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新約內
周末避靜 張春申神父 |
7. 基督是新約的大司祭 (希2,17-18)
 |
「生活在新約內」封面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樞機主教
耶穌會會士 |
在《希伯來書》裡,基督的名字是“天主的兒子”,又也“我們的弟兄”,因此,也是一位中保的名字,──他能使天主和我們雙方合而為一。這名字遠遠超過眾天使的名字。因為復活後的基督,比眾天使更接近天主,也比他們更接近我們人。這名字相應於“大司祭”的名字。耶穌,是天主的兒子,是我們的弟兄,是地道的中保;因此,便是大司祭。
在這次節目裡,我們默想“基督是新約的大司祭”。
現在我們要研究結束希伯來書第一部分的一節文字(希2,17-18)。這一節的第一段落裡,說:
因此, 應當在各方面相似弟兄們,好能在關於天主的事上,成為一個仁慈和忠信的大司祭,以補贖人民的罪惡(希2,17)。
這是討論了基督名字之後的結論。基督的名字是“天主的兒子”,也是“我們的弟兄”。因此,也是一位中保的名字,──他能使天主和我們雙方合而為一。這名字遠遠超過眾天使的名字。因為復活後的基督,比眾天使更接近天主,也比他們更接近我們人。這名字相應於“大司祭”的名字。耶穌,是天主的兒子,是我們的弟兄,是地道的中保;因此,便是大司祭。
這是新約聖經第一次這樣稱呼耶穌,是很令人驚訝的事。因為,依照梅瑟的法律,耶穌不是肋未族,也不是亞郎家的人,不可能成為大司祭。但是天主自有安排,他曾預定另一種以默基瑟德為代表的大司祭職。耶穌的大司祭職就是與這種大司祭職相聯系的。
成為大司祭
希伯來書作者告訴我們耶穌成為大司祭的條件是:
應當在各方面相似弟兄們(希2,17)。
這很令人驚訝,因為它與古代對大司祭的觀念大相逕庭。在舊約聖經裡成為大司祭的條件是與兄弟們分別,並且隔離。出谷紀第28章和肋未紀第8和9章記錄一系列的禮節,來表示這分別和隔離,包括洗淨由於與世俗及死亡接觸而沾染的污垢,敷聖油,穿禮服,和祭獻犧牲等等。這一切都為表示遠離人,而接近天主;是一種提拔的作用:天主高高在上,誰要與天主聯結關係,便必須被提拔、高舉起來。這樣,司祭處身在他的兄弟之上,在天與地之中間。
舊約《德訓篇》正是用“提拔”一詞來描述亞郎的被選為司祭。
天主又提拔了一位與梅瑟相似的聖者,即他的兄弟,屬於肋未支派的亞郎;與他立定了永久的盟約,將自己百姓的司祭之職賜給他,給他束上光榮的腰帶,使他服裝燦然(德45,7-8)。
《德訓篇》的作者曾談到與他同時的大司祭息孟,他盛讚大司祭的榮耀,把他比做一顆星辰。
當他從帳幕後的至聖所出來,民眾群集他身邊時,他是多麼有光彩;他如雲間的晨星,又如望日的圓月;他照耀人世,有如照耀至高者的聖殿的太陽;他如雲彩中燦爛的虹霓,(德50,5-7)。
作為“晨星”、“圓月”、“太陽”、“虹霓”,司祭儼然是天空中的人物。在《德訓篇》的作者看來,似乎沒有任何比喻足以比擬司祭的榮耀及其與凡人之間的分別了。這區別務須謹慎維持,條件是嚴格遵守有關的禮節及種種清規戒律。
在瑪加伯時代,司祭職是人們熱心追求的目的。當時的大司祭同時擁有宗教頭銜和政治實權。瑪加伯下記載雅松非法奪取大司祭職位的故事:
色婁苛死後,號稱厄丕法乃的安提約古繼位稱王。此時,敖尼雅的弟弟雅松用非法手段,奪取了大司祭的職位。當他朝見國王時,許給國王三百六十「塔冷通」銀子,和其他進項中的八十「塔冷通」(加下4,7──8)。
後來雅松自己也被另一個野心的人非法取代了。
三年以後,雅松打發上述息孟的兄弟默乃勞把錢送交國王,並請王解決備忘錄上的幾件重要事項。默乃勞先使人在國王跟前推薦自己,後又奉承他,自裝有權勢,又許給他比雅松還多的三百「塔冷通」,於是獲得大司祭的職位。他領到國王的委任狀,就回到耶路撒冷。但他絕不相稱大司祭的職位,暴燥如虐王,狂怒似野獸(加下4,23-25)。
下面的話更顯示那鬥爭手段的殘忍。
因此他把安多尼苛叫到一邊,煽動他去殺敖尼雅。安多尼苛來到敖尼雅那里,伸出右手假裝向他起誓,使他相信。敖尼雅雖然猶豫,仍相信了,遂從避難所走出。安多尼苛竟然不顧道義,就地殺了他(加下4,34)。
這是瑪加伯時代的事。猶太歷史家費拉未奧也記錄了發生在耶穌時代的幾樁類似事件。
謙虛的同伴生活
可見,做司祭向來被視為一種高貴而有利的職業,是一種晉升,達到了便高出別人一級。但是,對耶穌來說,卻恰好相反。《希伯來書》的作者說:為成為司祭,
耶穌應當在各方面相似弟兄們。
他耶穌不走野心、驕傲、舞弊的路,而走謙虛、苦難、死亡的路。他取了血肉的脆弱的人性、經歷了死亡,在各方面相似他的弟兄們。
說耶穌“應當在各方面相似弟兄們”,《希伯來書》的作者並不只想到天主聖子的降生成人──這固然是一種謙虛下降的行為──他更想到耶穌的死亡。他這樣解釋,說:
耶穌既然親自經過試探受了苦,也必能扶助受試探的人(2,18)。
這是對司祭的一種簇新看法:接受最軟弱的和最貧窮的人們的處境,為的能夠幫助他們;同他們一起投入受苦和死亡的深坑裡,為的能給他們打開走出困境的路徑。
在這以前,《希伯來書》的作者曾說過:
其實,那為萬物的終向和萬物根源的天主,既領導眾子進入光榮,藉苦難來成全拯救眾子的首領,也是適當的(2,10)。
這使我們想起有些登山運動員,不小心跌入了深谷。怎麼辦呀?當然,必須有人,不惜犧牲,走下去,到他們所在的地方,把他們從那危急的處境中拯救出來。耶穌就是這樣重新把我們和天主連絡起來,締結了新的盟約,盡好了他中保的職務。耶穌並不想升高,處在眾人之上,相反他謙虛下降,來到我們所處的層面上,為我們開闢走向天主的出路。
這一切不是都很奇妙嗎?在這次默想中,我們要瞻仰並讚賞天主救世計劃的奇妙:他“應當在各方面相似弟兄們,好能在關於天主的事上,成為一個仁慈和忠信的大司祭,以補贖人民的罪惡”(2,17)。 他極慷慨地為我們接受了凌辱、痛苦和死亡。
我們懇求天主賞賜我們力量,使我們能夠效法他的榜樣:與別人做同伴,那就是,接受一般人的生活,不貪求個人的升遷、不想超過別人,卻願意與他人一同喜樂、一同憂苦、同共辛苦和希望。這才是共融和愛的作風,天主的愛的作風,新的盟約的作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