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论社会事务关怀」通谕 


七、结论

46.民族与个人渴望获得自由:他们寻求完全的发展正表示他们渴求能克服许多使他们无法享受一个「更合乎人性生活」的阻碍。

近来,在「民族发展,」通谕颁布之後的这段期间内,在世界的某些地区,尤其是拉丁美洲,已出现一种面对贫穷及未完全开发的课题的新方法。这项努力是使「释放」(「解放」)作为基本 畴和行动的首要原则。教会训导当局已经适切指出它的正面的价值,同时也明示其偏差及因偏差所能造成的危险,这些危险会对信仰造成伤害以及与这种神学反省及方法的形式相关连的信仰危机。

我们适当再加上一句话,就是从各种奴役个人与社会的形式中释放出来的渴望,是件高贵且合法的事。事实上,这是发展的目的,或说是「发展」与「释放」之间的密切关连。

仅在经济层面上的发展不能使人获得自由;相反的,它将以奴役他人作为结局。不包含人类社会的文化,超越和宗教的幅度的发展,甚至忽略这些幅度的发展,对正确的释放是少有教导性的。人类只当他们在完全的权利和义务上有完全的自主权时,才是完全自由的。对整体的社会而言,亦是如此。

在通往正确释放的道路上,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是罪,和因罪的增加和扩散所构成的结构。

基督用以使我们得享自由的恩宠,鼓励我们成为众人之仆。因此,发展与释放的要落实在「团结」的实践,过程要落实在「团结」的实践上,就是说在对近人的爱及服务,尤其是对於最贫穷者:「若无真理和爱,释放的过程将导致自由的死亡,这种自由将失去一切的支持」(教廷信理部发表之基督徒的自由释放训言24,一九八六年叁月廿二日)。

47.在近几年来悲惨的经验以及目前之主要的负面情况中,教会必须坚决地肯定有克服那些或因过度或因缺乏而横阻在发展的路上之障碍的可能性。教会必须肯定她对真正释放的信心。这种信心和这种可能性毕竟是建立在教会对於天主的许诺的意识上,这个许诺保证了我们的历史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历史,而是对天主国开放的历史。

教会对人也抱有信心,虽然她知道人会作恶。因为教会清楚地了解,不管是罪的遗传和每人都会犯罪,在人身上仍存在着足够的特质与能力,即存在着基本的「美善」(创一31),因为他是造物主的肖像,被安置在基督救恩的影响下,他在某种程度上,「与每一个人结合在一起」,又因为圣神的有效行动「充满整个大地」(智一7)。

因此,对於失望或悲观或惰性皆无正理而言,虽然此叁者皆令人感到悲伤,但是,我们必须说,人能因自私和过度的物欲及权力欲而犯罪,人也能不关心那些处於因畏惧、犹豫不决及基本上更是懦弱而造成「未完全开发」的情况下的人之迫切需要。的确,我们蒙受召叫,有责任面对这迈人公元两千年前的最後十年所带来的非常的挑战,也因为目前的危险威胁到每一个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不分国界的战争,无胜负之分。面对这样的一个威胁,在富人和富有的国家与穷人和穷人的国家之间的区别,是没有多少价值的,除非那些较富有的和能做更多的愿负起更大的责任。

然而,这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动机。人的尊严正濒临危险,造物主将维护及促进人的尊严的职责委托给我们,而为此在历史中每一时代,任何男女都应严格负起责任。诚如已有许多人多少已清楚地意识到目前的情况似乎不合乎人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被邀请来参与这个和平运动,一个为各种和平的方法所指引的运动,为着要维护在和平中的发展,为着要确保大自然及我们周遭的世界。教会也深深地感到自己涉入其中,并希望圆满达成使命。

因此,追随教宗保禄六世和他的「民族发展」通谕的榜样,我诚挚而谦逊向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向每一个男人与女人呼吁。我希望他们确信目前情况的严重性,以及每一个人本身的责任的重大--并且以他们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方式,以他们对资源的使用态度,以他们的公开活动,对经济和政治决策的贡献,个人对国家及国际事务的投入--以及因团结与选择对穷人的爱所启发之实现的程度而定。这就是目前的现况及人性尊严的要求,因为人是造物主、天主不可毁灭的肖像,而天主与我们每一个人相似。

在这种献身上,教会的子女必须成为他人的模 及指导者,因为他们被召而遵从耶稣自己在纳匝肋的会堂中所宣讲的教训:「向贫穷者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四19~19)。诚如最近世界主教会议再次肯定的平信徒的角色,我们在此强调男女平信徒卓越的角色是很适宜的。他们的使命是以基督徒的献身精神使现实的一切富有生命,藉此,他们表现出是基督的证人及正义与和平的推行者。

我愿意特别呼吁藉着圣洗圣事,及宣示同一信仰的人士,与我们真正的共融,既使是仍不完美的。我确信他们对本通谕中所表达的关怀及启发这关怀的动机将会感到熟悉,因为这些动机是受耶稣基督福音所启示的。在此,我们发现一个新的邀请,共同为人的尊严作证,人是天主所造,为基督所拯救,被圣神所圣化,并为天主所感召,遵照人性的尊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同样,我向犹太人呼吁,他们与我们一起共同分享「信仰之父」亚巴郎的家业,以及旧约的传统,我同时也向回教的弟兄呼吁,他们如同我们一样,信仰公义仁慈的天主。我也向世界各大宗教的信徒发出相同的呼吁。

