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十四】

14. 分佈羅馬帝國全境的教會受到分裂的威脅

  第二世紀末年,基督信徒已經知道他們的教會是普世性的,因為他們看到教會散佈全世界。當時的人心目中的世界是指羅馬帝國統治的版圖。帝國東部的基督信徒人數最多,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一帶,不論是城市或鄉村,到處都是教友。當帝國皇帝戴克里先發動最後一次迫害基督信徒的時候,許多地方的居民竟大多數是基督信徒。在帝國西部,傳教工作的進展就比較不一致,教友的分佈狀況也不平均,比方在意大利中部、西班牙南部和北非地中海沿岸,教友的密度很高,但在巴爾幹地區、意大利北部和高盧,教友的人數就少一些。不過高盧,也就是今天的法國境內,有幾個城市地區的教友卻非常多,里昂、圖盧茲、巴黎、蘭斯和特雷沃這些城市就是特殊的例子,這些地方的教會大都建于第三世紀中葉。

在羅馬帝國以外,也有一些地區很早就接受了基督的福音,例如位於今天土耳其東南部烏爾法(Urfa)城的古代埃德薩(Edessa)王國,在公元二百年的時候便已經皈依基督了;波斯帝國境內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一帶,原來也有很多基督信徒,公元二百五十八年波斯王薩浦爾一世(Shapur I)出兵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大敗羅馬軍後,把當地的教友和主教都放逐到波斯帝國境內,這些教友和主教很快地就受到迫害;亞美尼亞王國則在公元第二世紀末年皈依基督。

耶穌基督所創立的教會到第二世紀末年雖然已經傳遍了羅馬帝國全境和邊疆鄰國,可是教會內部的合一也不時遭到威脅,有為禮儀習俗的問題而發生衝突的,也有為教難時代背教、教難過後又想回到教會懷抱的人的立場發生歧見的,甚至有為主教職位而互相爭吵的,但最嚴重的莫過於第二世紀期間教會內部產生一些與基督的福音持不同看法的教義思想,而持這些思想的人又形成派別,與教會對立。

才建立數十年的教會就面對內部分裂的威脅,使得不少教內人士開始反省:甚麼是真正的信仰?奉行真正的信仰應該遵守甚麼規則?那些在教義上與教會持不同意見的團體還能算是教會嗎?對這些內部的威脅我們可以舉出幾個明顯的例子:
最早的基督信徒,毫無疑問的,大都是從猶太教皈依過來的人,可是他們當中有些人不顧一切,堅持要保持自己原來的宗教習俗和神學思想。這些人仍然繼續行割損禮,在飲食上有所禁忌,刻意維護聖經所宣示的一神觀念,認為耶穌只是天主所收養的'人'而已,就如耶穌在約旦河受洗的時候,眾人聽到從天上傳來的聲音所說的一樣(瑪.三,17;谷.一,11;路.三,22;若.一,34)。由于無法接納別的教會團體的信仰教義,他們很快就被視為異端者。

除了上面提到的猶太基督信徒外,另有些基督信徒深信希臘哲學的物質與精神、肉體與靈魂彼此對立的二元論,他們尤其被人間惡的問題所困惑,因此用希臘哲學二元論的邏輯來解釋舊約和新約聖經。他們以為人的得救不來自'天主降生為人'(Incarnazione),但得力于對天主的認識,這種認識在小團體中神秘地傳遞著。這種宗教思想稱之為諾斯替教義(gnosticismo),而根據研究,諾斯替教義取材自基督信仰、猶太教、希臘思想、以及波斯的一些宗教教義,但是歷史家們以為諾斯替教義可能是一些外地的宗教吸收基督信仰的某些思想而成的。

第二世紀教會著名的教父,法國里昂的主教聖依勒內,在他所寫的一本名叫'反駁異端'(Contro le eresie)的書中,也提到當時存在著許多異端邪說,這些異端邪說對基督信仰和教會威脅很大,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異端者名叫馬爾喬內(Marcione)。這位馬爾喬內認為舊約中那位創造宇宙天地的嚴厲的天主和新約中耶穌所啟示的那位汎愛眾人的天主風馬牛不相及,他不接受耶穌具有真正的人性,也不認為整個一個人都能得救,因為物質和肉體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所以天主不可能創造物質的宇宙,而耶穌若是天主,也不應該有肉體。

與諾斯替教義及馬爾喬內的思想類似的是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摩尼教(manicheismo),這個宗教的創始人是第三世紀波斯的一位王子摩尼(Mani,216-277),他吸取波斯宗教和基督教義的內容,而形成他的善惡絕對二元論。摩尼主張世界的歷史乃是光明的善神與黑暗的惡神不斷交戰鬥爭的過程,人是光的粒子,卻被約束在邪惡的物質內,這些光的粒子必須經過許多的淨化和輪迴轉世才能淨煉完畢,進入善的國度。摩尼推崇耶穌給人類指引了道路,而他自己則是耶穌的使徒,是新的護衛者,猶如基督信仰中的聖神一樣。

以上所提到的這些教派教義都獲得不少人的支持和信從,因為它們的出發點都在設法答覆當時的人內心的焦慮。但是面對這種種教派的眾說紛紜,教會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讓教友無所是從嗎?里昂的主教依勒內在第二世紀末年所寫的'反駁異端'這本書中,已經列出不少與基督信仰相背的教派思想,同時指出真正教會和信仰的所在。依勒內主教訓誨教友必須以宗徒的傳統為根據,而宗徒的傳統是經由那些可以直溯到宗徒的教會團體的途徑而達到的,這些教會團體又是由宗徒的繼承人,也就是主教或長老,傳遞下來的。依勒內主教在他的書中也不憚其煩地列出羅馬、士麥那(Smirne)厄弗所等地歷任由宗徒繼承下來的正統主教的名單,好讓教友分辨真偽的教會團體。

依勒內主教之重視宗徒傳統,甚至不把新約聖經當作一回事,他以為新約聖經都是在宗徒的傳承之外流傳的。事實上,第二世紀初期基督信徒並沒有過於重視新約聖經,為他們來說,聖經就是舊約。可是他們對舊約聖經的看法和猶太人不一樣,他們認為聖經是先知書,是在預告基督的來臨,所以當他們閱讀舊約聖經的時候,是在尋找基督的痕跡,而不是在了解希伯來人的歷史。

當然,那時候的教友在談耶穌的時候,都以宗徒和宗徒的繼承人的見證為根據,而這些見證都是口傳的。當宗徒們和他們的繼承人都去世以後,教友們才開始從宗徒和宗徒的繼承人的著作中去尋找信仰的依據。可是當時流傳的著作也不少,唯一真正能讓他們信服的,只有那些出於宗徒的手的著作才具有權威。然而怎樣才能辨別哪些是宗徒的著作呢?依勒內主教指出:只有四部福音才是整個教會共同承認的,一個也不多。這四部福音都是直接或間接出於四大宗徒的,那就是:瑪竇宗徒所寫的福音,伯多祿宗徒的弟子馬爾谷所寫的福音,保祿宗徒的弟子路加所寫的福音和宗徒大事錄,若望宗徒所寫的福音和默示錄,以及伯多祿和保祿所寫的書信。

我們可以說,到了第二世紀末年,教會才確立選定聖經的標準。有了這個標準,基督信徒多少就可以不受到異端邪說的干擾,教會的信仰也就比較一致,不容易陷于分裂的危險。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