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训导文件之一
|
方法解说
本书第二辑为读者选录了一些文件,於其间,教会当局宣示如何理解其社会训导的原初意见。应当明确指出的是,我们的本意并非是对教会的社会训导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介绍,或提出一个概要。我们旨在探讨一个主要的问题,即教会怎样阐释其社会训导的实质。我们很想进一步了解,教会在谈论社会问题时,其确切看法和观点是什么?其探讨途径与方法是什么?又如何为其干预社会问题一事进行辩解,使之合法?总而言之,教会的社会训导的独特性是什么?
以下两个主要观点说明了教会在社会中的角色:一、教会一贯意识到必须向所有的人宣讲福音的道理;二、迫切需要对社会中层出不穷的需求做出回应。在考察教会是以何种方式来看待她在不同社会和历史状况中的角色时,这两种考虑----「一贯原则」及其「顺时应变」----是我们将要使用的两个标准。
一贯原则
在阅读这些文件的时候,我们会首先注意到有一种自福音的一贯训导:要热爱每一个人,保护穷人和被压迫着,谴责不义和贪婪,人的精神归宿和人人皆兄弟,以及为一切兄弟姐妹提供友爱服务。显然,这些文件中的社会训导直接继承了教会自宗徒时代传下来的训导,如我们在第一辑中所介绍的那样。我们发现,教会社会训导的一个独到之处是,它首先从天主所启示的真理和了解「什么是人」及其宗教归宿讲起。当谈到上主、福音、天主的法则、造物主的法则、人性和自然法则时,它们便是这些文件以不同形式表达出来的基本原则和一贯原则。
顺时应变
阅读这些文件的第二个关键是,探明教会训导如何逐少适应千变万化的情况和社会的种种需要。梵蒂岗第二届大公会议在邀请天主教徒捕捉时代信息」时,即清楚表达了教会的这一态度。这样的做法在教会内并不新奇,但是,在经过了时代变迁之後,这种对待问题的方式变得更加自觉和系统化了。这一演变过程是以各种方式进行的。我们可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基督宗教文明的未来是什么?
教宗良十叁世的头几部文件(我们已在开头引用过)广泛而普遍地思考了教会的社会训导问题,并说明了基督宗教的价值理念怎样可以保卫人类文明。这位教宗在脑海中勾划出一幅「基督宗教国家」的理想蓝图。这种与过去欧洲相连的社会模式并没有完全被其继承人摈弃,例如,教宗比约十一世曾提出「基督的社会统治」作为他理想中公正和人道社会的重点所在。教宗比约十二世甚至在他的训导中仍沿用「基督宗教文明」的 畴,但他把它看作是一个参考要点,而不是一个普世性的计划。
在社会和经济事物中,他坚持根据教会的训导来重建现代社会。现在,在教会的社会训导中「基督宗教文明」的概念已不那么常用了;但是梵二牧职宪章还是把建立「天主的王国」说成是教会在世界上的唯一目的。正如教宗保禄六世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以梵蒂岗第二届大公会议的精神所强烈宣告的那样,「文化」在今天被看作是将被基督化的现实。
揭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正像天主教徒发现并分析现代社会出现的人性和道德问题那样,教会的社会训导也有了令人印象殊深的进展。《新事》通谕就工业革命的弊害及工人阶级所遭受的压迫做了十分切实的描述。教宗比约十一世清楚描述了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弊端,同时还批判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大约从教宗比约十一世起,便开始明确而有系统地论述:教会的社会训导是什么?其权威性、合理性和实际意义又是什么?以下几位教宗广泛地注意到教会社会训导的实质、观念和方法。
社会问题成了世界性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流动,大众传播媒介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大、教会再度面临了更大更复杂的社会问题。教宗若望廿叁世就出现的这些新现象(见《慈母与导师》)和世界和平新条件(《和平於世》)而提出的训导清楚表明了,教会的社会训导其分析必须经得起世人的检验,才能把握目前全世界的社会新现象。教会必须与正在形成中的国际社会组织展开对话,必须向多元化社会发言,并需要与各种不同信仰的人士展开合作。
梵二大公会议的特别贡献
由於梵二大公会议的召开,整个教会都从这个国际大会的观点出发,思考现代界的发展。参加大会的有:教宗、主教、神学家,其他基督教派的观察员和许多专家。不少赋有权威和经验的专家代表们齐心合力,全神贯注地致力於探勘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前途、成就、渴望,及其间的矛盾、邪恶和威胁的根源。它在教会内部决定性树立起一种与这个世界展开对话的祈态度。这个集体经验大大丰富了教会社会训导的观点和方法。以後各教宗的文件都受到了此次大会探讨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国际问题的影响。我们曾称之为一种「社会神学性的分辨与训导」的方法,其特性就是发表一种以神学为中心的见解,不断进行归纳性的分析。
