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二】

2. 天主教傳遍羅馬帝國

  耶穌建立、並由祂的十二位宗徒在耶路撒冷奠定雛型的教會,剛誕生不久,便發生教難。第一位致命殉道者是宗徒們所選出的、負責管理耶路撒冷教友物質生活問題的七位執事的領導人斯德望。他死得很慘,被亂石擊死,在斷氣之前還請求上主寬恕他的兇手。斯德望的殉道叫那些方才皈依基督的猶太人驚慌失措,他們紛紛逃往撒瑪黎雅、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約基雅等地避難。

在行兇場所搖旗吶喊的人群中,有個非常兇悍、而且自以為是的青年,名叫掃祿。他認為砸死斯德望還不夠,還挨家挨戶搜捕教友,甚至要求耶路撒冷大司祭發給傳票拘捕令,讓他到各地逮捕教友,捉將監裡。怎料到他驅馬前往大馬士革迫害教友途中,被基督的一道光打落馬背。這一突發事件改變了掃祿的一生,誰也不會料到這個年青氣盛、囂張狂熱的猶太人竟從此變為宣講福音、拓展基督神國最有力的勇士。

掃祿在大馬士革皈依基督後,改名保祿,便開始在那裡講道,宣講耶穌基督。他的改變使僑居在當地的猶太人感到驚訝,他們便商議要殺害他。幸賴他的徒弟們漏夜設法營救,保祿才得以脫險。既然在大馬士革呆不下,保祿就前往耶路撒冷,設法與其他宗徒認識交往。在耶路撒冷,保祿同樣勇敢地講道,甚至和希臘化的猶太人辯論真道。這一行動又激起猶太人的反感,他們又想陷害他。于是在同道們的協助下,保祿便離開耶路撒冷,前往凱撒勒雅,然後又轉往塔爾索去。在塔爾索住了一段時日後,他應一位熱心傳教的塞浦路斯人巴爾納伯的邀請,兩人一同前往安提約基雅積極展開傳教工作。這是保祿第一次傳教之旅。這次傳教效果良好,皈依了許多人。那些皈依基督的人就被當地外教人稱為基督信徒。這是'基督信徒'這個名稱的起源。

安提約基雅是羅馬帝國時代僅次于羅馬和亞歷山大的第三大城,是羅馬帝國敘利亞省的省會,有來自各地的人在這裡生活。既然教會在這裡發展得很快,無形中,這座城便成了向全羅馬帝國傳揚福音的出發點和中心。

在那個時期,伯多祿在離耶路撒冷不遠、靠近海濱的約培城蒙天主啟示,看見異像,知道不僅要向猶太人、更要向天下各民族宣講福音。于是,他給一位住在凱撒勒雅、熱心事主、渴慕真道的羅馬軍官和親友付了洗。伯多祿這一決定和作法說明:要接受基督的福音沒有必要通過猶太教這條路。

伯多祿和保祿兩人的傳教經驗顯示他們很快便知道基督的福音必須傳給天下所有的人。問題在于當時耶路撒冷的教會團體、包括幾位宗徒在內,以為信仰基督的人還是必須遵守猶太教的法律規定,其中最明顯的無非是要求信仰基督的非猶太人接受割損禮,不能吃豬肉,不能吃帶血的動物的肉類,但是在耶路撒冷以外,尤其是在安提約基雅的基督信徒中,有很多並非猶太人,他們並不願意接受猶太教的法規。于是,來自猶太教的猶太基督信徒和來自外教基督信徒如何能在各吃自己的飯後,一同舉行紀念基督的聖餐呢?這件事曾引起伯多祿和保祿爭執,保祿甚至在伯多祿來到安提約基雅時,當面嚴厲責備伯多祿虛偽,因為伯多祿一方面接受外教人不必遵守猶太教法規便可以領洗進教,並同他們一起吃飯,一方面又為了避免已經接受割損禮的猶太基督信徒的批評,而暫時不與非猶太人的基督信徒來往 (迦.二)。

