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31-07-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主日弥撒重播


“不是听众来信 ”

梵蒂冈电台
发射台报讯天使铜像

认识传教士的世界 


上星期,我写不是听众来信节目的时候,正在等待一位华裔神父来到我们梵蒂冈电台的华语节目部服务。他果真来了,但是来了就走,一年後才回来上任。这样,我还有机会,尽我的力量,在《不是听众来信》节目的时间里,和我们的听众谈谈共同关心的事情。

年龄和健康限制了我的活动,缩小了我与人的接触面。现在,我对有关教会时事的知识,大多来自报章。杂志,和网路。这样,在上星期的《不是听众来信》的节目里,我谈到我阅读了的香港圣神研究中心发行的《鼎》季刊上的一篇文章,是柯毅霖神父撰写的。在那篇文章里,作者对天主教会在中国的前途表示不乐观。他认为中国近年来的开放革新,只带来了经济上的惊人发展,但是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却开了倒车,对国内的天主教会造成了更严厉的迫害。我没有否认柯毅霖神父在文章里所叙述的国内教会情况,但是我不同意他的解释。我感得,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是由事势造成,不是有意为与教会作难。为了鼓励我们国内的兄弟姐妹们,我给那次的《不是听众来信》节目题了《前途光明》的标题。

昨天,我接到一份由比利时寄来的《怀仁之驿》,是设立在鲁汶大学怀仁研究所发行的季刊。那期季刊有一篇文章,标题是《用合作及对话来超越与中国的过去误会》,次标题是《有关五十年来中国教会史的反省》,作者是该研究所的创立人,我们的听众们所熟悉的韩德力神父。我读了那篇文章,很有感触。由於时间局促,我不能在这次节目里介绍那篇文章的内容。今天,我只能谈谈那篇文章在我的脑海里掀起的一些回忆。

我在1958年来到欧洲。目的原是为研究当时在欧洲天主教会中盛行的礼仪和教理讲授复兴运动。所以,我一到欧洲,便先去西德特里尔学习德语,然後在奥地利拉万特里谷的圣安德列度耶稣会士的卒试年。但是,卒试年结束,我便被派遣到罗马,在宗座额我略大学攻读传教学,後来在同一大学担任传教学教授,竟达叁十五年之久。

我读传教学,没有兴趣;教传教学,不曾成功。原因是,当时额我略大学传教学系传授的课程,专为给欧美天主教国家的传教士讲解一些亚州和非洲所谓传教地区的宗教与文化。作为学生,我觉得课程的内容太浅浮,不合大学的标准。作为教授,我认为今日传教地区教会的需要,已经不是欧美传教士适应本地文化,而是本地教会体会基督的福音和普世教会的训导。

虽然如此,我也在那段时期里获得了不少知识,为後来我在梵蒂冈电台的服务 有用处。是怎样获得这样的知识呢?说来可笑,是出於好奇。我愿意在传教士出生的地方认清传教士的真相,以及当地的教会和教友们对他们到外国传教的实际鼓励和支持。

我在攻读传教学的叁年时期里,有一个学期在法国撰写博士论文。那时,我几乎每星期日陪同一位传教士,到法国的堂口募捐传教金费。他在弥撒中讲道,我在他讲完道理後,拿着布袋,到在场的教友跟前接受捐款。我在那个学期里,写完了博士论文,同时也体验了法国传教士怎样在自己国家为传教地区的传教呼吁资助,以及当地的教会和教友怎样回应他们的呼吁。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德国天主教会很富裕,大量资助传教地区的姐妹教会。我毛遂自荐,愿意参加他们资助传教地区的工作行列。德国天主教的传教中心接受了我的申请。於是,我在罗马攻读传教学时期,每年暑假都去德国,住宿在一个耶稣会的会院。每星期接到德国传教中心的一封信派遣我到一个德国堂口主持传教主日,在当天举行的每台弥撒中讲道理,讲道後,堂里接受的教友献仪,由本堂神父收纳,全数转寄给传教中心,资助传教地区的教会。具体的进行情况是这样的。我在星期六下午来到要讲道的本堂口。本堂神父热情地招待我,付给我路途的车马费,供给我在堂口的住宿和膳食。星期一是本堂神父的每周假日。本堂神父往往留我在堂口多住一天。他陪我参观他的堂口事业,或者约我去一家菜馆与堂口的神父们聚餐,一同聊天。

