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5-09-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牧靈訪問德國巴伐利亞邦 會晤慕尼黑-弗賴辛總主教區神職與終身執事,結束德國之行返回羅馬 這次牧靈訪問旅行前後共6天,活動範圍僅限於教宗誕生、受洗、接受教育、信仰生活、晉鐸、當教授和當樞機總主教牧靈的地方,也就是慕尼黑、舊厄廷、雷根斯堡、弗賴辛等大小地方。教宗此行最後一站是弗賴辛(Freising)。弗賴辛是慕尼黑城市旁邊的一個小鎮,只有4萬5千居民,可是在歷史上卻比慕尼黑存在得更為久遠。 弗賴辛這個地方雖然曾發現銅器時代人類的文物,但是有人在這裡繼續長期定居則要到第八世紀上半葉。當時來自法國的一位本篤會士聖科爾比尼亞諾(San Corbiniano)在巴伐利亞地區開始傳播福音,並於公元724年在弗賴辛這個地方建造了一座本篤會隱修院和一所學校。西元738年,科爾比尼亞諾的繼承人聖博尼法爵在弗賴辛設立教區。公元99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三世頒給弗賴辛作為皇帝城市的特權。然而,公元1150年慕尼黑建城,於是弗賴辛的經濟地位便漸漸衰弱。一直到1803年,古代國教的體制取消後,弗賴辛教區才不再存在。1818年弗賴辛教區與慕尼黑教區合併,稱為慕尼黑-弗賴辛總主教區至今。從此,總主教區的總主教座堂設在慕尼黑,但是總主教區的各種辦公室則大都設在弗賴辛,那裡的主教座堂也變為“同主教座堂”。 古代的弗賴辛是中歐地區鹽業貿易通商大道的中心城鎮,今天雖然不再有古代的政治、宗教和經濟地位,但它仍然是個農業食品重鎮,它有一所德國著名的大學和巴伐利亞農學院。此外,這裡也是重要的國際會議中心,整年都有形形色色的國際會議在這裡舉行。 今天我們看到的弗賴辛主教座堂是建於西元1205年,它的外觀非常簡單樸素,但是進入內部一看,不禁令人爆出驚訝,那些巴羅克建築和繪畫藝術風格實在令人歎為觀止,聖堂內部也相當寬敞,可容納兩千人。聖堂內供奉著巴伐利亞地區開教者聖科爾比尼亞諾的聖髑。主教座堂旁邊是建於十四到十七世紀之間的主教宅邸,這裡昔日的主教都由王子擔任,所以主教宅邸和王宮相似。事實上,從遠處和高處看弗賴辛,立刻發現這個城鎮有兩個凸出的標誌,一個是主教座堂和旁邊的主教府,另一個是建於西元1040年的本篤會隱修院。這座隱修院後來成了巴伐利亞歷史最悠久的啤酒廠,今天則是公營農場的典範。 教宗本篤十六世於1951年6月29日在弗賴辛主教座堂晉鐸,接著便在這裡的教區修院講授神學。這次教宗在弗賴辛主教座堂會見的慕尼克神職人員和終身執事中,就有三十位昔日與教宗在同一天、同一個地方晉鐸的三十位神父。這真是一件盛事! 教宗向主教座堂內的神職人員談的是瑪竇福音第九章記載的耶穌所說的“莊稼多,工人少”的話。教宗向他們說:“我們看到神父的人數越來越少,工作負荷越來越重,大家很可能會感到疲憊,甚至灰心。每個人都說該怎麼辦?神職會不會成為毀了我們的職業,不再給我們帶來喜樂?說實在的,對此我沒有任何對策,我也無法給大家放諸四海皆准的規則。聖保祿宗徒寫說:‘我們必須傳遞思想理念,必須傳遞耶穌的神’。耶穌並沒有以天主的威嚴壯麗出現,他來是為了分擔人的痛苦”。 教宗又告訴神職人員說:“我們必須在熱心和謙虛之間保持密切的關係,尊重我們的有限。熱心驅使我們走向人,關懷幼年和老年人,就是作耶穌的宗徒。但是為了不使熱心把我們給累倒了,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有限。司鐸的力量有限,教宗的力量同樣有限。我是有限的,因為我只有少許的力量。其他的一切我必須留給天主來作。天主,其他的一切我必須留給你;教會是你的!上主為了他的事業必定會賜給我們助手的”。 再見,巴伐利亞!天主與你同在 昨天上午,教宗在弗賴辛主教座堂與神父和終身執事會晤。55年前,也就是1951年6月29日,教宗在這座聖堂中晉鐸。昨天參加與教宗聚會活動的人士中有幾位是和教宗一起晉鐸的神父。教宗出人意料地沒有按照講稿而是隨口和在場的人士講話。他說:“我帶來一份很長的講稿,但我不想讀出來,你們都已經印好了,你們可以在我離開後再讀。”教宗和神父與終身執事們談的主題又是聖召問題。他從教會缺乏聖召說起,他引用基督的話說,莊家多,工人少。教宗指出,希望天主派遣工人,祈禱非常重要。他說,耶穌沒有要人們去找義工或安排徵用新兵的活動,耶穌要人們祈禱。教宗說:我們必須祈求主人在人們心中激起衷心願意的答復。教宗又說,牧靈工作的效力也有賴於祈禱。他舉出作為神父的人應該有的兩個基本德行,就是心火與謙遜。心火推動他們走向有需要的人,推動他們做耶穌基督的門徒。謙遜令人承認自己的局限,使人不至於被自己的心火所焚滅。教宗說:“神父們的確有許多事該做的,教宗也一樣。我也該做很多的事,但我的力量小。所有做不到的我都留給天主。”教宗於是祈求天主賜予合作者來從事天主的工作。他接著告訴神父們,舉行彌撒不是一個工作,需要內心的親密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明白聖體聖事不是一個義務,而是人心靈的食糧。最後教宗說到他此行的主題:相信的人永不孤單。他解釋說,這因為我們是基督的朋友。他說,神父們不孤單,因為他們屬於教會的神職團體,與主教和其他神職人員團結在一起。而這“在一起”要傳給其他的人作為與耶穌基督的聯繫。 教宗離開巴伐利亞了。巴伐利亞以溫暖的太陽陪伴了教宗的六天行程。教宗的座機飛離慕尼黑後,這裡的天空被一層白霧遮蓋,太陽卻沒有因此而變得暗淡,這似乎表達了巴伐尼亞人因教宗離開而引起的傷感以及他們心中因教宗一句“再會”而激起的希望!! 梵蒂岡電臺台長兼聖座發言人隆巴迪神父為教宗在德國巴伐利亞的訪問作總結 答:我認為教宗的這次旅行以盡可能最好的方式取得了成功,完全滿足了人們對教宗、對地方教會和對巴伐利亞人的期待。歡迎的氣氛美妙之極,熱情自然也日益增高,同教宗每次旅行一樣。本篤十六世顯然十分滿意,某些時刻也深受感動。他在弗賴辛的主教座堂的最後一次會晤活動中自然地發表了一篇即席講話這件事顯示出,為他來說,這幾天的喜悅和參與也在增加。 問:本篤十六世的這次旅行也沒有列出“禁”單,他說“信仰不是一堆禁律,而是積極的選擇”… 問:教宗再次談到信仰的理性和理智,反對一切無論是宗教上還是文化上的原教旨主義和非理性主義。他說,信仰則提出了真實的啟蒙運動。 問:從這次訪問旅行中的大公意義出發,您有何看法? 問:教宗這次在巴伐利亞的訪問留在心中的是什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