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6-2007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教宗与圣座 教会与社会 世界24小时 教宗与圣座 教宗二零零八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主题:人类家庭:和平的团体 教宗之所以选定这个主题,因为他深信“对人类命运与共的认识以及共融的经验”这两者乃是缔造公益与促使人类和睦相处的基本因素。正如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第一节所说的:“各民族原是一个团体,同出一源,因为天主曾使全人类居住在世界各地”;同一届大公会议的《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第二十六节也说:“每一个团体应顾及其他团体的急需及合法愿望,甚至应为整个人类大家庭的公益着想”。 圣座在介绍教宗下届世界和平日文告主题时还提到:人类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创造的,人相似天主。如果人的尊严早在旧约时代已经被启示出来,那麽人类的团结一致该当是基督信仰最原始的真理之一。 《人类家庭:和平的团体》这个主题,以一贯的思想发挥教宗本笃十六世为二零零六年和二零零七年世界和平日所写的文告内容。二零零六年文告的主题是《在真理中的和平》,二零零七年文告的主题则是《人是和平的核心》。在当前的历史时刻,承认人类家庭的团结一致是多麽合乎天主的圣意,因为今天的国际组织都陷於危机,国际团体无不存在着严重的不安。因此,每个人,每个民族,都蒙召叫感受自己是人类家庭的一部分,而且去度属於这个大家庭的生活。天主认定这个大家庭为和平的团体。 教宗为日前去世的安杰洛.费利奇枢机主教主持殡葬弥撒 费利奇枢机主教生於一九一九年,一九四二年元月进入圣座外交学院研读,当时他还是一位五品修士,只有二十叁岁。同年四月在庇护十二世教宗特许下,以二十叁岁年纪晋升司铎。二十六岁便进入圣座国务院外交界服务。一九六四年四十五岁时由保禄六世教宗任命为圣座外交次长,四十八岁时被祝圣为总主教,出任圣座驻荷兰大使,随後又担任驻葡萄牙大使,一九七九年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他为驻法国大使。九年後,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八日,先教宗擢升他为枢机主教,叁天後,先教宗任命他为圣座封圣部部长,一九九五年六月卸任。半年後,先教宗任命他为圣座“天主的教会”委员会主席,二零零零年四月卸任退休。 圣座移民观光委员会发表《道路牧灵方针》文件,关注交通安全、街头娼妓与儿童和浪民问题 在记者招待会中,马蒂诺枢机主教首先谈到交通安全问题,他指出全世界每年有一百二十万人因车祸死亡,五千万人因车祸受伤。车祸大都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或懒散疏忽而造成。因此,驾驶汽车必须具备起码的交通道德修养,他们应该谨慎,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有责任感,帮助道路上陷於困难中的人,例如车祸亡者的家庭,说服青年在精神状况良好时才驾车。教会愿意给驾驶汽车者提供有关的宗教教育。 圣座这份文件也提到街头卖淫的妇女及儿童,指出大家对这个现象不能视若无睹,教会有责任维护他们的人性尊严,不使他们遭到欺 剥削;教会也要设法使他们脱离这种困境。文件也严厉谴责对女性施暴的行为,以及对儿童的剥削和虐待,指出这都是新的奴役现象。对那些年幼便被迫劳动的儿童,教会也将讨论如何收容他们,给以适当的教育和照顾。 这些年来,在街头流浪的无定居者越来越多,圣座的文件指出:不管这些无定居者的心灵状况和个人处境如何,身为基督信徒都应该本着爱心提供服务。圣座移民观光委员会也宣布,将於今年十一月召开一次无定居者牧灵国际会议。 教会与社会 匈牙利埃斯泰尔戈姆-布达佩斯的总主教彼得.艾尔多枢机谈与全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宗主教阿莱西奥二世的会晤和俄罗斯的宗教复苏 答:同阿莱西奥二世的会晤非常亲切:我们谈到欧洲文化的普遍问题,尤其谈到道德律、自然律基督信徒和人的价值,甚至也谈了这些价值的品质,它们是存在自己内,还是不同事物彼此关系的表达,自然也谈到在谈价值的时候,如何避免相对主义。我们说,我们共同的信念是,没有天主,我们对客观现实的观点便不完全,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巴西的时候也说过这话。要是只存在世界、宇宙,而没有天主,那麽宇宙便没有价值,一切关於价值的谈论便失去意义。相反,天主存在,为此宇宙有了具体价值,同天主建立了关系,天主是造物主,天主保持这个宇宙的存在,这个宇宙伴随和实现他拯救全世界的计画。因此,从这些价值谈起,我们寻求一起工作的可能性来在整个欧洲加强道德律和自然律的基督信仰价值。我们感觉到一种开放、对在我们大陆基督信仰普遍重生的深切关心的气氛。 问:枢机主教,根据您的经验,可以说在俄罗斯有一种精神更新吗? 世界24小时 昨天6月19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世界24小时”报导的消息是: -美国、欧洲联盟和以色列支持由法塔赫领导的巴勒斯坦新政府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巴勒斯坦地区的局势越加错综复杂,美国、欧洲联盟和以色列支持由法塔赫领导的新政府,表示准备解除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资金的冻结。对北部的加沙走廊则全面封锁,以色列军队在坦克车的掩护下在那里设防。有关情形,本台记者作了以下的报导: (梵蒂冈电台讯)巴勒斯坦地区的现状既矛盾又复杂。都灵大学中东问题专家托利对这个局势作了一番政治分析: 答:自从哈马斯在民主选举中取胜,成了多数党,在2006年年初组了政府後,一项旨在削弱这个激进运动的进程便应运而生。这个削弱进程主要根据两个因素。首先是冻结占领地区的经济,这确实使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垮下。其目的是该促使人民起来造哈马斯的反。但是人民没有反抗。另一项计画则是引导阿布.马赞搞一场地地道道的政变;这项方案该当得到被美国人重新武装的法塔赫的支持。这便是几个月前发生的。 问:完全冻结在加沙的资金,打击的是平民百姓,他们有1百50多万人。这种战术不会造成巴勒斯坦两个支派间更彻底的决裂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