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05-09-2005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主日弥撒重播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新闻取自:天亚社、信仰社、香港公教报、台湾文藻外语学院:

-东亚妇女会议吁教会要有「女性特质」及回应女性需要
-香港天主教神哲学院首次与大陆学者合办研讨会
-中国青海省回族地区公教团体在新圣堂中庆祝圣母升天瞻礼
-香港教区捐助中文大学创立天主教研究中心
-香港传信会缅甸生活团 体验山区信徒生活
-韩国教会纪念朝鲜半岛解放六十周年,强调童贞玛利亚将帮助和解、宽恕、统一与和谐
-出席普世青年节的亚洲代表交流分享,准备下届亚洲青年节
-高雄文藻师生参加世界青年日,跨出台湾与世界联结
**********

东亚妇女会议吁教会要有「女性特质」及回应女性需要
【天亚社香港讯】东亚区的天主教徒代表,最近讨论如何使教会更富有「女性特质」、肯定及改善女性在教会的地位。

在首届东亚妇女会议上,台湾社会服务修女会的邹逸兰修女对与会者说,教会可透过多同情和了解妇女的需要来展现其女性特质。

她指出,教会必须面向人群,并宽恕曾跌倒的妇女。

会议由亚洲主教团协会属下的教友及家庭办事处妇女部与香港教区合办,於八月十五至十九日在香港举行,主题为「妇女在面对廿一世纪的挑战下如何履行门徒使命」。

会议开始,负责主题演讲的台湾圣母无原罪传教女修会蔡爱美修女请与会者深思:「我们身处东亚,但是否属於东亚?」她又呼吁与会者,以基督女门徒的身分去改善妇女地位。

卅八名与会者中有卅四名女性,其中廿六人是来自大陆、香港、 日本、韩国、澳门及台湾的教会工作者、修会会士及教友代表,另有八名香港观察员。另外四名男参加者,包括两名来自日本的主教和神父,以及香港的一位主教及一位观察员。

会议探讨东亚妇女在社会、家庭及教会所面对的挑战,以及如何改变妨碍妇女有尊严地生活的状况。

会议的总结声明称:「亚洲需要一个富有女性及母性特质的教会,所以有需要培养慈悲、关怀、温柔、殷勤好客及温暖的特质。教会需要包容所有人而不加以判断,我们可从耶稣身上学习这些女性的特质。」

声明认为,教会必须「建设真正男女的夥伴关系」,共同面对时下复杂、很大程度受不公平经济制影响的社会挑战。

他们建议在堂区创造空间,「好让妇女在姊妹情谊之内反省、互助及彼此支持。」他们同时呼吁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成立支援小组,以关怀态度看待单亲家庭及离婚妇女。

与会者建议要帮助妇女察觉自己身处在传统文化、复杂经济体系及转变中社会的困境;在教会内推动从女性角度出发的神学教育及圣经研究,并让妇女分担制定决策的责任。

宗座教友委员会的黎育辉八月十八日对天亚社说,教会可为妇女提供更多协助。教会过往可能过於注重「整体」,而忽视了妇女及她们的需要。

这位同是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会长的黎氏认为,一些国家较易改善并回应妇女的需求,但她认为这分别 在於改善的速度,而非改善的可行性。

韩国主教团妇女委员会成员李荣子修女表示,韩国教会应为未婚妈妈及离婚妇女提供更多宿舍及协助。李修女八月十八日对天亚社说,韩国社会对改善妇女地位及权益已有进步,但妇女薪金偏低,政治参与较少,反映歧视思想仍然存在。

在日本服务的菲律宾传道员依搦斯.加特帕坦(Agnes Gatpatan)对天亚社说,她希望从其他与会者身上吸收经验,再应用於日本。她引用二零零四年联合国发展计划中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 有约一成日本妇女任职立法议员、高级官员及经理等重要职位。此外,很多来自东南亚贫穷国家的妇女被迫在日本娱乐场所当妓女。

