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6-04-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主日弥撒重播 教宗巴斯卦守夜礼弥撒讲道词全文 “他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了”。当耶稣第一次向门徒们讲论十字架和复活的时候,刚从耶稣显圣容的山上下来的门徒们彼此询问:从死者中复活到底是什麽意思(谷9,10)。在巴斯卦节,我们都欢欣雀跃,因为基督没有留在坟墓里面,他的身体没有腐化;他属於活人的世界,而不是死人的世界;我们欢欣雀跃,因为他就如祝圣巴斯卦复活腊礼仪所宣布的,是元始同时也是终结,因此,他不只昨日存在,今日和永远都存在(参见希13,8)。然而,从某方面看,复活完全不属於我们这个世界,不是我们任何经验所能及,因此,回到我们自身来说,我们也就延续门徒们的争论:复活到底是什麽?复活为我们有什麽意义?为世界和历史整体意味着什麽?一位德国神学家有一次带着讽刺口吻说: 体复活的奇迹如果真有其事,毕竟对我们无关紧要,因为和我们无关。事实上,如果曾有某人死了又活起来,而且仅此而已,这与我们何关?可是基督的复活不仅仅如此而已,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我们也可以使用进化论的言语来说的话,复活乃是最大的突变,是绝对根本地跳跃到另一个完全崭新的境界,这在生命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中是空前的:跃进到崭新的境界,和我们有关,和整个历史有关。 然而,这件事并非过去所发生的、对今天的我们或许无关痛 的奇迹。它是“进化” 历史过程中、以及走向未来新生命和新世界的普通生活历史过程中的飞跃,这个以基督为出发点的新世界已经不断地渗透到我们这个世界,对它进行潜移默化,也把它吸向自己。然而,这究竟是怎麽发生的呢?这件事怎能与我发生实际的关系,并把我的生命吸引向它,吸引向高处呢?即刻的答复可能会令人吃惊,却是完全真实的,那就是这个事件经由信德和圣洗来到我身上。就因为如此,圣洗圣事成了巴斯卦守夜礼的一部分,就如今夜庆典中授予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年人开始度基督信仰生活的圣事也强调的一样。圣洗圣事意味的正是这个,它不在谈过去的事情,而在谈宇宙历史生命的飞跃进入我的生命内,它紧捉住我,为把我吸向他。圣洗圣事大不同於加入教会社团的行为,也不是接纳一个人进入教会的有点过时又复杂的仪式。圣洗圣事也不只是单纯的洗濯或某种净化和美化灵魂的行为。圣洗圣事的的确确是死而复活重生,是改变为一个新生命。 我们如何能够了解这件圣事呢?我想如果我们看一下圣保禄在《迦拉达书》中致赠给我们的精神小传中的最後一部分,便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在圣洗圣事中所发生的事。这封书信用这段自传核心的几句话说:“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2,20)。我生活,但已不再是我。我本身,这个作为人的基本身份面貌,也就是保禄这个人,已经被改变了。他还存在,同时也不复存在了。他走过这个“不”,而且继续留在这个“不”里面:我,但不再是我。保禄这些话不在描写那可能已经赐给他的某种神秘经验,而这样的经验从历史观点看或许也会令我们感到兴趣。不,这句话乃是发生在圣洗圣事中的事的表白。我的这个我已被取掉,换上一个新的更大的主体。於是,我的我又重新存在,但已经被改变,已经受到启蒙开发,藉着进入另一个人里面而获得新的存在空间和开放。保禄以另一种观点再次给我们解释同一件事,他在《迦拉达书》第叁章谈到“恩许”时,说恩许只承诺给一个人而已,这个人就是基督。只有他承受整个的“恩许”。如果是这样,我们将怎样?保禄回答说:你们在基督内已成为一个(迦3,28)。不是单单一件事,而是一个,唯一的一个,一个唯一的新主体。这个从我们孤立的我解脱,这个处在新的主体中,乃是处在天主的辽阔无垠中,是被拉到如今已经脱离“你要死,你要变化”的生命里面。复活的巨大爆发把我们紧带到圣洗圣事中,为的是要吸引我们。於是,我们在今世的苦难折磨中被带到一个新的生命境界,而且多少已经进入其间。领受圣洗,做基督信徒的意义就在於此:把自己的生命当作继续不断进入这个敞开的空间来生活。这就是巴斯卦守夜的喜乐。复活并没有过去,复活追上了我们,紧捉住着我们。我们也紧紧抱住复活,即抱住复活的上主,我们知道他牢牢地抓住我们,即使我们手头无力的时候他也不放。我们紧紧抱住他的手,这样,我们彼此也紧拉着手,成为一个唯一的主体,而不只是一件东西而已。我,但不再是我:这就是建立在圣洗圣事上的基督信仰生活的公式,一个在时间内复活的公式。我,但不再是我:如果我们这样生活,我们就能改变世界。这是与种种暴力的逻辑对立的公式,是对抗腐败和汲汲营求权势财物的方案。 “我生活,你们也要生活”,耶稣在圣若望福音中向他的门徒们、也就是向我们如是说。