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
1.前言
2.梵蒂岡電台簡史
3.工程技術部,良十三世大樓
4.梵蒂岡電台廣播中心:發射台
聖瑪利亞•加勒里亞發射台
5.庇護大樓:節目製作中心
6.資訊
7.如何收聽梵蒂岡電台
8.國際關係
9.教宗的電台
華語節目廣播時間表
為甚麼有梵蒂岡廣播電台的存在?這是在介紹這座電台的多種面貌時不能不先答覆的問題。
梵蒂岡廣播電台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以自由和效力來宣講基督的訊息,並連繫天主教中心與世界各國的關係:
─ 傳達羅馬教宗的聲音和教導,
─ 報導聖座的活動,
─ 反映世界各地天主教的生活,
─ 指出教會對時下世界問題的看法,留意辨識時代的徵兆。
在人類歷史的更迭中,傳播福音的命令未曾或變:在基督降生第三千年代開啟之際,新科技增加了我們傳播訊息的途徑,因此,我們對自己所傳播的訊息更需要賦與生活見證的力量。我們在為你們服務,請幫助我們不辱受託付的使命。請收聽我們的廣播,並介紹大眾收聽教宗的電台,也用你們的建議、你們的收聽報告、你們的奉獻來支持它。我們尤其不能缺少你們祈禱的有力幫助。這樣,梵蒂岡電台才能善盡它的天職:一個恩寵的事業!
梵蒂岡電台台長
耶穌會士 帕斯夸萊•博爾戈梅奧 神父
拉特朗條約簽訂後不久,庇護十一世教宗便委託古列爾莫•馬可尼在新成立的梵蒂岡城國領土內建造一座廣播電台,並敦請數學與物理學者,耶穌會士若瑟•詹弗蘭切斯基神父管理。一九三一年二月十二日,庇護十一世教宗以拉丁文發表一篇廣播詞,為電台主持落成開播典禮,那篇開幕詞令全球動容。在最初的試驗性廣播中,包含科學報導節目,內容介紹宗座科學院的動態。一九三九年二月九日庇護十一世教宗去世,電台集中力量以九種語言報導樞機主教們舉行秘密會議,選舉新教宗的大事,以及新任教宗庇護十二世就職大典的盛況。當時電台的播音室和辦公室遷移至良十三世大樓。這座大樓直到一九三六年是梵蒂岡天文台的所在地。
一九三九年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梵蒂岡電台的節目雖然遭到外國的檢查和干擾,卻成了一個自由傳播訊息的媒體。當時納粹德國的宣傳與新聞部長戈培爾斯(Goebbels)發誓要使梵蒂岡電台閉嘴;法國反對納粹的地下反抗軍卻把梵蒂岡電台的廣播抄寫下來,予以散發。當時電台有個編輯部,由耶穌會士組成,用九種語言廣播。一九四零年一月,電台成立消息詢問部,播送尋人啟事的消息,尋找因戰爭而失落的軍人和平民,也傳播家屬親友給戰俘的訊息:從一九四零年至一九四六年,梵蒂岡電台計廣播了一百二十四萬零七百二十八個相關的訊息,約合一萬兩千一百零五個廣播小時。戰爭結束後,梵蒂岡電台又增加其他的語言廣播,因此需要具備更強有力的發射機和定向天線網。于是在一九五四年開始在羅馬市西北部的聖瑪利亞•加勒里亞(Santa
Maria di Galeria)地方建造廣播中心,該中心于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七日由庇護十二世教宗落成啟用。
一九五八年新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當選就職,電台在佩特里亞諾博物館舊址擴建新的播音室和辦公室,以應付不斷發展的電台的需要。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期間,電台花了三千小時,以三十種語言報導大公會議的經過。
一九六三年保祿六世教宗登基。次年,一九六四年元月,他飛赴聖地朝聖,開啟了教宗國際牧靈訪問的紀元,這也給梵蒂岡電台的新聞記者和技術人員帶來新的挑戰,他們以特派員身份隨教宗出巡訪問世界各地。
一九七零年元月二十九日,聖座國務卿維洛樞機主教為梵蒂岡電台新本部庇護大樓主持落成典禮。這時期,電台每日的廣播時數已達十九到二十小時,使用的語言有三十二種,總發射力達一千千瓦,工作人員二百六十位,分屬三十八個國家。
一九七八年、在若望保祿一世教宗極短任期後,教會又選出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一位走遍全球、到世界可能前往的地方朝聖訪問不倦的教宗。