与多个团体合作争取妇女权益的香港教友邝心怡表示,政府和民间组织故然需要探讨妇女问题,「但最重要是妇女自己应站起来说出需要。」

邝氏以香港妇女在社会为题演讲,提到她们遇到的问题包括家庭暴力、无特别技能年长女工的贫困境况、对怀孕员工的歧视、婚前性行为及婚外情不断增加。

日本天主教女性联盟顾问大分教区宫原良治主教八月十八日对天亚社说,男性不理解女性身兼妻子及员工的双重责任。他称,会上介绍的各种「强大」女性自发运动令他印象深刻。

提高用字遣词的敏感度也在会上提出。亚洲主教团协会妇女部执行秘书维珍尼亚.萨尔达尼亚(Virginia Saldanha)提醒与会者以大会共同语言英语诵读《圣经》时,把「男人」改为「我们」或「所有人」,特别是在妇女占大多数的场合。

这次会议还包括机构探访,介绍香港教区为妇女及其他草根团体提供的牧民服务。

亚洲主教团协会九五年成立妇女部。协会赞助有关妇女的「主教团使徒职会议」於九五年至二零零二年间曾举行叁次会议,探讨妇女在教会及社会的参与。第叁次会议更决定举办区域性妇女会议,及後南亚会议於零二年举行,东南亚会议则在零叁年召开。

香港天主教神哲学院首次与大陆学者合办研讨会
【天亚社香港讯】天主教香港教区的神哲学院与国内的「中国原创文化研究会」,合办有关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学术会议。参加的大陆神父认为,跟教外学者交流甚有启发性。

北京教区刘哲神父八月十七日对天亚社说:「我们天主教徒以信仰眼光研究《圣经》和教会训导,教外的学者却以理性和批判方式去分析基督宗教,令我印象深刻。」

这位北京教区天主教神哲学院教务主任与另外五位大陆神父,参加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在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的「第叁届原创文化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以「原创文化与经典阐释和分析」为主题,首次在香港举行,约四十位从事哲学、神学及宗教研究的中外学者与会,发表卅多份论文,探讨中国先秦、希腊和希伯来叁个原创文化的经典。与会者分别来自英国、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美国及耶路撒冷。

主办机构之一中国原创文化研究会的主席杨适八月十六日告诉天亚社,该会成员主要是对探究古典文化有兴趣的大陆学者。他指出原创文化是多国文明的根源,举例如东亚文明起源於中国文化,西方文明起源自希腊文化,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是犹太文化,佛教的起源是印度文化。

本身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的杨适又说,在二零零一年及零叁年的首两届研讨会上,该会成员曾与天主教和基督教学者进行交流。

另一主办者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的校长蔡惠民神父对天亚社说,学院相信这类学术活动能强化华语神学,所以特别邀请大陆、澳门和台湾的神父参与。蔡神父及一些学院教授已是第叁度参与原创文化研讨会。

他八月十七日指出,这是学院首个与非基督宗教组织合办的研讨会,显示学院校董会对此类学术交流的支持。该校董会由港、澳两教区的主教,以及数个修会省会长组成。

上海佘山修院教务长方补课神父形容,这研讨会是「个人成长和学习的良机」。这位卅七岁神父说:「愈来愈多中国神父从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回国,我希望不久将来佘山修院也有能力举办同类活动。」

北京教区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赵建敏神父对天亚社说,中国文化在近半世纪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八月十六日表示,现代中国文化与基督信仰的价值有不少融合之处,两者都「提倡人类尊严、平等和尊重大自然。」四十二岁的赵神父是今届研讨会论文集的编辑委员。

刘哲神父认为,基督宗教有助促进中国当代社会的道德文明。他解释:「在北京等大城市,人民过着富裕的物质生活,但因为很多人没有信仰,精神很空虚。」

然而,他强调:「若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便难以在中国的修院里教授神学或在社会中传福音。」他又说,北京教区修院近年在哲学课程中加入了中国文化及文学科目。

东北辽宁教区付晓岩神父对天亚社说,此研讨会让他首次与大陆主流大学的学者作知识交流,令他视野扩阔。他相信,现在是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融合的最有利时机,「因为我们可以公开地讲信仰和传教。」

在开幕的欢迎辞中,香港教区汤汉辅理主教说,「基督宗教信仰及中国文化是世界上两大文明瑰宝」,学者在研讨会就这两大文明进行对话交流,能「促使本有信仰及文化迈向更高更阔的领域。」

为期叁天的会议上,逾卅位讲者围绕《圣经》与中国文化、经典与释经学、中国先秦哲学家孔子、孟子及老子的着作、希腊与米索不达米亚经典、妇女神学及神秘主义等广泛的题目,发表他们的研究结果及见解。

