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舊約聖經
|
達味原來是一個牧童,後來走運,做了皇帝。這奇蹟是怎樣發生的呢?舊約聖經,由於不是一部尋常的歷史著作,而是一部宗教經典,對這個問題提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答覆、從討論天人關係的神學立場說來,達味的飛黃騰達是天主決定的。天主曾藉著撒慕爾揀選了他,給他傅油,要他替代撒烏耳為王。但是從講究人事推移的歷史立場說來,舊約聖經說了一些彼此抵觸,不相調和的民間傳說。據有種傳說的說法,這是由於達味擅長音樂,博得了君王撒烏耳的寵愛,蒙受了他的培養。另一種傳說則強調達味擊殺哥利亞,建立了卓越的功勛。
舊約聖經並沒有勉強調和那些並不調和的民間傳說,但是卻藉此描述了達味和撒烏耳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
在這次和下次的「談談舊約聖經」節目中,我們要介紹兩段聖經記載,內容都談到達味和撒烏耳之間的微妙關係。
恭讀撒慕爾紀上第18章第6到9節,第19章第1到7節。
當達味殺死那培肋舍特人後,班師回來時,婦女們從城中出來,唱歌跳舞,打鼓彈琴,興高采烈地前來歡迎撒烏耳君王。
婦女們邊唱邊跳說:「撒烏耳殺了一千,達味殺了一萬」。 撒烏耳因此很是憤怒,這話使他很不高興,遂說:「給了根一萬,只給我一千;他所少的只有王位了!」
從那一天起,撒烏耳常嫉視達味。
撒烏耳曾對兒子約納堂和臣僕提過,他願殺達味;但撒烏耳的兒子約納堂很愛達味,
就警告達味說:「我父親想殺害你,現今請你明晨多加小心,躲藏在一個隱密的地方。 我去陪我的父親到你所在的田間,向我父親代你說情,看情形怎樣,然後告訴你」。
於是約納堂向他父親提及達味的長處,對他說:「君王不要得罪的僕人達味,因為他沒有得罪你,並且他所行的,都是對你很有利的事。 他冒著性命的危險,去殺了那培肋舍特人;上主藉他使以色列獲得了這樣大的勝利,你親自看見了,也很喜歡;為什麼你要犯罪,流無辜者的血,無緣無故殺害達味﹖」
撒烏耳就聽了約納堂的話,並且發誓說:「上主永在,他必不死! 」 約納堂便叫回達味,告訴他這一切話,並且領他到撒烏耳前;就如和先前一樣,侍立在君王左右。
西方有一句諺語,說:「天要打擊某人,就先讓他發瘋。」我們可以補上一句說:「要讓某人發瘋,就先引起他的嫉妒。」
撒烏耳晚年的不幸,就是在於他發了瘋,而造成他發瘋的直接原因,則是在於他嫉妒達味。
嫉妒是天主教要理問答上所說的「七罪宗」之一。它像驕傲、慳吝、和迷色一樣,都是人的本性弱點的自然流露。大概除了耶穌和他的母親瑪利亞和先驅洗者若翰以外,沒有人是沒有這個毛病的,連耶穌的十二門徒也不例外。
但是在「撒慕爾紀」中所記述的撒烏耳對達味的嫉妒是特殊的。他的特點是撒烏耳知道天主已經擯棄了他,而另選達味為以色列人的君王。所以他的嫉妒是瘋狂的。除了怨恨達味之外,還夾雜了對自己的懊悔和對天主的抗議的成份。用聖經上的話來說,那就是:「天主的神離開了撒烏耳,卻打發邪神去困擾折磨他,使他陷入恐懼和沮喪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