我们要藉着与他在存在上共融而生活,要藉着连接於生命本身的他而生活。这我们并没有、也不是永恒的生命和有福的不朽,但藉着一种关系,一种与基督在存在上的共融而获得这一切。他是唯一的真理,是爱,所以是永恒的,也是天主本身。仅靠灵魂本身的不朽并不能赋予永生意义,也不能使生命成为真正的生命。生命因着被天主所爱而来,天主就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来自与天主生活,来自与天主一起爱。我,但不再是我:这是十字架的路,这条路与自我关闭的生活相遇後,便为他打开了走向真正和持久的喜悦的道路。 这样,在充满喜悦之下,我们就能够和教会在欢欣踊跃中一起高唱:“愿天使的歌咏团欢唱…愿大地喜悦”。复活是一件宇宙的大事,它涵盖高天和大地,使两者彼此结合。我们也在欢欣雀跃中宣报:“基督,你的圣子…从死者中复活,愿他安祥的光普照世人,世世代代为王”。阿们! (梵蒂冈电台华语部译) 教宗与圣座 教宗与圣座 教宗主持复活主日和复活节前夕隆重礼仪 耶稣的十字架反映了今日世界人类的苦难,但“苦路”也带给人安慰且是怜悯和得救之路 拜苦路礼仪中所读的福音虽然说的是将近两千年前的事,我们今天也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应该将人引领到爱中。在一个被分裂为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的世界中,应该学会度友爱的生活,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大家庭,所有的人都能从中获得滋养受到保护。 第十处的默想主题是人的身体。今天,人的身体常常成了买卖之物,人依然没有了解他在扼杀爱,不明白没有纯洁的身体是不能生活也不能生育生命。人便是这样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但他并没有以气力来战胜世人的残酷,他没有从十字架上下来,否则便是赞同气力,而是以爱作为唯一能改变世界的力量。因此,人们对耶稣为什麽死在十字架上的疑问有了答案,那就是:爱。因此,从耶稣的死亡涌出了扫禄的新生命、圣奥斯丁的皈依、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的爱德、若望保禄二世的勇气…………。而这些也正是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带领信友们拜苦路後不用讲稿发表的即时讲话的一个重点。他指出十字架反映了今日人类的一切困难,但“苦路”也为人带来安慰,苦路是怜悯之路,获救之路。教宗这样说: 这样,我们了解到“苦路”不是过去的事,也不是一个特定地方的事。主耶稣的十字架涵盖了整个世界;他的“苦路”穿过所有的大洲,透过所有的时间。对“苦路”我们不能只作旁观者。我们也同样被卷入其中。因此,我们要寻找自己的位置:我们在哪里? 在“苦路”中不能有中立。比拉多这抱怀疑态度的知识份子企图持中立的立场,企图置身事外;也正因为这样,他采取了违反公义的立场,为了自己的仕途而随波逐流。 我们要寻找自己的位置。 从十字架这面镜子,我们看到今天人类的所有苦难。我们从基督的十字架,看到被遗弃、受强暴的儿童的苦难;看到家庭受到的威胁;看到世界因富人对门前拉匝禄视如不见的傲慢和大量穷人受 渴痛苦的悲惨而一分为二。 但我们也看到令人安慰的“各处”。我们看见圣母,她的慈爱令她至死忠贞,甚至死後也不移。我们看到那勇敢的妇人,她站立在主的面前,毫不畏惧地表现出她对这位受苦者的关怀。我们看到基勒乃人西满,一个非洲人,他和耶稣一同背负十字架。 最後,我们通过令人安慰的“各处”看到,正如苦难没有终结,安慰也不会完结。我们看到保禄如何从“十字架的路”找到他的信德热情,并点燃了他的爱的光。我们看到圣奥斯丁如何找到他的路,也看到亚西西的圣方济各、圣味增爵.德.保利、圣马西米利亚诺.柯尔贝、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如何找到他们的路。因此,我们也受邀寻找我们的位置,和这些伟大、勇敢的圣人们一起寻找与基督同走并为基督而走的路,就是:善良、真理的路,为了爱的勇敢的路。 我们明白了“苦路”不仅仅是世界上阴暗、悲伤的事物的汇集,也不是最终没有效用的道德观。不是无法改变任何状况的抗议?喊。“苦路”是一条怜悯的路,是给邪恶设限的怜悯之路,这是我们从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那里学到的。那是一条怜悯之路,因此是一条获救之路。就这样,我们受邀走这条怜悯之路,与耶稣一同来限制邪恶。 我们祈求主协助我们,使我们受到他的怜悯感染。我们祈求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怜悯之母,使我们也成为怜悯的人,对世界的得救、对受造物的得救有所贡献;使我们成为天主的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