部分话题更引起台上台下的激烈讨论,包括希腊文logos在圣经中应翻译为「言」或「道」、圣神与中国传统「气」的比较等。蔡神父解释,基督徒学者和教外学者采用不同语言和文化概念来讨论基督宗教内容,所以擦出火花。

他指出,举办研讨会的另一目的,乃加强学院的学术使命。他说:「教会应肯定学术研究作为一种福传工具,举办研讨会未必有即时成果,但它的影响会很深远。」

首届原创文化研讨会於二零零一年在中国西北的兰州大学举行,第二届於零叁年在华东浙江大学举行。下届研讨会定於零七年在西安举行,主题为「中国原创文化」。


中国青海省回族地区公教团体在新圣堂中庆祝圣母升天瞻礼
(信仰社西宁讯)不久前,中国大陆青海省首府西宁教区湟中县黑咀儿天主堂口的教友们,在本堂司铎秦国良神父的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新堂祝圣典礼。来自西宁教区、临近甘肃省首府兰州教区的五位神职人员共祭;七位修女和五百多位元当地以及临近地区教友参加了隆重的圣道礼仪。八月十五日圣母升天瞻礼,黑咀儿天主堂区的叁百多名教友们与外来打工人员和学生等,共同在新圣堂中激动地度过了一个喜悦的瞻礼。一位教友还表示:参与弥撒的大部分教友是西宁教区本地的,也有从附近的湟中县、互助县等地赶来的教友,还有很少一部分是在西宁打工、经商的,来自福建、江苏、河北等。从今年开始,我们在弥撒圣祭前首先要共同学习圣经。经过半年的努力,教友们对圣经有了更加完善的理解,增添了善度信仰生活、参与教会生活的热情。圣母升天瞻礼的盛况,便是最好的佐证。

黑咀儿圣堂始建於一九二叁年,自一九五八年起至文革结束,饱经各种动 沧桑,圣堂和部分附属建 逐渐被拆毁,破旧不堪,根本无法满足堂区教有友善度正常信仰生活的需要。为此,本堂司铎秦神父毅然作出了翻建圣堂的决定。二OO五年四月,新堂正式破土动工。新堂工程历时叁个多月、投资37万元人民币,其中7万元是当地教友集资的、30万元由秦神父多方奔走联络筹集。此外,新的堂区院落中还修建了一处小型的修女院。

黑咀儿天主堂,位於中国大陆最贫困的西北部青海首府西宁市,这 也是少数民族回族穆斯林的聚集区。堂区的叁百多名教友,全部是汉民。一九叁八年创立的西宁宗座监牧区,是圣言会传教士负责的传教区。今天,青海省共有3,100名教友、3位司铎、17位修女和十九个举行弥撒圣祭的场所。


香港教区捐助中文大学创立天主教研究中心
【天亚社香港讯】天主教香港教区与香港中文大学达成协议,设立研究中心开展持续的天主教研究。

按八月四日达成的协议,香港教区将捐赠七百万港元(约九十万美元)予中文大学,在该校的文学院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成立「天主教研究中心」。

协议书由香港教区陈日君主教与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签署,筹设工作预定九月展开。

据天主教社会传播处主任容若愚八月八日向天亚社指出,今年四月离世的耶稣会施惠淳(Bernard Joseph Shields)神父是该系唯一研究天主教会的研究员。大学忧虑研究工作中断,因而与香港教区合作设立一所天主教研究中心。

根据协议,教区将委派两名代表,联同大学校内的学者组成顾问团,以监督中心的整体运作。容若愚表示,到目前为止,两名教会代表仍未选出。

容若愚并说,教区的捐款将用於聘请全职研究人员、设立研究生奖学金、定期筹办学术活动、出版学术研究、资助访问学人计划,以及邀请内地及海外学者作学术交流。

香港教区宗教联络委员会主席周景勋神父八月十一日表示,就不同宗教开展积极研究,有助促进宗教对话。这位教区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哲学部主任对天亚社说:「藉探究不同宗教的共通点,而非强调彼此的差异,我们可学到摒除互相之间的成见。」

天主教研究中心将以天主教历史为研究重心,特别是近数个世纪以来在中国传播的状况、天主教教义的发展,以及它与社会和本地文化的关系。

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主任赖品超教授对天亚社说,他希望成立不同的单位来研究各种宗教,但苦无经费。他解释:「政府与大学都不会资助以宗教为题的学术研究,避免有传扬某个宗教的误会。」因此,若要开展这类研究,便须倚靠校外的基金资助。

