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生活在新約 周末避靜 張春申神父

8. 聽基督講話的兩種對立方式 (路1,5-38)

生活在新約內」封面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樞機主教
耶穌會會士


今天我們默想記載天使報喜的兩個聖經片斷,聖史路加是我們的導師。表面看來,這兩個片斷似乎越出我們避靜的範圍,不符合它的主題:“新約中的司祭職務和敬禮”,其實不然,卻使我們進一步地暸解避靜的主題。

這次默想分三點進行:一、兩個對立的場面,二、兩個並行的敘說,三、兩種不同的態度

在三部對觀福音的作者中,路加對司祭職務及敬禮最感興趣。他的福音的開端和結束都在耶路撒冷聖殿,這是舊約的宗教中心。我們要默想的第一片斷記載的主人翁是匝加利亞,他是一位司祭,在聖殿裡主持禮儀(路1,5-22);最後一篇記載描述耶穌的司祭形像,他在升天之前,舉手降福他的門徒們(路24,50-51)。這樣的姿勢在舊約聖經只有兩次記錄:一次是在為期八天的祝聖亞郎為司祭的慶典的結束(肋9,22), 另一次是在大司祭息孟主持的一場盛大禮儀的結尾(德50,20)。這樣,藉著他的死亡與復活,耶穌成為了新約的大司祭。

由於他對司祭職務及敬禮的興趣,從前曾有一種傳說,說路加也是《希伯來書》的作者。

兩個對立的場面

第三部福音,一開始,便記述了兩次天使報喜:第一次報喜的對像是一位司祭,地點在聖殿;第二次的對像是一位青年女子,地點在一處很少人知道的鄉下。這兩次天使報喜是並行記述的,所以我們不妨在它們之間作個對比;這樣便可對新的盟約和新司祭職務得到更清晰的觀念。

第一次 ─ 天使向匝加利亞報喜 ─ 寥寥幾個情節,向我們交待了舊約的敬禮制度。路加確切指出,匝加利亞屬於阿彼雅班(路1,5)。據《編年紀上》的記載,這是第八班的司祭(編上24,10)。當時的司祭職務分為班次,輪流在聖殿服務。一個司祭不可在任何時刻進聖殿舉行禮儀,待輪到他的班次時才可。到了那時,還應當由抽籤來決定班次中那位司祭進聖所獻香。路加這樣記載,說:

正逢匝加利亞輪著他的班次,在天主前盡司祭的職務時, 按著司祭的常例,他抽中了簽,得進上主的聖所獻香(路1,8-9)。

這些規定制定了一種著重分離的制度。依照這種制度,參與禮儀的會眾不可進入聖所,這裡是天主居住著。路加記憶當時的情境,說:
獻香的時候,眾百姓都在外面祈禱(路1,10)。

當時匝加利亞在聖所裡逗留得比往常長久得多,但是沒有人敢進去探看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都只能在外面等候:
百姓等候匝加利亞,都奇怪他滯留在聖所內(路1,21)。

在上面片斷的記載裡,我們看到一個神聖的地方、一個神聖的時刻、一個神聖的人物,一個完整的隔離制度。這正是舊約時代與天主關係的組織。從舊約的觀點看來,天主是神聖的,要接近他,必須遵守一系列規矩,滿足某種外在聖德的要求。

在記載天使向瑪利亞報喜的片斷裡卻沒有任何隔離的情形。天使報喜不發生在一個神聖的地方,而是在加里肋亞的一個在宗教上無足輕重的城鎮:

到了第六個月,天使加俾額爾奉天主差遣,往加里肋亞一座名叫納匝肋的城去,到一位童貞女那裡,她已與達味家族中的一個名叫若瑟的男子訂了婚,童貞女的名字叫瑪利亞(路1,26-27) 。

加里肋亞,在聖經裡被稱為“外方人的加里肋亞”(瑪4,15,依8,23),這裡有外教人雜居,為地道的猶太人所不齒,他們是把他們居住地視為神聖的。天使向瑪利亞報喜又發生在加里肋亞一個叫做納匝肋的鄉村,舊約聖經根本沒有提起過這名字。再說,這次報喜是報給一個不引起人們注意的人物,一個平凡的女子。經文並未說明,她是那家的人,在社會上有什麼地位,只記載了她的名字:瑪利亞。連報喜發生的確切地點也沒有指出。有人以為發生在一座簡陋的房屋裡,不過是一種推測而已。