我从小在上海听惯法国传教士在弥撒中讲道理。他们讲的上海话,好像上海商人讲的“洋泾滨”英语,发音不正确,用词不妥当,但是我们还是多少听懂了他们的教训。基於这样的经验,我虽然德语讲得不好,并不怕在德国堂口举行的弥撒中讲道理。反正我是中国人,对德国教友说来,我也可说是外国传教士,我讲“洋泾滨”德语。有何不可?但是,後来,由於教友们待我很有礼貌,甚至夸奖我会说德语,我才感觉惭愧。在讲道前不禁觉得紧张。有一次一位本堂神父的母亲,看出我的尴尬,宽慰我说:“本堂神父出身在极其贫苦的家庭,一定会竭力鼓励教友救济贫穷的传教士和他们的贫穷教友。”这句话道破了天主教国家的教会捐款资助传教地区教会的主要动机,那便是:经历过贫苦的人对贫穷人的同情和怜悯。

传教士一般懂得这种心理。他们为传教区捐款大多强调传教地区人民的贫穷。我曾看见一份美国耶稣会发行的传教刊物,里面有一张衣衫褴褛的农人的照相。他是我的同会会士,他矫装着被人照相,为中国的传教募款。我也听见一位奥地利耶稣会传教士在他本国的讲道。他叙说,他在中国接待一个教友。他请他的教友坐下谈话。那个教友不习惯坐,便爬上椅子,在椅子上蹲着听他讲话。

我的讲道强调天主的仁慈。天主教国家的子女刚出生,父母便请神父给他们付洗。长大後,进教堂参与教会礼仪。教堂富丽堂皇,是数百年前的老祖宗留给他们的遗产。传教地区的人民可不如此有福。传教士到那里去传教,给那里的教会带来一些属灵的和物质的财富,这是理所当然的。天主教国家的天主教教友,应该感谢天主,把他们的幸福分给传教地区的人民。或许有人以为这样讲道,太迂阔,不切实际。其实,我主持的传教主日很有成效。德国天主教的传教中心告诉我,我是他们中心的一个“良好号码”,他们随时欢迎我参加他们的工作行列。

以上是《用合作及对话来超越与中国的过去误会》那篇文章在我的脑海里掀起的一些回忆。反过来说,是这些回忆引起我对那篇文章作者的同情,并促使我赞成他在那篇文章里陈说的计划和提出的建议。



东南亚通讯

-香港:教区为协办第四届亚洲青年节作最後准备
-原住民福传员培育班结业感恩弥撒在花莲主教座堂隆重举行
-英汤牧讲述内地合一情况,建议修院开设相关课程
-亚洲:一教会领袖呼吁亚洲教会考虑加入本国基督教协会
-越南:北部河内总教区协助六百多名来自乡村的考生
********

香港:教区为协办第四届亚洲青年节作最後准备
   【天亚社.香港讯】「第四届亚洲青年节」举行前夕,香港教区正为接待从海外前来参加的数百名天主教青年作好最後准备。

   第四届亚洲青年节专责委员会主席团成员、香港教区副主教陈志明神父七月廿四日对天亚社说,教区为协办这次盛事已进入最後准备阶段。亚洲青年节(亚青节)於七月廿八日开始,到八月五日结束。

   五百多名来自亚洲、非洲及其他国家的青年,将於七月廿八至卅日分别到教区内卅二个「接待堂区」,参加堂区活动及住宿於教友家中。其後,他们将与二百多名香港天主教青年聚首於乌溪沙青年新村,参加七月卅日至八月五日一连七天的节目。该营舍由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开办,位於香港东北部马鞍山。

   二零零五年叁月,香港教区成立专责委员会,其下分成多个工作小组,筹备亚青节事宜。陈志明神父说:「我们自去年九月就一直为本地参加者、义工及接待家庭举行培育活动,而堂区教友亦参与接待工作。」