這時的電台因著相稱的人力和物力,尤其因著朝聖者教宗孜孜不倦、馬不停蹄的牧靈訪問活動的推動,在八十年代末期已經達到高度的專業水準和效能,並獲得國際廣播界的讚許。九十年代,梵蒂岡電台進入人造衛星廣播時代,它于一九九五年在梵蒂岡設立一座地面衛星站,以面對新時代新科技的挑戰。今天,梵蒂岡電台每日以六個廣播網、四十種語言、進行七十八個時數的廣播,工作人員近四百,來自全球,大都為在俗教友,他們組成一個多語言的小宇宙,每日為教宗和普世教會服務。
良十三世大樓座落在梵蒂岡花園中,建于十九世紀末年,是這位教宗的夏宮。整座大樓現為梵蒂岡電台技術管理部門所在地,這個部門包括一座十五世紀尼各老五世教宗所建的塔樓,這座塔樓安置有調頻廣播設備(有五十千瓦發射力,一座十層高的天線架,每層有四具波道式天線)和一組與兩個拋物面天線系統相連的無線電通訊線路系統。這個系統是為了與聖瑪利亞•加勒里亞廣播中心連繫用的。大樓內設有四個錄音室,聖母升天大廳內的那個大型錄音室屬數字控制系統,專為製作音樂節目使用。
離良十三世大樓不遠的梵蒂岡山丘上,有一座建築物,是梵蒂岡電台第一個廣播站,係馬可尼在一九三一年親自督導建造的。今天,這個廣播站裝設著可旋轉的對數天線,以短波對歐洲地區進行廣播,以及兩部中波發射機和三部短波發射機。這座建築物內還闢有梵蒂岡電台歷史博物館,陳列著一九三一年以來電台使用過的主要機器、文物、照片和歷史性紀錄影片。
梵蒂岡電台規模巨大的聖瑪利亞•加勒里亞廣播中心在短波方面擁有兩部Telefunken五百千瓦發射機和兩部Brown
Boveri兩百五十千瓦至五百千瓦發射機。這些高效能的發射機配合兩座旋轉式天線架運作,這兩架旋轉式天線架的高度分別是七十六公尺和一百零六公尺,直徑則分別為八十五公尺和八十七公尺。此外,還有五部一百千瓦短波發射機和二十八座固定天線,以及一座對數旋轉式天線。
在中波方面,廣播中心有一部Brown Boveri六百千瓦發射機,這部中波發射機配合一座有四具鐵塔,各高九十四公尺、彼此距離七十公尺的Telefunken定向天線運作。此外,還有一座全方位天線和兩部老式的Brown
Boveri兩百五十千瓦和一百五十千瓦發射機備用。
今天的無線電廣播雖然也為了質量的緣故仍舊普遍使用傳統的技術,但是梵蒂岡電台的節目製作和廣播已經越來越使用數字技術。電台每個節目部門天天忙著編寫他們的節目,而播音室的技術人員則協助他們把編寫好的節目錄製成不同語言的或音樂產品,然後傳播送到聽眾耳邊。這種種精心製作、存檔、分發和播放的工作都由一個高速的數字網協助處理,這個數字網也肩負支援自動廣播系統的任務。為了本電台的需要而特別設計的、依附在高性能處理系統上的專業軟件,使電台能夠處理日漸增多的資料。
本台廣播節目也能透過聖座和梵蒂岡電台兩個電腦網站即時收聽。此外,聽眾也可以從梵蒂岡電台的正式網站選聽大部分的節目,甚至汲取許多專業節目作為地方性電台轉播之用。
全球越來越多的地方性電台透過人造衛星接收梵蒂岡電台的節目。兩枚固定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空的國際通訊衛星,將本台設置在梵蒂岡城內的兩座地面衛星通訊站所發射的的訊號傳送給全球大約七百座地方性電台,這些電台負責以調頻波段向當地轉播本台用當地語言所製作的節目。
短波的收聽效果雖然有它的不足,但它仍然是梵蒂岡電台唯一可以把訊息傳達到某些國家地區的管道途徑。本台設立在聖瑪利亞•加勒里亞的廣播中心每天把它經由本台無線電通訊線路傳送來的低頻率訊號發射到全球各地,那就是本台每天所廣播的四十種語言節目。我們使用的強力不同的發射機系統(從一百到五百千瓦)以及定向和旋轉式天線,使我們得以不停地進行廣播,同時不斷地改善收聽的效果。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本台聽眾經常提供給我們有關廣播與收聽狀況的珍貴消息。
梵蒂岡電台對意大利和歐洲地區也使用精密的定向天線系統發射中波頻道訊號。這種天線系統可以鎖定特定的語言地區進行廣播。除此之外,梵蒂岡電台也從梵蒂岡城向羅馬地區進行全天候的中波及立體音響效果的調頻廣播,內容包括新聞和音樂。
梵蒂岡電台工程技術部主任
耶穌會士 利諾•達恩 神父 敬識
