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09-07-2007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东南亚通讯 圣座於6月30日发表了教宗本笃十六世写给中国天主教会的牧函後,立刻激起了热烈的响应。我们在这次的东南亚通讯中为大家介绍单国玺枢机对教宗牧函的感想、陈日君枢机对教宗牧函的回应、以及大陆教会领袖对教宗牧函的欢迎: 教宗致中国天主教会的牧函单国玺枢机主教读後感想 (单国玺枢机) : ******** 一、 对真理的阐明与坚持 这封信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教宗对“真理的阐明与坚持”。教宗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普世教会所宣信的教会之本质、使命、结构等神学信仰的真理。两千年来,普世教会以及各地方教会的圣职人员和信友们都相信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团体,(参阅《宗徒信经》),(《教宗信》五)。在这封信中教宗特别强调教会的“至一”性以及“从宗徒传下来的”圣统传承,今分述於下。 教宗阐明了上述普世及各地方教会大家共同的信仰,这是从宗徒传承下来的信仰。否认这个信仰或缺乏这个信仰中的一部分要素,例如教会中的共融、合一、主教的职权、教宗的首席权和普世牧职等,就不可称为真正的天主教。由此也可以清楚地知道由外力强行加给教会的机构组织,特别是 驾教会圣统之上的机构组织,都是相反天主教基本信仰的。 二、 宽恕、共融、合一 教宗很了解教会在中国的历史,特别是最近半个多世纪所受的严酷迫害与考验,许多主教、神父、会士及教友们,为了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所受的惨酷迫害,甚至流血殉道的事迹,已受到了普世教会的敬佩。但是教会的成员是由脆弱的人所组成,赖天主的恩佑坚持信德而英豪殉道者大有人在,然而也有因着人性的脆弱“在世界的变故及教会的弱点中常存着失落信德的危险,如此也破坏友情和爱德”(《教宗信》六)。这些在信德方面的“失足者”(LAPSI)在各时代的教难中都有,也是教难稍缓或平息後,地方教会内部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对待他们?“忠贞者”与“失足者”之间自然会产生一种紧张的现象,彼此猜忌、鄙视、抱怨、分裂(参阅《教宗信》六),这些困难在人性方面都是很难克服的。初期受迫害的罗马教会在这方面给各地方教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排除了诺瓦兹奥派和多纳蒂斯派的严格强硬立场,而劝勉鼓励“忠贞者”信众,以耶稣基督慈爱宽宏的心胸,宽恕接纳那些真心悔改,渴望重回慈母教会怀抱的“失足者”。教宗深知“宽恕与接纳”是共融的先决条件,为达到“真正的共融必须经过痛苦挣扎的修和”(《教宗信》六)。为这个缘故,教宗劝勉鼓励在大陆之“忠贞教友”:“要以被钉死而又复活了的耶稣之名忘记过去,宽恕曾加害我们者,忘悼所受委屈,在爱德中实践和好”(《教宗信》六)。 企图破坏消灭教会的人,在各时代及各地方都采用古老罗马帝国征服其他民族的策略“分而治之”(”DIVIDE ET IMPERA!”)教会内部的紧张、摩擦、失和、分裂、敌对,正是仇教者的谋略和企望。现在是时候了,大众应放弃过去的恩怨,把握现在,共融合作努力将教会这 只小舟“划到深处去,撒网捕鱼”(参阅路五4)。“庄稼已经发白,可以收割了!”(若四35),大家应该 携手收割。大陆许多教区在牧灵福传工作上合作无间,因而近年来有了非常丰硕的收获。这是教宗与普世教会所乐闻的好消息。 叁、 互相尊重,坦诚协商 教会和政府本来服务的对象都是民众,双方存在的目的也都是为谋求民众的福祉。教会的服务 围是民众之宗教、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事务;政府则是社会秩序、治安、民众之衣食住行医疗等方面的事务。教宗尊重国家政府的权利,同时也卫护天主及其教会的权利,他引用耶稣的话说:“凯撒的,就应该归还凯撒;天主的就应归还天主”(玛二十21)。 世界民主自由的国家以及各大宗教,大都接受“政教分离政策”。虽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相当清楚,但是也有重叠及模糊的地带。在重叠及模糊的事务方面就需要双方善意坦诚地协商了,例如按行政区重新划分一些教省及教区的问题等。但有些问题涉及教会的本质,例如“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民主办教原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章》第叁条),很明显地破坏教会之“至一”性及共融合一的本质,《教宗信》说:“与教会道理是无法调和的”(《教宗信》七)。 对於普世所关注的在中国任命主教的问题,《教宗信》第九号有详细的说明:“当教宗颁发宗座任命状祝圣一位主教时,是行使他的最高神权,这一权力的介力是纯宗教性的,并不是不适当地干预国家内部事务,或侵犯国家的主权。”教宗引用“国际法也阐明为某一宗教团体任命牧者,是一个完全行使宗教自由权利的结构因素。圣座切望在任命主教事务上能够完全自由”。教宗也表示:“我希望同政府就主教人选和任命主教的公开,以及地方政权承认新主教必要的民事效应等问题,达成协定”(仝上)。教廷在互相尊重的原则下,希望和政府坦诚协商一些不损教义完整的技术问题。 