去年十月廿七日,在圣方济出生地--亚西西城所举行的会议,其目的是为和平祈祷及我们献身致力於和平--每一个人在忠实於他自己的宗教信仰下,显出有多少的和平,并且,作为它的必要条件,和平与全人和全民族的发展都是属於宗教的事务,以及要完成此二者,全在於我们忠於作为有信仰的男女之信仰的使命。总之,是依靠天主。

48.教会清楚地了解,现世的成就无法与天主的国相提并论,但是,这一切的成就只是反映及预示天国的光荣,这个是在历史的末期,当主耶稣再来时,我们所期待的天国。但是,总不能以等待为理由,而缺乏对他人在他们的具体情况中以及在他们的社会、国家及国际的生活中的关怀,因为前者是以後者为条件,今天更是如此。

然而在历史所给予的时刻 ,这些不完美而又短暂的事物,能够而且应该在每一个人的通力合作下并藉天主的恩宠而完成,为的是使人生活更合乎「人性」,而不失落也不会徒劳无功。这是梵二大公会议的训导,在牧职宪章之启迪人心的字句中:「我们在天主的神内,并依循天主的命令,在此世宣扬了人性尊严,兄弟共融及自由--这些源出於人性及人类努力的成果之後,当基督将『永 而普遍的神国,真理及生命的神国……』交父还天主圣父时,我们要再度看到这些美妙及成果。但那时这些美妙及成果,将是毫无玷污而光辉夺目的。这神国业已存在於世,不过尚隐蔽在奥迹内」(牧职宪章39)。

天主的国呈现在我们当中,首先是在举行圣体圣事中--主的祭献--。在这圣祭中,大地的产物及人类双手的成果--面饼和酒--因圣神的德能和主礼者的言语,奇妙地但真实地和实体地转变为主耶稣基督的体和血,他是天主之子和玛利亚之子,藉着他,圣父的国度已经临在我们中间。

世上的物品及我们双手的工作--面饼和酒--为天国的来临服务,因为上主藉着他的圣神,将一切带入他自己身上为将他自己献给天父,并连同他自己将我们奉献而成为一个新的「他唯一的祭献」,它是天国的预象并宣扬天国最後的来临。

因此,吾主藉圣体圣事--圣事和祭献--使我们与他结合,他以强於任何自然结合的力量,把我们与他及与彼此结合为一;因此结合,他派遣我们进到全世界,藉着信德与工作为天主的爱作见证,既使在这晦暗不安的时代 ,准备他的国度的来临,并预先参与它的行列。

所有参与感恩祭的人,都蒙天主召叫藉着这种圣事而发现我们在世界上致力於发展与和平之行动的深刻意义中获得力量;并以能更慷慨的投身於此行动,效法基督的芳表,他在这圣事中为他的朋友舍掉自己的生命(若十五13);我们个人的献身,如同基督的奉献一样,并与基督的献身结合,不但不会徒劳而且将获致丰硕的成果。

49.我发起圣母年,其目的是要天主教信友愈来愈仰赖玛利亚,她在信仰的旅途上曾走在我们前面,并且以母亲的情怀,在她的圣子,我们的救主前,为我们转祷。我愿将这个现代世界的困难时刻,以及人们正致力於我的前任教宗保禄六世所宣导并提出的真正的民族发展的贡献上,以极大的牺牲所做与正要作的努力,全托付於她和她的代祷。

为配合世世代代基督徒的热忱,我们将困难的个人情况托付给至圣童贞,因而她可将这些问题放置在她圣子面前,恳求他减轻和改变它们。我们也要把社会的情况及国际性的危机托付给她,在这些令人担忧的贫穷、失业、粮食的短缺、武器竞赛、蔑视人权,地区性或全球性冲突的情况或危险等方面。以孝爱的精神,我们希望将这一切放在她仁慈的目光下,再次以信心和希望重覆古代的对经:「天主至圣之母,求 不要看轻我们於急难中的恳求,并在一切危险中援救我们,啊,光荣的至圣童贞女」。

至圣玛利亚,我们的母亲与母皇,是她转向她的儿子说:「他们没有酒了(若
二3)。她也是一个赞美天主圣父的人,因为「他从高座上推下权贵,却举扬了弱小卑微的人;他曾使 饿者饱飨美味,却使富有者空手而回」(路一52~53)。她慈母般的胸怀延伸到世人生活的个人与社会的层面。

在至圣圣叁之前,我将此通谕托付给玛利亚,我邀请所有的人要反省并主动地献身於促进真正民族发展的工作,诚如在弥撒感恩祭的集祷经为这个意向所祈求的:「圣父,你称赐给一切民族一个共同的源始,也愿意聚集他们在称内形成一个大家庭;恳求你以你圣爱之火充满他们的心,并激发他们对兄弟姐妹维护正义的渴望。以分享你所赐予的资源,使我们能确保每一个人的正义与平等,消除一切分歧并以爱与和平建立一个人性的社会」(为『民族发展』弥撒的集祷经)。

最後,以上是我以我所有的兄弟姐妹的名义所要求的,我以特别的祝福降福他们,作为问候及祝福的标记。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卅日,发自罗马圣伯铎大殿,时值在任第十年。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