   他出席多个总铎区的筹备会议後,认为接待堂区都已准备妥当。他说:「亚青节不仅是为青年而设的庆典,也是整个教区的盛事。」

   第四届亚青节是由亚洲主教团协会辖下教友及家庭委员会的青年办公室主办,主题是「青年 亚洲家庭之希望」。青年办公室助理秘书若伊.坎德拉里奥(Joy Candelario)及有关的工作人员,已於七月廿五日抵达香港。他们将在乌溪沙营舍工作,直至亚青节结束。

   委员会另一名主席团成员冼启聪七月廿五日向天亚社说,大会至今还未能向接待堂区提供确实的参加者名单,因为部分青年由於签证问题或其他原因,可能未能如期来香港。

   其他预备工作包括节目安排、安装电脑设备、运送文件及物资到场地。义工将在机场、码头及边境口岸迎接各地参加者,协助他们登记及把他们送到接待堂区。

   廿五个参加国家及地区中,廿个是来自亚洲区,包括东亚、东南亚及南亚,以及首次与会的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

   另外,来自非洲的四名坦桑尼亚及四名肯尼亚青年,分别由在这两国家服务的一名香港教区神父及一名香港教友传教士陪同参加。冼启聪又说,预计也有五名来自荷兰的参加者,该国教友曾经资助柬埔寨青年出席亚青节及「普世青年节」庆典。

   上届及来届普世青年节主办国德国及澳洲,也将会派代表出席。

   香港的接待工作,还包括为六名出席大会的亚洲主教安排住宿。冼启聪表示,其中一位孟加拉主教及一位印度主教要求入住接待家庭以体验本地的生活。

   然而,他续说,已报名的四十多名中国大陆参加者由於签证关系,大多会在七月卅日开幕礼时才到达,因此相信他们无法入住本地教友家庭。他们将参加乌溪沙营地的大会。

   本届亚青节的开幕礼将於营地附近的沙田马场举行,预计数千名本地教友亦会出席。本身是亚洲主教团协会教友及家庭委员会委员的菲律宾因凡塔教区罗兰多.特里亚.蒂罗纳(Rolando Tria Tirona)主教,以及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将会致欢迎辞。

   大会在乌溪沙营地的七天活动中,参加者将会讨论及反省甚麽是「理想家庭」,介绍各自国家所面对的各种社会问题,并分享他们对家庭及社会问题的观点。

   其他活动还有小组讨论、体验活动、展览及文化表演。小组讨论的主题包括性别议题、儿童、家庭经济、宗教交谈及配偶关系。

   大会将以参加者总结在亚青节所得的新经验及反省个人潜能作结,并鼓励他们订下个人行动计划,回国後为各自的教会团体作出贡献。

   冼启聪说,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天气情况。由於夏季的天气经常不稳定,他希望亚青节期间不会下雨或遇上台风,因为开幕礼及大部分活动都在户外进行,并且有八百多人参与,恶劣天气一定会造成影响。

   紧接亚青节的「亚洲青年领袖会议」於八月五至九日在离岛长洲的慈幼静修院举行。约一百廿名亚洲青年牧民工作者及领袖将会出席。

   首叁届亚洲青年节分别是一九九九年在泰国华欣、二零零一年在台湾台北,以及零叁年在印度班加罗尔举行。

【完】(译自天亚社英文新闻HK00766.1403期2006年7月26日)

原住民福传员培育班结业感恩弥撒在花莲主教座堂隆重举行
【教友生活周刊讯】在台湾教会史上第一期原住民福传员培育班结业感恩弥撒,於七月十五日(星期六)上午十时,假花莲市主教座堂二楼大堂隆重举行。

虽然碧利斯台风来袭,但是仍有八百馀位教友不畏风雨前来参礼,唯东海岸路断,以致许多海岸线的教友无法参加。

在弥撒开始前,先播映福传员赴圣地朝圣的DVD,供教友们观赏。今天的主礼是黄兆明主教,襄礼的是曾俊源副主教及林国璋神父、共祭的有教廷驻华大使馆安博思代办、荣修的贾总主教、福传员培育班的主任曾建次辅理主教及廿多位神父。二十叁位福传员,穿着白色长袍,弥撒进堂时手持蜡烛进场坐在整个教友席的正前方,紧临祭台。

