帕 卡尔(Parrikar)对传媒表示,火灾唤起政府评估展览前的安全措施。

第十六届圣髑展将於十一月廿一日至明年一月二日举行。老果阿是葡萄牙殖民统治时代的中心,传教士昔日由此出发到亚洲其他地区传教。

帕 卡尔说,政府已决定为国内重要古迹、庙宇、教堂及遗址进行安全评估。

良善耶稣大殿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明年将庆祝四百周年。

邦政府在火灾後已加强展览场地的保安,包括禁止在教堂附近搭建帐棚及泊车等。

首席部长与果阿暨达曼总教区斐理伯.内 .费朗(Filipe Neri Ferrao)总主教在事故发生当天会面,表示愿协助教会在展览前修复损毁部分。

总教区发言人奥拉沃.维利乌.佩雷拉(Olavo Velho Pereira)神父对天亚社说,这提议「被婉拒了」。教会亦不愿意计算损失。

历史学家莫雷诺.德索萨(Moreno D'Souza)神父说,该建 物是耶稣会创立不足五十年後在亚洲兴建的首幢房屋。

越南天主教会领袖到访柬埔寨教会
(天亚社金边讯)越南天主教会领袖最近到访柬埔寨教会,加强与柬国教会的联系,并鼓励侨居当地的越南裔信徒成为福音的传播者。

南部胡志明市总教区 明敏枢机率领代表团,於十月十八至廿叁日到访柬国堂区及越南裔教友。代表团包括芹苴教区黎风顺(Le Phong Thuan)主教、胡志明市总教区武维统(Vu Duy Thong)辅理主教,以及来自南部多个教区的十二位神父。

枢机十月廿二日在首都金边东南十公里占婆一所教堂举行弥撒时,向近千名来自柬国多处的越南裔教友呼吁,「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忠於信仰」。

弥撒由金边宗座代牧埃米尔.德东布(Emile Destombes)主教主持。他向天亚社说,基於两地教会的历史渊源,越南教会到访意义深远。他说:「我代表柬国教会,感谢越方在不同历史时期给予的支持。很多越南裔信众,在柬国艰难岁月中奉献一生,我们永不忘记。」

他说,他以当地教会名义向 枢机赠送一副若瑟.初马.萨拉斯(Joseph Chhmar Salas)主教十字架的仿制品。这位主教於红高棉统治下,与柬国神父、修士、修女及教友一同殉道。

自六十年代起,柬埔寨陷入内战,直至由波尔.布特(Pol Pot)领导的红高棉於七五年夺取政权为止。当年四月十四日,激进的共产党进入金边,已退休的金边宗座代牧伊夫.拉穆斯(Yves Ramousse)主教委任当时的萨拉斯蒙席为助理主教。

拉穆斯主教及其他外国传教士随後被驱逐出境。萨拉斯主教於七六年四月继任成为宗座代牧,据说他於翌年在田间死於苦役,终年卅九岁。

七零年叁月十八日,柬埔寨前国防大臣朗诺(Lon Nol)策动政变,推翻诺罗敦.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亲王,把所有越南裔人士驱逐出境。种族清洗在波尔.布特统治期间继续执行。红高棉被指责杀害多达二百万柬埔寨人,七九年,越南军队强迫其交出政权。

柬国自九一年恢复宗教自由後,当时的德东布神父及多位教会工作者重返教会。法籍的德东布神父到达後,先在洞 萨湖沿岸的渔村,为高棉裔及越南裔教友服务。洞 萨湖为柬国最大的湖泊,自湖中流出的一条河,在金边与湄公河相接。

柬国人口一千二百万,高棉裔占大多数,当中百分之九十五为佛教徒。当地天主教会约有一万九千名信徒,大多是越南裔。一位教会工作者解释,很多天主教渔民家庭都是来自越南,在柬埔寨湄公河和洞 萨湖沿岸定居。

枢机於十月廿二日弥撒後向天亚社说,很多越南人来到柬国寻找工作。他很肯定,他们的信仰促使他们成为福音传播者,把耶稣的喜讯传遍柬埔寨。

出生於越南最南部芹苴教区的 枢机说:「经过长年内战,尤其是那残酷的种族清洗时代之後,我高兴看到柬国复兴,不 在经济上,在属灵方面亦然。」他原本被委派在芹苴教区服务,但於九叁年被任命为与柬埔寨接壤的美寿教区助理主教。