赖氏说,天主教研究中心将从海外,主要是德国和义大利,招聘教职人员;亦尝试从中国大陆招聘学者,但由於内地较少人对这方面的主题感兴趣,预期回应不多。他声言,学术研究能力始终是聘任的基本考虑。

至於学生方面,赖教授预期本科生对宗教研究兴趣不大,故首要对象为研究生。

二零零零年,香港大学亦开设了一所佛学研究中心,并於两年後开办硕士学位课程。

不过,赖品超否认中文大学推动宗教研究的构思源自香港大学,并表明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早於一九九六年已创立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

尽管中文大学是公帑资助的大学,但与基督教会却有历史连系,因为该校是於一九六叁年由叁所专上学院组成,包括由几个基督教派於一九五一年成立的崇基学院。

赖氏坚称,前身为宗教学系的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一直以来均致力进行天主教研究。该学系涵盖文化研究、宗教研究与神学。

该系亦於今年四月启用人间佛教研究中心,又开展名为「和而不同」的计划,以加强培育中学宗教科教师,帮助他们在年轻学生之中,促进宗教信仰和谐共融。


香港传信会缅甸生活团 体验山区信徒生活
(香港公教报讯)香港天主教教友传信会八月举办「缅甸生活体验团」,让本港信徒跟当地传教士互相交流。

传信会派出两团共九位信徒,远赴缅甸东枝(Taunggyi)总教区。第一团五位团员,於八月叁至十七日到当地,为信徒团体「福传小姊妹」(Little Evangelizers)及准大学生提供短期进修课程,教授圣经、英语、电脑及卫生常识,并探访山区教会团体、孤儿及残疾人士等。第二团已於八月廿二日出发。

返港後,首团团长潘恩荣八月廿四日对本报说:「当地修女称我们为老师,实际上,她们才是福传者的典 。这旅程教我如何活出基督。」潘氏曾随传信会到柬埔寨服务。

行程中,团员拜访过当地的修女,了解当地信徒团体状况。「负责福传小姊妹的修女称,成员并非单纯去宣讲,而是跟贫民同甘共苦,她们只带一个薄薄的袋子入村传教,期间住帐棚、吃野菜。」潘恩荣说:「缅甸分为多个部落,若村民排斥『非我族类』的传教士,那传教士只好到另一条村;她们亦面对疾病的威胁,近年共有七位当地修女及传教士死於疟疾。」

任职护士的潘恩荣,跟四十位当地「学生」分享卫生常识,他说:「我们的服务对象,大部份是准备入村传教的年轻信徒和女修会初学生。她们学习卫生常识,以服务传教点内的村民,以防止更多人受流行病 疟疾所害。」

潘恩荣续称:「香港团员都打了针、服过预防药物才到缅甸,但当地物资匮乏,连基本药物也不敷应用。修女问我:『如何把胶针筒循环再用,去护理更多病人?』在香港,物资唾手可得,这给我很大的反省。」东枝位於高原地带,气温较为极端,他说:「故此团友回港前,留下了替换的衣服和所有成药,赠予当地人士。」

团员阮美贤八月廿四日称,她为当地传教士的使命感所触动:「福传小姊妹跟团员分享传教召叫。她们都很年轻,成员约二十岁左右。其服务精神,让我获益良多。」

首次到缅甸体验生活的阮美贤说:「当地的人际关系可以很亲密。即使我们体验团要为当地人士预备每天的圣言讲授,但我们亦很自在。那是个愉快的旅程。」

谈到体验团的生活,阮氏说:「团员利用自己的长处,跟当地人分享知识,有的教英文、有的教电脑。事前互不相识的团员都能合作无间,这是很好的传教经验。」阮氏本身是宗座正义和平委员会成员。

七月底,传信会到观塘圣若翰堂介绍海外传教,并举行义卖筹款,用作是次传教、购买医疗用品予东枝教会团体的经弓费。该堂区信徒潘恩荣感谢信徒的协助:「堂区教友很支持海外传教,我们筹得的款项,是预期中的四倍。」