福传员们在林泽熙修女带领下,从弥撒的程序、礼仪本的制作、歌曲、读经、致词及节目的演练,每一位福传员都认真的参与。

黄主教在证道时首先恭贺今天是贾总主教晋铎55周年庆日及翌日是晋牧36周年庆,愿天主降福他。其次阐述成立福传员培育班的缘由,是有 於许多堂区神职人员的不足,教友需要有传教人员的照顾和服务,因此经过主教们、神父们多次的商议,於二年前成立第一期福传员培育班,透过刘英芳董事长、许多恩人的经费赞助及愿意牺牲奉献从事牧灵福传工作的传教员之努力,终於今天圆满结业,这是天主美好的工作,我们感谢天主,也怀着喜悦的心情,恭贺福传员踏出这一小步,福传工作现在才开始,请大家继续为他们祈祷,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接着陈盛财学员代表同学们发表受训感言,感谢主教们的培育,老师们的教导及家庭亲友的支持,虽然对圣经不够了解、及有功课的压力、家庭的牵挂,但是靠着每天的弥撒及祈祷,终於克服困难,顺利结业,荣耀归於天主。

高鸿文学员叙述前往圣地朝圣的心得,经过二周的朝圣之旅,决意追随主耶稣,将自己交付在天主的手中。在天主的爱内,没有恐惧。福传是撒网的工作,唯有依靠天主,才有收获。

培育班主任曾建次主教颁发结业证书及识别证,学员宣读誓词,黄主教行覆手礼并授予学员配带十字架。

弥撒结束前,邀请安代办致词:「首先恭喜福传员们全心全意的奉献并满腔热情的学习,今天你们结业了,将被派遣去向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传福音。你们已接受了必要的训练,如今,你们一定要去和他人分享你们的基督徒知识。福传员的工作就是去宣讲教理,协助神父和修女们的福传工作,及为成人和孩童们的领洗与礼仪庆典作准备,最重要的是把基督徒的生命活出来,足堪向他人宣讲基督。在此谨以教廷之名鼓励各位,并祈求上主每天恒常的降福你们和你们的家人。」

福传员培育班主任曾建次辅理主教致词:感谢天主降福培育班圆满成功,五十年前慕道者甚为踊跃,五十年後,受到环境的改变,福传工作在今日甚为困难,且颇具挑战性,但是福传员不要怕,天主会天天和你们在一起,天主会降福大家。

福传员林美惠代表福传员致谢词,感谢主教的栽培、刘英芳董事长及许多恩人慨慷赞助经费、老师们的教诲和教务主任林泽熙修女的辛劳,结业是福传的开始,牧灵工作的延续,我们将全力以赴,以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最後主教介结几位贵宾: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主委瓦历斯贝林、全国传协会主席范姜群 、台北牧灵中心主任赵荣珠、刘英芳公益信托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执行秘书李裕慈、立法委员林春德助理廖建雄、台北县议员宋进财、天主教原住民文化发展协会理事宋祖思、花莲县攻府秘书栗国轸、县议员曾玉霞等。 

弥撒礼成时主教与福传员们合影留念,家属及亲友纷纷献花祝贺,场面温馨。教友们午餐後齐聚二楼大堂观赏馀兴节目,福传员们合唱献诗歌、舞蹈,各堂区也提供不同族群的表演,历时一小时,大家在欢乐声中结束今天的活动。

汤牧讲述内地合一情况,建议修院开设相关课程
(公教报讯)汤汉主教在南韩一个有关基督徒合一(大公主义)的讲座上指出,中国大陆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领袖,不大了解合一运动的需要,他建议内地的修院加入基督徒合一的课程。

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亚洲主教团协会、韩国天主教主教团七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於南韩举行「亚洲主教团讲座」,本届主题是「追求基督徒合一:今天我们的位置」,约叁十五名来自亚洲地区的主教、从事基督徒合一职务的教会人士出席。大会邀请了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主席卡斯珀枢机(W. Kasper)、汤汉主教等五人主持讲座。

汤汉主教七月十八日以「目前香港和中国的基督徒合一情况」为题主讲。汤主教说,虽然中国宪法确认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但信徒仍未能享有全面的宗教自由;虽然内地有着若干宗教宽容的措施,但仍有好些限制。