现年六十九岁 枢机表示,柬埔寨教会曾经历无数风雨,一度濒临灭亡。这次与柬埔寨教会再次建立联系充满喜乐,此行亦勾起他在金边小修院的快乐回忆。

五零年代以前,金边宗座代牧区涵盖整个柬埔寨及越南南部的部分地区。

黎主教向天亚社说:「我们探访了好几个当地教会团体,特别是越南裔教友。我很欣赏他们活泼而坚强的信仰。」他期盼越南裔天主教徒成为柬埔寨的传信者,建设当地教会。

胡志明市总教区婚姻法庭裴泰山(Bui Thai Son)神父表示,代表团到访不同的天主教团体,发现他们都有优秀的袖领,亦举办了很多活动。柬埔寨教会多年来,付出很大努力重建及复兴教会,他特此表示祝贺。

武主教向天亚社表示,他首次踏足柬埔寨,见到一个充满活力的教会,而侨居的越南裔教友亦融合到当地教会中。此行有助越柬教会凝聚力量、互相扶持、共同承担向两国人民宣扬耶稣福音的使命。

韩国教会妇女研究组织要求教会加深了解现代家庭
(天亚社汉城讯)一个南韩天主教妇女学院呼吁教会,必须承认传统家庭结构已非现今社会的唯一模式,应以更广阔的观点来检视现代家庭。

   在汉城明洞主教座堂举行的研讨会上,讲者将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分类为无子女家庭、再婚夫妇家庭、「契约式婚姻」家庭和单亲家庭。

   儿童及家庭研究专家姜完淑教授促请与会者走出「正常家庭的迷思」,勿再必然地把家庭界定为由已婚夫妇及其子女所组成。

   十月二日的研讨会,主题为「面临挑战的家庭」,由韩国天主教妇女研究院主办,有六位女教友和两位修女发表演说,约四百人出席,大部分为修女。

   研讨会内容环绕不断上升的离婚个案、低生育率和其他影响南韩家庭之社会实况。

   姜完淑说,历史上,家庭观念随社会经济条件变迁而不断改变,一个健康家庭并非取决於由哪些成员组成,而是关乎家庭关系的素质。她说:「我们需要谋求方法,促进家庭成长及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她指出,即使「正常家庭」也面对不少难题,有需要鼓励所有模式的家庭建立健康关系。

   研究院主席崔惠荣修女对天亚社说,研讨会旨在从女教徒的角度检视变迁中的家庭观念,以及在福音光照下,探讨各种家庭的概念。

   这位圣心会修女是汉城天主教大学的圣经教授。她强调教会所倡议的家庭观念,是一种家庭应仿效的理想,却不反映实况。她又说,研讨会是探讨社会现状,而非教会训导或文件。

   另一位讲者西方历史讲师朴智贤则解释,「正常家庭」的观念可追溯至十九世纪法国工业社会的中产阶级家庭。这些家庭性别分工明确,男主外,女主内。这种模式一直没有成为社会规 ,但教会却接纳为「正常」的模式。

   她指出,自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以来,天主教会的权威及作为公众教育者的角色日渐式微,遂希望在民众的私人生活上,包括家庭生活,保持一定的角色。

   崔惠荣修女反对以这种中产阶级家庭作为韩国贫穷家庭的模型,认为教会必须超越传统。

   研讨会还探讨新旧约《圣经》、现代文学、电影和家庭灵修中所表现的妇女与家庭。

   崔修女表示,研讨会的筹备工作於去年开展,所以没有加入今年韩国主教团及亚洲主教团协会会议所提出关注家庭的事宜。

   她说,学院正筹划来年的研讨会,届时将讨论今年八月在南韩举行的亚洲主教团协会全体大会的最後档,以及韩国主教团即将於十一月发表有关家庭的牧函。

   南韩天主教妇女研究院於九六年成立,目的为促进妇女灵修及神学的发展,二零零二年成为天主教大学的校内研究机构。现有七十名修女和女教友成员,均具硕士或以上学历,研究 围包括妇女研究、女性神学及从女性角度研究历史。

生活圣言 2004年十一月份

「我们该脱去黑暗的行为,佩戴光明的武器。」(罗 13:12)

