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6-02-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主日弥撒重播
教会与社会 世界24小时 教宗与圣座 教宗周叁公开接见活动结束每日颂祷中有关圣咏和赞主诗歌的要理讲解 昨天,二月十五日,教宗先後分别在圣伯多禄大殿和保禄六世大厅两个场地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人士。在圣伯多禄大殿有七千八百人聆听教宗简短的讲话,他说他们大概已经知道他最近所颁布的第一道通谕,《天主是爱》通谕。教宗说他在通谕里面提醒每个人,天主的爱乃是我们真正喜乐的泉源和理由。教宗因此邀请每个人日益了解并接纳天主的爱,因为这个爱改变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成为福音的可信见证,成为耶稣的真实朋友和忠信的门徒。 教宗并勉励圣伯多禄大殿中的每个人帮助贫弱者感受到天主的仁爱慈祥,不要忘记传播天主的爱是有助於缔造一个更公正、更彼此关怀的世界。 会晤了圣伯多禄大殿内的朝圣人士後,教宗便到保禄六世大厅会见九千位其他的各国信友。在这里,他向他们讲解了童贞玛利亚在领受加俾额尔天使传报耶稣诞生的喜讯之後,在她的表姐依撒伯尔面前对天主所发出的赞颂感谢词,并以这篇要理结束为期五年之久的圣咏和赞主诗歌的要理讲解。 教宗说:“如今我们已经抵达了数年前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开始的长途行旅的终点。他曾愿意把每日颂祷中的圣咏和赞主诗歌作个完整的要理介绍。如今我们已经抵达了这个旅途的终点,它像是在一座盛开着赞美、祈祷和默观的奇花异卉的花园中的旅游一样。现在我们就以童贞玛利亚的《谢主曲》(Magnificat)来结束这一系列的要理讲解”。 教宗指出这首谢主曲精细地显示卑微的人的灵修。这里所谓的卑微的人,是指那些视财富与权势如蹩脚之物、而内心谦虚、不受骄傲引诱、随时敞开心怀接受天主救赎恩宠涌到的人。卑微谦虚的心境态度在整篇《谢主曲》里面都有迹可循。 教宗把圣母的谢主曲分两段来解释。他说:“第一段从路加福音第一章四十六节到五十节,几乎是一种独唱的形式,圣母把她的声音举高到天庭,她用第一人称提到‘我的灵魂…我的心神…我的救主…万世万代将称我为有福的…在我身上行了大事’。因此,这篇祈祷的心境是庆祝感谢天主所赐的恩宠,这个恩宠使圣母玛利亚心中油然产生感谢赞颂之情”。教宗又指出:这一段诗歌看起来似乎是圣母玛利亚单独咏唱的,事实上因为她的使命与整个人类的历史有关,天主的仁慈世世代代赐给敬畏他的人,所以是整个人类都与圣母玛利亚一起在称谢赞颂天主。 关於这首谢主曲的第二段,教宗说:“第二段比较具有众人合唱的味道,几乎是整个信徒团体与圣母玛利亚异口同声赞美天主奇妙的选择。其中特别赞美天主在人类历史中不断完成的作为,那就是天主驱散心高气傲的人,从高座上退下权势者,举扬了卑微贫困的人,使 饿者饱飨美物,使富有者空手而回,他扶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 教宗指出天主在人类历史中所行的这些作为就是他的作风,天主的计画往往隐藏在人类历史更迭的下面,表面看起来都是骄傲、有权势、富有的人得逞。然而,到头来天主的秘密将显示出来,让世人发现哪些人才是天主真正所选拔的。 古巴教会纪念举行全国天主教大会二十周年,教宗致函首都总主教奥尔特加.阿拉米诺枢机,再次呼吁古巴向世界开放,而世界也向古巴开放 教宗指出:“天主与所有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一起行走,不论他们是信徒或非信徒,是接近教会的或远离教会的,不论是播种的或是收割的,因为每个人都受邀参与天主赐给我们的生命的节庆”。教宗强调:“人类的生活充满种种事件,而我们都应邀把这些事件当作救恩的事件来生活,因为时间和历史都充满天主的临在,他支持并巩固人类的生活。这个生活是个许诺和救援的路程,人必须本着热切的心情来行走,以便在生活经验中发现生活的天主与人类同行的徵兆和标记”。 