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谈谈旧约圣经

25 天主的显现

  『帝出於震』。这是我国古书"易经"上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说:春天到了,天上打了雷,地上冬眠的昆 ,都苏醒过来;花草树木,也都有了生气,蓬蓬勃勃地滋长起来了。在这样的时节,我们中国人向来会记得自己的祖先,同时、也会联想到上帝的存在和他的作用了。用比较宗教学的术语说来,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在有周期性的自然现象中,感觉到神的存在及其作用的。

以色列民族的宗教意识,与我们中华民族不同。我们曾谈起天主从荆棘丛的火焰中显现给梅瑟。在那次显现中,天主不但命令梅瑟要回埃及去率领以色列人离开那个国家,而且更叮嘱他,说:『你领我的子民出埃及以後,要在这座山上崇拜我。』天主所说的"这座山"名叫"天主的山曷勒布"。今天圣经学家一致承认,这就是西乃山。在今天这个节目里,我们要谈到天主在雷电交作、浓云密布的西乃山头上显现给全体以色列百姓。这两次显现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故事,它们却表示了同样的宗教经验。它的特徵是在不寻常的自然现象中,认出天主的存在以及他对人类的关心与照顾。

在解释这样的宗教经验之前,让我们先聆听"出谷纪"所讲的第二则故事吧。

以色列子民离开埃及国後,第叁个月初一那一天,到了西乃旷野。 他们从勒非丁起程,来到西乃旷野,就在旷野中安了营;以色列人在那座山前安了营。

上主向梅瑟说:「我要在浓云中降到你前,叫百姓听见我与你谈话,使他们永远信服你。」梅瑟遂向上主呈报了百姓的答覆。

以色列子民离开埃及国後,第叁个月初一那一天,到了西乃旷野。他们从勒非丁起程,来到西乃旷野,就在旷野中安了营;以色列人在那座山前安了营。 梅瑟上到天主前,上主从山上召唤他说:你要这样告诉雅各伯家,训示以色列子民说: 你们亲自见了我怎样对待了埃及人,怎样好似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将你们带出来归属我。 现在你们若真听我的话,遵守我的盟约,你们在万民中将成为我的特殊产业。的确,普世全属於我,但你们为我应成为司祭的国家,圣洁的国民。你应将这话训示以色列子民。」 梅瑟就去召集百姓的长老,将上主吩咐他的那一切话,都在他们前说明了。众百姓一致回答说:「凡上主所吩咐的,我们全要作。」梅瑟遂将百姓的答覆转达於上主。

上主向梅瑟说:「我要在浓云中降到你前,叫百姓听见我与你谈话,使他们永远信服你。」梅瑟遂向上主呈报了百姓的答覆。上主向梅瑟说:「你到百姓那 ,叫他们今天明天圣洁自己,洗净自己的衣服。第叁天都应准备妥当,因为第叁天,上主要在百姓观望之下降到西乃山上。你要给百姓在山周围划定界限说:应小心,不可上山,也不可触摸山脚;凡触摸那山的,应处死刑。谁也不可用手触摸那人,而应用石头砸死或用箭射死;不论是兽是人,都不得生存;号角响起的时候,他们才可上山。」 梅瑟下山来到百姓那 ,叫他们圣洁自己,洗净自己的衣服。 他向百姓说:「到第叁天应准备妥当,不可接近女人。」
到了第叁天早晨,山上雷电交作,浓云密布,角声齐鸣,此时在营中的百姓都战战兢兢。梅瑟叫百姓从营中出来迎接天主,他们都站在山下。 此时西乃全山冒烟,因为上主在火中降到山上;冒出的烟像火窑的烟,全山猛烈震动。角声越响越高;梅瑟遂开始说话,天主藉雷霆答覆他。上主降到西乃山顶上,召梅瑟上到山顶;梅瑟就上去了。 (出 19:1-20)

当天主从着了火的荆棘丛、初次显现给梅瑟的时候,他告诉梅瑟说:『我是你的祖先的天主,亚巴郎的天主,依萨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他又说:『我看见了我的民族在埃及所受的痛苦。所以,我要下去拯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离开那个地方,到一个美丽宽阔、流奶流蜜的地方。』这次,他又在雷电交作、浓云密布的西乃山头上显现给梅瑟和全体以色列百姓说:『我好像老鹰一样把你们背在翅膀上,把你们带出来归属我。如果你们真听我的话,遵守我的盟约,你们在万民中将成为我特选的子民,因为全世界都属於我。』在这两次显现中,天主都显示自己接近他的子民。他看见他们的痛苦,他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也要求他们听他的话,遵守他的盟约。这与万民中国人对於天的观念,大相径庭。

举一个例子来说 ,《 论语 》中有这麽一则故事。有一位叫做王孙贾的大臣来问孔子:『俗语说:"与其媚於奥,宁媚於灶"这是什麽意思?』孔子回答道:『不对。"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所提出的那句俗语,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天高,皇帝远",有同一的意思;都是把神看得高高在上,不太与闻世事。孔子虽然没有表示同意,他对天的观念也没有像梅瑟对天主那样明晰亲切。

我们基督信徒,日常诵念天主经,称天主为「我们的天父」,举行礼仪时,又往往引用「愿天主与你同在」和「也与你的心灵同在」这样的对话。这都说明:我们承袭了以色列民族对神的观念。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