谈及中国内地的基督徒合一情况时,汤主教指出在合作层面,参与公开教会的基督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联同佛教徒、道教徒以至回教徒,都有在天灾後提供救援工作,然而有关服务社会的工作仍见零星,因为政府不希望民间组织彼此联络起来,摆脱政治的监控。

「天主教与基督新教徒关系诚恳,但促进基督徒合一的活动非常有限??两教领袖不大了解合一运动的需要。因应长期的政治限制,我不预期这情况会在未来几年内改变。」汤主教告诉与会者。

至於合一运动中的交谈层面,汤主教指出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的会晤是政治性多於宗教性的。「政府不时会邀请特定的神职人员参加活动??原则上这有助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人士互相交谈,但实际上会议程序紧密,议程大多数属政治性的。」他说。

汤主教又谈到内地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政治气氛,令境内有组织性的宗教活动消失,亦有教会人士被送到劳改营,致使公开的宗教活动亦告停顿,但圣神却让信徒经历了另一种合一经验。「年来的宗教迫害却唤起信徒关怀互助之情。天主教徒和基督徒给送到同一劳改营,在那里他们互相认识了彼此的信仰。」他说。

为推动中国天主教会的大公运动,汤主教建议留学海外的叁百多名神父、修女和修生,借机多学习大公主义;内地修院开设大公主义的课程(内地目前有二十间公开教会的修院,修生约一千二百人;地下教会的修院十间,修生八百人);公开教会宜自动自发,在不同层面逐步开展推动合一的活动。
目前中国内地十叁亿人口中,天主教徒约占人口的百分之一,即一千叁百万;有关基督徒人数的推算则有所不一,介乎二千五百万至四千万之间。(植)

亚洲:一教会领袖呼吁亚洲教会考虑加入本国基督教协会
   【天亚社.韩国义逸讯】亚洲主教团协会一位干事说,各地天主教会都应考虑加入各自国家的基督教协会,以促进基督宗教合一。

   亚洲主教团协会合一及宗教交谈办事处合一秘书多默.弥额尔(Tom Michel)神父说,亚洲 有台湾天主教会是台湾基督教协会的正式成员。研讨会於七月十八至廿日在首尔以南廿五公里的义逸市举行,与会者包括卅五位主教、神父、修会会士及教友。

   会议由亚洲主教团协会及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合办,主题为「寻找基督宗教合一:我们现今所处的位置」。

   美国出生的弥额尔神父於七月廿日的演讲中指出:「可能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有见亚洲教会迟於加入合一组织,因此在九九年亚洲主教会议後发表的《教会在亚洲》宗座劝谕,呼吁促进合一。」

   现於罗马服务的弥额尔神父称,在已知的一百个全国基督教协会中,天主教会是其中七十个协会的成员,廿五个在欧洲、十四个在非洲、加勒比海十二个、大洋洲及太平洋区十二个,其馀的在亚洲、拉丁美洲及北美洲。

   全国基督教协会乃地区性基督教宗派的联合组织,宗旨是促进基督徒就合一、信仰、道德及服务等事项的分享、共同反省及行动。

   弥额尔神父指出,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一九六四年的文件《大公主义法令》成为转捩点,奠定了天主教会加入类似组织的神学基石。

   但他说:「梵蒂冈於七五年才於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发表的《地区、国家及本土层面的合一》文件内,首次明确地处理天主教加入全国及区域基督教协会的问题。」

   文件指出,基督教协会是达至合一的众多工具之一,但强调加入基督教协会是重要的事,一旦主教团决定加入便不应 是表面参与,而应推动本地教会全心投入。

   他举例说,本地教会加入基督教协会後,必须经常教导教友加入该组织的合一意义。

   弥额尔神父又介绍宗座委员会於九叁年发表的《合一主义原则及规 应用指南》,有关合一的指引。他引用指南说:「由於基督教协会是较重要的合一方式,所以欢迎各地天主教会增加与全国基督教协会的联系。」