韩国教会纪念朝鲜半岛解放六十周年,强调童贞玛利亚帮助和解、宽恕、统一与和谐
(信仰社首尔讯) 值此隆重纪念今年抗日战争胜利和朝鲜半岛解放六十周年之际,韩国各教区主教纷纷发表文告,呼吁全体执政党和全国人民认真反思,努力促进朝鲜半岛的统一;促成被叁八线分割开来的无数朝鲜家庭、友人早日团聚,修复社会的创伤。主教们在根据各教区不同情况所发表的文告中一致表示,坚信童贞玛利亚将帮助我们和解、彼此宽恕、重新赢得失去的统一与和谐;童贞玛利亚将引领高丽人民彻底摆脱煎熬朝鲜半岛的不幸历史、走向通往和平的新起点。

韩国首都首尔总主教区郑总主教在题为《为了高丽人民的新起点:和平与你同在》的文告中指出:值此圣母玛利亚升天瞻礼、朝鲜半岛解放六十周年之际,我们强烈渴望我们的人民能够真正获得解放;实现真正的和平。我们应该祈求上主,使我们在天主恩宠的帮助下,战胜分歧;不断迈向和解与统一。

安东教区权主教发表了题目为《至圣的玛利亚,恩宠之後》的文告。权主教祈求童贞护佑和引导高丽民族,踏上和平与和谐的新道路。文告中指出:果我们能够效仿恩宠之後玛利亚的榜样,将自己的全部日常生活都托付给天主,我们便可以在现世和当今世界中提前尝试救恩的喜悦。

大田教区柳主教在题为《为了一个共融的团体》的文告中,邀请教友们为北朝鲜的宗教自由和人权祈祷;为亚洲大陆的福传事业祈祷。

出席普世青年节的亚洲代表交流分享,准备下届亚洲青年节
【天亚社德国波恩讯】逾叁千名参加第二十届普世青年节的亚洲青年代表,在德国一个特别为他们主办的活动中,一起祈祷和交换有文化特色的礼物。

聚会组织者、菲律宾道明会雅各伯.阿拉米略(Jaime Alamillo)神父告诉天亚社,八月十七日这个在波恩举行的「亚洲青年聚会」是让亚洲青年共庆他们独特的文化,以及反思亚洲的现况。

他又说,这次聚会的另一个目的,是为明年七月卅日至八月五日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亚洲青年节做准备。

阿拉米略神父是马尼拉至圣玫瑰堂的本堂司铎,堂区中心设於道明会办的圣多玛斯大学内。堂区有五万多名教友,其中约四万为大学生。

八月十六至二十日的普世青年节,主要活动都在科隆举行,部分则波恩等邻近城市召开。

一位在科隆攻读博士学位的香港青年对天亚社说,他希望明年的亚洲青年节以关注青年人生方向为重点。他认为,缺少生活的动力和目标是当代青年面对的最大挑战。

这次亚洲青年聚会是由亚洲主教团协会青年部主办,在波恩市郊一个大型体育馆举行。除亚洲的青年代表外,一些来自法国、美国、德国和澳洲等地的亚裔青年也前来参加。

教宗本笃十六世出席的第二十届普世青年节,据估计至少有八千名亚洲地区青年参加。

中国大陆也有近五十名代表出席,他们大多是在欧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他们的参与更为聚会增添色彩。当主持人读出中国大陆代表团的名字,他们全体起立,挥舞国旗,向参加者展示中国教会的参与。同时,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叁百多名代表也在旁呐喊欢呼。

这个下午聚会以圣道礼仪开始。身着民族服装的两名泰国男女青年在舞蹈中,将《福音》送到台上,由男青年以泰语恭读《玛窦福音》中「叁王来朝」的章节,再由女青年以英语重读,以呼应本届普世青年节主题 「我们特来朝拜他」。

菲律宾奎松城因凡塔教区罗兰多.特 亚.蒂罗纳(Rolando Tria Tirona)主教在讲道中,提到亚洲青年在普世青年节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这位圣母圣衣会士是亚洲主教团协会成员。协会辖下的教友及家庭办事处设有青年部。

主教说,青年人从基督那里领受家庭、朋友和青春等许多恩典,他们应回应天主的恩赐,想想可如何在社会和文化中实践信仰。

他呼吁亚洲各国青年代表效法叁位「东方贤士」的芳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克苦、牺牲和圣善的生活作为礼物,奉献给耶稣基督。

接着是新加坡、印尼、日本、香港,以及亚洲教会其中一个最小的团体蒙古教会的代表演出精彩的歌舞和民族文艺节目。他们还向大会奉献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礼物。