這些紛爭鬧到耶路撒冷,結果宗徒們開會討論,以雅各伯為首的是代表耶路撒冷的教會團體,以保祿和巴爾納伯為首的是代表外地的教會團體,這兩個意見不同的教會團體在伯多祿的協調下,終於達成協議,非猶太人的基督信徒不必接受猶太教傳統的法規,但是當他們和來自猶太教的基督信徒在一起時,他們應該尊重猶太人的習慣 (宗.十五,19,29)。

宗徒們在耶路撒冷召開的那次會議通稱之為耶路撒冷大公會議,也是教會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公會議。從此以後,教會的信仰不再受到猶太教傳統習俗的約束,任何願意接受基督福音的人,不必接受文化移植,不必改變或拋棄自己的文化背景基礎。從那時侯起,誕生沒有幾年的教會就已經成為普世性的教會。雖然當時教會內部的歧見已經獲得解決,不過兩種不同意見的立場仍然存在。保祿為了消弭這種對立的氣氛,于是在羅馬帝國各地募捐籌款,用以接濟耶路撒冷生活困難的教友 (格前.十六;格後.八,九;羅.十五;迦.二;宗.二十四)。

約在公元五十年的時候,保祿展開第二次傳教旅行,足跡遍及近東一帶。當時他在特洛阿城見到一個異像,有個馬其頓人請求他去馬其頓幫助那裡的人(宗.十六,9)。于是保祿便和巴爾納伯動身前往。在這次旅途中,他們建立了在歐洲地區的斐理伯、得撒洛尼和格林多等地的教會團體。此行中,保祿還到了文化都城雅典,在當地的最高法院發表演講,指出希臘哲學和福音並行不悖,他甚至引用希臘詩人的話來作證,但是希臘人不想聽保祿那一套,便給他說下次再談吧﹗(宗.十七)。這次雅典的經驗使保祿有所領悟,于是他在格林多城講道時,根本不再顧慮要討好聽眾的心理,他開門見山便直接講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 (格前.二,2)。

從"宗徒大事錄"第十九到二十章的記載,我們知道保祿又有第三次傳教之旅。這次旅行所拜訪的也是近東和歐洲地區的教會團體,途中遇到的困難也不少,比方說有些猶太人不接受他所傳揚的耶穌基督,另有些外教人則反對他干涉他們從事和宗教有關的生意 (宗.十九)。但值得他安慰的是格林多等地的教友團體中出現許多神恩,其中以能說各種不同的語言的神恩最為奇特 [格前.十三,十四]。雖然如此,還是有些事情讓他不高興,例如格林多教友彼此分派別[格前.三,3-9];富裕的人不與窮人分享 (格前.十一);還有一些人濫用基督信仰的自由 (格前.五)。

保祿還有第四次傳教旅行,不過這一次不出於他自願,因為他是以囚犯的身份被押往羅馬受審。原來保祿在第三次出外傳教後,帶著一些所捐到的款項回耶路撒冷,準備交給雅各伯宗徒。當時他為表示自己仍然熱愛猶太傳統,于是接受挑戰,帶著四個人前往聖殿行猶太教的各種禮節。他在聖殿裡的時候,有些外地回來的猶太人見到他,便煽動群眾對他下手。一時聖殿內外大亂,招來羅馬軍隊的干涉。保祿于是被捕,到處受審,又在凱撒勒雅坐了兩年的監。結果,他以自己是羅馬公民的身份,向羅馬總督斐斯托要求上訴羅馬皇帝。斐斯托總督不得已,便把保祿押上船,送往羅馬京城。途中,保祿遇到無數的風險,好不容易才抵達羅馬。在這裡,他度的是受管制的生活,這種生活使他有機會直接向羅馬人宣講福音。"宗徒大事錄"最後一章最後一節記述保祿那段時間在羅馬的生活說:「保祿在自己租賃的房子裡住了整整兩年;凡來見他的,他都接待。他宣講天主的國,教授主耶穌基督的事,都非常自由,沒有人禁止」。

基督的福音在保祿宗徒殫精竭慮的傳揚之下,終於很奇妙地從羅馬帝國邊陲的巴勒斯坦傳到帝國的中心羅馬。于是,天主教在整個羅馬帝國傳揚開來。時為公元六十三年。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