四、希望与祝福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的这封信中,对於遭受严重迫害及残酷考验的教会“忠贞”人士,表示无限的钦佩与感激,同时在他们身上也看到在中国之教会的光明远景。教宗对这些“忠贞人士”在长久受迫害中所形成的一些看法和态度有充分的了解与同情。不过,在事过境迁之後,要求他们“要以被钉死而又复活了的耶稣之名忘记过去,宽恕曾加害我们者,忘掉所有的委屈,在爱德中实践和好。这就要求我们屈尊就卑,放弃个人由艰难困苦的磨练中得来的见解,使在中国之教会的信众和牧人之间共融的联系能展显出来,并使之成长,是必须而又迫切的”(《教宗信》六)。请注意教宗在此信内特别用“我们”,这说明教宗和受迫害者忠贞人士之间的认同与厚爱。 教宗对在教难中的“失足者”也以慈父的心情关怀爱慕他们,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归慈母教会的怀抱;也希望“忠贞者”能够协助他们早日回归,宽恕接纳他们,和他成为“一牧一栈”(参阅若十16)。关於“那些主教在特殊的环境的压迫下,未经教宗授命而接受了祝圣,事後提出要求和伯多禄继承人及其他主教们共融,先教宗考虑到他们的诚意和环境的复杂性----,以普世牧者的职权授给了他们合法的身分的全部职权”(《教宗信》八)。在此信教宗也坦诚的指出?很可惜,有些已经被教宗合法化的主教们,不敢正式向神父会士及教友们说明他们已合法的身分,以致在教区内发生严重的良心问题,甚至制造互不信任和分裂的问题。教宗在此信内鼓励这些主教们向自己的圣职人员及教友说明,并显示自己被教廷合法化的身分,也希望圣职人员及教友接纳并服从他们(参阅《教宗信》八)。 教宗在他这封信中,对大陆教会、主教、神父、会士、教友们充分流露出来了他的关怀、爱护、鼓励、钦慰与挂虑以对将来的美丽憧憬与希望。教宗也给在中国的教会送上他热诚的宗座降福。 结 论 教宗的这封信是纯粹的牧函,他不但以神学家而且也以普世教会最高牧人的身分和权威,阐明了教会两千年以来所信仰及宣认的教会本身之性质、结构、使命等重要的“教会学的信理”。希望这封信能够澄清许多误解,也让人知道:在宗教信仰和教义方面,教会是绝对不会妥协的,但在无关教义之技术方面,教会和教内部分人士或其他有关人士是常可以协商的。 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对在中国之教会的信仰、牧灵、福传、灵修等各方面提出一些指导原则。希望读者以善意、虔诚、祈祷的心阅读普世牧人的信,细心默思,并见诸实行。 教宗在这封信结尾时送给在中国之教会一个美丽的礼物,就是将五月二十四日“进教之佑圣母庆节建立为全世界教会联合为在中国的教会祈祷日”。 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对教宗牧函的回应: 教廷於六月卅日公布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国大陆天主教徒的信函後几小时,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向传媒发放声明,作为回应。全文如下: ******** 大陆教会领袖欢迎教宗牧函 部分已阅读教宗致中国天主教徒牧函的中国教会领袖表示,他们觉得此信的内容积极正面,并表达愿意听从教宗的合一呼吁。天亚社的有关报导说: ******** 「所以,我们……以坚忍的心,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双目常注视着耶稣。」(希12:1-2) 圣保禄致希伯来书这封书信的对象是所有的基督徒,它谈到基督徒的生活经常受到考验和磨难。有时,我们会感到沮丧,不禁提出这个疑问:「我们为什麽不选择一条较容易的路?为何不乾脆放弃呢?」 「所以,我们……以坚忍的心,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双目常注视着耶稣。」 卢嘉勒常常提及耶稣如何英勇地面对那最大的考验,毫不退缩:他以自己的见证给我们树立了最佳的榜样,好使我们懂得如何跑好这场竞赛和克服考验。在苦架上,被舍弃的耶稣已承担了我们生活上的每一个痛苦和考验。 「所以,我们……以坚忍的心,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双目常注视着耶稣。」 我们该怎样生活这句圣言呢?让我们注视耶稣吧。卢嘉勒说:「在我们生活上的各种考验中,让我们习以为常地呼喊他的名字。我们将会称他为:被舍弃的耶稣 孤单,被舍弃的耶稣 疑惑,被舍弃的耶稣 受伤,被舍弃的耶稣 考验,被舍弃的耶稣 忧苦,如此类推。 「所以,我们……以坚忍的心,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双目常注视着耶稣。」 路薏丝的经验也是如此。多年前,她无意中找到一张印有这句圣言的单张,上面还写满注释。她亲自跟我们分享这个经验:「我接到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我的二十九岁的长子遇上交通意外,严重受伤。我焦急万分,慌忙赶到医院去。我的儿子躺在那里,动也不动,目光呆滞。这情景使我感到绝望。在极度悲痛的日子里,我偶然经过医院的小圣堂,在那里找到一张生活圣言单张,它邀请我双目注视着被舍弃的耶稣。我专心地把单张从头到尾读一遍。我对自己说:『对,它真的一语道破我正在面对的考验……』当我返回那使人绝望不堪的深切治疗病房时,我再没有感到好像要殉道一样,反而觉得它把我连接到天主的爱那里。在我的儿子弥留之际,我竟然有力量捉着他的手,为他祈祷。他终於去世了,但我却感到他从未如此真实地活在我的心中。」 查迪神父及霍嘉娜撰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