教宗重申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於一九九八年访问古巴时所发出的呼吁说:“愿古巴向世界开放,也希望世界向古巴开放”。教宗解释这两句话说:“这里所说的开放首先要求反省自己如何向天主敞开自己的心智;如何在人际间彼此开放心胸,互相信任,即使每个人的想法和信仰不一样;再就是如何向充满困难和可能性的世界敞开自己”。 教宗在信函中指出:“只有从天主爱的眼光出发,才能认识每个人、每个组群、以及生活在大地上的人的真理,而祈祷能够帮助我们作到这点”。 教宗任命圣座现任宗教协谈委员会主席菲茨杰拉德总主教为圣座驻埃及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组织大使 教会与社会 义大利“主教团运动和休 办公室” 主任马扎蒙席谈冬季奥运会比赛第一阶段的气氛 问:马扎蒙席,请您对比赛第一阶段的气氛作个评价,好吗? 问:马扎蒙席,您谈到您尤其注意到人性方面,例如在同其他队的运动员的接触中,这方面也很突出,是吗? 问:马扎蒙席,您可以同我们谈谈奥林匹克村内获胜的运动员,比赛中失败的运动员,完成比赛的运动员和尚待比赛的运动员中的人性层面? 非洲布隆迪和坦桑尼亚的灾荒拉起严重警报 答:人员移动本身使儿童们冒更大的风险。首先,他们失去了传统的供应来源。因此,离开学校的现象在增长,孩子们失去了主要的依靠地点,即学校。在索马里的几个地区,104个学校中,只有14个开放。其他的学校关闭,因为那里不再有儿童。我要提到的是,透过学校我们也给与补充食物。孩子们除了失去这个可能性之外,在从一个地区迁徙到另一个地区,即寻找尚未遭乾旱打击的地区的过程中,儿童与家人失散,这样的事在过去经常发生。 问:可以想像,在协助儿童的工作中,情况变得更加困难了? 世界24小时 昨天2月15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国际新闻报导的消息是: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一连串暴力攻击 请听新闻的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一连串暴力攻击,其中最严重的是在首都的中心地区:3名男童死於炸弹爆炸中。就在这到处暴力横行的背景下,又出现一个游击队俎击手杀美国兵的录影带。以下是本台记者的有关报导: ******** (梵蒂冈电台讯)巴基斯坦境内抗议讽刺穆罕默德漫画的群众示威行动带来死亡的悲剧。西北部的白沙瓦的群众示威中,3人死亡,1人是只有7岁的儿童,另1名男子则跌倒在电缆上而死。白沙瓦的挪威电信公司和一家银行也遭摧毁。在丹格市的示威中发生军火冲突;在费萨拉巴特则有数千名学生示威抗议。拉合尔的群众示威也造成2人死亡。示威者并纵火焚烧政府机关和美国的速食店。 (梵蒂冈电台讯)海地在前总统阿里斯蒂德於2004年下台後的首次普选只有8天後的此刻,一切需要重新开始。临时政府下令重点2月7日大选的票,同时设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调查可能的作弊。请听本台记者的报导: ******** (梵蒂冈电台讯)黎巴嫩至少有1百万人於14日汇集首都贝鲁特街头,纪念前总理哈里里遇害1周年。一般怀疑叙利亚涉入了杀害哈里里事件。在哈里里遇刺後,黎巴嫩的局势变得动 不安。今天,这个国家名义上已经不再受叙利亚的牵制,为什麽仍然不能恢复稳定?我们就这个问题请教了义大利米兰晚邮报的特派员费拉里,他也是中东问题专家: 答:的确,行刺前总理哈里里事件令整个中东震 ,联合国甚至派遣了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连叙利亚的高层人士也被怀疑涉入行刺事件。即使说这个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令黎巴嫩内部的组成部分能够有较和平的关系,今天,这些成分:马龙尼礼天主教徒社团、伊斯兰教什叶派教徒社团、逊尼派教徒社团,又回到分散的状况。其他的因素,我是指讽刺漫画事件,又点起黎巴嫩各社团在哈里里遇刺事件後所激起的怒火。 问:最近的选举中,反叙利亚的势力得胜,他们如何能改变这个情势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