继梵二大公会议之後,历任教宗的各项文件包括了更复杂和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如发展的中心问题、国际团结、人的新工作环境及自然环境的保护。这些文件经常使用现象分析法,并捕捉时代信息,俾能就现代的情势,诠释福音中的圣音。
社会训导与社会反省
教会是以权威从事训导,在向现代社会宣布其基本宗教讯息时,则谨慎说明其合法权力。
除了这权威性的训导之外,教会还与一切基督徒、其他宗教信仰人士和一切善意人士进行相互尊重的对话。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所说的和教宗保禄六世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解释过的那样,教会并非已对一切现代社会的复杂问题有了现成的答案。教会同所有关心人类前途的人士一起探索和忠老。教会虽提出训导,但也愿意与人类大家庭一起,同甘共苦,寻求正义。
这些文件通常先根据天主所启示的真理和自然法则,陈述教会的权威训导,然後讨论新的复杂问题,其文体旨在反省、询问和研究。如果教会以其宗教使命,对人类进步有所贡献,则她亦同样承认,自己受益於世界和科学、文化的进步。
神学和人文科学的角色
由於广泛运用了社会科学、现象观察法和文化分析,教会的社会训导同样日趋丰富。应用於社会现实的神学,扮演了更核心更具整合功能的角色。伦理神学则特别获得了显着的发展,并被视为是根据天主启示和基督信仰观点,来解释个人和社会行为的方法。
若欲分析现代社会的复杂问题,准确发现急迫的人性和道德课题,人文科学的贡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文科学本身并不能给社会大众所遭遇的各种问题提供伦理的和宗教性的答案。除了人文科学之外,我们有必要借重神学和道德思考来为人在其自我和社会生活中的疑难找到完整的答案。
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宗教使命
从根本上说,教会参与社会事务的固有使命是宗教性的。教会在纯技术或政治团体中并不要求执行任何权力。教会本身没有在社会、经济或文化方面特意规划。这并非意味着教会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中不扮演任何角色。恰恰相反,她正力求对人类行为的这些领域产生影响。但是,教会所采取的具体做法都是:宣示道德方针,说明个人和社会活动中宗教性的层面。不过,我们有必要 清教会官方对社会问题的权威性干预,以及教友参与具体政治规划时的自由提议。教会虽鼓励教友从政,教友却不应将白己的自由抉择同教会或福音混为一谈。教会的这些立场,自梵二大公会议之後巳大为澄清。这亦有助於明确叙述教会训导的本质。
以条理清晰的说明,推动了训导的发展
推动教会的社会训导再次向前发展的是一个程序,於其间,教会当局清晰解说何者最获得概略的肯定。例如,人性尊严(这在以前的训导中已一再论及)在几位教宗的社会训导中即有详尽的说明,目前,人性尊严的课题居於核心,它触及自由、解放、个人尊严与发展的问题。如今,人权以及一切保护人权的国际动议如(联合国普世人权宣言)特别受到关注。训导中其他几个要点,亦因进一步的反省而得以阐明与扩充;譬如:私有财产、宗教自由、国际间互相依存、视同美德的团结,教友角色,妇女尊严,不义的结构,一个超国家权威的必要性等等。社会训导中这种从含蓄到明晰的发展,在以下所将引录并评论的系列文献中,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什么是天主教的社会科学?
正如我们先前指出的读者请不要将这些文件节录看作是教会社会训导的一个纲要或是一个综合,而应看作是教会将其训导延伸到社会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我们的根本目的并不在於概述教会社会训导的内容,而在於进一步理解社会训导的本质及其具体步骤。我们希望显示出,教会的社会训导如何确实「自成一体、别具一格」,正如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其《社会事务关怀》通谕中所指出的那样。按照教宗比约十一世在《四十年》通谕中所言,它是一门「真正的天主教社会科学。」
事实上,教会的社会训导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在教宗良十二世之後,尤其如此。这证明了教会对现代世界的爱与关怀,她象徵人类未来的重大希望。基督的教会永远陪伴着人类家庭,并宣示天主的奥迹和人类奥秘的答案,任何其他的训导都不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