從一九七零年起,庇護大樓成了梵蒂岡廣播電台的本部。四十種語言部門每日在二十三個錄音室或播音室以數字操作方式製作節目,進行現場或固定時間的廣播。庇護大樓的馬可尼廳經常作為記者招待會、文藝宗教活動介紹會、講習會、以及放映紀錄影片的場所。廳內有一幅本台節目推廣部門的畫家伊里奧•凡蒂尼所作的壁畫,畫面是歷來每位透過梵蒂岡電台發表講話的教宗的肖像,從庇護十一世到若望保祿二世共六位教宗。
大樓內供本台工作人員使用的圖書館備有二十四種不同語言的日報,許多週刊,以及兩百五十種期刊。此外還有八千本藏書,二十二部八種語言的百科全書,二十二冊不同語言的辭典,二十九種專門性詞典,以及兩個重要的圖書資料目錄系統。
樓中的聖母領報堂特別敬禮電信主保加俾額爾總領天使。
梵蒂岡電台有兩所聖堂,在這兩所聖堂中每天實況廣播拉丁文彌撒聖祭和玫瑰經祈禱;每星期也現場廣播烏克蘭拜占庭禮節、羅馬尼亞拜占庭禮節、華語、英語彌撒;偶爾也廣播俄羅斯、斯拉夫拜占庭、亞美尼亞和馬龍尼這些不同禮節的禮儀。
大樓音樂部門的唱片錄音帶室備有八千張光碟唱片,七千張傳統唱片,四千捲錄音帶,包含各種音樂,供製作節目使用。
梵蒂岡電台有四十種語言節目,這些節目每日報導和評論國際時事及教會生活動態,尤其留意教宗的和聖座的活動。在這座電台服務的新聞記者超過兩百位,分屬於六十一個國家,大部分是在俗教友,他們擔任時事和觸發人類良知問題的對話的橋樑,藉以提供給聽眾,不論是基督信徒或非基督信徒,有關教會對各種問題的看法。本台在世界各地也有許多不同語言的特約記者,電台不斷透過他們訪問時事人物和生活在時事中的普通人士。梵蒂岡電台有廣播新聞、專題討論、禮儀和音樂節目,更有教宗主持禮儀大典、三鐘經祈禱和公開接見的現場報導。當教宗出外從事國際性牧靈訪問旅行時,本台更派遣一組特派員分秒不離地跟隨教宗,報導他的種種活動。
要確切指出地球村哪個角落有梵蒂岡電台的聽眾,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除了傳統上直接收聽本台短波和中波廣播的聽眾之外,全球各地還有無數的聽眾收聽地方電台所轉播的梵蒂岡電台的節目。現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士更能經由電腦網絡收聽和收看本台廣播節目的內容。
梵蒂岡電台的'新聞中心'是本台新聞服務的神經樞紐,它每日從上午八時到晚上二十四時,以六次意大利語、四次英語、四次法語廣播全球最新消息、教宗的活動以及普世教會的生活現況。此外,本台每日還有德語、波蘭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現場新聞廣播,其中,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各廣播三次,兩次以拉丁美洲地區為對象。
本台除了擁有國際各重要通訊社提供的服務之外,還有由不同語言組成的廣大通訊網,這個通訊網保證本台掌握廣泛、及時和可靠的消息來源。
梵蒂岡電台各語言節目除了報導消息外,更以聽眾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處境為考量,深入探討他們的問題,以滿足他們的期待。
本電台對非洲每日以阿姆哈拉語、蒂戈里語、阿拉伯語、基斯瓦希里語、法語、英語和葡萄牙語廣播;也定期用索馬利亞語、埃翁多語、基孔戈語、基尼亞萬達語、基隆迪語、林加拉語、馬達加斯加語、基魯巴語廣播。當然,這些語言節目不會忘記非洲的種種問題,特別是非洲迫切需要的發展與和平問題。
對亞洲和大洋洲,本台則使用華語、日語、越南語、印地語、烏爾都語、馬拉雅拉姆語、泰米爾語、英語、俄語、阿拉伯語、法語廣播。印度和日本的聽眾大都不是基督信徒。中國和越南的的聽眾則是在信仰上缺乏宗教自由、因此特別需要得到支持的天主教徒。正因為這樣,梵蒂岡電台華語和越語廣播的時間最長,每次四十五分鐘,也是本台在基督信仰陶成方面最具內容的語言節目。
對大多數為天主教徒的拉丁美洲,只要使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便無往不通。當地教會團體設立了數以百計的密集的天主教無線電廣播網,這些地方性電台在報導新聞或提供陶成性節目時,尤其在廣播教宗本人的聲音時,都喜歡轉播梵蒂岡電台的節目。為此,本台除了每日豐富的廣播節目(三次西班牙語和四次葡萄牙語廣播)之外,更經常藉人造衛星向巴西和其他西班牙語系國家現場報導教宗所主持的禮儀慶典.
