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資料庫
信仰的感性之路
3 死裡逃生的經驗

所謂死裡逃生,顧名思義,是指一個人曾經有過與死神相遇的經驗,後來不知何故竟化險為夷,還是活了下來。這種虎口餘生的經驗,對個人的宗教信仰有什麼作用?答案是因人而異。有的只認為自己命好,福人有福相,因此命不該死。有的事情發生後,驚魄初定,有關生命、死後等問題,也曾想過一陣子,但事過境遷,日子一久工作一忙,也懶得再去想它了。但也有不少例子,死裡逃生的經驗、如此激烈,竟改變了他們的一生。下面就是幾個例子。   

前日讀新聞週刊,記載一位威斯康辛大學生,平日過著十分無聊及荒唐的大學生活。後來在一場手術中差點死亡,於是猛然回首懸崖勒馬,又回到了曾被遺棄多年的教會懷抱,天天到教堂望彌撒。我曾見過一位從越戰回國的美國教友,他赴越南前,幾乎從來不進教堂,私人生活也極淫蕩。沒料到二年後回國,竟前後如出二人,不但重新進堂祈禱,而且一有空就幫助堂區做義工,教堂一有事,只要一通電話,他就馬上趕到,鞠躬盡瘁,無怨無尤。他們那種突然改變信仰生活的事實,我開始十分驚訝,後來他才告訴我真相。原來他在某次激戰中,一顆子彈不左不右,正好打中了他胸前掛著的那塊小鐵片〈上面刻著他的身份號碼〉,鐵片已被打碎,他卻毫髮無損。他深感死裡逃生,驚駭之餘當時曾許下大願,如越戰不死,他一定要重新做一個好教友,以報主恩。      

這種經驗,我想每個人都有,只是大小不同而已。我自己也有幾次這種死裡逃生的經驗,也多少影響了我後來的信仰生活。就我記憶所及,那種虎口逃生的記錄至少有五次之多:一次是六歲時,為了救妹妹差點溺斃在河中;二次在美國,均與開車有關,由於緊急煞車,車子改道而行,差點被對方的汽車撞死;一次在阿爾比斯山玫瑰峰上,只差一小步就掉入深淵。最後一次則發生在台灣,事情發生在我初到台灣的第三天晚上。   

那晚我與同機來台任教的一位芝加哥友人逛新莊夜市。正當我們四處觀望時,忽見一位彪形大漢用腳在猛踢路邊的地攤,水果攤倒了,皮鞋滿地飛,可憐的攤販卻呆呆地站在那裡,一點也不敢反抗。我們當時還不知什麼流氓地頭蛇之類的人物,由於實在看不過去,於是決定教訓他一番再說。我的朋友先從背後把那位高漢的雙臂抱住,我則用拳拼命向他的肚子猛打。後來不知何故,我朋友的手略鬆一下,那個漢子竟揮著粗大的拳頭狠狠地擊中了我的右額,額角立刻鮮血直流。「快跑!快跑!」在兩旁站著的路人催促之下,我們拔腿就跑,終於跑進了一家醫院,還不斷看看後面有沒有人在追。醫生一邊給我敷藥,一邊喃喃地說:「你命不該死,若再向上半公分,打中你的太陽穴,你就危險了。」老板當時曾解釋說,這些流氓手中常握著鐵球,一拳擊過來真不是玩玩的!   

我得承認, 自從受過那次教訓後,不但新莊夜市從此不敢再涉足,對生命之脆弱也重新獲得了啟示。只要再「向前一步」!「只要兩車相撞」!只要再「向上半公分」!難道生死之別就在於那麼一點點!有人曾說過:「人生無處不可死:走路可以死、吃飯也可以死;洗澡可以死,洗臉也可以死;睡覺可以死」。我現在寫字又何嘗不可以死。多少人,字還沒有寫到一半就走了!   

對沒有信仰的人,死亡固然可怕;但對有信仰的人來說,死亡未始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題材。生命既如此脆弱,生與死既只在一線間或一剎那,我們是否應開始考慮,人生的價值究竟在那裡?若我們的希望全部賭注在今生,當你見到此生不但如此短暫,而且隨時隨地可結束時,你是否更當為永生而努力?你是否認真考慮,今世的終結即是永生的開始,凡一切與永生無關的事都不應該太放在心上?「今日是你,明日是我!」當我們向親戚朋友行告別禮時,除了對死者表示惋惜與悲哀之外,我們是否也該想想自己那「已不多」的日子?只有天堂才是我們永久的家鄉,我們是否該不惜一切代價,來爭取這個永遠的安居之地?……。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