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神父與中國宗教
|
二. 他對中國人的宗教所持的態度
以上是講利瑪竇對中國人的宗教的知識。現在我們要談談他對中國人的宗教所持的態度。因為我們是要從他的漢語著作《天主實義》一書出發來談這問題的,在談論之前,我們先對《天主實義》一書的性質作一番澄清。我們先分別介紹《天主實錄》和《天主教要》。《天主實義》與那兩部書不同,不是一部為新信徒們學習天主教教理的課本。利瑪竇根本沒有意思在他的這部著作內介紹天主教的全部教理。
甲.《天主實錄》
在《中國札記》中,利瑪竇兩次談到撰寫天主教的要理書的事。第一次是當他尚在肇慶的時候。那次所談的是他的年長同伴羅明堅神父的《天主實錄》。第二次是在1601年以後。那時果阿宗教裁判所證書來到,允許在中國的神父們印行教會經書。這次利瑪竇談到兩部教理書。一部是《天主教要》,另一部才是《天主實義》。
《天主實錄》的原稿是拉丁語,題名《天主史略》,由羅明堅與。戈麥斯神父合作撰寫。據戈麥斯神父在1581年10月25日寄給羅馬耶穌會總院的報告,這部拉丁語著作的內容是關于世界起源的簡略的歷史,同時也是可以用來作為講解天主教教理的課本。《天主史略》大約在1581年已寫成,華語翻譯不久便出現,但是直到1584年才正式刻印出版。關于這部在中國首次印行的天主教教理書,利瑪竇的《中國札記》這樣記述說:
神父們受到胜利的鼓舞,變得更大膽了一些,在家庭教師的幫助下,他們用适合百姓水平的文体,寫了一部關于基督教教義的書。其中駁斥了偶像崇拜各教派的一些謬誤,所發揮的主要論點都引自自然法則的例証,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其的則特別保留下來作力教導新信教徒之用。
這些話不過宣布了利瑪竇的意願。事實上,拉丁語的《天主史略》是一部徹頭徹尾作為教導新信教徒之用的書本,華語的《天主實錄》,雖然由于上司範禮安神父的吩咐,"駁斥了偶像崇拜各教派的一些謬誤,所發揮的主要論點都引自自然法則的例證”,在大體上卻依然保持看《天主史略》的原來面貌,仍舊是一部教導新信教徒之用的書。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後來利瑪竇,在范禮安神父的鼓勵之下,決定另寫一部《天主實義》來取代它。為了同樣的緣故,即使在利瑪竇的《天主實義》已經廣泛流行之後,孟儒望神父還是不厭其煩,把《天主實祿》略加修改,重新印行,來應付新信教徒學習教理的需要。至于利瑪竇所設想的"很容易被人接受的”那部書,則有待于他後來自己撰寫的《天主實義》的問世了。
乙.《天主教要》
《中國札記》同時談到《天主教要》和《天主實義》的問世。關于這事,利瑪竇意大利原文和金彌格拉丁語改寫的《中國札記》的記述,彼此略有出入。意大利原文把這兩部書的出版分別記述,十分清楚。拉丁語譯本卻把它們弄得含糊混亂了。意大利語的《中國札記》這樣記述新編《天主教要》的問世,說:
在這時候,神父們得到了宗教裁判所的准許,可以印行這裡的天主教會所需要的經本。利瑪竇神父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印行一部新編的《天主教要》。這是一本包括新信徒們所必須知道的經言和要理的小冊子。書中附有簡略的注解,特別是關于七件聖事的。這新編的《天主教要》是利瑪竇在其他的神父們的協助之下重新訂定的。在這以前,已經有過華語的《天主教要》,不過是由翻譯人員寫成的。他們并不太講究譯文對原文的忠實。因此,每個會院都有自己的《天主教要》,經文彼此不同,給新信徒們造成不必要的混亂。我們的新信徒們慣常是到處走動的。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已經看出,《天主教要》是一部為新信徒們學習天主教的經言和要理應用的經本。利瑪竇在1605年5月9日寫給德、法比神父信中,詳細地解釋了這本書的內容,更給我們一個有力的作證。
假使可能,我將把目前正印行的《天主教要》寄給你一本,讓你看看我們所費的辛苦。我們一直十分需要有這樣的一本教理書,但是要用中文把它寫出來實在是困難重重。我們不知把它修改了多少次。我們在中國有四個會院。每個會院都有自己的譯本,譯文則彼此不同。這次印行的新編《天主教要》是經過仔細校訂的,并且又增添了一些資料。為了統一起見,今後四座會院只許印行這譯本,其他譯本一律作廢。為了翻譯這本教理書,我們不得不采用許多在中國還是新的教會名伺,但是我們第一次用到這樣的名詞時,便插入一段用較小的字体寫出的文字來給它解釋。這本教理書的內容,首先是天主經,其次依序為聖母經、天主十誡,信經。十字聖號,身形善功、真福八端,七罪宗、七個相反的補救德行,肉身五官,靈魂三司,三超德,最後是七件聖事。我們用小字体給七件聖事分別作出注解。這注解雖然簡短,卻相當完備,足以使人明了各件聖事的意義。
丙.《天主實義》一書的性質