對中歐和東歐地區,梵蒂岡電台使用阿爾巴尼亞語、亞美尼亞語、白俄語、保加利亞語、捷克語、克羅地亞語、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波蘭語、羅馬尼亞語、俄語、斯洛文尼亞語、烏克蘭語和匈牙利語廣播。在過去,這些語言節目都是以支持受到共產極權壓迫的教會團體為宗旨。今天,它們則以協助這些教會團體參與建設更自由的社會為目標,他們的生活曾受到社會、文化、道德和宗教的危機的折磨。因此,這些語言節目今天的必要性不比過去低!在這種局勢下,一些方才誕生的天主教電台,甚至國家電台,例如波蘭和立陶宛的情況,都樂於把梵蒂岡電台的節目內容引入它們的廣播節目中,以便在這重要的歷史過渡時刻中,反映出權威者如教宗的訓導。
對西歐和北美地區,本台使用意大利語、法語、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德語、以及斯堪地那維亞諸語言廣播。這些地區的教會有活動的空間和自由及良好的大眾傳播工具。因此,梵蒂岡電台的主要服務是及時提供確切可靠的消息,以便幫助聽眾汲取教宗的思想和基督信仰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看法,藉以參與教會的普世性和它對新一千年代人類大家庭的關懷。許多國家的地方性天主教廣播電台,尤其是意大利、法國和波蘭的,都很重視本台的這些節目,而且加以轉播。
梵蒂岡電台也樂於接受局勢的挑戰,它不怕嘗試新的途徑。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幾年來正當科索沃發生危機時,本台開闢每日的阿爾巴尼亞語和意大利語特別節目,在人道服務上獲得頗受激賞的成果,其後又由東南歐六個語言節目部門聯合開闢一個取名'不僅巴爾幹。東南歐的和平建議'的節目,每週廣播一次,作為這個特別不安定地區各民族對話的場地。我們尤其願意提的是為了紀念基督降生公元二千年大禧年而開闢的'大禧年'節目。這個節目使用意、法、英、西、葡、德諸種語言,分兩個頻道、每天同步進行十幾個小時的現場廣播,為大禧年的各種活動服務。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和經驗,在這更全球化、更多種文化交流的世界中,它給梵蒂岡電台帶來一個更年青、更活潑的嶄新面貌。
梵蒂岡電台節目部主任
耶穌會士 費代里科•隆巴爾迪 神父 敬識
近年來資訊方面的快速發展徹底改變了梵蒂岡電台人員的工作方式。新聞記者、節目製作人員、技術人員、以及行政人員,無不使用個人電腦作業。梵蒂岡電台資訊系統的主幹是一個廣闊的內部作業網,這個作業網實際上把分設在不同地點的梵蒂岡電台各部門,如庇護大樓、良十三世大樓、梵蒂岡城內廣播站、以及聖瑪利亞•加勒里亞廣播中心,連結成一体。所有的消息資訊都經資訊網提供,並透過個人電腦中取用。這簡化了工作的程序,節省了工作時間,也減少了紙張的消費量。
從此,各通訊社、電腦網絡、電子郵件、國際消息、內部多媒體文件都在多用途的電腦上一拈就到,而電腦的螢幕也可以同時畫分成幾個部分,以處理不同的工作。最近才誕生的梵蒂岡廣播電台電腦網站(www.vaticandadio.org)使電台也進入上網的時代。藉著五個分理機裝置,世界每洲各一個,電台所有的節目也同時經由網絡播送出去。一般的聽眾都可以即時收聽或事後選聽,而世界各地的數百座地方電台也可以經由電腦網絡接收本台訊號,轉播本台的節目。梵蒂岡電台電腦網絡既反映電台豐富的消息和廣播的哲學,所以這個網站也多少有它每個語言節目傳遞消息的特定區域。
