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05-05-2007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教宗与圣座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拜会教宗,两人共同祝望克服宗教和文化紧张局势,支持展开严肃谈判,解决中东和平问题
-教宗勉励圣奇利禄圣梅多弟国际主教团努力医治过去的创伤,建设未来的欧洲

教会与社会
-“曼谷气候变化会议呼吁各国减少发散废气来抑制地球气温继续上升

世界24小时
-促进伊拉克稳定的国际会议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闭幕
-以色列超过15万人在特拉维夫举行示威抗议活动,要求总理奥尔默特辞职
-法国总统候选人为星期天的决选投票发出最後的呼吁

********

教宗与圣座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拜会教宗,两人共同祝望克服宗教和文化紧张局势,支持展开严肃谈判,解决中东和平问题
(梵蒂冈电台讯)伊朗前总统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五月四日上午前来梵蒂冈拜会教宗本笃十六世,两人彼此交谈约叁十分钟。圣座新闻室在一份公报中指出:这次谈话使得双方都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祥和对话的重要性。这种对话的目的在克服我们当代严重的紧张局势,同时促进成果丰硕的合作,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与发展服务。圣座这份公报又提到教宗和伊朗前总统也谈到中东和伊朗国内基督信徒团体的处境和问题。

关於中东的局势,公报说教宗和伊朗前总统都强调国际团体应该推动强有力的创举,就如在埃及西奈半岛红海边沙姆沙伊赫举行的国际伊拉克稳定会议一样,以便展开严肃的谈判,这样的谈判能注意到所有人的权利和利益,也尊重国际法理,同时意识到必须重建彼此的信任。

哈塔米会晤教宗的事早就安排在去年十一月,但由於教宗去年九月在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发表的演讲在伊斯兰教世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反应,以致临时取消了那次会晤。

哈塔米於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五年间担任伊朗总统,一九九九年叁月曾来梵蒂冈拜会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他是伊朗有史以来第一位来梵蒂冈拜会教宗的总统,他的来访给伊斯兰教和基督信徒之间留下了对话的标记。

这次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前来罗马,主要目的是参加宗座额我略大学《额我略基金会》和伊朗驻圣座大使馆联合举办的《文化协谈:和平的挑战》会议。五月叁日哈塔米抵达罗马时便说:“在暴力已成为最重要的事的世界中,能够谈和平,这已经是了不得的事了”。四日上午哈塔米又在额我略大学表示:“希望将来与教宗合作,为医治这个世界的创伤。不过一次的会晤恐怕不够,因为世界的创伤太广泛了”。

哈塔米前总统给教宗带来了一份礼物,那是一本伊朗画册,内容是有关和平的象徵性图画。教宗则以梵蒂冈博物馆成立五百周年的一支艺术性纪念笔回赠。

教宗勉励圣奇利禄圣梅多弟国际主教团努力医治过去的创伤,建设未来的欧洲
(梵蒂冈电台讯)取名“圣奇利禄圣梅多弟国际主教团”的巴尔干半岛地区叁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天主教主教们,已经完成了他们在罗马向教宗本笃十六世述职的五天行程。这些国家地区是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以及科索沃。教宗向已经解体的前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地区的主教们谈到叁件要事,即关於司铎的培育,教友的使命,以及对欧洲未来的贡献。

关於司铎的培育,教宗说:“司铎是完全为教会服务的,教会是”生活的和精神的有机体,它不从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政治上,而是从临在於神职人员身上的基督的行动汲取力量。上主愿意他的教会向所有的人敞开。许多世纪以来,教会在传播福音,与各种不同的语言、种族、民族和文化接触时,都保持普世性的传统。教会这种在不同中保持合一的特徵,你们各位主教每日都可以体验得到“。

关於教友的使命,教宗说:“今天,一种错误的观念倾向於渲染个人的需要,而忽略了每个人对天主和对他所属的社会团体的义务。因此,重申个人正确的公民责任观念是很重要的事,因为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存共荣的概念,就是从这个观念而来的”。

关於对欧洲前途的贡献,教宗指出目前的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和科索沃在这方面仍然不容易做到,因为过去四十年清一色思想牵制,导致了整个社会缺乏自由和责任感的态度。也因此很难於抗拒西方物质主义的引诱,甚至陷入相对主义、自由放纵、极端主义、政治上原教旨主义的危险之中。为此,教宗勉励巴尔干半岛这叁个国家和一个地区五十万天主教徒的主教们不要灰心,但要联合力量,耐心地推动他们的牧灵工作,相信在天主的帮助下,有朝一日必定能够有所丰收。

教会与社会

曼谷气候变化会议呼吁各国减少发散废气来抑制地球气温继续上升
(梵蒂冈电台讯)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世界气候改变会议昨天4日上午通过了第叁个报告,这个报告的内容旨在与地球增温抗争。400名与会的专家们呼吁全球从2015年开始减少散发形成温室效应的瓦斯,以使温度增高限制於2到2.4度,科学家们说,超过这个限度便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请听本台的报导:

********
与全球气候变暖的不良效果抗争是可能的。我们拥有必要的科技来做这件事。这是曼谷气候改变会议中呈现的一个立论。会议中达成一个协议来减缓对地球具摧毁性的气候变化。会议的报告没有停留在政策上,而是实际研究了减低发散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所需要的技术和成本。这个由联合国气候改变问题专家们拟定的报告要交给世界上的政治界人士,要求他们实行有关的措施并作出有关的决定。但是,必须尽快有所行动!未来的20到30年将是关键性的时期。5月4日所达成的协定要催促那些尚未签署京都协定的国家尽快签署。这个於1997年在日本京都拟定的国际协定,已经有100多个国家签署,并於2005年俄罗斯批准後生效。美国是未加入的国家之一。
********

关於联合国的报告,义大利新科技、能源与环境机构的气候问题专家阿尔塔雷为我们分析说:

:这个报告中明确说出各国政府在减缓气候改变上所应该有的具体行动。导致气候改变的原因是大量使用煤炭燃料,制造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这气体发散到大气层中。

:报告呼吁世界从2015年开始减少发散温室气体,所根据的是什麽?
:定这个日期是考虑到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和目前的趋势。专家们认为,如果世界气温增加2度,会令气温的平衡再次快速改变,达到令人无法控制的程度。

:报告所呼吁的是那些签署了京都协定的国家的政府或是那些没有签署的国家的政府?
:联合国气候改变问题各国专家小组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各国都有代表参加。这个组织为全世界工作。它的报告是向全球所有国家的政府发出的。

:还没有签署京都协定的国家能做什麽贡献?能如何提供他们的合作?
:美国制造了全世界废气的四分之一,就是25% 。因此,华盛顿如果能够对这个问题多一点关注,肯定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当然,这个报告也是为促使中国、印度等国家提供他们的合作,对这些国家,当然不能要求它们中断他们正在进行的发展进程。比方说,中国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而煤炭比石油带来更严重的污染。

世界24小时

昨天5月4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世界24小时”报导的消息是:

-促进伊拉克稳定的国际会议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闭幕
-以色列超过15万人在特拉维夫举行示威抗议活动,要求总理奥尔默特辞职
-法国总统候选人为星期天的决选投票发出最後的呼吁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促进伊拉克稳定的国际会议昨天4日上午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闭幕。前天3日对伊拉克的经济和政治重建5年方案达成协定。包括美国、叙利亚和伊朗在内的47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官员以及所有国际庞大机构的代表出席了在红海上举行的这项会议。本台记者作了以下的报导:
******
出席关於伊拉克国际会议的代表团4日应邀对几个关键主题做出答复,这些主题是伊拉克的安全、对抗恐怖主义、管理自然资源和难民的悲剧。伊拉克总理马利基特别要求在边界监控方面进行更多的合作。伊朗则对华盛顿政府做出严厉批评:伊朗代表团指控美国在伊拉克进行恐怖行动,他们所指的主要是5名伊朗人在伊拉克被逮捕。不过,对话的渠道并未关闭:伊朗和美国专家在休会期间举行了会晤。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传来了重要的标记:3日通过的方案预计消除3百亿美元的外债并加强促进伊拉克团结和联邦的进程,有能力保障稳定和安全。会议上不仅讨论了在伊拉克的重建与修和,也谈到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例如,土耳其继续与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有基地的要求独立的库尔德组织较量。这个问题也同确定基尔库克的地位有关,这个盛产石油的伊拉克城市是库尔德人、阿拉伯人和土库曼人争执的地方。约旦和叙利亚则担心从伊拉克不断流入的难民。沙特阿拉伯指责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减少他的政府中逊尼派教徒的成员,使什叶派的伊朗更有利於干涉。伊拉克加色丁礼的主教们也在高峰会议上向穆斯林弟兄发出沉痛呼吁:主教们在一份文件中要求停止迫害基督信徒,停止在伊拉克进行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上” 的摧毁。主教们也邀请所有社会和宗教力量“为共同的和平目标”联合在一起。主教们满意地接纳伊拉克重建方案,同时强调,没有基督信徒,国家无法重建,基督信徒是伊拉克人民历史上享有完全权利的一部分。
******

(梵蒂冈电台讯)以色列超过15万人前天3日在特拉维夫举行示威抗议活动,要求总理奥尔默特辞职,他被指控在领导抗击真主 游击队的黎巴嫩战争中严重失误。今年4月30日,独立委员会发表报告,称那场战争是“严重的失败”。奥尔默特则强调不辞职,尽管有街头压力和这份报告上提出的批评。

(梵蒂冈电台讯)法国总统候选人为星期天的决选投票发出最後的呼吁。右翼党的萨尔科奇坚持建一个“强大国家”,有能力“行动、自由和权力分散”的意愿。社会党的罗亚尔着眼于法国的未来“爱她的所是”,一个“关怀的法国”。人们预计萨尔科奇在决选中获胜,他现在的民意支持为54%,罗亚尔为46%。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