如果說《天主教要》是一部為新信徒們學習天主教的經言和要理的讀本,《天主實義》則是向非信徒們宣傳天主教的讀物。它們是兩本性質很不相同的書本。意大利語的《中國札記》原本,在記述了新編《天主教要》的問世之後,才談到《天主實義》。它這樣繼續記述說:
“當神父們還在准備為新編《天主教要》撰寫一部更詳細的解釋時,利瑪竇的《天主實義》出版了。這部書是在好几年以前已經寫成了,所有神父們也都在應用看。這部書并不講論天主教會的所有信理。信理是講給慕道者和已經歸依基督的信徒們听的。這部書只涉及几條大原則,特別是人的理性探知和懂的的大原則。這樣,不論是信徒或不是信徒,即使是在神父們目前還不能去到的遼遠的地方的人也都可以讀這本書,都讀得懂。這本書的宗旨是為那惟有憑著信德和天主的啟示才能知道的信理鋪路。它的內容包括:天主創造并栽制天地萬物,人的靈魂不死不滅,人死後有善惡賞罰,辨排輪回與戒殺生的謬論,并說明守齋的真正意義。我們不但援引我們的聖書來証明我們立場的正确,而且也從中國人的很有權威的古書中摘引有關章節來為我們作証,使我們的著作更有說服力。
雖然在這部著作中我們并沒有直接駁斥中國人各教派的所有錯謬,但是我們的确已用了駁不倒的理由,也援引了我們的作家,從根本上推翻了與上述的真理不調和的中國人的謬論,特別是有關偶像崇拜和偶像崇拜者的謬論。至于孔子,他是中國文人們所信奉的教派的首領,我們以為很值得勻他聯合,善意地解釋他傳流下的某些可疑的教訓。這樣我們很博得了不崇拜偶像的文人們的好感。
在這部著作的結束,我們也談到了一些關于救世主基督來世的事,我們邀請讀者向神父們請教寫在別的書上的耶穌基督的教訓。”
從此可見,《天主實義》與《天主實錄》和《天主教要》的差別。它與它們不同,不是一部寫給新信徒們讀的書。它的內容并不包括天主教的全部信理,甚至連耶穌的死亡與復活的道理也未包括在內。這部著作的宗旨是在介紹天主教,引起讀這對它發生興趣,因而"向神父們請教寫在別的書上的耶穌基督的教訓。在這部著作第一版發行後,利瑪竇立即寄了一套給耶穌會的總會長神父。這一套書本現在仍保留著。它的封面上有利瑪竇的親筆題詞,明明注出這部著作是他心目中的天主教教理的第一編。第二編當時尚未寫成,應該是《中國札記》上所說的神父們在準備為新編《天主教要》撰寫的一部更詳細的解釋。
丁.補儒易佛
《天主實義》全書一共七篇。第二篇最簡單明白地發表了對中國人的宗教所抱的態度。這一篇的題目是"解釋世人錯認天主”。在這一篇裡,利瑪竇首先駁斥佛教和道教的關于世界起源的主張。他認為"空”和"無”都不能是世界起源的原因。接著,他也反對與他同時代的儒教的主張。他認為"太極”是"理”,不是"自立體”,也不能是世界起源的原因。最後他談到天主教的道理。天主教相信天主創造天地,是世界起源的原因。利瑪竇認為天主教所信奉的天主就是中國古書中所說的"上帝”。
以下是利瑪竇書中的幾個有關片段:
"空”,和"無”不能是萬物起源的原因
中士曰:我中國有三教,各立門戶:老氏謂物生於無,以無為道;佛氏謂色由空出,以空為務;儒謂易有太極,故惟以有為宗,以誠為學。不知尊旨誰是?
西士曰:二氏之謂,曰無曰空,與天主理大相刺謬,其不可崇,尚明矣。夫儒之謂,曰有曰誠,雖未盡聞其釋,固庶几乎?
"太極"也不能是萬物起源的原因
中士曰,我儒言太極者是乎?
西士曰:余雖未年入中話,然竊視古經書不息,但聞古先君子敬恭于天地之上帝,未聞有尊奉太極者。如太極為上帝。萬物之祖,古聖何隱其悅乎?
天主就是"上帝”
中士曰:我國我臣,自古迄今,惟知以天地為尊,敬之如父母,故郊社之禮以祭之。如太極為天地所出,是世之宗考妣也,古先聖帝王臣祀典宜首及焉;而今不然,此知必太極之解非也。先生辨之最詳,與古聖賢無二意矣。
西士曰:雖然,天地為尊之說,未易解也。夫之尊無兩,惟一焉耳;曰天,曰地,是二之也。我天主,即華言上帝。
接著,他便援引幾句詩經上的話來作證,說:
周頌曰:"執兢武王,無兢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皇。”又曰:"於皇來牟,將受厥明,明昭上帝。”商頌云:"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低。”雅云:"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
後來,信天主教的中國學者便用"合儒”。"補儒”和"益儒”,或"超儒”這樣的詞語來表示利瑪竇對中國人的宗教所抱的態度了。侯外盧主編的《中國思想通史》的解釋是:
〈一〉在對儒、佛、道三教的關係上,是聯合儒教以反對二氏,這即所謂的"合儒"﹔〈二〉在對儒家的態度上是附會先儒以反對後儒,這即所謂的"補儒"﹔〈三〉在對先儒的態度上,則是以天主教經學來修改儒家的理論,這即所謂的"益儒"、"超儒"。
這是一種簡便的說法。我們暫且保留我們的意見,待以後再談到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