為了設計、發展、與維護上面所說的電腦作業系統,本台設有資訊服務部門,這個部門不斷把最新進的技術引進電台的工作中,使工作的方式與科技的發展同步進行。
資訊服務部主任
工程師 茂羅•米利塔
梵蒂岡電台五個廣播網中的每個廣播節目都同時使用幾個不同的頻道廣播。居住在羅馬城和四週一帶的聽眾可以用調頻或中波收聽。離羅馬一千五百公里半徑之內的人士在黃昏之後也可以用中波收聽,白天則最好用短波,因為白天時中波僅能在離羅馬半徑兩百公里的範圍內收聽得到。
距離羅馬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聽眾只能使用短波並選擇一個最適於當地的波段收聽。在梵蒂岡電台廣播節目期刊內,聽眾可以看到按照世界各大洲而畫分的完整圖表,上面明列廣播節目和使用的調頻、中波和短波波段。關于短波的廣播區域,圖表上畫有兩個小地圖,用一個或數個西文字母標明廣播含蓋的地區。聽眾按照自己居住的地區所標示的字母來選擇短波波段,必可以獲得更好的收聽效果。
聽眾同樣可以使用www.vatican.va電腦網站即時收聽本台廣播,或使用www.vaticanradio.org或www.wrn.org/vatican-radio兩個網址隨時選聽當天的廣播。
梵蒂岡電台是歐洲廣播電視聯盟、國際天主教無線電廣播與電視協會、非洲國家廣播電視聯盟的創立者和積極的成員,它和全球加入這些組織和其他組織的無線電廣播機構保持合作與交流的關係。梵蒂岡電台國際關係部門負責保持這些複雜的關係,並為派赴國外的工作人員安排技術和編輯方面的交流,從事宗教、文化、時事或音樂等各類廣播節目的國際交換,例如安排協調維也納元旦音樂演奏會的現場轉播。另有一些節目則根據對方的請求,按照語言、內容和長度的需要,予以製作。梵蒂岡電台繁多的國際關係中也包括參與國際大小會議、比賽和慶典活動,以及在梵蒂岡城內舉辦國際性廣播電台會議,簽訂公私營電台轉播梵蒂岡電台節目合約,以及與其他廣播機構合作調查並分析收聽本台的狀況資料。這些調查資料提供給我們有關本台聽眾的概況,其中有很多令人驚喜的消息。
每當教宗出外旅行,從事牧靈訪問活動時,梵蒂岡電台工作人員便負起與羅馬保持聯絡的任務,他們並透過人造衛星,用五、六種語言廣泛報導教宗的一切活動。本台台長或節目部主任、以及電台新聞記者和技術人員通常都與教宗乘同一架專機飛行,隨行的還有全球報界五十位左右的特派員。教宗訪問期間,梵蒂岡電台分秒不漏的採訪報導也成了梵蒂岡其他部門機構和全球各地天主教廣播電視台及公共服務機關的珍貴消息來源。
從一九八二年到二零零一年,教宗出外訪問活動行程的籌備人是曾為本梵蒂岡電台台長、現為樞機的羅伯托•杜奇神父,他由本台行政部主任阿爾貝托•加斯巴里博士協助,籌畫教宗的訪問活動細節。這些訪問行程節目在確定之前,總要先經過好幾個月的準備工作,包括來往接觸、現場視察、與所要訪問的國家的政府和主教團舉行多次會議等等。
教宗在訪問旅行中或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和廣場上所發表的講話,所主持的禮節儀式,都由梵蒂岡電台技術人員錄製起來,保存在梵蒂岡電台內,成為教宗聲音的專有檔案。電台庇護大樓的錄音資料室存放著最近三年內的錄音磁碟,供本台各語言節目部門隨時取用。