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下 五】

第一章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第十五世紀末至第十六世紀)

05.宗教改革者百家爭鳴的現象

天主教十六世紀上半葉歐洲宗教改革運動於公 元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由奧斯定會德國會士馬丁.路德在威登堡首先發難後,一時風起雲湧,英雄豪傑、草莽流寇各據一方,人人扛著基督福音作盾牌,為自己的理念和利益交相攻伐,整個日耳曼德語地區成了一片戰場,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馬丁.路德原來並無意製造教會內部的分裂,更無心惹起德國或德語地區的王公諸侯和庶民百姓之間的互相殘殺,但看到各地民眾,尤其是最受壓迫的農民像暴民一樣,到處焚燒掠奪後,卻呼籲社會權貴用刀槍鎮壓起義的農民,並大肆推崇屠殺的行動。

然而,當路德看到那些權貴們心狠手辣,血洗各地之後,不禁毛骨悚然,於是在一五二五年發出和平呼籲,請求權貴們不要再那麼仗勢欺人,暴虐無度,好讓老百姓還有生存的餘地。對農民,路德也勸他們不要固執己見,過份要求,不要按照人的尺度,但要根據基督的精神來解決權利和正義的問題。

看來,馬丁.路德的呼籲規勸似乎沒有發生多大效用,因為宗教改革運動已有一發不可收拾的趨勢。路德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固然是一位先知,救星或英雄,但也有很多人把他當作引火的人而已,當他劃破沉默之後,每個人便我行我素,各走各的路了。的確如此,在他向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教會大膽地投出第一顆石頭後,德國和瑞士的宗教改革者,便如雨後春筍般地應運而生。這些為數眾多的改革者絕大多數都是神職人員,甚至是修會的會士。他們的思想主張,一般而論,在信仰和聖經方面是和路德一致的,如果有什麼重要的歧見,那該當是彼此對聖體聖事的概念不同。

說到路德和与他同時的宗教改革者的異同,我們或許需要把路德的思想和主張略為介紹一下:

我們都知道馬丁.路德並無意創立一個新的教會。他只不過相信要是大家都回到福音的原始精神,則教會便自動地改革。誰知道他把解釋聖經的權柄交給每個人的良知去執行後,大家對聖經的注解便發生許多偏差,再加上偏激者的言論行動,迫使路德不得不對教義作個明確的說明,而且一反他過去所主張的教會不應該有世俗的外表組織形式,強調教會有起碼的形式結構。

一五二九年,路德出版了大小兩本要理,一時洛陽紙貴。他的要理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他認為:人深深知道自己是罪人,卻在聖經中發現自己的得救原來只是憑著自己的信德而從天主那裡得來的。換句話說,一切全憑天主的作為,人一無所能;行善並不能使人成義,不能使人變為好人,但一個因為相信天主而成為好人者,卻能行善。人不能藉著行善而向天主邀功,因為人若沒有天主,靠自己無法做好事。依次推論,敬禮聖人,大赦,許願,發願,以及新約聖經中沒有明確規定的聖事,都沒有實際的價值。唯一有意義的,是信徒的普遍性司祭職務。教會信友團體不該有外表的組織形式,也不能擁有產業。

總而言之,路德只承認兩件聖事,即洗禮和聖體,至於告解聖事,他認為那是一種謙遜的行為而已。關於聖體聖事,他稱之為聖餐,但拒絕視為犧牲的祭獻,可是堅決相信耶穌的確臨在聖餐中。聖歌團在他看來,也是信友信仰生活中一件重要的活動。路德雖然反對教會聖統制的任何有形結構組織,不過,他以為要宣講天主的聖訓和舉行聖事,總也需要有起碼的組織才行。

路德強調人世間的一切權力都是從天主而來的,目的在為人服務。他既然反對在現世有任何固定具體的結構,所以也不接受當時教會擁有的權力。正因為如此,不少王公貴族受到路德的思想主張的鼓勵,挾著君權神授的作風,更是不可一世,不但面對百姓高高在上,對教會也開始呼來揮去。於是,那些跟路德走的教會都成了國家的教會。

稍微談了路德的信仰和思想主張後,我們回過頭來看与路德同時的其他的改革者。就如方才提到的,這些宗教改革者与路德之間的最大歧見在於對聖體聖事的看法不同,所以路德最後与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斷絕了關係。例如原是道明會會士的馬丁.布策(MARTIN BUTZER,1491-1551)便到法國斯特拉斯堡去開創他的宗教改革天地;埃科蘭帕迪奧(ECOLAMPADIO JOHANN HAUSSCHEIN,1482-1531)這個德國人文主義者則到瑞士的巴塞爾去發展他的改革運動;德國神學家奧西安德.安德烈亞斯(OSIANDER ANDERAS,1498-1552)則到德國南部紐倫堡一帶推展他的宗教改革,甚至把他的運動帶到北歐瑞典。

除了上面提到的主要幾位之外,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中,与路德和加爾文鼎足而立的,便是瑞士的茲溫利·胡爾德里希(ZWINGLI HULDRYCH,1484-1531)。

茲溫利原是荷蘭人文主義者埃拉斯莫的門徒,在瑞士格拉里斯(GLARIS)和蘇黎世擔任過本堂神父,一五二零年他以別於路德的方式發動宗教改革,他銷毀了所有的聖像,叫所有的修會人員還俗。他反對路德還承認耶穌基督真實存在聖體內,他以為基督只是象征性地臨在聖體中而已。反正任何聖事都只是純粹的紀念性質而已,只是一種許諾,比如聖洗,它本身毫無任何效應,僅表示天主選擇了某個人而已。

茲溫利的宗教改革比路德還徹底,幾幾乎完全否認了教會原有的一切最主要的信仰道理和生活。他有意按照福音的內涵,建立一個教會,並使他的同胞脫離任何外來力量的約束。不過,茲溫利也非常專制,對反對者必加以壓制,那些加入他的改革教會的人,如果拒絕自己的孩子接受洗禮,必遭溺死在水中。

茲溫利的宗教改革運動在瑞士西北部的蘇黎世、巴塞爾和伯爾尼幾個州拓展得很快,其他各洲擔心改革浪潮波及,於是群起反抗,一場內戰終於爆發。而茲溫利則在伴同蘇黎世部隊的交戰中喪生。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