  在所有的文化与宗教里,往往都采用黑暗和光明这个鲜明的对比。光明象徵生命、善良、完美、快乐、永存不朽。而黑暗则会令人想起冷酷、消极、邪恶、惧怕、死亡。

  保禄宗徒提醒罗马的信众,身为基督徒不应再跟过去「黑暗」的行为,包括不洁、不义、邪恶、贪婪、恶意、妒忌、斗争、欺诈(参阅罗1:24-31)等行径有任何关系。

「我们该脱去黑暗的行为……」

  什麽是「黑暗的行为」呢?根据保禄宗徒的说法,就是指「狂宴豪饮、淫乱放荡、争斗嫉妒」(罗13:13);也包括忘记上主、背叛、偷窃、谋杀、骄傲、愤怒、轻视他人;甚至连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贪慕虚荣也包括在内。

  黑暗的行径也包括毫无忌惮地收看各种各类的电视节目、浏览互联网、阅读某些杂志、观赏某类电影或穿着某种流行的服式。

  我们领洗时,曾亲口或透过代父母,选择与基督一起死於罪恶,并叁次宣誓要弃绝魔鬼和它的诱惑。今天,人们不喜欢谈及魔鬼。他们宁可忘记它,甚至说它并不存在。可是魔鬼确实存在,它从不间断地挑起战争、屠杀和各种暴力事件。

  「脱去黑暗」是一种果断,甚至激烈的行为。它要求我们付出自己、言行一致、展示决心和勇气。但假如我们愿意生活在光明的世界里,这样做是必须的。事实上,本月的生活圣言还有以下的一句:

「……佩戴光明的武器。」

  仅仅放弃及「除掉」黑暗的行径是不够的,我们还该穿上「光明的武器」,或好像保禄宗徒稍後所说的「该穿上主耶稣基督」(罗 13:14),让他生活在我们内。伯多禄宗徒也邀请我们「具备」耶稣同样的见识(伯前4:1)。

  这个意象很有力,实在令人感到震撼,因为我们知道要让基督生活在我们内是不容易的。这表示在我们内要反映出他同样的情操、拥有他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这意味着我们要去爱如同他怎样爱了。爱是有所要求的,它要求我们不断的与内心的自私搏斗。

  为达至光明,我们没有别的办法。若望宗徒在他第一封书信里清楚的提醒我们∶「凡爱自己弟兄的就是存留在光中,对於他就没有任何绊脚石。但是恼恨自己弟兄的,就是在黑暗中,他在黑暗中行走,不知道自己往那里去,因为黑暗弄瞎他的眼睛。」(若一2∶10-11)。

「我们该脱去黑暗的行为,佩戴光明的武器。」

  这句生活圣言邀请我们去悔改,要不断地从黑暗的世界,转移到光明的世界。让我们重复拒绝魔鬼和它的诱惑,并不断的向上主说「愿意」,就好像我们接受洗礼那天所宣示的一样。
  我们也无须实行什麽轰烈的事,只要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以真爱作为灵感及动机就可以了。

  这样我们便能发放一种光明的文化,突显那属於正面的事物和福音的真福。我们就是这样开始在世上去建设未来的天堂,为能在天上永久地拥有它。天堂是一个事实,是耶稣给我们预许了的。它好比一所在现世建造,为准备来生在天上居住的房子。天堂将是耶稣赐给我们的礼物,它是:圆满的喜乐、和谐、美丽、舞蹈以及无尽的快乐,因为天堂就是爱。

   来自秘鲁的玛莉的经验可以见证这一点。她是叁个年幼女儿的母亲。当她接触到生活圣言时,她便与上主相遇,并找到了光明。之後她完全投身於圣言生活中,以致她的生活完全的改变过来。

   不久以後,玛莉经诊断证实她患了严重的病。在医院,她知道自己只能再活一个多月。由於她的改变,她对耶稣怀有一份新的信心,使她有力量去祈祷,恳求耶稣允许她多活五年,好能巩固她的皈依和转变,并能影响她周遭的人。

   医生也无法解释为什麽玛莉的健康状况突然改善了,之後她还出了院。回家後,玛莉便计划与她的伴侣在教堂补行婚礼,并要求让她的叁个女儿领洗。

   五年後,玛莉的病情突然恶化,在仅仅两周的时间内便结束了尘世的生命。

   离世前,玛莉还能够为叁位女儿安排好生活上每一个细节,无微不至,并给她的丈夫带来了希望。临终前,她说:「现在我要到父那里去,他等待着我。一切发生的事都是那麽美好。自从我认识了他的圣言,他带给我真正的生命,并赐给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五年!」

                            卢嘉勒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