全体青年在活动结束前又一起祈祷。他们在祈祷中诵读《古兰经》、印度教经典、佛经和《圣经》的教导,展现天主教会的合一精神,以及表达促进亚洲各宗教信徒彼此尊重,相互对话的愿望。

澳门代表陈思恒对天亚社说,这是她第一次参与「跨宗教」祈祷活动,使她对其他宗教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尊重,同视大家为「天主的儿女」。

在亚洲青年聚会中,香港教区二百多名青年代表除了表演传统舞狮,又拿出写上

「Welcome to AYD4 2006@Hong Kong」的大标语,以欢迎亚洲各国青年参加明年在香港举行的活动。第叁届亚洲青年节於二零零叁年在印度班加罗尔举行。

高雄文藻师生参加世界青年日,跨出台湾与世界联结
(文藻外语学院讯)文藻外语学院响应世界青年日,师生一行15人陆续从8月初到27日前赴德国科隆参加第廿届世界青年日,与来自世界各地100万的青年,在天主的爱里联结,也分享台湾青年的信仰与灵性经验,这群七年级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日活动,也因为这个活动大大扩展个人的眼界。为鼓励学生参与世界性活动,文藻也特别给予其中八位同学每人1万5仟元,作为部分旅费的补助,以及六个小时的行前训练,帮助同学提早熟悉对於天主教教会的认识、国际礼仪及世青日等相关讯息。因为活动相当难得,也吸引部分同学自费报名参加。
  
据文藻宗辅中心王学良代理主任表示,学生透过亲自参与世界青年日,走出台湾与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交流,以世界为舞台,扩展个人视野,相当有意义。虽然是天主教举办的活动,但为鼓励学生参与世界性活动,只要是对於该活动有兴趣且对天主教有兴趣与认识的文藻学生,虽尚未成为天主教友,都可以报名参加甄选,因此成员跨宗教包括天主教徒、基督徒及慕道友。

甫从德国科隆参加完世界青年日回来的文藻学生,都觉得不虚此行。今年18岁的金芳如同学,是受洗不到一年的基督徒,她说参加完世青日後除了比较知道天主教与基督教仪式上的不同外,也较能 清两种宗教观念的异同。此外,对於来自不同国家及种族的年轻人可以齐聚一起敬拜神,及基督徒与天主教徒能摒弃成见,寻求未来合一的可能,都让她非常感动。

目前就读文藻二技部德文系的庄凯迪同学,本身也是基督徒,他说利用宗教性的跨国活动,是台湾走出去的最好方法。小时候曾经旅行过德国的凯迪,这次学了德文後旧地重游,看到的是更深的文化差异与包容,觉得欧洲人将宗教融入生活作息、人生观及处事态度,相当值得我们学习。此外,他说在当地亲手制作中华民国大国旗的经验,也让他永生难忘。在世青日期间,文藻学生发挥双语实力,尤其因为懂法德西第二外语,让他们成为队上「抢手」的随队翻译。

目前在文藻宗辅中心任职的黄佳音小姐,受台湾天主教会所委派的台湾代表,前往世青日担任大会国际礼仪团,协助弥撒礼仪及教会服务性工作。第34届英文科李韵如校友,则因为德文表达流利,已在德国担任世青一年的筹备志工,曾代表晋见德国总理施若德,更与教宗一起用过餐。两位文藻人,在这次教宗本笃十六世所亲自主持的第廿届世界青年日,均亲吻到教宗渔人权戒,成为全台湾最幸运两位的天主教友。

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於西元1986年所发起的世界青年日活动,今年是第廿届,从8月16到21日在德国科隆举行。世青日自1987年起,订定每两年在世界不同地区举行一次,且每次主题不同,今年世青日的主题为:『我们特来朝拜他』,出自圣经玛窦福音书第二章第二节,期望所有年轻人如同圣经中的叁位贤士(叁王来朝),去寻找耶稣并朝拜他,且将耶稣所赐的喜乐与世人分享。藉由世青日跨越国家、语言与文化的共融经验,强化每位青年对信仰的坚定,同时给予他们新的方向和热情的鼓励。因此对很多的年轻人而言,参加世界青年日是一个永生的难忘经验。他们从世界各地来为了认识其他年轻的基督徒,一齐参与盛大的庆典,并且以新的方法度信仰生活,在此也得到新的鼓励与坚定他们善度每日生活。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