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二十八】

28. 教父:福音與文化相會的證人

  天主教所尊稱的'教父'(Padri della Chiesa)是指到第八世紀為止教會內部所有的作家。當然,這些作家所寫的作品都以探討聖經和信仰教義為目的,不過新約聖經的作者不包括在內。有些專家學者還認為十二世紀中葉以前的教會作家也應該稱為教父。

教父們寫作的主要目的和內容不局限于講解聖經和勸人按照聖經的訓誨行善避惡,也在維護基督信仰免受時代思想潮流的攻擊,因為當時有不少人借著理性的名義指責基督信仰違反人類的理性邏輯。這些教父們在講解基督的福音時,盡量使用他們那個時代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希臘和羅馬拉丁文化的'範疇'(categorie),來表達信仰和教義的內涵,好使希臘人所崇尚的智慧與基督所宣講的福音不謀而合,這樣,讀者聽眾就容易了解他們要傳達的訊息。當時有希臘'斯多葛'派(stoicismo)哲學思想崇尚禁慾苦修,一切順從大自然,這種生活思想幫助他們了解、進而接受基督信徒所崇拜的創造萬物和安排宇宙大自然秩序的天主;而基督信徒相信他們可以經由有形可見的大自然受造物而認識無形不可見的造物主,就像柏拉圖哲學的信徒所主張的一樣。這些都是有利于希臘羅馬文化與基督信仰交融的條件。

就這樣,教父們漸漸地吸收熔化古老的希臘和羅馬拉丁文化,然後把這些文化納入基督信仰的江河之中。可是這種融合文化與信仰的偉大工作並不是始終一帆風順的,例如在第二第三世紀,曾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宗教思想學說出現,對基督信仰造成重大的威脅,教父們為了保護教會的信仰教義,非得挺身而出,批判那些異端邪說不可。其實,這些異端邪說的產生也有客觀的因素存在,因為初世紀時代的教會還沒有能夠理出一套適當的名詞,來解說或界定信仰的關鍵性觀念。比方天主三位一體的本性本質和耶穌基督的人性與神性這些概念,在當初實在沒有很明確、大家都能接受的統一名詞,因此,在教會內部發生了許多衝突和爭執,以致羅馬帝國皇帝不得不召開教會的大公會議來解決問題。處在那種議論紛紛的時代,教父們為了維護和確定教會信仰的教義,于是發展出一種有系統的學問,就叫作神學。
這套有系統的學問並非天下各地一致的,在初世紀那個時代,基督福音只傳佈在地中海沿岸地區,而這些地區又以希臘和羅馬拉丁文化為兩大體系,所以教父們按照他們生活的地區或使用語言的習慣,來表達他們的神學思想。在西羅馬帝國,教父們大都使用帝國官方語言拉丁文,因此,他們的思考方式和用語多少受到這個文字的限制。在東羅馬帝國,教父們大多使用知識份子的語言希臘語來寫作,于是同樣地,他們的思維也循著希臘文化的邏輯來運作。不過也有少數幾位使用敘利亞文、埃及科普特文或亞美尼亞文來表達思想的。無論如何,每一種語言都代表當地的文化和思維方式,當一位教父用一種語言來表達他的神學思想時,這個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和思維方式便形成那個神學思想的特色和相貌。于是,神學體系便出現了多種面貌。

今天我們談教父,並沒有意思要美化過去的一切,或加以理想化,事實上我們也看到不同思想派別的神學彼此如何兇猛地攻伐。雖然如此,教父們的榜樣也提示我們,要向當代的人宣講福音,必須使用他們都懂的語言才能奏效。從另一方面說,今天信仰基督的各個教會團體所推動的基督信徒大公合一運動,也在教父們的著作中發現教會大分裂之前神學的共同依據,以及神學的不同表達方式如何能與教會的合一並存不悖。

教父是教會傳統的傑出證人。這裡所謂的傳統是指初世紀基督信徒所遵從的福音。為了這個緣故,教會要求那些作它的傳統的證人、也就是教父們、思言行為必須合乎正統。換句話說,教父們的思想必須是正確的,他們的生活必須充滿聖德。身為教父的人,一定是個把他所領受的訓導,借著自己的生活榜樣,傳遞給後人的人。

關于教父們的正統(ortodossia)和聖德(santita),我們也需要稍微說明一下:教會對教父的聖德的要求並沒有特別嚴格,雖然有很多教父都是聖人,但是教會不要求他們具有列入聖品的條件,只要他們的處世為人普遍受到肯定便可以。事實上,教會第四第五世紀的教父大聖師熱羅尼莫是個脾氣非常壞的人,他對那些與他對立的人決不口下留情,他甚至嫉妒他同時代的君士坦丁堡的主教金口聖若望(Giovanni Crisostomo,345-407),對他心存芥蒂。至於所謂的正統,那是指同一時代的教父們彼此之間對所教導的基本教義有默契,有相同的看法。只不過到了第四第五世紀的時候,有些教父對過去表達信仰的方式的正確性產生了懷疑,彼此之間甚至發生嚴重的爭執。其實,我們沒有必要為這樣的現象感到驚訝,因為教會對教義豐富的內容是隨著時代的演進而不斷有更貼切、更完整的解釋和了解的,這便是我們常說的聖經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歷久而彌新的寶藏的意思。

第五世紀上半葉法國教父聖溫琴佐•勒蘭(Vincenzo di Lerins)對教會的傳統的重要性以及教父在這種傳統中所佔有的地位有很好的描寫,他說:「我經常徵詢許多具有聖德和對教義有精湛修養的人,問他們如何能夠經由一個確定而普遍的準則來區別天主教的信仰真理和異端邪說。他們幾乎全都給我這樣回答說:你必須借著天主的幫助,以雙重途徑來裝備你的信德;先是天主的法律權威,然後是天主教會的傳統。對這種回答恐怕有些人不以為然,他們會說聖經本身已經綽綽有餘了,何必加上教會解釋的權威呢?其實,由于聖經的絕對崇高性,所以並不是每個人對它都有普遍相同的了解。同樣的字常因為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說法,我們幾乎可以說有多少讀者就有多少解釋。因此,在天主教會內必須悉心保存眾所信仰的一切,這便是教會之所以稱為'至公'的本意。不過,教會的至公性非得我們全都遵從教會的普遍性、古老性以及一致同意性不能存在。普遍性是指我們都承認整個教會所宣認的唯一和真正的信仰;古老性是指我們偏離開我們的先聖先賢所宣發的信仰情愫;一致同意性是指我們懷著古老性來擁抱全體主教或絕大部分的主教所教導的教義。幾時出現大公會議沒有處理過的問題,我們就必須向聖師、向那些始終在信德中保持合一共融的導師請益。他們為了思想和情感的合一而肯定的一切,毫無疑問地都該被奉為教會普遍和真正的教義」。

聖溫琴佐•勒蘭的這段話叫我們看出教會傳統和教父對我們的信仰的重要性,以及教父們與聖經的關係。不過初世紀有幾位教會作家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了教會大家庭,根據當時教會的準則,他們甚至被判為異端者或裂教者,第二第三世紀間教會最能言善道的北非護教學家戴爾都良就是最明顯的例子。這些人固然很有才華,卻沒有被列入教父的行列,可是他們為教會的生活和教義所作的見證沒有幾個人出其右者,所以不能等閒視之。這就是為甚麼歷史依舊記載他們、重視他們、而我們也引用他們的話、並討論他們的緣故。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