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舊約聖經
|
以色列百姓雖然在達味和撒羅滿的苦心孤詣,勵精圖治的努力之下,獲得了正式的統一及自主獨立。但是那由來已久的十二支派的各自為政,互不相容的潛存力量,仍然繼續存在,且日形表面化,終於在撒羅滿死後,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統一的君國政體分裂為二,北國有雅洛貝罕自稱為王,統治屬下的十個支派,以及大半的以色列百姓的土地。在歷史上,這北國就稱為以色列國。南方的猶大只剩下了一小部分的土地及本雅明支派,雖稱正統王國,卻遠不如北方分裂出去的以色列。
雅洛貝罕在宣佈北方獨立之後,第一件所作的事,是將丹和貝特耳建為朝聖地,以阻止百姓基於宗教的理由,大批地南流,奔向耶路撒冷,而削弱自己的國勢。
猶大和以色列兩國分裂後不久,就受到埃及法郎史沙客的入侵騷擾,南國猶大由於首當其衝,所受的損害較大。於是在南國大傷原氣之後,已再無力來攻擊北國,以收復失地,謀求重新統一。
但是北國那時所過的,也不是太平盛世的日子。因為大馬士革國王勢力漸強,向外發展,而不時侵略北國以色列的領土。除了這外來的騷擾之外,更使北國受著致命之傷的是內部的不和睦。彼此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以至於使北國在它短短二百年的歷史中,竟只有敖默黎和耶胡兩人所建立的王朝,超過了兩代以上的統治時期。其他都一兩代就完結了,而且大都是由於政變而結束。
北國以色列的最後的君王,曷舍亞,也就是那樣藉著政變而自立為王的。下面這段讀經記述他給北國以色列招來的亡國慘劇。
恭讀列王紀下,第17章第5-8,以及13-15節。
隨後,亞述王進軍侵入全國,直逼撒瑪黎雅,圍攻了三年。
曷舍亞九年,亞述王攻陷了撒瑪黎雅,把以色列人擄往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拉黑和靠近哥倉河的哈波爾,以及瑪待各城。 這是因為以色列子民犯罪,得罪了領他們離開埃及地,擺脫埃及王法郎之手的上主,他們的天主,而去敬拜了別的神,
隨從了上主由以色列子民面前,所驅逐的異民的習俗,和以色列列王所規定的律例。 上主曾藉眾先知和先見者警告以色列和猶大說:「你們應離棄你們的邪道,按照我給你們祖先所規定的,藉我的僕人,眾先知給你們傳授的一切法律,遵守我的誡命和我的法令。」
他們卻不聽從,如同他們的祖先一樣執拗,不肯相信上主他們的天主, 拒絕了上主的法律和他與他們祖先所訂立的盟約,以及對他們所發出的警告;隨從他們四周上主曾命令他們不可效法的異民,追求虛無,自己成為虛無。
我們剛才所聽到的那段聖經記載,追述北國以色列的亡國悲劇,並且對這個國家的子民提出嚴厲的斥責和批評。
那亡國的悲劇發生在公元前722年,那時北國以色列的國王曷舍亞,原是在謀殺培卡里國王後,自己稱王。他之所以能順利稱王,完全得力亞述帝國的許諾和支持。但是他竟自不量力,受埃及的唆使,竟敢拒絕向亞述進貢納稅,並且加入反抗亞述的大同盟,結果他本人被亞述王所逮捕,首都薩瑪黎雅在被圍三年之後,終於被盡毀無餘,所有居民被充軍遠方;不少外邦民族則被遷徙來佔據北國滅亡之後的空曠地區。
從歷史的眼光看來,這次災禍的產生和發展,前因後果,來龍去脈,都明白清楚,並沒有超自然的奇蹟存在其間。但是舊約聖經的作者是從宗教信仰的觀點來批評歷史,他的結論是,北國以色列的滅亡是由於天主的懲罰,因為那個國家的君王和人民都違背了他們的祖宗和天主所訂立的盟約。他們背棄了天主,去敬拜邪神,所以受到了天主如此嚴重的責罰。
一個國家的歷史是這樣,一個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我們一生的成功或失敗,原是在於我們所遭遇環境的有利和惡劣,也是由於我們自己對付環境的能力和奮鬥的是否足夠。但是,對我們有信仰的人來說,天主是歷史的主宰。我們一面自己努力,一面也不忘祈求天主祝福我們的努力。這樣在生命中有些成功,不敢驕傲,遇到失敗也不致灰心失望。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謙虛地接受祂的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