   这位同时从事伊斯兰教研究的学者七月廿日对天亚社说:「亚洲教会比其他地区的教会更注重与其他宗教的联系,但对基督教会的合一关系却认为是会自然发展而忽视了它。」

   他指出,另一个亚洲教会迟於加入基督教协会的原因,是本土神父自觉没能力处理复杂的神学及教义争议,认为外国传教士没教导这方面的知识。他说:「我吁请亚洲的主教邀请基督教协会的成员,就天主教会应否加入他们的协会一起反省及祈祷。」

   韩国光州总教区金喜中辅理主教七月廿日对天亚社说,韩国教会虽没加入韩国基督教协会,但却透过不同形式支持及与该协会合作。

   这位韩国主教团促进基督徒合一及宗教交谈委员会主席说,要加入该协会并不容易,主教团显然需要时间确定本地教会的意向才能下决定。

【完】(译自天亚社英文新闻AS00755.1403期2006年7月24日)

越南:北部河内总教区协助六百多名来自乡村的考生
   【天亚社.河内讯】来自越南北部南定省的年轻教友姚玄(Dieu Huyen)到首都河内参加高等院校入学试,在河内留宿五天期间,本地天主教会协助她解决住宿及交通等问题,舒解她的忧虑。她对天亚社说:「在河内时,父母不在身旁,但我真的感到很安心。」

   姚氏与其他六百名来自北部省份、约十八至十九岁的教友,受惠於河内总教区天主教院校学生联会今年开展的特别接待计划。

   前往河内参加考试的学生,得到本地学生接待,获得住宿及接送前往试场。外省学生仅需缴付十五万盾(约十美元)的费用。

   假如没有此接待计划,姚氏以及其他来自乡村地区的考生,很可能受出租车司机或旅舍东主欺骗,缴付高昂费用;也有可能迷路,错失考试机会。来自北部哈南省的陈文胜(Tran Van Thang)对天亚社说,若没有总教区的协助,他在河内很可能要付上八十万盾的住宿费。

   据越南教育和培训部的资料显示,今年有逾九十八万考生,参加全国二百卅六所大学院校的联合入学试。考试於七月四至五日及九至十日在河内举行。

   潘忠泰(Phan Trung Thai)是河内天主教院校学生联会的负责人。他向天亚社说,共二百名本地学生担任义工,协助参加入学试的学生。

   这位廿四岁河内居民向天亚社说:「义工於公共汽车站及火车站与考生会合,以摩托车把他们送到接待家庭或圣若瑟总修院古锐分院。义工也为考生提供膳食,送他们往试场,并在考试前带他们到圣堂参与弥撒。」

   潘氏说,共八十名考生留宿於河内的总修院,一百人留宿於教友家庭,其馀廿人留宿於本地学生租用的宿舍。

   对义工学生来说,接待工作并不容易。灌溉学院二年级学生阮玉赢(Nguyen Ngoc Doanh)是五十名义务司机之一。他对天亚社说,他们在这五天,平均约走了四千公里路,每天耗费七万盾燃油费。

   由於部分接侍家庭距离试场甚远,为能顺利前往试场,避免交通挤塞,很多义务司机每天要清晨叁时半起床。

   潘氏说,学生联会两年前简单地开始协助考生,今年则得到了教会领袖及教友家庭支援。

   义工今年亦首次穿着制服,包括白帽及绣上「河内总教区天主教学生──义工」的蓝色汗衫。河内总教区吴光杰(Ngo Quang Kiet)总主教,以及从事青年及院校学生牧灵工作的本地神父,共捐助一百七十万盾制造制服。

   吴总主教於七月七日与留宿修院的考生共晋晚餐。他对天亚社说:「这是河内总修院首次大开门户,让来自乡村的考生住宿。我们希望能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应考,并让他们体会到教会的关怀与照料。」

   总主教也支持学生义工,向五个学生义工团体各发送五十万盾,补贴他们的开支。这些学生团体,以他们的原居省份划分。

   谢春和(Ta Xuan Hoa)神父是叁名负责青年及院校学生牧灵工作的神父之一。他对天亚社说,总主教明年将要求更多天主教家庭,为考生提供住宿。

   潘氏说,胡志明共产党青年团的义工也向考生提供协助,但仅限於派发地图、试场位置及交通路线资料的传单。

【完】(译自天亚社英文新闻VT00743.1403期2006年7月24日)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