這才是新約的安排,它不再基於隔離的制度,而是出於共融的作風,藉著這種作風,正如耶肋米亞先知所預言的,每一個人,“不論大小”(耶31,34),都可與天主直接攀上關係。這樣,在新約裡,會眾不必再停留在神聖的地方之外了。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猶太宗教的聖殿與基督宗教的教堂之間的極大區別。猶太宗教的聖殿是神的居所,天主坐在寶座上,坐在革魯賓上(詠80,2)。基督宗教的教堂則是信友團體的居所,是天主子民聚會的地方;更好說,就是天主子民,因為天主子民才是真正的天主宮殿。在基督宗教裡,磚石的建築是次要的;為舉行感恩聖祭,所需要的不是一座物質的建築,而是一個信友團體。教會 ─ 信友團體 ─ 好比瑪利亞,也應當是天主聖言的居所。這原是天主聖子降生成人的結果。

我們不必把天使向瑪利亞報喜看作非有不可的事情,它不過是表現天主寬宏大量的仁慈。由於這事情的發生,對舊約說來,有了一個基本的變化。從此,我們知道,欽崇天主,並不限於在教堂內,卻應當把它推廣到整個的世界,普及到每一個人身上。我們的恭敬天主,也不再要藉著隔離的制度來表現,而是要以共融的作風來生活出來。

兩個並行的敘說

路加福音并行敘述天使向匝加利亞和向瑪利亞的兩次報喜。兩次都是以天使的顯現及有關人物的反應開始,經過前者的報喜及後者的詰難,最後都以天使的回答為結束。但是,每一階段所敘述的情節很有差異的。

第一階段是天使的顯現。在記述天使顯現給匝加利亞時,路加福音指出了天使顯現的地點。
有一位上主的天使站在香壇右邊顯現給他(路1,11)

“在香壇右邊”,這是一個神聖、尊貴的地點。它表示的地方,不是人際關係。在記述天使向瑪利亞報喜時,路加福音卻沒有提起地點,這表示了人際的關係。
天使進去向她說…(路1,28)。

在舊約中,重要的是以地方為標誌的隔離制度;而新約卻著重人,地方次要。

所以,路加福音沒有提起天使對匝加利亞的招呼,而只指出天使顯現的地點來表示匝加利亞與
天主的關係。在瑪利亞的事件上,卻談到天使向瑪利亞請安,並邀請她喜樂。

“萬福! 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路1,28)。

之後,路加福音也記錄了天使顯現之後有關人物的反應。兩次的反應都是害怕,驚惶不安。
匝加利亞一見,驚惶失措,害怕起來(路1,12)。
她卻因這話驚惶不安,便思慮這樣的請安有什麼意思。(路1,29)。


天使顯現是非常的事件,出乎匝加利亞和瑪利亞的意料之外。天使並不像有些人所設想,他不是面色討人喜歡的人物。他表示的是天主的有力臨在,令人見了既敬崇又懼怕。

在兩次顯現中,天使都請對方“不要害怕”(路1,13,30),接著便說出所以不要害怕的理由。他對匝加利亞說:

因為你的祈禱已蒙應允,你的妻子依撒伯爾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若翰(路1,13)。

對瑪利亞則說:
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倖。(路1,30)。

在對匝加利亞說的話裡,他先提起依撒伯爾的祈禱,然後涉及天主的應允。在對瑪利亞說的話裡,卻沒有瑪利亞的事先祈求,而純粹是天主無條件的主動自發。

第二階段是報喜。在匝加利亞的事件上,報喜的重點在喜樂:
你必要喜樂歡躍,許多人也要因他的誕生而喜樂(路1,14)。

接著,天使便說這孩子“在上主面前將是偉大的”,又提及對他飲食的規則,說:“淡酒濃酒他都不喝”。孩子的使命將是宣講悔改,“為上主準備一個善良的百姓”(路1,14-17)。 在瑪利亞的事件上,喜樂在起初便已宣佈:“萬福! 充滿恩寵者”;因此天使現在無須重複報告,而立刻談到懷孕生子。瑪利亞的孩子“將是偉大的,並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再也沒有比此更偉大的偉大了。他將執行的使命,也與若翰不同:不是一種預備工作,而是天主計劃的決定性的完成。天使這樣報導,說:
看,你將懷孕生子,並要給他起名叫耶穌。他將是偉大的,並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上主天主要把 祖先達味的禦座賜給 。 要為王統治雅各伯家,直到永遠;他的王權沒有終結(路1,31-33)。

為耶穌沒有任何飲食上的規定。在福音裡,耶穌自己也強調了,在這方面,他的行為之有別於與他同時代的洗者若翰:
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人,是個稅吏和罪人的朋友(路7,33-34)。

兩種不同的態度

當天主的非常干預宣佈了那兩個嬰孩的誕生,便出現一個難題,在兩個事件裡情形相似,而不相同。匝加利亞問天使:
我憑著什麼能知道這事呢? 因為我已經老了,我的妻子也上了年紀(路1,18)。

瑪利亞問天使:
這事怎能成就? 因為我不認識男人(路1,34)。

匝加利亞和瑪利亞都覺得有個難處,提出一個難題,但是他們的態度各有分別。匝加利亞疑惑,瑪利亞則相信。這我們可以從後來天使對匝加利亞和依撒伯爾對瑪利亞說的話裡看得出來。天使對匝加利亞說:“你沒有相信我的話”(路1,20);依撒伯爾對瑪利亞說的則是:“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路1,45)

這裡我們要注意,瑪利亞說“這事怎能成就?” 這句話,往往被人懂錯。按希臘語原文的意思,這句話提出的問題不是在“能不能成就”,而是在“怎樣成就”。因此,瑪利亞並不疑惑天使告訴她的事,她只想知道這事怎樣成就,因為她不認識男人。匝加利亞則疑惑天使的話,並且要求天使給他一個記號來證實。瑪利亞並未要求證據,她只希望有一個解釋。

第三階段是天使的回答。這裡我們也注意到兩個事件的光景不同。匝加利亞要求證據,是表示不相信;天使先向他說明自己的身份:

我是站在天主前面的加俾額爾,奉命來向你說話,報給你這個喜訊(路1,19)

接著給他一個記號,是一個消極的記號。
看,你必成為啞吧,不能說話,直到這些事成就的那一天,因為你沒有相信我的話;但我的話屆時必要應驗(路1,20

這不能說話的消極記號,是匝加利亞對天使報喜消極反應的報答。匝加利亞不開放,不聽天主的話,所以他現在變成了聾子和啞巴。

瑪利亞則相信。天使向她解釋說:

聖神要臨於你 ,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蔭你,因此,那要誕生的聖者,將稱為天主的兒子(路1,35)。

雖然瑪利亞不曾要求證據,天使仍自動給她一個記號:
且看, 她的親戚依撒伯爾,她雖在老年,卻懷了男胎,本月已六個月了,她原是素稱不生育的因為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路1,36-37)。

這是一個積極的記號,有堅定信德的作用。

上述兩個聖經片斷的結論涉及兩位有關人物的反應。這反應也有差異。匝加利亞,變成了聾子和啞巴,無法表示自己接受天主的話,直到後來孩子誕生了,才能發言。他走出聖殿後,只能打手勢告訴人們發生了重要的事情。

瑪利亞則相信天主的話,她保持說話的能力,她說:

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路1,38)。

瑪利亞這樣宣佈了她對天主的話,絕對信任;她與降孕在她胎內的天主聖子,心情完全一致。《希伯來書》作者把下面這句話放在剛入世界的耶穌口中。
天主!我來為承行你的旨意(希10,7)。

在這同時瑪利亞說:“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路1,38)。

路加福音記載的這一句話應當引起我們反省:我們是怎樣回應天主對我們說話的。當天主向我們宣佈甚麼事時,我們對他持甚麼態度?像瑪利亞呢,還是像匝加利亞?是打開心屝接受他的話呢,還是拒絕接受,要求天主提出記號,保證我們不受欺騙,好像天主是會欺騙我們的?

我們應當省察我們的處境。努力追隨瑪利亞,走她走過的信德的路徑。這路徑包括:第一,細心聆聽天主的話,第二,反省我們的困難所在,第三,不疑惑天主,卻懷著信德,祈求他光照,解釋我們的困難,第四,完全接受天主聖意,絕對聽任天主安排。

我們避靜的路徑也是這樣:聆聽天主的話,反省自己的處境,尋求天主的聖意,接受天主對我們的上智安排。

聖母瑪利亞,求你引導我們走這信德的路徑,使我們在神修生活上有所進展,在為新約服務上有所貢獻。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